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1413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漳州市华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名句名篇默写( 6分) ( 1)在天愿作比翼鸟, 。(长恨歌)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 3)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 5)舞殿冷袖, 。 (杜牧阿房宫赋 ) (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赋 ) 答案: 1) 在地愿为连理枝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3) 长使英雄泪满襟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风雨凄凄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筒答题。 (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 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答: ( 2)

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答: 答案:( 1)(写出 “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 ”、 “老太爷答应婚事 ”、 “觉民逃婚 ”、 “老太爷大怒 ”、 “老太爷让觉慧替婚 ”、 “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 ”这六个要点中任意 4个。) ( 2)(写出 “叫桑丘去指挥打仗 ”、 “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 ”、 “假总督身份暴露 ”、 “医师让他走 ” 这六个要点中任意 4个)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 )( ) A. 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 “古老的僵尸 ”, 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 “风化 ”的。现在既然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

3、然立刻就要 “风化 ”。 吴老太爷因为乡下农民抗租暴动,才匆匆逃到上海。初到灯红酒绿的上海,吴老太爷就感受到强烈的刺激,于当晚一命呜呼。子夜 B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刚要开口,不料到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彼得 盖拉西莫维奇显然被首席陪审员那种唯我独尊的口吻所激怒,突然对他进行反驳,正好说出了聂赫留朵夫想说的话。 聂赫留朵夫根据法庭审讯情况和他对玛斯洛娃的了解,深信玛斯洛娃没有犯罪,尽管怕被人发现他同她的 特殊关系,还是想为玛斯洛娃辩驳。(复活) C得到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民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悲愤地说: “我

4、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家 ) D玛丝洛娃在一个雨夜赶到涅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她看到他正坐在车厢内喝酒找乐。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火车车窗,追赶开动的列车。列车走了,伤心的她决定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E因双桥镇失陷,吴荪 甫为缓解公司危机,只好筹集资金投资公债。在交易所里,赵伯韬操纵管理机构为难吴荪甫,吴荪甫寄希望于杜竹斋,关键时刻,杜竹斋见利忘义,临时变卦,致使吴荪甫彻底破产。(子夜) 答案: C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 ”群体多为 “80后 ”,接受过高

5、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 “蚁族现象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 “蚁族 ”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 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 “蚁族 ”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

6、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 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 “蚁族 ”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 “蚁族现象 ”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 “蚁族 ”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 “穷二代 ”。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 “富二代 ”、 “权二代 ”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 (从农村到聚居村 ),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 “精英候选人 ”无法参与社会,或

7、者社会使他们 “走投无路 ”,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 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 “蚁族 ”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 “天之骄子 ”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 “面子 ”,所以也会有类似 “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 ”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 “蚁族 ”。 “蚁族 ”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

8、者:最后,请你 对 “蚁族 ”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 “蚁族 ”鼓掌, “蚁族 ”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 “蚁族 ”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 2010年 2月 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蚁族现象 ”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 “蚁族 ”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 所处的城市。 C “蚁族 ”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

9、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 “蚁族 ”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 “蚁族 ”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 “蚁族 ”无法获得家庭帮助。 E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 “天之骄子 ”,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 【小题 2】试归纳概括 “蚁族 ”现象产生的原因。 (4分 ) 答: 【小题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 “蚁族 ”应持怎样的态度。(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C 【小题 2】 (1)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 (2)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大学生留下来; (3)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 “蚁

10、族 ”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4)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5)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 (6)高等教育 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 【小题 3】 (1)对 “蚁族 ”无法公平地参与社全竞争表示同情; (2)对 “蚁族 ”绐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表示隐忧; ( 3)对 “蚁族 ”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 “普通劳动者 ”的身份表示批评; ( 4)对 “蚁族 ”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 【小题 1】略 【小 题 2】每点 2分,写出两点满分。 【小题 3】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消逝 刑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唯一幸存的伙伴

11、陈小米正背对狼坐在沙地上,从脱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 光。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通体发光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里。出了那个

