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142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对阿 Q的描写可谓穷 形尽相 ,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B她提问时,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 呼之欲出 。 C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 不绝如缕 。 D上海对 “美眉 ”、 “恐龙 ”、 “PK”、 “粉丝 ”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 “封杀令 ”。此举一出, 石破天惊 ,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

2、更是众说纷纭。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场所。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 , 。 , 。 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身处的村庄 A B C D 答案: B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B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

3、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C 2012年 6月,在墨西哥举行的 G20峰会上,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的活动,中国此举得到与会各方的广泛赞誉。 D 2012年,在 CBA总决赛中,广东东莞银行队竟然大败北京金隅队夺取了这次篮球比赛的冠军 ,这是两队的绝大多数球迷难以相信的事实。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都市 “蚁族 ”要生存更要发展 对普遍存在的都市 “蚁族 ”群体,各界存在许多争议。 有些人将他们看作城市秩序的隐患,和城市面貌的不和谐因素,希望 “蚁族 ”尽可能减少、甚至最好消失,他们提出的方案,往往是围绕着这一初衷做文章、下功夫。这些方

4、案或釜底抽薪,从市容整顿等方向入手,减少适合 “蚁族 ”居住的房源;或借力打力,从用工制度、购房购车和劳保、医保、子女入学等方面收紧尺度,让大都市变成对 “蚁族 ”而言 “不宜居 ”的地方;或旁敲侧击,正面鼓励 “蚁族 ”不要 “贪恋大都市的繁华 ”,而应去小城市、内地或家乡一展身手。 “蚁族 ”为什么要留在大城市? 他们之所以留在大都市,并非因为喜欢动荡、艰苦、背井离乡,更不是 觉得大都市的群租屋、地下室、亭子间,会比家乡的故居更舒适、更安逸,他们之所以留下,是因为认识到大城市生活困难多,但机遇也多,并坚信自己的能力、学识和适应性,希望凭借一己之能,一己之力,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世界、新

5、天地里,搏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正如 “2010年中国蚁族生存报告 ”所显示的, “蚁族 ”并不是都市的弱者,他们中许多人年纪轻、学历高,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光明的前景,相较于当地学历相近的同龄人,他们往往有更坚韧的神经,更强的适应力,和更丰富的阅历,对来之不易的机遇也更为珍惜。 很清楚,这样的一群人成为 “蚁族 ”,留在大都市,既不是都市人机遇、生活资料的 “窃贼 ”,也不是伸手乞怜的弱者,而是一些只要给予相对公平的水土、阳光,就可以灿烂开放的优选花朵,是都市社会的生力军。大都市固然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他们的存在,却也让大都市得以始终保持人才和社会活力的优选,是都市社会肌体新陈代谢不

6、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大都市和 “蚁族 ”,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关系。 明白了这一点,就该清楚意识到,将 “蚁族 ”软硬兼施地排斥出大都市生活圈,对于 “蚁族 ”而言,是丧失了迅速进入 “主竞争圈 ”的捷径和快速积累工作、社会和生活 阅历的机会,而对大都市而言,则丧失了最可宝贵的社会活力和新陈代谢能力。同样,仅仅从房租、暂住证、民工小学、劳保衔接等方面 “照顾 ”,也是隔靴搔痒。 “蚁族 ”所最关切的,是通过努力获得和 “老都市人 ”平等竞争的进阶之途,是货真价实、名实俱归的 “新都市人 ”身份,他们更关注的,是能否凭本事、努力,获得更好的饭碗。 都市 “蚁族 ”需要生存,更需要发展;

7、大都市社会需要安定、秩序,更需要源头活水和竞争活力。 “蚁族 ”不是大都市的包袱、累赘或市容污染,而是都市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活力源、维生素,想方设法挤走他们,对他们、对大都市,都是损失和浪费,而要留住他们,最重要的并非让他们住上更便宜、更舒服的 “蚂蚁窝 ”,而是要呵护他们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 “大都市之梦 ”可以做下去。 事实上,目前中国沿海大都市的许多重要领域、单位和岗位, “蚁族 ”都成为中坚力量,各行各业的众多成功者、知名人士,从 “蚁族 ”中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机遇脱颖而出的,也大有人在。 “蚁族 ”们的大都市之梦,是通过自己的勤劳、才智,最终摆脱 “蚂蚁的命运 ”,在阳光下尽情舒展。

