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379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写出下面文字中空缺的内容。 ( 9分) ( 1)千骑拥高牙, , 。 ( 2)多情自古伤离别, , 。 (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4)予独爱莲之 , 。 (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答案: ( 1)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 2)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5)凄凄惨惨戚戚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防( d)亲眷( jun)谛听( d)鳏寡孤独( un) B伺候( c)缜密( zhn)谂知(

2、 shn)阿谀奉迎( y ) C埋怨( mi )栖迟( q)暮霭( i)繁文缛节( r) D自诩( )吝啬( ln s) 纶巾 (un)刎颈之交( wn) 答案: C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啼听淋漓报应残羹冷灸无可置疑 B干燥鲁莽国粹前合后偃礼上往来 C教诲斟酒暮霭灰飞烟灭舞榭歌台 D蟊贼骸骨玉簪咄咄逼人良晨好景 答案: C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故看似偶然,但安全隐患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情况下叠加积累、酝酿发酵,之后被某个偶发火花点燃,遂一发而不可收。 B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 “微博 ”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博客用

3、户纷纷弃旧图新。 C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 ”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 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 “元旦 ”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曲调通俗甚至有些低俗的口水歌,却经过网络流传于大街小巷,被誉为 “网络神曲 ”。而所谓 “神曲 ”本身就是一种反讽。 B卢浮宫、自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宫殿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和文明的构建,它们以固态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等诉说着流动的历史与文化。 C校园安全事件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4、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妥善处置各种事端。 D张章宝是名副其实的 “乡村检察官 ”,每天面对的多是抽着烟卷、身上沾有泥土的农民,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呆在农村。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失衡的天平如何指向公平,畸形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如何趋向正义,农村与城市、政府与市场、产业化与公共性,天平上的这个加减法到底应该怎么算,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 C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 “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5、,古语不是说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 ” D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 :巴金七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每小题 3分) 在西藏寺院、宫殿、经堂里,无处不悬挂唐嘎,作为一门艺术,唐嘎在宗教界美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 唐嘎是一种轴画,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大都绘于布面,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被 誉为藏族人民的 “百科全书 ”,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民俗于一炉,展示了藏族社会的变迁、人民

6、的才智和艺术的追求。 唐嘎,最小的只有 7厘米,最长的有几十米,用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方法制作,构图严谨,笔力精细,细腻饱满,风格华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声绘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及头、胸、腰、腿等各部位比例均有严格要求,在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线条粗细一致,刚柔相济,运笔讲究顿挫变化,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则圆润 流畅,形象逼真,传神动人。 唐嘎艺术经过藏族画师千百年来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地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特

7、色,并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流派,其中以 “门当 ”派和“青孜 ”派最为著名。 “门当 ”派严谨庄重,功底颇深,其代表作多见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寺院; “青孜 ”派的风格奔放活泼,想象丰富。多见于白居寺、夏鲁寺、托林寺等寺院。 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山南的昌珠寺,这幅唐嘎用两万九千多颗珍珠镶嵌而成,主像是观音菩萨,珍珠唐嘎银光闪闪,灿 烂辉煌。西藏最大的唐嘎珍藏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共九幅,布达拉宫专门建造了一栋 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珍藏这些唐嘎,保存完好,织锦亮丽如新,佛像容颜清晰,均为珍贵的国宝。 1995年 8月,布达拉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展佛活动,从布达拉宫极顶挂下来两幅巨大的

8、唐嘎,一幅主像绘的是 “三世佛 ”,另一幅主像绘的是 “释迦牟尼佛 ”,佛像的头部和身体全罩在彩光之中,神情安详,慈眉善目,和颜悦色,静若止水,飞扬着普照天下的气势。 “三世佛 ”面呈红色, “释迦牟尼佛 ”面呈白色。在唐嘎中,白色象征吉祥和平,红色象征权力,两种色彩都表示功德 无量,普度众生。围绕佛像,上下左右有许许多多小佛像和蓝天、白云,飘飘若仙,神态自然,吸引来五湖四海的游人和四面八方的朝佛群众 西藏有世界上最大的唐嘎,叫 “至贵殊灵 ”,诞生于 20世纪 90年代, 1996年 3月 3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开光,这幅唐嘎高 45米,宽 32米,重 3吨,为世界之最。制作历经 1年零 3个月

9、,耗资 2千万元,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设计,领衔裁剪缝制的是多吉,经过 7道复杂的手工工序完成,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幅唐嘎的画面塑造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创始人,是没有教派门户之见的大荟萃。 (选自华夏文化 2010年第 1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 “唐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嘎是一种绘画艺术,多悬挂于西藏的寺院、宫毁、经堂上,因画面全部描绘藏传佛教佛像,在宗教界具有独特的地位。 B唐嘎在绘画的方法上多种多样,比如可以用工笔、白描手法等,人物比例严格,用色强调对比,线条粗细有致。 C唐嘎是一种轴画,大多绘于布面上,大小不一,绘制方法多样,可以用刺绣、织锦、缂丝、贴花

