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41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 8分。) (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斯已矣。 (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 3) ,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 答案: (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4)、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

2、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 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

3、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 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答案: A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中

4、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 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 斗转星移 ,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 甚嚣尘上 而 销声匿迹 ,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桨,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

5、到绍兴。 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乌篷船一丈余长,用材轻薄,必要时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让它在岸上行走。其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着竹叶,再涂以黑油,与船体的黑漆浑然一体。 乌篷船虽小,但不易翻覆。舱中搁板成平底,铺草席,备枕头,甚至还有毛毯。无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或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罢,总归是一派闲雅。 就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而言,乌篷船已经算不得如何的重要。但在它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的同时,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起来。它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一种风情,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交通工具,它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然而正 是这种漫不经心的散淡所弥漫

6、出来的况味,才堪称乌篷船当下的神韵所在。 到了古鉴湖就总少不了乌篷船。乌篷船可以放在西湖,可以放在太湖,可以放在玄武湖,可以放在大明湖,然而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了的本土意识。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乌篷船的清净孤高,也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一叶扁舟,数扇乌篷,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上是何等地轻松。那船帮,那坐板,极具有平民意识,伸手便可掬起一捧水来,这就是与大自然的亲近。 乌篷船轻盈灵巧,却偏要用浑黑来打扮自己;乌篷船固 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是十二分精巧。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就能令人会心

7、一笑。 乌篷船出现于数千年前,数千年后还继续存在着,相信西方古老的船只极少有这样的幸运。其在世界舟船史上所占据的分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对其自身生命挽留与延续的坚忍,却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乌篷船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参与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远洋船队出海,更没有出没过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荣耀。它是本土的、地域的,甚至是草根的,但也正是这种僻居一隅的固守才更具有特产的意义。 【 小题 1】对 “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乌篷船轻盈灵巧、不易翻覆,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B一提到乌篷船,人们就会想到绍兴,它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 C

8、乌篷船的精神层面丰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 D乌篷船僻居一隅的固守使它具有本土性和草根性。 【小题 2】文中 “漫不经心的散淡 所指的一项是 ( ) A乌篷船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 B作为交通工具的乌篷船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 C乌篷船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 D无论是用乌篷船捕鱼还是用它交通都能享受到闲雅的情趣。 【小题 3】乌篷船放在其他地方 “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 ”。对这句话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篷船的清净孤高,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B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 C乌篷船只有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才能显示出与大

9、自然的亲近。 D乌篷船只有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方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小巧、不易翻覆 ”是其特点,但不能说明这就是 “地域的象征 ”。 【小题 2】注意上下句的意思衔接与 “这种 ”的指代。 【小题 3】原文中的句子是写人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 火中取栗的人 凡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他曾呻吟或叹息: “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 ”又说: “一个人必须保持 隐士的某种本质 ,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 ”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耐的,于是,凡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 不可解决的悖

10、论 中被撕得粉碎。 在凡高看来, “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 看不见的铁墙 ”,这也是画布对凡高的召唤。 “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凡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凡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凡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凡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凡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 他没有局促

11、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凡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 ,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

12、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凡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能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 压迫。凡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 不屈和挣扎 。 但凡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 “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 ”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

13、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 ”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小题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本文通过评述凡高孤独惨痛 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凡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C第 段中 “看不见的铁墙 ”,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厚重布幔般的愚昧和无知,竟把凡高的杰作诬蔑为可

14、笑的涂抹。 D第 段中 “突兀 ”和 “不可定义 ”指的是凡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凡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小题 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 第 段中两个画横线的短语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隐士的某种本质( 3分) 答: ( 2)不可解决的悖论( 3分) 答: 【小题 3】 “火中取栗 ”是成语,凡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 “从火中取出来的 ”“栗子 ”?( 3分) 答: 【小题 4】凡高的画作具有令人 “震撼 ”的力量,从凡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请从 段中

