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31389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雇 佣 ( ) 电饼 铛 ( ) 铩 羽而归( )天 遂 人愿( ) B 绯 闻( )独 角 戏( )车 载 斗量( )按 捺 不住( ) C忸 怩 ( ) 落 不是( ) 锃 光瓦亮( ) 泾 渭分明( ) D洗 涮 ( ) 牛皮 癣 ( )洞见 症 结( ) 管窥 蠡 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雇佣 yng B排闻 i D洗涮 shun 牛皮癣 xu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饲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蕴藉

2、炒鱿鱼陈词烂调明火执仗 B坐阵哈密瓜居间调停迷天大谎 C渲泄流水帐扬长而去震古铄今 D告罄候车室大有裨益厉行节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陈词滥调 B坐镇 弥天大谎 C宣泄 流水账 震古烁今。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凡 高在三十七岁时结束了自己病痛相伴的生命,半年之后,提奥也随之而去。但在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 着他们情同于足、亲密无间的友谊。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吕克 尼亚卡贾就有关土地荒漠化问题曾说,人们能够也必须阻止土地 ,以应对环境变化、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习近平、

3、李克强二人近日登上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 ”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A传诵蜕化显示 B传诵退化显示 C传颂蜕化彰显 D传颂退化彰显 答案: D 试题分析:传诵:辗转传布诵读,或辗转传布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蜕化:指腐化堕落;退化:指由好变坏。彰显:鲜明地显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 吉光片羽 ,无处寻觅,真令人唏嘘不已。 B少数学生的作文不要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不好,就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很多问题,有的文章几乎通篇

4、文不加点 ,令人费解。 C年终,各种盘点 甚嚣尘上 ,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 “微 ”字当选年度汉字, “莫言 ”“你幸福吗 ”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D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各国不应 以邻为壑 ,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语 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 )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 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出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 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 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语序错误。应该是 “监测、分析和研判 ”。 C搭

6、配不当,改为 “倾向日益严重 ”。 D“公诸于众 ”改为 “公诸众人 ”或 “公之于众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上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

7、岁, “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 ”。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 “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 ”,那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 当时的文坛, “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靡 ”。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地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人心潮湃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 1

8、988年 4月 1月。 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 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陡峭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除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 1988年春到 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

9、,每天趴在一张小圆 桌上, “连着喝掉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 ”。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 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山坡,用手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黄上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 视和否认。 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

10、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 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树葱笼,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氵产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 作了灞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 “霸 ”加了三点水。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氵产河写作了 “润水 ”,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 ”对应。他的愿望是 “滋润 ”

11、,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初唐 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 “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 ”(晚唐 赵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 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小题 1】文章以 “白鹿原上的风 ”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 4分) 答: 【小题 2】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2、。( 4分) ( 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2分) 答: ( 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 2分) 答: 【小题 3】在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 4分) 答: 【小题 4】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上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 “白鹿原上的风 ”就是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的内涵和风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所传承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像浩荡的风一样,生生不息,象征民族文

13、明薪火相传。( 2分) ( 2) 用 “白鹿原上的风 ”来作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眼球。( 2分) 【小题 2】( 1)陈忠实创作的文学作品展示了民族历史的变迁,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2分) ( 2)陈忠实进行文学创作,表现出忘我的写作热情,怀着献身文学的信念,执着痴迷,耗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4分)( l)作品立意高远。小说对民族命运和文化心理有广阔而深刻的描写与揭示,思想内涵深刻高远。( 2分)( 2)作品立足史实。小说描写了 “白鹿原 ”上三代人的生活,记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2分)( 3)作品扎根生

14、活。小说成功描写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典型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生活色彩。( 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两条即可得 4分) 【小题 4】( l)笔耕不辍,写作功底 扎实,方能一挥而就。启示:写作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实践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不能浅尝辄止( 2 分)。( 2)长期思索,关注民族命运,方能灵感涌动。启示:要善于积累素材,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思想,要不断地从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营养( 2分)。( 3)心无旁骛,远离尘世喧嚣,方能凝神聚力,潜心创作。启示: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作活动,要甘于寂寞、才能不受俗世侵扰,