8、他们所需的并非好一点、便宜一点的 “蚁穴 ”,而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水土和阳光,是公平的生存、发展机会。 【小题 1】下列关 于 “蚁族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蚁族 ”是指留在大都市里打拼的外来人员群体,他们被有些人当作是城市秩序的隐患和城市面貌的不和谐因素。 B “蚁族 ”是都市社会的生力军,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他们就可能成为灿烂开放的优选花朵。 C “蚁族 ”的存在,是都市社会肌体新陈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大都市始终保持人才和社会活力的优选。 D大都市和 “蚁族 ”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中国沿海大都市的重要领域、单位和岗位, “蚁族 ”都成为中坚

9、力量。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是( ) A有人将 “蚁族 ”看作是城市秩序的隐患和城市面貌的不和谐因素,于是他们提出了许多旨在使 “蚁族 ”尽可能减少、甚至消失的方案。 B “蚁族 ”被排斥出大都市生活圈,就会使得他们丧失快速积累工作、社会和生活阅历的机会,丧失迅速进入城市 “主竞争圈 ”的捷径。 C在都市生活中, “蚁族 ”关注的是通过努力获得和 “老都市人 ”平等竞争的进阶之途,而不是从房租、暂住证、民工小学、劳保衔接等方面 “照顾 ”。 D “蚁族 ”是都市源头活水和竞争活力,都市必须处理好 “蚁族 ”的生存、发展和大都市社会安定、秩序之间的关系 。 【小题 3】根

10、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 “蚁族 ”减少适合居住的房源,从用工制度、购房购车和劳保、医保、子女入学等方面等加以限制,都说明不少人对都市 “蚁族 ”的存在缺乏正确的认识。 B因为 “蚁族 ”相信自己能够凭本事、努力,获得更好的饭碗,所以他们反对软硬兼施的将他们排斥出大都市生活圈的做法。 C赶走 “蚁族 ”,对他们、对大都市,都是损失和浪费,因为他们是都市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活力源、维生素,而不是大都市的包袱、累赘和市容污染。 D “蚁族 ”们的都市之梦,是要通过个人努力和勤劳、才智,最终摆脱 “蚂蚁的命运 ”,所以他们所需的并非仅仅好一点、便宜一点的 “蚁穴 ”。 答案

11、: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扩大了范围。原文是 “目前中国沿海大都市的许多重要领域、单位和岗位, 蚁族 都成为中间力量 ”,选项少了限制词 “许多 ”。 【小题 1】 “蚁族 ”关注 “通过努力获得和 老都市人 平等竞争的进阶之途 ”,但并不排斥 “从房租、暂住证、民工小学、劳保衔接等方面 照顾 ”。 【小题 1】强加因果。文章中 “能否凭本事、努力,获得更好的饭碗 ”是 “蚁族 ”关注的内容,不是他们 “反对 将他们排斥出大都市生活圈的做法 ”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 怀念恩师 陈永川 陈先生除了数学以外,很喜欢给我讲人生的道

12、理。当然他最强调的还是要做好数学,要让自己有看家本领。他认为课题的选择是发展中国数学的关键。要选择好的课题,不仅需要远见,还需要勇气。他总说,不要盲目地从众于潮流。他是在别人都想去美国的时候,选择了去德国。陈先生选择去德国是为了学习微分几何。微分几何在当时不是最热门的方向。他的这些选择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陈先生胸襟宽广,讲话言简意赅 、寓意深刻。他幽默地说,他这个国际数学大师的头衔也不知是谁叫出来的,现在大家都这么称呼他了。先生也风趣地教导我,出了名的人就不能做坏事了,说话就必须小心了,特别是不能讲朋友的坏话,做好人和做坏人的差距往往在一念之间。我知道按照陈先生的标准任何人都应该称为朋友。

13、 陈先生他总是乐意和社会各界朋友交往。学生记者采访他,他会愉快的接受;中学请他去演讲他会高兴地答应;电视台请他去做节目他会准时赴约;天津市小学生的数学竞赛要用陈省身杯这个名称他慷慨允诺。记得有一次电视采访,女主持人请他看着镜头,他毫不迟疑地说, “你这么 漂亮,我当然看你了。 ”陈先生的幽默和机智使摄影室的气氛一下轻松起来,在场的师母也笑了。陈先生的大师风范,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和蔼可亲在南开大学很多师生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陈先生为人低调,从来不炫耀自己,也不批评别人的数学做得不好或者事情做得不好。陈先生告诫我们年轻人一定不能让人认为你有钱,而且一定要说钱不重要,这样人就超脱多了,问

