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1380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 ,潦倒新停浊酒 杯。(杜甫登高) ( 2) ,俯察品娄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 4)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6)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1)艰难苦恨繁霜鬃( 2)仰观宇宙之大( 3)以手抚膺坐长叹(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一尊还酹江月( 6)却是旧时相识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丁肇中:寻找

2、那滴彩色的雨 郑鸣 1992年 1月,我独自带着 80多公斤的电影摄影器材和胶片去欧洲核子中心拍摄纪录片。在苏黎世机场换乘火车时,往车上倒腾行李的劳动强度不小,多亏几个瑞士妇女主 动过来搭把手,我才顺利到达日内瓦。第二天,在丁肇中枣红色的沃尔沃车里,我把理论物理 “劳心者 ”理想的破灭和 “劳力者 ”现实的境况讲给他听时,他拍打着方向盘哈哈大笑。然后很认真地对我说:你差一点误入歧途。 新发现的眼光基于对已有事物的精确 记忆。丁肇中告诉我,每 天从日内瓦的办公室到他在法国乡村别墅的车程在 15到 17分钟之间,他的院子里有 67棵松树 数字有零有整,绝不含糊。一天在 J字小楼,见丁肇中在办公室有

3、点闲暇,我冒出一个问题:那枚诺贝尔奖章在哪儿?丁肇中很神秘地笑了笑说:你马上会成为第一个知道答案:的人。 他随即把我领到楼下摆放各种工具和仪器的角落,打开一个不起眼的铁皮柜,里面收藏着他发现 J 粒子的原始实验数据和论文手稿;通知他获奖的那封电报;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的飞机票;用小楷书写工整的中文获奖感言;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 丁肇中还从铁皮 柜里拿出一张用毛笔勾勒出来的图纸,这是他的老父亲、土木工程教授丁观海先生凭记忆描绘的故乡 -距山东日照 19公里的涛雒镇丁家老宅的平面图和外观图。我当时没顾上仔细想奖章和老宅图纸放在一起有什么特别含义,只是一边用掌心掂那枚奖章,一边问丁肇中:你还记不记得领奖

4、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丁肇中毫不迟疑地回答我:在想宇宙的其他地方还会不会有人。 2002年 6月,丁肇中邀请我和他一起回山东日照涛雒镇的老家。他先到祖父丁履巽坟前祭扫,然后在丁家老宅驻足良久。他说祖父 37岁去世之后,家道就败落了。祖母含辛茹苦把 6 个孩子拉扯 大,又不断变卖老宅的房子供孩子读书、留学。父亲丁观海在济南求学时认识了母亲王隽英,然后两人先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硕士,父亲学土木工程,母亲学教育心理学,父母在密歇根结婚。1936年 1月 27日丁肇中在密歇根出生,两个月后第一次回到涛雒老宅的祖母家。他的整个童年是在战乱中跟着当教师的父母颠沛流离,学业时断时续,直到1948年到台湾,

5、12岁的丁肇中才 开始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 那天走出老宅家门的时候,一个与丁肇中年纪相仿的远房叔伯兄弟拍着丁肇中的肩膀,用浓重的乡音以无比自豪的表情说:咱老丁家真行,你学问做得太大 了。丁肇中走出院门的时候,几百个乡亲挤过来握手,鼓掌。丁肇中一直在笑。那天我问丁肇中:如果他的祖母当年没有变卖老宅供父亲读书,到他这一辈会不会也像那位远房兄弟一样,守望着门前的农田?丁肇中没有回答。第二天在日照的海边散步时,丁肇中说起他的母亲是山东海阳人, 1960年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密歇根大学读硕士,密歇根大学也是他父母的母校。他说科学研究有猜想,有假设,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复,所以没有 “如果 ”。 丁肇中回答

6、了我的问题。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他要把诺贝尔奖章和父亲画的老宅图收藏在一起。 丁肇中在无数次的演讲 中这样来解释他的科学实验: “就像在北京下一场倾盆大雨,如果 100亿个雨滴中有一滴是彩色的,我们要把它找出来。 ”他一直喜欢打这个比方, 只是下雨的地方经常变换。 为了那滴彩色的雨, 70岁的丁肇中目光炯炯。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文章开头叙写 “我 ”初到日内瓦的情景,以轻松的笔调为读者初步勾勒出了丁肇中的科学家形象。 B丁肇中能绝不含糊地记忆已有事物的数字,是因为他具有对数字特别敏感的天赋和新颖独到的眼光。 C如果丁肇中的祖母无法供丁父

7、读书,丁肇中可能一辈子守望着农田,对这一假设,丁肇中表示默认。 D文章回顾了丁肇中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历程,从中探寻了他能够在科学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E文章选取了丁肇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多侧面地展示他的风采,使其作为大科学家的形象得以丰满。 【小题 2】丁肇中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3】丁肇中为什么一直喜欢打 “寻找那滴彩色的雨 ”这个比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 【小题 1】( 5分) B C 【小题 1】( 4分)答案:要点: 风趣 幽默; 严谨执着; 淡泊名利; 富有感恩之心,眷恋故土; 博学多才; 随和谦恭。 【小题 1】( 6分)