10、等,讲究色彩、动静结合,形象生动。 D唐嘎分为 “门当 ”“青孜 ”两个门派,其中 “门当 ”的绘画风格以严谨庄重著称,而 “青孜 ”则以活泼奔放闻名。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嘎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可以追溯到松赞干布时期,被誉为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展示了藏族社会的变迁,人民对艺术的追求。 B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昌珠寺中,这幅唐嘎的主像观音菩萨像就用了两万九千多颗珍珠,是国宝级的画卷。 C在唐嘎中,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比如红色象征着权力,白色象征着和平,这两种色彩都表示功德无量,普度众生的意思。 D世界上最大的唐嘎描绘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创始人,

11、是由扎西次仁设计,多吉领衔裁剪、缝制,制作过程繁杂,工作量很大。 【小题 3】下列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嘎现在还是一种在藏传佛教中十分活跃的艺术,它记录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B唐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创新,有着区别于其他绘画门类的独特风格。 C唐嘎在绘画佛像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定,比如人像的比例、服饰的颜色、面部的表情等。 D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唐嘎,作为朝佛群众观赏、朝拜的内容,传承着藏传佛教的文化传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A项, “画面全部描绘藏传佛教佛像 ”有误,唐嘎描绘的内容包罗万象

12、,被称为藏族的 “百科全书 ”。 B项,文中说 “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 ”, “多种多样 ”有误。 D项,文中有 “并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流派,其中以 门当 派和 青孜 派最为著名 ”,可见门派不是只有两个。 【小题 1】文中说 “这幅唐嘎用两万九千多颗珍珠镶嵌而成,主像是观音菩萨 ”,可见不是主像用了这么多颗珠子。 【小题 1】从唐嘎最著名的两个门派 “庄重 ”“活泼 ”的艺术特色上分析,绘画对面部表情是没有统一规定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 枫叶如丹 袁 鹰 春天,绿的世界。 秋天,丹的世界。 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至理名言。, 到夏季,

13、绿得更浓,更深,更密。生命在丰富,在充实。生命,在蝉鸣蛙噪中翕动,在炽热和郁闷中成长,在雷鸣雨骤中经受考验。 于是,凉风起天末,秋天来了。 于是,万山红遍,枫叶如丹,落木萧萧,赤城霞起。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着新的 生命的颜色。 单纯是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吗?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是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而且,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今年五月,曾访问澳大利亚。五月在南半球,正是深秋。草木,是金黄色的;树林,是金黄色的。 有一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青山山谷一位陶瓷美术家 R先生家作客。到

14、他家时已是晚上,看不清周遭景色,仿佛是一座林中木屋。次日清晨起床,悄悄推门出来,一片宁谧,整个青山都还在静憩中。走到院里,迎面是一株枫树,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 满一地。 我回屋取了相机,把镜头试了又试,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若是画家,定会描绘出一幅绚烂的斑驳油画,可我又不是。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这时木屋门开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蹦了出来。这是 R先生的外孙女莉贝卡,他们全家的宝贝疙疸。小莉贝卡见我对着枫树发愣,就几步跳到树下,拾起两片红叶,来回跳跃,哼着只有她自己懂的曲调。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秀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

15、揿了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十分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 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 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正是由于有跳跃、欢乐的生命;或者,它本身也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于是想到北京香山红叶。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不是枫树,到秋天那一片艳艳的红光,一样能使人心旷神怡。 但是,倘若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有寂寞之感了。 有人喜欢它的宁静、庄严;也有人欣赏它的丰饶、浑厚。 于是,又想起二十年前曾游南京栖霞山。栖霞红叶,也是金陵一景。去时虽为十月下旬 ,枫

16、叶也密布枝头,但那红色却缺少光泽,显得有点黯淡。我不无扫兴地说: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南京友人摇摇头,说再迟十天半月,打上一层霜,就自不同了。问怎么个不同法,他说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不经风霜,红叶就没有光泽和精神,恐怕不只是从文学家的眼睛看,也还有点哲理蕴味在。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名云: “风霜红叶径,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 ”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枫叶如丹,不正是它同风霜搏斗的战绩,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吗?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 愿丹的颜色,丹的真、善、美,长驻心头。 1983年 9月(选自在风吹麦浪里轻

17、舞飞扬,花山文艺出版社) 【小题 1】文章题为枫叶如丹,为什么开头写春天的绿、写夏天的绿? (3分 ) _ 【小题 2】根据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分 ) ( 1)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低头无语。 _ ( 2)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_ 【小题 3】从全文来看, “枫叶如丹 ”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请分条概述。( 5分) _ 【小题 4】作者在文章结尾部分写道: “经过风霜,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 ”“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自身经历,发表你的见解。( 100字以内)( 5分) _