12、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恼。他把作品的平庸归于自己平庸的日常生活。正是基于此,当他在省城上看到一家旅游公司组团去巴丹吉林大沙漠进行探险旅行时,就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他想,大漠旎旖的自然风光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素材和灵感。但是,当他一路舟车劳顿深入到大沙漠中时,他感到了失望。他所看到的,全是在一些旅游挂图和图片库中经常看到的景象,毫 无出奇之处。更糟糕的是,当他正准备无功而返时,却遭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沙漠风暴。风暴过后,他艰难地从沙子中爬出来,发现全团十几个人,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陈小米的年轻人了。其他的

13、人,连一丝头发也不见了。 他和陈小米在沙漠里已经跋涉三天了。三天来,他们已经熟悉得像多年的老友。陈小米刚刚三十出头,却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他的公司同时在供给着十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 这已经是风暴过后的第三天傍晚了,他们身上的水也喝完了,如果明天再走不出去,那就只有葬身于大漠了。 陈小米已经抬起了头,看到厉求良正用镜 头对着他,就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 厉求良的手剧烈抖动起来。陈小米好像感觉到了来自背后的危险,他将头扭向背后。 一刹那间,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喉咙 厉求良按动了快门,嚓、嚓、嚓 整个过程,厉求良拍了二十多张,直到把相机里的胶卷全部用完。 狼走了,

14、留下了陈小米残缺不全的躯体,和呆若木鸡的摄影家厉求良。 第二天,厉求良遇到了另外一支探险队,他获救了。 在这一年的全国摄影作品评选中,一组题为生命的消失的作品获得了自然类一等奖,但是,获奖者迟迟没有露面。后经与其单位联系,才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获 奖者厉求良在接到获奖通知的第二天就失踪了,他留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两句话: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 (选自语文月刊 2008年第二期) 【小题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第四段写摄影家厉求良已年近五十,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

15、奖,是为下文他不救人而忙于拍狼袭击人这千载难逢的镜头作铺垫。 B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厉求良, “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 ”是想用拐杖赶走狼救陈小米,但 “心念一动,放下 了拐杖 ”是因为他觉得狼太凶猛了,自己无法与之抗衡,只好放弃。 C厉求良觉得狼成了 “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 ”与 “一幅图腾 ”是因为他平生追求的精彩的摄影素材 狼袭击人 突然出现,这只狼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灵感和收获了。 D狼 “准确地衔住 ”了陈小米的咽喉, “准确地衔住 ”更能表现厉求良对生命的忘却与漠视,而对摄影成名的狂热追求时的感觉。 E厉求良的作品获奖了却不露面,说明他做贼心虚,担心人们询问作品的由来。 【小题 2】开头两

16、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 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小题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 “生命的消逝 ”有哪些含义?( 6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2】特点:寂静,舒缓 (不紧张 )。用意:反衬下面即将发生的紧张惊险之事 狼吃人。 【小题 3】 题目既是指肉体生命的消失:陈小米被狼吃掉,厉求良长眠沙漠, 更是指厉求良在狂热追求摄影成名时的精神生命的消失(或是指厉求良追求名利而使人性异化,致使生命意识消失)。 【小题 1】 B“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 ”是因为他想拍狼袭击人这千载难逢的镜

17、头;E厉求良的作品获 奖了却不露面,说明他还是有一点良知。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12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 “道德黄金律 ”。 “黄金 ”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 “律 ”就是 “戒律 ”,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 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

18、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 “待人如己 ”。孔子所说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 “待人如己 ”是一样的,说它是 “道德黄金律 ”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 。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 “他 人 ”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自利 ”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

19、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 “自私自利 ”表示的是 “自私 ”,而 “自私 ”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 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 “道德黄金律 ”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0、它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 “推己及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 “先人后己 ”还是不一样的。 “先人后己 ”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道德 的基本标准,体现了 “道德黄金律 ”的第二个层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命令人不许做不

21、道德的事情,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则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小题 1】下列各项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 C “自私自利 ”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利 ”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 ”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小题 2】根据文意,对 “己所不欲,勿施于