15、集中精力。( 2分)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 在文章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手法,既联系了陈忠实的名作白鹿原,又象征了陈忠实在作品中传承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像风一样,生生不息。同时这个题目富有文采,符合被传记的人物文学家的身份,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分析语言特色重点分析语句的手法及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分析这个比喻的本体。这需要联系语境,前一段中有 “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

16、的时候,整个心便没入父 辈爷辈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的语句,可见,“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的本体就是民族历史的变迁。将这个信息整理出来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的能力。分析语言特色重点分析语句的手法及效果。这句话运用了必修的修辞手法。联系语境,前文写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艰难过程,后文有 “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树葱笼,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 ”的语句由此可以分 析出本体应该是陈忠实的创作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据文

17、意概括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文章的 “他是农民的儿子 ”一段谈的是白鹿原的创作缘起,文段最后有 “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的语句,表明白鹿原的立意高远,是对民族命运的揭示。“整整四年 ”一段,谈的是白鹿原描写了三代人的生活,反映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表明白鹿原的创作扎根于生活,立足于史实,植根于中华民族沧桑巨 变的历史长河中。根据文意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

18、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原文谈到陈忠实创作原因时,有 “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岁, 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 。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 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 ,那便是 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的语句,表明创作要长期关注民族命运,长期进行艰苦的思索和探究,同时辛勤笔耕,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原文谈到陈忠实的创作时,有 “除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 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 1988年春到 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

19、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 ”,表明只有心无旁骛、远离尘嚣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 ”一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 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 “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

20、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 “和 ”,有别于 “同 ”,故而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 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

21、字来概括,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 “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 “弛 ”。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 “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被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

22、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 ”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 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 “张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 “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关于 “和合 ”文化,下列说法个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 “和合 ”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 “合 ”,只有 “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 “

23、和 ”的状态。 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 “拿得起 ”,道说 “想得开 ”,佛言 “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小 题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 “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

24、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懦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 ”之道,破 “生死 ”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因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生 ”,不研究 “死 ”,而佛学的引人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试题分析: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

25、功地化解 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要素 ”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中,原文无 “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这一说法; C项 “缺一则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 ”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 D项中,“中国固有的学问 ”是比 “儒道两家 ”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 “只是 ”一词太绝对,原文为 “生要是讲人生 哲学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

26、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喊一个乳名,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 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

27、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地,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 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当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

28、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一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笼,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碎的天空。 天空偶尔落下几

29、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 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摆,手脚一扒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鼾声。 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 躺卧着的铁镐铁

30、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失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 【小题 1】联系全文,分析标题 “流浪的扁担 ”的表达效果。 答: 【小题 2】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 句子的含义。 ( 1)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

31、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答: ( 2)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答: 【小题 3】通读全文,试概括 “扁担 ”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答: 【小题 4】试概括本文主旨,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 “流浪的扁担 ”的生活状况的看法。 答: 答案: 【小题 1】( 1)标题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 “扁担 ”代 “农民工 ”,以 物代人,构思新颖,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 2) “流浪 ”一词突出了农民工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固定居所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对农民工的同情,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忧

32、思。 【小题 2】 ( 1) 通过城市天空、高楼、飞鸟等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们离开农村在城市以劳力谋生的艰辛与难为城市人所理解、接纳的孤独、痛苦。 ( 2)这一句是心理描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他们在艰苦的生活中暂时忘却城市之于他们的压迫以及骄阳的灼烤;写他们睡梦中的浅笑和梦见庄稼的情形,隐约揭示了他们对幸福日子 的憧憬,对曾经的乡村生活的眷恋。(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1)为人木讷、朴实;( 2)勤劳辛苦,到处流浪,生活艰难;( 3)性格坚韧、隐忍;( 4)安贫(容易知足)。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33、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语言艺术首先要分析手法及效果,然后分析表达的感情或表现的主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手法和效果,联系感情和主旨。这 句话运用了衬托手法,写出了扁担们的孤独与痛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分析手法和效果,联系感情和主旨。这句话是一种心理描写,写出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美好未