8、答案:示例:因为他明白科学实验是十分艰巨的,成功的几率是很小的;科学实验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要有不懈探索追求的执着精神;科学实验又是动人的,充满魅力的,科学成果对科学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科学家不懈探索追求的动力。 【小题 1】 B “是因为他具有新颖独到的眼光 ”有误; C “表示默认 ”有误。 【小题 1】答对一点 1分,答四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 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里的 “选贤与能 ”即

9、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 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 “禅让 ”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来,开始了 “家天下 ”。(礼记 礼运记述当时 “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 ”。尚书 盘庚云 “古我先王亦惟 图任旧人共政 ”,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 “世及 ”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 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

10、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未,由于 “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高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 ”(通典 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九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11、。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 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这种 “学校一科举 ”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 1904 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节

12、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 一项是( )( 3分)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 “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夏商以后的 “家天下 ”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 “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 ”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

13、,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 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 “天下为公 ”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 “家天下 ”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 ,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请概括科举制的

14、特点。(不超过 50个字,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一切以程文为留 ”(或:白丁能否释褐为官凭考试成绩); 科举与学校教育合流(或: “学校 科举 ”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 明清两代笼罩在封建专制之下,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没有生命力。(答对一点给 1分,字数超过酌情扣分) 【小题 1】 A“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文中为 “原始社 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 ”。 B“有一部分 ”在原文中为 “均 ”, C文中没有说彻底解决了政府选拔官员困难的问题 【小题 1】 B项说法有误,应为: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度 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才逐步建立起来。 C项属

15、于无中生有,察举制并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规范化标志, D概念混淆,看重血统和任人唯亲不是一回事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 公都子曰: “告子曰: 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今曰 性善 ,然则彼皆非欤? ” 孟子曰: “乃若其情 ,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 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

16、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 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 (孟子 告子上) 情,性情。 才:质性、人的本性。 (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 “性本善 ”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性无善无不善也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性可以为善,可 以为不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 B C D (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 3分) 答案:( 1) B(有 的排除, 说的是人性无所谓善良, 是说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不善良的一面,都不合中心) ( 2)孟子认为从天生的资质看,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同情心、羞

17、耻心、恭敬心、是非心,它们都属于仁义礼智。( 1分)之所以会有人表现出丑恶的一面,不是这些人的本性丑恶,而是他们没有 去探求仁义礼智,而且放弃了仁义礼智。(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 “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 “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

18、,且有火患 。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 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 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

19、 “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 (汉书 霍光传)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霍氏秉权日久秉 :执掌 B天下害之 害 :陷害 C客有过主人者过 :拜访 D威震主者不畜畜 :容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B 而又行以逆道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C 夫奢则不逊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D 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小题 3】下列句子全都为 “霍氏诛灭 ”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 霍氏奢侈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 徐福

20、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福独不蒙其功 A B C D 【小题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应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期秉权。 B霍氏诛灭后 ,徐福上书朝廷 ,说明自己察微知著 ,建议皇上抑制霍氏 ,论功更应受赏 . C在文中 ”焦头烂额为上客 ”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D “贵徙薪曲突之策 “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在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 3分) ( 2)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

21、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1)客人对主人说: “改成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 “更 ”“徙 ”“且 ”各 1分,语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 2)假如从前按徐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的花费,大臣不会发生叛乱被杀等事。( “乡使 ”“裂土 ”“亡 ”各 1分,语意不通顺的情扣分) 【小题 1】害:痛恨,忌妒 【小题 1】表顺承,就 【小题 1】 与霍氏被诛无关 【小题 1】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小题 1】当初,霍氏奢侈,茂

22、陵徐生说: “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 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 ”于是上疏皇上说: “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 ”上书三次,才听到。 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 “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 客人对主人说: “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

23、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 “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 ”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 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 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 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 ”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

24、祭 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 “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1)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 3分) ( 2)本诗的题目为 “章台夜思 ”,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 “思 ”,却 “秋

25、思 ”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 3分) 答案:( 1)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一个 “怨 ”字,赋予 “清瑟 ”人的情感,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 使人生出无尽悲哀。( 1分)这样写,既为 “思 ”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1分) ( 2)同意。( 1分)本诗以 “夜思 ”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 “思 ”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 “思 ”情的意象,如 “清瑟 ”“遥夜 ”“孤灯 ”“残月 ”“故人 ”“秋雁 ”等,展现了“思 ”的意境。( 1分)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 “思