22、人 ”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意义和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两个阶段,前者是 “推己 ”,是基础,后者是 “及人 ”,是发展。 B是人们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两种模式,前者是被动的,层次低,后者是主动的,层次高。 C是道德可普遍化要求的两个层次,前者要求不要恶待别人,后者要求要主动帮助别人。 D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两种方法,前者是考虑自己,后者才是考虑他人。 【小题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确立和推行

23、中国的 “道德黄金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小题 1】 “ 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与文意不符。正确意是“ 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别人。 ”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 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 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孟子 尽心下) 【注】 施:给予。 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 1)根据原文填空

24、。( 3分) 君子追求 和 ;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 上往往存在错位。 ( 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 “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这一现象的产生。( 3分) 答: 答案:( 1)( 3分)善言 善道 轻重 ( 2)( 3分)示例: 修养应从自身做起,不舍近求远; 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 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 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 “早行 ”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3 分) (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25、?有何效果?( 3分) 答案: ( 1)第一句诉诸感觉,( 1分)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 “行 ”之 “早 ”。( 1分)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 “露侵驼褐 ”,以至于感到 “晓寒 ”,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1分) (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1分) “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2分) 语言表达 下面一段话有两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3分) 青海玉树地震,明星们趋之若鹜地为灾 区捐款献爱心。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捐款,他们通过媒体公开了自己的捐款收据。这一做法与之前章子怡捐款引发

26、的议论休戚相关。由此,我们看到,明星们没有因为章子怡的事件而因噎废食,相反,他们把捐款做得更透明。 ( 1) 改为 ( 2) 改为 答案:( 1) “趋之若鹜 ”改为 “争先恐后 ” ( 2) “休戚相关 ”改为 “不无关系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新华网成都月日电(记者 余里)河南安阳的 “曹操墓 ”刚刚被考古专家初步确认,四川的彭山县莲花村村民又开始联名上书四川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请求对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 “刘备墓 ”。 这无疑又是一颗 “社会新闻 ”类的重磅炸弹。尽管所谓的彭山 “刘备墓 ”目前存在的疑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人神往和计划

27、的经济 “前景 ”:慕名而来的游客,规划的景区,村民们摩拳擦掌的 “农家乐 ”。地下的坟茔,分明已演变成了很多人眼中的 “金矿 ”。 “考古界不会主动去找刘备墓、孙权墓,希望大家不要把 考古 和 挖宝 混淆起来。 ”面对蔚然成风的 “皇坟热 ”,一名考古专家痛心地表示。他说,搞考古的人都反对挖墓,现在发掘的很多古墓都是因为基建或者被盗的情况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 (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内容。( 3分) ( 2)针对时下的这股 “皇坟热 ”,谈谈你的观点态度和理由。 (7分 ) 答案:( 1)( 3分) “皇坟热 ”有人欢喜有人忧(村民和专家对挖 “皇坟 ”的态度不一) ( 2)( 7分)

28、我反对继续挖皇墓。 因为目前我国乃至国际对出土的文物保护措施有限,许多珍贵的文物可能因无法保护在空气中灰飞烟灭,让这些人类历史的瑰宝静静在地下长眠也许就 是最好的选择。 和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相比,我们眼前的任何经济利益都只是暂时的,却可能对未来长远的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严重的伤害。 个人的 “猎奇心理 ”应该服从于历史责任, “经济 ”的单一指针和 “挖宝 ”心态下的鲁莽举动,将使我们无法对子孙交代。 文化遗产不属于某个地区、某个团体,而属于全人类, “挖宝 ”不应成为某个地区、某个团体发财致富的手段。 我赞同发掘皇墓。 因为皇墓的发掘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和民生发展。皇墓一挖掘,就会引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就会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并且 “农家乐 ” 之类的休闲旅游方式也可让村民有一笔可光的 收入,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的销售无疑会增加地方收入。 皇墓中的出土文物比一般陵墓的更具有考古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更有帮助。 并且现代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有更多更好保护文物的措施和方法。 作文 “出格 ”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以 “出格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宇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