34、来的憧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个探究题。首先要联系文章内容分析 “扁担们 ”的生存状况,然后联系实际,谈出自 己的观点,要言之有据,观点鲜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赵韩王普 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

35、,令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近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

36、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喜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 请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过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贫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

37、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 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 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 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 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宋乾德二年( 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韩王赵普做宰相。 指一朝开国的皇帝。 【小题 1】对下列句

38、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 夜,叩赵普门向:接近 B以 俟 削平请国俟:等待 C皆以散官就第,赐 赉 甚厚赉:赏赐 D上意 释 然,卒相之释:放下 【小题 2】下列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 因 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B人生如自驹 之 过隙 或 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不知东方 之既白 C刑 以 惩罪,赏以酬功 D家人始开箧见之, 则 论语二十篇也。 不赂者 以 赂者丧 臣欲奉诏奔驰, 则 刘病日笃 【小题 3】续资治通鉴 宋纪中评价赵普 “以天下事为己任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稍夺其权

39、,制其 钱谷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 ”,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井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

40、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A 【小题 1】试题分析:释:消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试题分析: B 均为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 A 介词,趁着; 介词,依,随着。 C 连词 ,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 ”; 介词,表示原因,译为 “因为 ”。 D 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 “原来是 ”;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 “但 ”“可是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41、小题 3】试题分析: 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 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试题分析:错在 “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应为 “探访功臣的家,无法预料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参考译文】 赵普被任命为宰相, 晋封为韩王,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下起大雪,接近深夜,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 “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 ”皇上说: “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 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 “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

42、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 “我想攻打太原。 ”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 “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 ,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大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 “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 ”赵普说: “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

43、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话未说完,皇上说: “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 ”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 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 “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缺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 “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第二天,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

44、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赏赐的物品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 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为他请求,说: “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

45、回家后修补连缀 ,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 “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 ”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 “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 ”太宗疑虑消释,最 终任命他为相。 把文言又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46、 ( 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3分) (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分) (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4分) 答案: ( 1) 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 ( 2) 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 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 ( 1)试题分析: 得分点: “猜嫌 ”, “安 ”, “不亦 乎 ”,每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2)试题分析:得分

47、点: “及 ”“生 ”或 “肉 ”、判断句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3)试题分析:得分点: “才 ”“第 ”“亟 ”“虽 ”各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8分) 梦入关 吴门梦故山 韦庄 赵嘏 梦中乘传 过关亭,南望莲峰簇簇青。 心熟家山梦不迷,孤峰寒绕一条溪。 马上正吟归去好,觉来江月满前庭。 秋窗觉后情无限,月堕馆娃宫 树西。 【注】 传:驿站的马车。 馆娃宫:古宫殿,在吴门(今苏州)灵岩山上。 【小题 1】两诗都写梦回故乡,借梦抒情,但梦境却各有特色,请对两者作分析比较。

48、( 4分) 【小题 2】两诗均写 “月 ”,其作用基本相同,请对此作具体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韦诗主要写作者梦中回故乡路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一路疾驰,沿途群山青翠,心情愉悦,梦境欢快明朗;赵诗写作者梦回故乡所见到的熟悉画面,孤峰耸立,寒溪绕流,梦境凄清悲凉。 【小题 2】韦诗写梦醒后看到月光洒满客居的庭院,赵诗写梦醒后发现月亮 已堕落西天,景物特点虽有差异,却都是作者在借景抒情,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梦醒后的无限失意和怅惘,从而强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小题 1】试题分析:对两诗的分析各 2分,其中梦境内容 1分,梦境特征概括 1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