18、答案: 【小题 1】由绿而丹,展示的是天地万物,人间万事具有 “这个共同的过程 ”;( 1分)本文所讴歌的正是生命蓬勃的活力和它的丰富内涵,这样写为下文揭示作品的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2分) 【小题 1】( 1)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方法,( 1分)写出了秋天树叶飘落时作者感到的凄凉,( 1分)同时为下文天真快乐的莉贝卡的出现作铺垫。( 1分) ( 2)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1分)画龙点睛,揭示题旨,( 1分)经过风霜的枫叶胜过美丽的二月花,经过磨练的生命是成熟的生命。( 1分) 【小题 1】 写天下所有的枫叶,因为 “丹,是成熟的颜色,是果实的颜色,是收获者的颜色,又是孕育新的生命的颜色

19、”,又因为它 “显示了长久的生命力 ”; 写一棵异国的枫树,也许由于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 ,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 写枫叶给人们的启示,经过与风霜的搏斗,红叶就显得有光泽,有精神,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5分) 【小题 1】示例: 同意。 “最美不过夕阳红 ”,经历了人间沧桑,才能拥有宝贵的人生经验,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涂抹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不同意。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美好,都值得欣赏与珍惜。(言之成理即可, 5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姚平仲小传 宋 陆游 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

20、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仲负气不少 屈,贯不悦,抑其赏,然关中豪杰皆推之,号 “小太尉 ”。睦州盗起,徽宗遣贯讨贼,贯虽恶平仲,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及贼平,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曰: “平仲不愿得赏,愿一见上耳。 ”贯愈忌之。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钦宗在东宫,知其名,及即位,金人入寇,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得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及出,连破两寨,而虏以夜徙去。平仲功不成,遂乘青骡亡命,一昼夜驰七百五十里,抵邓州,始得食。 入武关,至长安,欲隐华山,顾以为浅,奔蜀,至青城山上清宫,人莫识也。留

21、一 日,复入大面山,行二百七十余里,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也。乾道、淳熙之间,始出,至丈人观道院,自言如此。时年八十余,紫髯郁然,长数尺,面奕奕有光;行不择崖堑、荆棘,其速若奔马;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贼平,平仲功冠军冠军:在全军中居首位 B都城受围,平仲适在京师适:恰好 C厚赐金帛,许以殊赏殊:特别,特殊 D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物色: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 至青城

22、山上清官,人莫识也 B宣抚使童贯召与语 他将王渊、刘光世皆得召见,平仲独不与 C(贯)心服其沉勇,复取以行 乃解纵所乘骡,得石穴以居 D平仲功冠军,乃见贯日 度采药者莫能至,乃解纵所乘骡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姚平仲是北宋末年的抗金爱国将领,小传在交代过主人公的身世后,先叙述姚的少年事迹。他十八岁即大败西夏,扬名西陲,但因 “负气不少屈 ”而得罪了童贯,因而受赏不及其功。后去睦州平叛,事成,由于童的阻挠, “一见上 ”的愿望也未能实现。 B接着记述平仲中年奇袭金兵的往事,重点写他 “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 ”的壮举,而对他的偷袭失败又用了 “连破

23、两寨,而虏已夜徙去 ”来表示自己的惋惜之情。作者隐去姚急于求功,不等援兵到即急速出兵,结果被金兵发现,自己兵败逃亡的史实。 C最后则记述了姚晚年的出世隐遁生活,无论是写姚骑青骡 亡命,或是写他隐居后 “朝廷数下诏物色求之,弗得 ”,还是写他八十余岁紫髯童颜,健步如飞, “秘不言得道之由 ”,都增添了这位 “失败的英雄 ”的传奇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 D作者将主人公置于 “双向矛盾 ”(一是对战场上的敌人,二是对朝廷里的奸臣)中来刻画,不仅写出了他的事功,而且写活了他的性格,可谓大处落笔,形神兼备。而寓褒贬于客观的叙述之中的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 “牛刀小试 ”。

24、【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平仲负气不少屈,贯不悦,抑其赏。 ( 3分) _ ( 2)亦时为人作草书,颇奇伟,然秘不言得道之由云。( 3分)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1)姚平仲自恃年少气盛,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 3分。给分点分别是: “负 ”“不少屈 ”“抑 ”。) (2)又时常给别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为保守秘密,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3 分。给分点分别是: “时作草书 ”“颇奇伟 ”须补充省略的主语 “字迹 ”“秘 ”“得道之由 ”;整个句子