26、“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 1分)(如果只写 “同意 ”而没有分析不给分) 语言表达 下面是一段学生作文的原稿和老师的修改稿。文章记叙了 “我 ”和外公之间的真挚感情;外公和 “我 ”嬉戏,外公送给 “我 ”石榴树的种子,和 “我 ”一起种树、浇水、施肥,外公生病去世。老师对该作文的标题和结尾进行了修改。请你比较原作和老师的修改稿,并用简明的语言说 说老师这样修改的理由。( 4分) 原稿 修改稿 标题 我和外公 石榴树 结尾 今年初夏的一天 外公的忌日,我回到了外婆家,见到熟悉的一切,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

27、了亲爱的外公对我的关心。我再也控制不住今年初夏的一天 外公的忌日,我回到了外婆家,看着那棵枝繁叶茂、星红点点的石榴树,我记忆的闸门刹那被打开;外公慈祥的笑自己的感情,泪眼婆娑,亲爱的外公,你还好吗? 容,外公询问 “我 ”学习的情形,又红又大的石榴 答:( 1)标题修改的理由: ( 2分) ( 2)结尾修改的理由: ( 2分) 答案:( 1)原标题过于平淡。( 1 分)修改后的标题形象生动,以 “石榴树 ”喻指外公对 “我 ”的关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分) ( 2)原结尾感情的抒发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1 分)修改后的结尾照应标题,以石榴树来渲染氛围,表达了物在人去的感伤。( 1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新闻事实:女子谢三秀没料到,天降横祸,一向健康活泼的女儿突患眼癌,为治病不但花光家中积蓄,还负债累累。 3月 22日,为得到网友 “广州富家子弟 ”许诺的 2万元捐款,谢三秀抱着患眼癌 的女儿在广州街头跪地前行一千米,但是这位网友事后并不打算兑现承诺 。这一事件引起各方关注,接着谢三秀也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二十余万。但事实很快证明,这一事件是网络推手 “金泉少缺 ”策划的一场炒作,他就是那个 “广州富家公于 ”,他故意激起人们的愤怒,以达到吸纳捐款的目的。( 2011年 3月 27日广州日报) (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 2)你对上述现

29、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不超过 150字)( 5分) 答案:( 1)为吸纳捐款,网络推手策划女子抱生病女儿街头跪行的炒作。( 2分) ( 2) “跪行救女 ”策划有 “善 ”更有 “恶 ”。这起 “跪行救女 ”策划中确实有 “善 ”,但若将眼光 放大、放远,就会发现其 “恶 ”的成分更多。( 1分)首先,这样的策划欺骗了人们的感情、戏弄了们的爱心。( 1分)其次,这样的策划严重损伤、透支了社会信用。( 1分)再次,网络推手策划和炒作之风当刹。网络推手的策划和炒作混淆视听,愚弄民意,此风决不可长。( 1分)对此,广大网民要睁大眼睛。( 1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名著导读 简答

30、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1)葛朗台先生穿着非常节俭,在家庭生活中整个锱铢必较的人物。请简述吝啬的他是如何处理家庭生活的。 ( 2) “关女孩子禁闭 ”和 “抢梳妆厘 ”是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两个情节,这些情节均与那个梳妆匣有密切的笑系,请简述梳妆匣的来源。 答案:( 5分)( 1)答:葛朗台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全家人用的蜡烛和每天吃的食物都是葛朗台亲自发的;每年生活和熄火的日子也是葛朗台 “法定 ”的。不管天气多冷都不能变,为了省钱,全家的衣服都由妻子、女儿缝制;她们整天做着女红,女儿已经 23岁,葛朗台根本还没想过要给她安排亲事。 (

31、2)答:查理因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伯父葛朗台,但葛朗台不念亲情要赶他走,查理为了替父还债,选择去印度经商,却缺 乏盘缠。欧也妮十分同情查理的遭遇,把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查理把嵌有母亲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托她保管。 文学名著欧也妮 葛朗台阅读 (10分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 5分) A查理在印度发了财,他从事人口贩卖,放高利贷、愉税走私,什么都干,只要能发财。后来他写了信给欧也妮,并寄还 300法郎的赠款。 B葛朗台 40岁时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室,低价买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他向革命军承包了葡萄酒,大发其财。 C葛朗台要将欧也妮的积蓄去投资公债,

32、但欧也妮却说金币没有了。经过一番逼问,葛朗台猜出女儿把积蓄都给了查理。于是葛朗台幽禁了女儿。 D欧也妮后来嫁给了特 篷风先生,可是,他还没当选成索漠城议员就死了,欧也妮 33岁成了寡妇。 E女佣人叫拿侬,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拿侬的工钱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 答案: AD( A。寄还 6000法郎的赠款,外带 2000法郎的利息,并索回首饰盒。 D、特 篷风当选为索漠城议员的第八天,他死。) 作文 “工具 ”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 比喻用以达到目的事物,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请以 “工具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l)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 2)不少于 800字。 答案: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没注明文体的扣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