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398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0年山西省汾阳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默写( 8分)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_,羡长江之无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_, _。 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_, _。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选择题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迸 bng发

2、 慰藉 ji 气氛 fn 载 zi歌载舞 B召 zho唤 思忖 cn 翘 qio首 安土重 zhng迁 C桑梓 z 粗犷 gung 蛰 zh居 自怜自艾 lin D湍 tun急 给 j予 场 chng院 绿 l林豪 客 答案: C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 ) “语文 ”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发的时代。 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叫 “语 ”,写在纸上叫 “

3、文 ”。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C其实,在 “两代的矛盾 ”中,许多做父母的 “错 ”,都依然是出自于爱 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 D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答案: A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 现,不下 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4、的。 B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 C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

5、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依依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并没有做到。 答案: B 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 是 ( ) 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_。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 _,最多是山和水,什么 “山高月小 ”、 “三潭映月 ”等等。 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 _你对 “志愿 ”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领会 陪衬 干预 B领悟 映衬

6、 干涉 C领会 映衬 干预 D领悟 陪衬 干涉 答案: D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C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斓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0分 )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

7、你一个人肯上冬 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 ”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 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8、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 “暮雨潇潇江上树 ”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

9、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小题 1】文章第 段中划线句子说江南的冬天 “不但感不到 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的依据是什么?(至少要找出三点, 3分) 【小题 2】作者写江南雪景,并未进行描写,而是引用了四句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2分 ) 【小题 3】作者说自己的笔是 “愚劣 ”的,你同意吗?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 【小题 1】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雪白

10、的桕子着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小题 1】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清晨的雪景,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江南的雪景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小题 1】不同意。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可从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 ”的角度上答,也可从前两段两幅图画的 “描写细致、诗情画意 ”的角度上答,还可有别的理由,只要说理充分即可。 【小题 1】答出三点即可得 3分。 【小题 1】 2分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 9分,每题 3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

11、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 题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出人也远矣 出:

12、超过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C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 “否 ” D士大夫之族 族:一类 【小题 2】就文言特殊句式看,下面与 “句读之不知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灵异者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小题 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的层次结构是:总分总式 B本段论述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C本段论述的角度是:从正面论证 D本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等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文言文阅读:( 30分) 苏子日: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13、,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逝者如斯 _ (2)而未尝往也 (3)而吾与子之共适 _ (4)而卒莫消长 _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_ (6)相与枕藉乎舟中 _ 【小题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 (2)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 答案: 【小题 1】( 1)这 ( 2)曾经 ( 3)享用 ( 4)终究 ( 5)已经 ( 6)相互 【小题 1】( 1)如果将从那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它们,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会停止。 ( 2)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并且是我和你们共同享用的宝藏。 作文 作文( 40分)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 请以 “人与路 ”为话题写一篇 800字以上的作文。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