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141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湖北武汉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填空。 (6分 ) (1)杜甫在蜀相中概括诸葛亮的生平功业: “ ,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在书愤中评价诸葛亮说: “出师一表真名世,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言犹在耳,而敬宗皇帝转眼即遭宦官谋杀。 (3)李白一生热心功名,但可贵的是他胸怀坦荡,欲仕而不附权贵,求名而不失大节,所以有与韩荆州书的真诚直率,也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的傲然呐喊!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踯躅 (zh)霓裳 (shng)霰雪 (xin)渔阳鼙鼓 (bi) B玉簟

2、 (din)一晌 (shng)揪 zu)飧饔不继 (sn) C老妪 (y)蒹葭 (xi)渌水 (l)面面相觑 (q) D千坼 (ch)绸缪 (mu)仇雠 (chu)架梁之椽 (yun)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翰海缥渺雕栏玉彻轻歌慢舞 B苍桑 目望风披靡瓶粟屡罄 C阑珊修葺奇谲瑰丽要言不烦 D豆蔻浣沙春霄若短妃嫔媵嫱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 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中国的文学家深知 “言不尽意 ”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

3、妙的意味寄诸言外,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 那些言外的滋味。 A但是就算制造品味 B然而即使追求品尝 C只是往往达到体会 D尽管常常形成感受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又是文章的开头: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B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C当今世界,遭到污染的已不仅仅是一条条河流,一座座城镇了,业已蔓延到一片片地区,一个个国家,甚至污及无垠的海洋与广阔的天空。 D乾隆二十五年,段

4、玉裁 26岁中了恩科举人,不免踌躇满志,决意在举业上一展鸿图,于是赴京师参加明年的春试。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散文 重视语言修辞。孔子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见左传襄公十五年引 ),韩愈强调: “惟陈言之务法 ”(答李翊书 )。 B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璧。其中的警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更是传诵不衰。 C同是离别之作,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一种离别的哀怨: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

5、何悲。 ”(文选 苏武诗四首 ) D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 继承包括六朝在内的以往具有生命力的书面语言,又吸收当代口语,熔铸提炼,形成适合于当时社会的流畅生动的语言。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12分,每小题 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禽流感与非典型性肺炎残酷地提醒世界,暴发新流行性疾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现在,一种貌似更加普通的病毒是否会让世界再次接受考验?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教授、流行病学家保罗 凯利说,猪流感的致死率比禽流感低,但他也警告说,这种流感令人喜忧参半,因为它可帮助病毒加快传播速度。凯利说,禽流感仍能得到相对控制,因为禽流感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6、,而猪流感的传染性极强。 猪流感病毒已在墨西哥导致成百上千的人病倒。这次的猪流感仍是一种神秘的传染病。但我们目前对它的了解也不少了:罕见的是,这种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拥有和禽流感、人类流感病毒相同的特征;新病毒能够在人际间传播;病毒在许多人身上只能引发与普通流感类似的一般症状。 这种病毒目前主要攻击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但此类病毒的恶名在于其进 化能力。世界卫生组织代理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 26日说: “调查病毒致命性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流感病毒的特性会发生变化 可以从温和变得更加致命,也可以从致命变得相对温和。 ” 专家们认为,目前的疫苗生产落后陈旧,但发明更新、更有效的技术尚需几年时间。英国

7、莱斯特大学疫苗专家卡尔 尼科尔森说: “显然,如果这种病毒发展成大面积的疫情,在第一波疫情结束前,疫苗都无法研制出来。 ”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目前被称为 “A/H1N1型病毒 ”的猪流感病毒具有北美猪种、欧亚猪种、鸟类和人类基因序列的特点。病毒表面的 H蛋白 (血凝 素蛋白 )原本只在猪之间传播,对人体免疫系统来说属于新事物 这就是流感传播的重要条件。 事先没人知道是否会暴发流行病,或者说流行病将如何暴发。病毒的流行取决于病毒的毒性、人们当前的免疫力水平,以及因过去身患季节性流感而产生的抗体是否对新病毒产生作用。由于绝大多数人不会频繁接触猪,因此他们体内不会产生可以预防猪流感的免疫力

