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1414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其他 默写( 10分,每空 1分) (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 长沙) ( 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再别康桥) ( 3)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记念刘和珍君) (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 5)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 l)团箕( j)绯红( fi)遏止( ) B颓圮( p)作揖( y)浸渍( z)叱骂( ch) C 目( chn)陛下(

2、b)屏息( bng)长歌当哭( dng) D奇葩( p)菲薄( fi)解剖( pu)堕入地狱( zhu) 答案: C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揣摩逆来顺受戊戍政变 B峥嵘凄惋娓娓动听激浊扬清 C忸怩磅礴咄咄逼人踟躇满志 D慷慨杀戮剑拔弩张嘉言懿行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在中国基层这几个月的生活,我已经把这不同寻常的一点深深地感觉到了。 B怪诞、变形、夸张的形象塑造与生活细节的真实、环境的真实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C由于京沪高速铁路投资巨大,不仅对我国民族铁路工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德、法、日等国企业甚至政府都极具吸引力。 D我们虽然身处雪域

3、边关,但是全国人民一直关心着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我们。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 “下脚料 ”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 “棉被 ”,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

4、成下列各题。 流感病毒可以随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 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以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来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消毒。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容易杀灭。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碱类、酚类、氧化剂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达到消毒目的。室内消毒后要敞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消除残余的

5、气味。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 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可用 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因此常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 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 1%2% 的水溶液,用于对被病毒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养殖场要远 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

6、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用品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一旦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在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威胁的地区,应该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 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小题 1】结合第一段的内容,下列不能

7、印证 “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 ”的一项是( ) A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用去污消毒剂及熏蒸的方法较好。 B对污染的铁制笼具进行消毒,用火焰直接消毒效果较好。 C对病禽粪便及垫料的处理,用掩埋的方式效果较好。 D对消毒工具的消毒,用火碱水或其他消毒剂效果较好。 【小题 2】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下列围绕 “养殖场 ”进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养殖场的选建要回避 人群集中的区域并实行独立饲养。 B养殖场使用本地的种蛋与种禽并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C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有出入的专道并进行由帽到鞋的消毒。 D养殖场谢绝所有外来人员参观并杜绝与鸟类接触。 【小题 3】以下

8、对文章相关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使用各种消毒剂要注意科学的配制,而且次数越多越好。 B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用多层次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对疫区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也是减少经济损失的做法。 D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受威胁的地区若不进行确实可靠的预防,就可能导致病情迅速蔓延。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不是针对 “消毒剂及热 ”的说明,属于答非所问。 【小题 2】文中说 “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 ”,并不一定是本地的,说法绝对。 【小题 3】该项不是针对高致病性禽

9、流感说的,是一般的禽流感,后句 “而且次数越多越好 ”于文无据,没有相关提示,也不符合实际。 现代文阅读( 20分) 淡 之 美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 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 “淡装浓抹总相宜 ”,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

10、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 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

11、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 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

12、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 ”,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 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 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 物质的欲望 ,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

13、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有删节) 【小题 1】( 1)文章 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 6分) ( 1) ( 2分) ( 2) ( 4分) 【小题 2】根据文意,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 5分) 答: 【小题 3】如何理解 “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这句话?( 5

14、分) 答: 【小题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 “淡装浓抹总相宜 ”意在说明, “浓 ”与 “淡 ”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 “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 “淡之美 ”是一种自

15、然纯真的朴素之美。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答案: 【小题 1】( 1)比较衬托。( 2分) ( 2)形象地说明 “淡 ”是一种本色自然之美,能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这种例子写起,能给人浅显生动的印象,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表现主题。( 4 分) 【小题 2】、 “画出来的 ”是定形的,除了眼前的具像外,很难引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 2分), “没有画出来的 ”却能包含多种可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能烘托出更优美的意境( 2分)。这是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明 “淡,是一种至没的境界 ”的( 1分)。 【小题 3】表明了作者要追求一种对名和利

16、、得和失、成和败,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小题 4】 DE 【小题 1】 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5 ,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5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人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

17、因随之 ,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夫秦王粗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也? ”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18、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 “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谢曰谢:道歉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 “疲 ” D翦因举兵追之举:出动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非六十万人不可 唯大王更择贤将 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

19、我 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亲与士卒同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过于轻敌,导致他征荆兵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激发士气,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小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

20、战河南。( 2分) 译文: (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分) 译文: (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略 【小题 1】谢:推辞。 【小题 2】第 句是王翦的推辞之语,第 句是陈述一个事实,第 句是体现王翦爱兵。 【小题 3】 “为了妥善地 ” 一句不当。 【小题 4】参考译文: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李信回答说: “最

21、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 “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攻打楚国。王翦的话没有被采用,就推托有病辞去官职,到频阳去养老。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楚军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 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召见王翦道歉说: “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生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再次表

22、示歉意: “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说: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满口答应说: “就全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王翦到了函谷 关之后,派回朝廷请求赏赐良田的使者有五拨。有人说: “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 “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

23、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 来报告说: “正在比赛投石、跳远。 ”于是王翦说: “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军屡次挑战,见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荆军。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二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菊 秋 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 1)这两首咏菊诗,运用同

24、一典故,表现出诗人对菊花的喜爱。请指出这一典故是( 2分) _。 ( 2)请从修辞角度鉴赏元稹菊花的三、四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_。 ( 3)秋瑾,晚清著名的革命烈士,号鉴湖女侠。有人评论她的这首菊,刻画了一位 “斗士 ”形象。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3分) _ 答案: ( 1)爱菊的陶渊明。 ( 2)菊花在百花之中是后凋谢的,菊花谢尽,便无花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赞同。作品的第一句用 “铁骨霜姿 ”表现了菊花不同凡响的外观形象,他坚强、孤傲、不怕风雨,敢于战

25、斗;同作者一样,是一位勇敢的斗士。 语言表达 下面是每日新闻上刊载的一段文字,为它拟一条导语,不超过 20 个字。( 4分) 千叶学艺高 校的高桥邦夫校长指出: “不采取任何教育措施让孩子自由在网上浏览就如同让没考驾照的人在高速公路上急驶一样危险。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上网已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从网上得到的并不完全是对学生有利的信息。毒品、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害的东西也非常多。如果孩子不懂网上的规则,还有可能在无意中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常见的如把CD上的歌曲复制后在网上播放,制造或发送带有病毒的电子邮件等。但是因此就禁止孩子上网,势必会使孩子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因此

26、,高桥校长的意见是在进行网络规则、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上 ,要注意培养孩子分辨哪些是有益信息,哪些是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答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放入语段中的合适位置,使得前后语意一致。( 4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 髻讯 椋 约易晕浚 u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 “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 “ ”。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 “ ”。 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

27、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答: 答案: 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写两个句子。( 5分)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只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 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跋涉,那么家便是一个驿站,在跋涉中有了休憩;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攀登,那么家便是一个支点,在攀登中有了 后盾。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800字。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数度转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

28、也受到了牵连,于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地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 :“九三郎,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 ? ”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苏轼大笑着起身而去。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蕴的片段,吃面只是个表象,由此可见两人体悟人生的不同态度。人生之中,不可能事事都遂心如意,有时候,人也无法改变一些事情的发生;但是,人可以把握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拿得起、放得下。智慧的人生,恰恰在于能够理智地放弃和取舍。 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