14、题就少多了。他最关心的还是数学,是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创立的南开数学所,其他的一切早已在九霄云外了。 先生曾主动表示给我写个条幅。 1998年我专程到陈先生在伯克利的家中去取先生为我写的条幅。当我看到条幅后,吓了一跳,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丁丑夏书,赠永川共勉,陈省身 ”。我哪敢与陈先生共勉,所以这个条幅我一直不敢挂出来。先生走了,我把这个条幅挂出来了,算是对陈先生的敬仰和缅怀。 陈先生常常告诫我,一个人的一生做不了很多事,要有所为就必须有所不为。陈先生说人不能太自私,但也不能太不自私。太自私了没有朋友,太不自私了没有自己。有一次陈先生请我到一家很好的餐馆吃牛排,吃饭的时候谈到国内正在发生

15、的水灾。他说他捐了一些钱,算是表示一点心意,我们在这里吃很好的菜,这时却有人正忍受着洪水带 来的饥寒,甚至还有人被洪水吞噬了生命。尽管陈先生平时很超脱,但是我看得出他心中仍然装着我们中国人的事,装着骨肉同胞们的疾苦冷暖。 陈先生常对我提起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不觉为之动容: “高斯、希尔伯特这些人真是伟大,见到他们真应该给他们磕头。 ”当我们对数学所的一些事的看法不一致时,陈先生会直言道: “现在我们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意见不一样。 ”我回答陈先生, “虽然我们的意见不一样,但是我们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陈先生听了我的回答很高兴。陈先生对不同意见的宽容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领袖的风范

16、。 回国后,我邀 请陈先生和师母来我家里做客。吃过晚饭后,陈先生兴致很好。一定要看我写的东西。我说,我有空时写写散文和随笔,也喜欢对联,但实在是没有时间整理。在陈先生的逼迫之下,我告诉他,我用了 “流水无情 ”去对 “苍天有眼 ”,并请一位书法家写了一个条幅 “须知苍天有眼,莫怨流水无情 ”。陈先生没有回答我的话,他沉默了好一会,突然说道 :“苍天有眼,流水无情,好。 ”过了一会,他又重复了两遍。 有一次和陈先生聊天。他精神很好,感叹到: “怕死的人没出息。 ”我也是感慨万分,便补充到: “怕事的人也没出息。 ”先生说: “好! ” 恩师离去了,他留下 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伴随我走完自己的人生

17、之路。 (选自南开大学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主要运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对恩师陈省身先生进行描写,在质朴如话的叙述中,表达了对自己的恩师的无限敬爱与缅怀之情。 B大师陈省身先生送给学生永川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的条幅,用意是激励学生要静下心来,孜孜以求地研究学问,不能被功利色彩所蒙蔽。 C陈先生说真应该给高斯、希尔伯磕头,这表现了他对大数学家的极为仰慕,可见他率性的品格,另外,也是陈先生对我国缺乏大数学家的委婉批评。 D陈先生不是清高之人。他乐意和社会各界交往,欣然接受采访,慷慨允诺数学竞赛用自己的名字等,表现

18、先生在与人交往时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E为国内灾民捐款,可以见证陈先生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这件事恰好构成了他说的 “太自私了没有朋友,太不自私了没了自己 ”的反证。 【小题 2】陈省身先生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陈省身先生为何对作者的 “苍 天有眼,流水无情 ”大加赞赏?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给数学家写传记,应该突出其在数学领域内的巨大成就,而本篇传记却记述了一些 “琐事 ”,对此你如何认识?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A( 3分) D ( 2分) B( 1分) 【小题 1】 面对人

19、生的抉择要有智慧和勇气。 胸襟宽阔,友善待人。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为人低调,超脱,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 有所为有所不为,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胸襟博大,敢于直言,激励栽培后生。 【小题 1】 这幅对联本身对的就很工整,且蕴含 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感叹;这不仅赞美对联,更是着意对学生才华的肯定和激励。 陈先生靠自我的奋斗终成大师,他又时常激励学生努力进取, “苍天有眼 ”写出了他的世界观:上天不会亏待有为之士,老天最讲理。 “流水无情 ”印证了他的生死观:时间紧迫,珍惜生命,让学生看淡金钱,倾注精力搞研究;他认为自然规律不可阻挡,怕死的人没有出息,和学生永川的看法不谋而合。 【小题 1

20、】观点:这些 “琐事 ”的随意点染,不仅使文章亲切感人,真实可信,而且把人物写活了,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观点明确 2) 这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作者 与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大师的日常言行对其感染很深,这样写才能写得亲切感人,更能表达作者的悼念之情。 本文的核心是要纪念大师,表现其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人格精神,而这些非得通过大师的一言一行来表现不可。这样写让文章显得更真实。 选择生活的多个侧面去表现大师,才能写得丰满感人,把人写活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若要表现人物,越写其平凡小事越能写出人的真品格,见证性格特色。 陈省身大师是国际知名大师,对其数学成就业内人士早已十分清楚,而外行人又弄不懂