15、分别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回答。( 2分) 答: 【小题 5】请就本文第 段所说的 “不屈和挣扎 ”的问题,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4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1)( 3分) “隐士的某种本质 ”“指艺术的殉道者必须忍受必要的、使人难以忍受的孤独 ”或 “指艺术家要保持最为珍视的艺术生命,而经得起孤独和寂寞的根本品质 ” ( 2)( 3 分) “不可解决的悖论 ”指凡高精神上在孤独与被遗弃中创作更为自由,挥洒流淌出神秘的力量;身心又在孤独与被遗弃中持续不断地绝望、崩溃。或指 “凡高所处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艺术,他必须承受孤独和贫穷;另一方面

16、,孤独和贫穷又加剧他精神的苦痛,使他处在精神和现实的紧张状态中。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小题 3】( 3分) “火中取栗 ”原比喻冒风险,白吃苦,未得一点好处。凡高这里指自己的绘画作品和痛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已经成为自己痛苦生活的结晶。 【小题 4】( 2分)不顾一切地表达;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 (或 “努力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 【小题 5】( 4分)示例: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勇于同命运抗争,最终成为闻名全球的音乐大师。他的不屈精神已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有力证明了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评分要点: “本文所说的 不屈和挣扎 问题 ”,指像凡高一样与命运

17、不屈抗争最终获得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应是与凡高大致等量级的具有典型性的具体实例。 【小题 1】 C项中 “看不见的铁墙 ”主要应指凡高在绘画中所遇到的外部世界给他内心造成的混沌和障碍,世俗一般人对他的不理解、误解。 D项中 “突 兀 ”和“不可定义 ”,是说凡高进入艺术史是个例外,是独特的现象。 “突兀 ”指 “独特 ”,并非指 “偶然 ”; “独一无二 ”表述过于绝对。 【小题 2】( 1)关键词:根本、艺术、孤独、寂寞。语言不通顺酌减。 ( 2)关键词:孤独、贫穷,精神、现实。 “两难 ”1分; “孤独、贫穷 ”之一, 1分; “精神、现实 ”之一, 1分。

18、语言不通顺酌减。 【小题 3】略 【小题 4】每答对一句 1分。 【小题 5】举例 2分,谈看法 2分。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 1317 题。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 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 “炮打灯 ”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 “腾 ”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

19、。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 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 “炮打灯 ”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

20、“噔 ”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 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 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 “炮打

21、灯 ”倒进肚里 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

22、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小题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直落 ”“好像倒进酒桶 ”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 “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 ”,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B “炮打灯 ”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 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

23、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的深刻主题。 【小题 2】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6分) _ 【小题 3】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 “好看 ”?( 3分) _ 【小题 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2分) _ 【小题 5】 “首善街 ”的 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 “首善 ”称之?( 4分) _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 “没有知道她叫什么 ”等

24、,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 2分)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 2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2分) 【小题 3】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 “好看 ”,是为了使其醉后 的“乐 ”、 “潇洒 ”与醉前的 “黯 ”、 “寒伧 ”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 “洒脱 ”。( 2分)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1分) 【小题 4】( 2分)用人们对 “假酒 ”的习惯,表明 “假 ”“骗 ”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 对社会中 “假 ”与 “骗 ”的揭示与批判。 【小题 5

25、】( 4分)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以 “首善 ”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小题 1】 B项 “炮打灯 ”不是物美价廉的酒, “洒脱放纵 ”与原文说 “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 ”意义不同。 D项,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 E项,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 “习惯于作假 ”的社会现象,不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小题 4】略 【小题 5】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49 题。( 21分) 世民,高祖次子也。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

26、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 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高祖已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 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 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 “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 ”高祖寤,曰: “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 ”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

27、太宗失道入山 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出,背城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南。老生兵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刘武周据并州,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得兵三万而破贼。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赞曰:唐 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 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

28、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选自新唐书 本纪第二 太宗,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从:跟从 B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坐:因 犯罪 C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次:驻扎 D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致:达到 【小题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 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 乃因裴寂告高祖 因击沛公于坐 C 会天久雨,粮且尽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 是以

29、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小题 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中与 “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宗善于审时度势,结交豪杰。在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事逃命的时候,太宗把他们藏起来;同晋阳县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曾经晚上到狱中探望。 B唐兵向西征战,要到霍邑时,天气不好,下了很久的雨,高祖准备回太原。经太宗多次劝谏,使高祖省悟,采取补救措施,终于攻下霍邑

