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1392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 氓) ( 2)虽趣舍万殊,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3)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答案: ( 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静躁不同 曾不知老之将至(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肆意( s)荒芜( w)灼烈( zhu)痴心妄想( ch) B炫耀( xun)截瘫( tn)毋宁( w)甘之若饴( y)

2、C哔叽( b)刹那( sh)犄角( j)妄加揣测( wn) D倔强( ju)愚蠢( chn)瞅着( chu)厥功甚伟( ju)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 B她成天长吁短叹的,似乎有诉不尽的烦恼。 C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D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3分) 2月 21日下午 2点 10分左右, “嫦娥 ”一号和月球完全被地球阴影遮挡, ,并已交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3家媒体播放。 度过月全食后, “嫦娥 ”一号上搭载的探测仪器陆续打开。 原预计卫星经历月 全食时,卫星会消耗六成的电量。 据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介绍。 卫星开始经受月全食考验,机上部分仪器关闭。 但实际只消耗了四成。 另据消息透露, “嫦娥 ”一号搭载的 30首曲目已从月球成功传回。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她积极呼吁加快股份分置改革措施,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行为。 B这

4、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C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居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B如果小泉政府将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随着贝尔斯登被贱卖、雷曼申请破产、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AIG被国有化,美林、高 盛等国际大投行均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D楼市步

5、入调整期后,放松 “二套房贷 ”政策的呼声不绝于耳,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较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 “君子 ”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 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

6、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 “普及 ”和 “通俗 ”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 “常人品性 ”比 “英雄气质 ”实更重要

7、。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 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 “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 ”(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 “教育 ”与 “文运 ”同样离不开 “人 ”,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 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

8、小。他也有 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年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 “委员制 “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 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

9、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一个大学国文系主任,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能将新旧连接,文化活用,引导所主持一部门工作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的。中国大学的国文系,若还需要办下去,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且值得当成一个永久向前的方针。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 “小小的弱点 ”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 B本文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 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C文章采用 “先扬后抑 ”的写法,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做张本和铺垫。 D朱自清先生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

10、,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 E本文运用华美秀丽的语言,讲述朱自清先生的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位现代作家的光辉形象。 【小题 2】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 6分) 答: 【小题 3】文末说 “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 ”, “这点精神 ”“这点认识 ”分别指什么?( 6分) 答: 【小题 4】作者在文 中说 “一个作家的伟大处, 常人品性 比 英雄气质 实更重要 ”,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文学创作方面: 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 求通俗与

11、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 文学教育方面: 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 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 【小题 1】 “这点精神 ”指凡事和而不同, “折衷无我 ”(或答 “牺牲自我 ”)。 “这点认识 ”指对人对事客观,尊重和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 【小题 1】认同。作家的 “常人品性 ”是一种 “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 ”。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贴近人的心灵,反映大众的心声。这样的作家给人的感觉是 “真人 ”真性情、朴素无华,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最能反映生活、贴近民众的,因此说 “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 ”, “常人

12、品性 ”更重要。而所谓的 “英雄气质 ”是一些作家过于强调 “小我 ”,以自我为中心,标榜 “个性 ”,虽表现出了很强的 “创造性 ”,但也因之可能会脱离生活,脱离民众,走向极端。因此,作 者说 “一个作家的伟大处, 常人品性 比 英雄气质 实更重要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小题 1】 C应为 “先抑后扬 ”, E 语言 “平实自然 ”。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小题 1】这是一道探究题,能结合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 。齐以破燕

13、,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 水,有老人涉 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 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 “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 不早图,恐后之。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 ,襄王呼而问之曰: “汝闻吾言乎 ”对曰: “闻之。 ”王曰: “汝以为何若 ”对曰 :“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曰: “奈何 ”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 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王曰: “善。 ”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