8、。科学家担心假如人际间传染变得更迅速,目前的猪流感病毒就可能导致疾病大流行,也有科学家警告说不要对猪流感反应过度。 用大规模接种疫苗来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还是说这种对病毒的过度反应可能产生弊 大于利的结果?公共卫生专家对此问题的看法依然存在分歧。布雷西说,对那些正在抗击当前猪流感疫情的公共卫生机构而言,其教训是 “过度反应与重视不足都很危险 ”。作为以防万一的措施,美国有关机构正进行先期准备,希望研究出针对当前猪流感病毒的疫苗。 (选自 2009年 5月 2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有删节 ) 【小题 1】猪流感与禽流感有哪些异同?下面论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与禽流感和人类流

9、感病毒的基因结构特性大致相同。 B我们对禽流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有对付禽流感的经验,而猪流感则是一种神秘的传染 病,要对付它就很困难。 C猪流感病毒在许多人身上只会引发与普遍流感类似的一般症状,致死率比禽流感低。 D禽流感很难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因而能得到相对控制,而猪流感在人际间的传染性却很强。 【小题 2】为什么猪流感病毒的危害性很大?下面论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猪流感病毒目前主要攻击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老年人和身体衰弱的人反而不容易感染猪流感。 B猪流感病毒的危害性在于它的进化能力,它的特征可能会发生变化,既可以从温和变得更加致命,也可以从致命变得相对温和。 C猪流感表面的 H蛋

10、白原本只在 猪之间传播,对人体免疫系统来说,猪流感就完全属于新事物,因此极易感染。 D绝大多数人不会频繁接触猪,因此人体不会产生预防猪流感的免疫力,如果人际间迅速传染,就会导致疾病大流行。 【小题 3】如何正确对待可能暴发的猪流感疫情,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科学家警告说不要对猪流感反应过度。 B用大规模接种流感疫苗能够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 C公共卫生专家对如何对待可能暴发的疫情的看法依然存在分歧。 D对正在抗击当前猪流感疫情的公共卫生机构来说,过度反应与重视不足都很危险。 【小题 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猪流感病毒看起来是一种更加普遍的病毒,所以同禽流

11、感和非典型性肺炎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新流行性疾病的危险依然存在。 B普通流感可以用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所以大规模接种疫苗完全能够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 C由于猪流感病毒极容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所以暴发猪流感比禽流感和非典型性肺炎更令人担忧。 D由于猪流感病毒的进化能力很强,所以目前的疫苗将无法阻止猪流感病毒在全球的蔓延。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1】答非所问。 B项说的是人对两种流感的认识情况,不是论述猪流感和禽流感的异同。 【小题 2】 “老年人和身体衰弱的人反而不容易感染猪流感 ”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小题 3】尽管最后

12、一段第一句有 “用大规模接种疫苗来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 ”,但这不是孤立的判断,它是与后一个句子 “还是说这种对病毒的过度反应可能产生弊大于利的结果 ”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选择问句。只抽取其中的一句话完全是断章取义,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小题 4】文章第 5段就说了 “目前的疫苗生产落后陈旧,但发明更新、更有效的技术尚需几年时间 ”“在第一波疫情结束前,疫苗 都无法研制出来 ”,文章最后一段也说了 “美国有关机构正进行先期准备,希望研究出针对当前猪流感病毒的疫苗 ”,综上所述, “大规模接种疫苗完全能够预防可能暴发的疫情 ”是错误的。同理, D项的推断是正确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题

13、。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 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对于黄橙橙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就像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 屣,扔之毫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双季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每年的 10月中下旬才开始泛黄。当秋风 把山川田 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

14、尽情张扬, 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晚稻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 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颗粒归仓。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添上了一种美妙的诗意。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接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草垛是时光的看

15、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 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一直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完整的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避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