30、。 C高祖害怕刘武周等,下诏由河东退守关中。太宗认为不能丢弃河东,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仍坚持行军作战,最终使刘武周逃到突厥。 D在攻击宋老生的时候,太宗和柴绍在南面。宋老生的部队靠近东边高祖的部队,迫使高祖的部队后退。太宗从南边冲下山坡,分兵将对方的军队冲成两段,同时袭击敌人的阵后,使宋老生兵败逃走。 【小题 5】用 “/”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太 宗 谏 曰 义 师 为 天 下 起 也 宜 直 入 咸 阳 号 令 天 下 今 还 守 一 城 是 为 贼 尔 高 祖 不 纳 【小题 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 ( 1)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3分) (

31、 2)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5】太宗谏曰 /义师为天下起也 /宜直入咸阳 /号令天下 /今还守一城 /是为贼尔 /高祖不纳 【小题 6】( 1)当初主张起事的是你,现在也由你决定成败。 ( 2)玄宗、宪宗都不能坚持到最后,太宗的功业真伟大啊! 【小题 1】这里的 “从 ”是使动用法, “使 跟从 ”。鸿门宴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小题 2】 “因 ”,前句为介词, “由 ”;后句为介词, “趁机 ”。 A项均为介词,“同 ”,注意前句 “与 ”后省略 “之 ”。

32、项均为副词, “将要 ”。 D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 立性。 【小题 3】题干中的句子为宾语前置句,即 “由汉以来未有之也 ”; A为宾语前置句,即 “不知句读,不解惑 ”; B为宾语前置句,即 “微斯人,吾与谁归 ”; C为宾语前置句,即 “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 ” D 为定语后置句,即 “蚓无利之爪牙 ”。 【小题 4】 “他与部队两天没有吃东西,忍受饥饿 ”不合文意。原文为 “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 ”,并不是部队两天没吃东西。 【小题 5】略 【小题 6】( 1)得分点: “起事者汝也 ”译为判断; “成败惟汝 ”译为宾语前置;补充谓语 “决定 ”。 ( 2)得分点: “克 ”,能;

33、 “烈 ”,功业、功绩; “盛哉 ,太宗之烈也 ”主谓倒装译为正确语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小题 1】诗中 “春江正渺茫 ”写的是眼前之景,但这寻常之景与 “君去 ”寻常之事联系在一起,却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4分) 【小题 2】从形象勾画和抒情方式的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末句 “天涯一望断人肠 ”。( 4分) 答案: 【小题 1】 “春江正渺茫 ”从字面上来看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 诗人送别友人是的怅然若失

34、。 “春江正渺茫 ”正好行船,可以理解为喜 “君去 ”航行的方便,也可理解为恨 “君去 ”太疾的惆怅,或者二着兼而有之,仔细咀嚼其味无穷。 【小题 2】从总体上看,末句是卒章显志。仔细分析, “天涯一望 ”是勾画了送行者目送眺望的情态,隐含依依惜别之情; “断人肠 ”是直抒胸臆,点明离情别绪:整个句子既抒发离情,却又并不将伤感尽露。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 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答案:略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 25

35、个字 )(6分 ) 用激光使水蒸气 “冷凝 ”成为雨滴,称为激光造雨。研究表明,利用激光脉冲从空气当中的原子里分离出电子的过程有助于生成羟基原子团,这些原子团可将空气中的硫和二氧化氮变成能够 “附着 ”水蒸气的凝结核,进而使水蒸气 “冷凝 ”成水滴。这就和浴室中的镜子表面出现水雾的原理相同。比起在大气层中撒播盐粒或碘化银颗粒等人工降雨方式,激光造雨是一种更加 “清洁 ”的选择。此项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能否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答案:激光 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守望麦田,挥舞镰刀,收获一片金黄的希望;拉起风炉,抡起铁锤,在火中锻造出梦想的形状;挽起裤腿,踏上田埂,享受 “带月荷锄归 ”的自在 请以 “劳动者的快乐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与 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确立标题;不要脱离话题范围作文,不要抄袭。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