14、珠者复见王曰: “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 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 “田单之爱人,嗟 !乃王之教泽也 !” 战国策 齐策六 注 : 征 :证明。 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田单之立疑疑 :怀疑 B襄王立,田单相之相 :辅佐 C汝以为何若何若 :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谷 :给粮食吃 【小题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 3 分) 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15、 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田单之爱人,嗟 !乃王之教泽也 !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破燕之后, “田单之立疑 ”,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 “襄王恶之 ”,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小题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 单解裘而衣之。 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答案: 【小题 1】

16、A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 2)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 【小题 1】应为 “迟疑,犹豫不决 ”。 【小题 1】首先排除 ,而 不属于直接表现的句子。 【小题 1】 “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一句不对。 【小题 1】每小题 5分。 参考译文: 燕国攻打齐国,齐国被攻破,齐闵王逃到莒地,齐相淖齿杀死了闵王。田单死守即墨,(后来反击,)大败燕军,并且收复了齐国的失地。齐襄王太子的身份得到证实。齐军破燕

17、以后,田单对立国君事犹豫不决,齐国人都以为田单会自立为王。后来田单立太子为襄王,自居相位。 (有一天,田单)路过淄水,看见一位老人渡河冻坏了,无法再走,坐在沙滩上。田单看见老人身体寒冷,就想让后面车上的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给老人穿 。齐襄王很憎恶这件事,他自言自语说 :田单这样的做法,莫非想要用来夺取我的王位吗 如果不早想办法,恐怕就要晚了。 他左右察看,没什么人,只是岩石下有个采珠人,襄王把他叫过来问道 :你听到我说什么了吗 采珠者坦白的承认 :都听到了。 襄王又问道 :你认为我该怎么做 那人说 :大王不如借机会把它变成自己的善行。 襄王问 :怎么做

18、呢 采珠人说 :您可以嘉奖田单的善行,并说 :我担心百姓挨饿,田单就把他们召集来给他们吃的 ;我担心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衣给他们穿上 ;我关心百姓,田单也关心他们,(他这样做,)正合 我的心意。 田单既有这些善行,而您又赞扬他,田单的善行,也就变成您的善行了。 襄王叹道 :好主意 !于是以牛酒犒劳田单,嘉奖了他的行为。 过了几天,采珠人又去拜见襄王,进言说 :您在上朝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口慰问他。就此发布命令,收容饥寒交迫的百姓,供养他们。 于是襄王又派人到街头里巷听取百姓的议论,听见老百姓都在一起说 :田单很爱护百姓,哎呀 !这全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啊 ! 诗歌鉴赏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三)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 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 1】诗的三、四两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小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6分) 答案: 【小题 1】诗的三、四两联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景象。清晨起来,我下地松土除草;晚上披星戴月,我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回家歇息。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的露水上,亮晶晶的。 “我 ”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表达自

20、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小题 2】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表现了作者对宁静和安适田园生活的热爱。 “种豆南山下 ”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 ”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语言表达 下面是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的文章河南文化与河南文学的结束语,请你试着替他补上最后一句话。要求文意连贯。( 4分)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倾向,我也是。 当我两眼注视着中国地图的时候,我好像觉得,周围的各省就像中国的躯 体,而河南,则是中国的心脏。时至今日,中国的整个躯体

21、健壮了起来,并且有不断健壮下去的趋势。但在心里,还是时时感到一种忧郁,一种悲怆的情绪。这说明,我们的心脏还不是完全健康的。 我觉得,当河南文化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才将是一个完全健壮的文化。 答案:河南文化的繁荣,从河南文学的繁荣开始。 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 “民魂式的作家 ”,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案:老舍的人格: 善良、乐于助人,宽容通达,能忍辱负重。 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或:全方位地关注国 家与社会的命运) 外柔内刚,骨头坚硬,绝不苟且偷生。 作者告诫中国人、中国作家,要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 人格更重于文格。探究老舍具有什么

22、样的人格,并由此可见人格与文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5分) 答案:( 1)来自民间,植根于民众之中; ( 2)始终全方位地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 3)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的滋养; ( 4)作品和作家自身的命运都折射出人民、民族的命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许多多事情。 请以 “面对 ”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