16、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 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他们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股绳,然后把三股绳子汇聚一块,变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用来给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的广泛用途。拔秧需要,绑菜需要,搓绳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菰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在平原地带,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尽管稻草火力不强,烧起来要专人侍候,有点麻烦,但它能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烹饪出独特的农家风味。 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 ,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而且无法

17、防寒保暖,乡人便有了铺垫稻草的方法,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嵴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让贫寒的日子加快向前。 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蚕丝被,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然时时感到腰酸腿疼、失眠多 梦,颈肌增生、 腰椎间盘突出 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小题 1】从全文看,稻草的 “温软 ”体现

18、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6分 ) 答: 【小题 2】文章的第 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4分 ) 答: 【小题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4分 ) (1)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 答: (2)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答: 【小题 4】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 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 (4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1)稻草的金黄色彩能带给村人丰收的喜悦。 (2)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 (3)稻草是孩子们的乐园。 (4)稻草是耕牛的食粮。 (5)稻

19、草日常用途广泛。 (6)稻草能防寒保暖,安抚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 【小题 2】 (1)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 (2)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 【小题 3】 (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下,达到了生命最高峰时的状态。抒发了作者对稻子成熟的赞美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草垛比做慈眉善目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草垛的温暖可亲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草垛的亲近之情。 【小题 4】 (1)对朴实、自然的生活的向往。 (2)对宁静、温馨、充实的乡村精神的留恋。 (3)对像稻草一样根植于土地又全身心奉献给土地的父

20、辈们的感激和怀念。 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题。 陈书目录序 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 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 ,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

21、、魏、梁、齐等书,世亦传 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 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 “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 ”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 ,则其始之所以兴; 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

22、以亡 。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 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 ;而况于坏乱之中,仓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事放逸,乃诏撰次

23、次:次序、顺序 B可章示后世章:文章 C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D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浅:时间短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观察等之为此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其书亦以罕传不赂者以赂者丧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吾妻之美我者 D则陈之史,其可废乎其孰能讥 之乎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书撰写过程异常艰难,历经几十年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 B曾巩等校正者态度严谨,搜集多方资料进行比照,对原文存疑之处也会加上注疏。 C曾巩认为,陈书中记录的历

24、史可以帮助求学者了解朝代兴亡的缘由,考证当时的制度,也可以使当时君子的事迹流传后世。 D曾巩认为,陈书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并非是内容不佳,而是因为时运不济。 【小题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4分 ) 译文: (2)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3分 ) 译文: (3)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 (3分 )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隋文帝见到姚察后很

25、器重他,常常向他询问梁、陈两朝的旧事,姚察于是把所说的事记录下来,每写成一篇就献上 (给隋文帝 )。 (2)被邪佞的臣子迷惑,在嬖妾间沉溺,忘记忧患,放纵私欲,这是陈朝最终灭亡的原因。 (3)而当时的士人,从争名夺利、狡诈虚伪、偷偷摸摸行事的一类人,尚且不能不列出来作为世人的警戒。 【小题 1】 A次;编次。 B章:通 “彰 ”,清楚明白。 C端:原因。 【小题 2】 C定语后置 /表原因。 A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介词,因为。 D难道。 【小题 3】 “历三世 ”不是经过三代人,而是历经三个朝代。 【小题 4】略 参考译文 : 陈书有六本纪,三十列传,共三十六篇,是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撰写的。

26、起初姚思廉的父亲姚察是梁、陈两朝的史官,记录这两个 朝代的事件,没有完成陈朝就灭亡了。隋文帝见到姚察后很器重他,常常向他询问梁、陈两朝的旧事,姚察于是把所说的事记录下来,每写成一篇就献上 (给隋文帝 ),而隋文帝也派虞世基向姚察要这本书,又没能完成,姚察就去世了。姚察临死之时嘱咐姚思廉继承他的事业。唐朝兴起,武德五年时,唐高祖认为从魏以来,二百多年,统治者屡次更替,史事散佚,于是下诏撰写编次 (前朝史书 )。姚思廉于是受诏编写陈书。很长时间还没有写完。于是 (皇帝 )在贞观三年下诏,在秘书内省编写 (陈书 )。贞观十年正月壬子时,才把陈书献上。 看姚察等人编写这 本书,历经三个朝代,父子传承,