25、的翻译通畅。) 【小题 1】这里的 “物色 ”是指 “画出形貌 ”,因该词语后面已有 “求 ”,故 “物色 ”不可能释为 “寻找 ” 【小题 1】该项上句中的 “与 ”是介词,和;下句中的 “与 ”读 y,是动词,参加。A项两个 “莫 ”都是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 C项两个 “以 ”都是连词,相当于“而 ”。 D项两个 “乃 ”都是副词,就,于是 【小题 1】该项中这种 “写法则是大诗人诗歌创作技巧在传记写作上的 牛刀小试”,有误,这种写法和陆游的诗歌创作技巧并无必然联系。 【小题 1】姚平仲,字希晏,他家世代担任西部边境的大将。他从小成了孤儿,伯父(或叔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抚养。十八岁,

26、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和俘虏的敌人很多,敌人不能抵抗。宣抚使童贯召见他并和他谈话,姚平仲自恃有骨气一点也不屈从童贯,童贯很不高兴,扣减了对他的赏赐,但是关中豪杰都推崇他,叫他 “小太尉 ”。睦州(今浙江淳安)盗贼作乱,宋徽宗派童贯征讨贼寇,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佩服他的沉稳 勇猛,又调他同行。等到起义被平定,姚平仲的功劳在全军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 “我不希望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 ”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王渊、刘光世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宋钦宗做太子的时候,听说了姚平仲的名声,等到一即位,金国人侵犯宋朝,京都被围,姚平仲正好在京城,得以在福宁殿被宋钦宗召见询问

27、对策,丰厚地赏赐了他金钱布匹,许诺退敌后给他重赏。于是姚平仲请求带领敢死队攻入敌人的军营捉拿敌人的头领献给宋钦宗。他出击后,接连攻破敌人两座营寨,但是敌人夜里已经撤走了。姚平仲没有立功,于是骑着青黑色 的骡子逃命,一昼夜跑了七百五十里,到达邓州,才敢吃饭。 姚平仲进入武关,到了长安,打算在华山隐居,担心那里离朝廷太近,又跑到蜀地,到了青城山的上清宫,人们都不认识他。住了一天,又到了大面山,走了二百七十余里,估计采药的人都来不到这里,于是放走了所骑的骡子,找了一个石洞住下。朝廷多次下诏书画出他的形貌搜寻他,都没有找到。乾道、淳熙(宋孝宗年号)年间才出山,到了丈人观道院,他自己说了以上的经历。当时

28、他已经八十多岁,紫红色的胡子很密,长好几尺,脸上有红光,走路不躲避崖、沟、荆棘,他的速度就像奔驰的快马,又经常给别 人写草书,字迹非常奇特雄伟,但为保守秘密从不说他得道的原因。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 王绩( 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 徙倚:徘徊。 采薇:史记 伯夷列传记载: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

29、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之。 ” ( 1)请从 “景 ”与 “情 ”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_ (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 “长歌怀采薇 ”的原因。( 4分) _ 答案:( 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 (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 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 1分)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

30、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4分)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_ _;_ _。 答案:示例: 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 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一句 2分) 日本汉字检定协会从一万多封来稿中选出 2009年日本的年度汉字 “ 新 ”字,因为 2009年日本发生了 “新政权诞生 ”“新型流感 ”“体育界又产生新纪录 ”等事情。如果让你从 “兴 ”“诚 ”“暖 ”“稳 ”“涨 ”中推荐一个字作为 2010年中国年度汉字,你会推荐哪一个字?简述理由,不超过 80字。( 5分) _ 答案:示例: 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

31、胜利闭幕, “嫦娥二号 ”成功奔月, 2010年是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见证中国的一年。 诚。 “打工皇帝 ”唐骏的 “学历门 ”,清华大学汪晖 “抄袭门 ”,还有 “阿胶造假 ”“地沟油 ”,造假之风四处蔓延, “诚信 ”回归刻不容缓。 涨。先是房价飞涨,后有物价疯涨,唯有工资不涨。在涨与不涨的焦虑中,中国老百姓才发现 “GDP”涨不出幸福, “CPI”却可以让财富缩水。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完成文后题目。( 6分) 与往年 春晚不同,兔年春晚增加了不少平民色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深圳民工歌舞团组成的 “我要上春晚 ”板块。正是平凡、亲切的特点,让他们成为春

32、晚的新生力量。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草根的加盟,反而拉近了春晚与围坐在电视机旁亿万观众的距离。人们认为,这些草根就是他们中的一员,犹如邻家女孩、自家兄弟。他们出现在春晚,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人追求梦想的希望,这种感觉是专业表演所没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深圳民工等都寄托了人们的这种渴望。 请你概括网民热捧 “草根明星 ”上春晚的三点原因。 原因 一: _ 原因二 _ 原因三: _ 答案:原因一:平凡、亲切。原因二:拉近了春晚与围坐在电视机旁亿万观众的距离。原因三:普通人追求梦想的希望也可以实现。(一点 2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表达了尼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在阅读上面材料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