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36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劝学 ( 2)师者, 。师说 ( 3)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 4)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5) ,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 6)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 7)独学而无友, 。礼记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吭声 /引吭高歌埋怨 /埋头苦干炮烙 /如法炮制 B折本 /不折不扣蛮横 /飞来横祸和面 /和衷共济 C落枕 /丢三落四复辟 /鞭辟入里咀嚼 /咬文嚼字 D下载 /载

2、歌载舞阿谀 /刚正不阿积累 /果实累累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身为炎黄子孙,我们真切地感受着这些变化,并常常为之振奋。 B关于房租上涨的问题,出租者和租房者的看法模棱两可,社会上也议论纷纷,住建部负责人则认为还是由供求矛盾引起的。 C本次展览涵盖京津画派李可染、海派吴昌硕等五大画派 “掌门人 ”以及诸名家的作品,幅幅水墨淋漓,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D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

3、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谈肖邦 杨燕迪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独创的艺术家,身后越难有继承者而形成 “流派 ”,这似已成艺术的定律。这些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正因其别具一格而对后来者有无穷的吸引力。肖邦对后人的影响,显然很大也很多。可能最接近肖邦原貌的模仿,是早年的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以及早期的法国人福列。但同样明显的是,这其中没有一人曾企及肖邦音乐的那种纯净度和精粹度。 艺术家的影响与形成艺术 “流派 ”似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艺术家的影响可能是非常多面而多样的,而且因后人对某艺术家的认识之不同会有很多的改变。而艺术流派的形成,则有某些 “硬性 ”的指标 。从肖邦的例证中可以见出,在艺术

4、创造中最具恒久价值的,往往是最个人化的创意,而不是集体性的 “流派 ”共同点。就此而论,肖邦之后没有形成流派虽然让人惋惜或叹息,而其中确有某种命定的必然。 越是伟大的艺术家,其矛盾性就越深刻和复杂。不过,对于后人的理解而言,可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看出这种矛盾性,而在于看出这种矛盾性在每个不同艺术家身上的特殊性质。李斯特的矛盾性显然不同于肖邦,他在尖锐和敏感方面不如肖邦,却比肖邦更为混杂和多面 例如他的血脉中杂耍艺人的游戏和宗教超验的追求之间,就形成难以调解的冲突。最终他的风格没 能像肖邦那样形成自成一体的内在完整性,作品数量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舒曼和门德尔松的矛盾性当然完全不同,前者是太不平衡

5、,后者是太过平衡,因而都影响了各自音乐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反观肖邦,他的音乐独特处在于,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被隐藏起来,好像故意引诱听众只是痴迷于其音乐外表的优雅、流畅和自如。而其实,他的音乐内部饱含着复杂的句法行进,神出鬼没的对位线条,放肆大胆的和声实验和眼界开阔的大范围形式控制。 进一步看,肖邦的出新,还在于其尽善尽美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艺术中求新并不难,真正的困难在于,在创新的同时 还达到完美。创新与完美,这本身就是一对非常矛盾的价值。创新,意味着探险和开掘,因而粗糙、生硬和不足都在情理之中。而完美,在音乐艺术中意味着周全、妥帖和无可挑剔,经得起反复的聆听、演奏、解读和分析仍让人不觉厌

6、倦。肖邦不仅同时满足了创新和完美的矛盾价值诉求,而且他解决这个矛盾的频率非常高 在他认可的出版作品中,大多都是极富创意而又完美无缺的第一流杰作。 考虑到肖邦 39岁就因病辞世,其创作盛期也就区区约二十年时间 什么是“天才 ”?肖邦是这一概念在艺术中的最佳注脚之一。 【小题 1】 “肖邦之后没有形成流派 ”的原 因是什么? (6分 ) 【小题 2】文章第三段写到李斯特、舒曼和门德尔松三个人,有什么作用? (6分 ) 【小题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什么是 天才 ?肖邦是这一概念在艺术中的最佳注脚之一 ”, 为什么? (6分 )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1】略 【

7、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都江堰 余秋雨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 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着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

8、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

9、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这 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 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 “守 ”字的原始造型。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 系图谱。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

10、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 “深淘滩,低作堰 ”)、八字真言(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直到 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 “你走这边,他走那边 ”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 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 400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 3米的 “三神石人 ”测量水位

11、。这 “三神石人 ”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继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 20世纪 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 冰的儿子。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轰鸣的江水便

12、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 【小题 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2】第三段浓墨重彩,对都江堰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5分) 【小题 3】联系上文,说说你对 “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小题 4】本文写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请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6分)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 【小题 1】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

13、其族闲走南归。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 “母老乃择禄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 “此亦可以为政也。 ”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

14、服除,通 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 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事者,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 ,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 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巳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日: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 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

15、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忧:指父母丧事 B稍用其说稍:稍微 C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趣舍:追求 D及闲而可否天 下是非善恶否:贬斥、议论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曼卿 “有远见 ”的一组是( 3分) ( ) 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 请还政天子 曼

16、卿上书言十事 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 寻常功劳的人,自认为不合于时,常大饮而醉。 B石曼卿不顾个人安危,两次上书进谏,一为太后干预朝政,一为朝廷的边防担忧,他主张太平时期练兵,防患未然。 C作者刻画石曼卿,先交代其性格特征和结局,再回头叙写他一生的几件重要事情,这有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起共鸣的作用。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文武双全,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遒劲刚健,他生逢其时,深得皇帝重

17、用,可惜已病重,只活了 48岁。 【小题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0分) ( 1)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3分) ( 2)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 曼卿固止之。( 4分) ( 3)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略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

18、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 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 761)成都草堂。 三城戍:当时因受

19、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 1) “海内风尘诸弟隔 ”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2分) ( 2)这首诗以 “野望 ”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 “望 ”来写的。( 4分) ( 3)这首诗情感 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1)略( 3)略 语言表达 近来,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让路。梧桐树是南京的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一道风景。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 了诸多不便。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 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

20、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孰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鲜明; 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 不超过 50个字。( 5分) 答案: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 6 个字)( 4分) 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 -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 30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 3000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 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 ,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 16%, 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

21、总供电量的 1.2%,到 2020年要达到 5%,到 2030年达到 10%。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作文 作文题( 70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是一句意蕴深远的广告语,细细品味,会有诸多感慨。请以 “心灵的舞台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答案:略 本文的 写作 ,首先要为 “虚 ”寻 “实 ”。要为 “心灵 ”寻找一方放飞的 “舞台 ”,它可以是一份职业、一个位置 ,也可以是一个领域、一项工作 ;它可以是长期的、固定的 ,也可以是短暂的、临时的。然后还要以 “虚 ”拓 “实 ”。客观意义上的 “舞台 ”是有时空界域的 ,但 “心灵 ”可以使它延展向 “无限 ”,所以 ,在这个意义上 ,“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为此 ,本文写作的成败取决于两个要旨 :一是对这一方 “舞台 ”知晓、把握、挖掘的精度和深度 ,二是用 “心灵 ”对这一方 “舞台 ”开拓、增生、延展的力度和广度。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它越厚实支撑力越大 ;而后者则 是前者的深化和升华 ,它越给力提升度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