27、经过几十年以后才写成,编撰的困难到了这个地步。然而等到陈书写成以后,和宋、魏、梁、齐等朝的史书,世上流传的也很少,所以求学之人对于他们的事迹,也很少有能得知了解的。而陈书也因为少有传世,在深宅大院中收藏的版本,往往有脱漏错误。嘉 六年八月, (皇帝 )才下诏校正,使它可以在天下刻版发行。而我们这些臣子说: “梁、陈等史书很少,只靠馆阁里收藏的版本,恐怕不足以校准编定。希望 (皇上 )下诏给京师和州县收藏书籍的人,让他们把手中的史书全都献上。 ”先皇帝于是下诏办这件事。到嘉 七年冬天 ,才渐渐搜集起来,我们用这些版本相互比对校正。到了嘉 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才校正完毕,可以传布给求学之人。那些

28、有疑问的地方也不敢增减,特别各自在篇末书写注释。陈书以前没有书目,列传人物的名字多有缺漏错误,于是另外做了一篇目录,让读者能够详细了解。 自陈朝建立以来,所有事情都因循苟且,没有先王礼义风化的美德、使社会安定的法则,可以明白显示给后世之人的。但是掌权者崇尚谋略,在任用人才上清明通达,恭顺勤俭,受护百姓,这是陈朝一开始兴盛的原因;被邪佞的臣子迷惑,在嬖妾间沉溺,忘记忧患,放纵私欲,这是陈朝最 终灭亡的原因。兴亡的开端,没有不是从自己招致的。说到那些因循旧制,自己创造的法度, (陈 )把它作为号令刑罚和管理官员、地方的政策,虽然这些制度短时间内就废止了,但也各自在一定时间内施行过,都是求学者不能不

29、考证的东西。而当时的士人,从争名夺利、狡诈虚伪、偷偷摸摸行事的一类人,尚且不能不列出来作为世人的警戒;更何况在乱世之中,仓皇之时,安于贫困,喜好节义,取舍选择不被忧患祸事和权势名利打动的士人,在当时也没有消失。像这样的人,可说是善行深厚了。古人所想所见却不能见到,风雨诗就是为这样的人写的,怎么可以让他埋没 在众人之间,不被天下人稍微了解呢!那么陈朝的历史,难道可以废弃吗? 这本书的写成已经很艰难,写成后又长久地不能流传开来。到宋朝兴起已经百年, (陈书中 )古时的文章遗缺的历史,没有不全部讲诵学习的,它这才得以在天下广泛流传,被求学之人学习,陈书流传的困难又到了这个地步,难道不是遭遇原本就自有

30、天命吗! 诗歌鉴赏 阅读迢迢牵牛星,然后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 ,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分 ) (2)“盈盈一水间 ”, “相去复几许 ”!开头为什么又有 “迢迢 ”?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3分 ) 答案: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 ”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 “盈盈一水间 ”, “相去复

31、几许 ”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 (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 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语言表达 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 “陶诗画意 ”,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二中“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两句诗构思画面内容。 可以合理想象; 语言生动; 不超过 60字。 (4分 ) 答案: 示例:纱帐被吹开,一片叶子在地上翻转,瘦削的诗人披上衣裳坐了起来,一只小猫偎在诗人身边不愿离开。 第十九届世界杯在南非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有狂喜,也有震惊;有欢歌,也有泪水;有钦佩,也有遗憾;有收获,也有失落。场上场下,万众瞩目。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受更有异于他人。请你任选相关一点,写一 则感言。要求:有针对性;感情真实;语言生动;不超过 70字。 (4分 ) 答案:略 作文 请以 “面对生命的思考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主意自定,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