21、,对其数学成就没有详加介绍的必要。 【小题 1】 C “另外,也是陈先生对 我国缺乏大数学家的委婉批评。 ”属于无中生有。 E “这件事恰好构成了他说的 “太自私了没有朋友,太不自私了没了自己 ”的反证 ”错误。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由第一段可以概括出 “面对人生的抉择要有智慧和勇气 ”,由第二段可概括出 “胸襟宽阔,友善待人 ”,由第三段可概括出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由第四段可概括出 “为人低调,超脱,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 ”,由第五段可概括出 “有所为有所不为,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由第六七段可概括出 “胸襟博大,敢于直言,激励栽培后生 ”。 【小题 1】 “苍天有眼,

22、流水无情 ”这幅对联的妙处,可 以从对联本身的意义,以及与主旨的作用考虑。 【小题 1】首先确定观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要求和答案:完全一致,以上 5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就要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翠 翠 沈从文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 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一切皆像是祖父

23、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又忧愁又快乐地听下去。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 就不去惊动她。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得真有趣! ” 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老船夫一到了晚间就故意从别样事情上催促翠

24、翠注意夜晚的歌声。两人吃完饭坐在屋里,因屋前滨水,长脚蚊子一到黄昏就嗡嗡的叫着,翠翠便把蒿艾束成的 烟包点燃,向屋中角隅各处晃着驱逐蚊子。晃了一阵,估计全屋子里已为蒿艾烟气熏透了,才搁到床前地上去,再坐在小板凳上来听祖父说话。从一些故事上慢慢地谈到了唱歌,祖父话说得很妙。 祖父到后发问道: “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怎么样? ”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 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 “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 ” “唱三年六个月呢? ” “唱得好听,我听三年六个月。 ” “这不公平吧。 ” “怎么不公平?为我唱歌的人,不是极愿意我长

25、远听他的歌吗? ” “照理说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 “爷爷,懂歌里什么意思? ” “自然是他那颗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点心事,不是同听竹雀唱歌一样了吗? ” “我懂了他的心又怎么样? ” 祖父用拳头把自己腿重重的捶着,且笑着: “翠翠,你人乖,爷爷笨得很,话也不说得温柔,莫生气。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你应当当笑话听。河街天保大老走车路,请保山来提亲,我告给过你这件事了,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走马路 ,为你来唱歌,向你求婚,你将怎么说? ” 翠翠吃了一惊,低下头去。 因为她不明白这笑话有几分真,又不清楚这笑话是

26、谁诌的。 祖父说: “你告诉我,愿意哪一个? ” 翠翠便微笑着轻轻地带点儿恳求的神气说: “爷爷莫说这个笑话吧。 ”翠翠站起身了。 “我说的若是真话呢? ” “爷爷你真是个 ” 翠翠说着走出去了。 祖父说: “我说的是笑话,你生我的气吗? ” 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走近门限边时,就把话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 “爷爷看天上的月亮,那么大! ”说着,出了屋外,便在那一派清光的露天中站定。站了一忽儿,祖父也从屋中出到外边来了。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

27、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翠翠忽然说: “爷爷 ,你唱个歌给我听,好不好? ” 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 “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 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在对溪的山上唱歌,是一种求爱的方式。 (选自边城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

28、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翠翠平时对虎耳草攀折不到手,现在梦中能够容易地摘到了,说明她内心与以前相比对多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渐渐地明确起来了。 B “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这句话表明祖父细腻的心思 ,他不想让她过早地涉入爱河,饱尝爱的伤痛。 C本文线索就是翠翠对傩送的思念。这是条暗线,因为小说并没有用非常明确的语言来写翠翠的爱情,而是蕴藏在对话与想象之中。 D整篇小说从环境渲染、人物对话、心理活动、人物的行动等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表现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 E.最后三段至少写了两次月光,对月光的描绘意在营造出静谧清幽美好的水滨环

29、境,用此烘托翠翠的心理,塑造其迷蒙凄美的形象。 【小题 2】小说一开始就写翠翠梦到去摘 “虎耳草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翠翠有哪 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编者将节选的这部分文字拟题目为 “翠翠 ”,而有读者认为命题为 “虎耳草 ”更好,你认为哪一个题目好一些?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AE 【小题 1】( 6分)虎耳草长在对溪悬崖上,那里是傩送唱歌求爱的地方,虎耳草是爱的象征,从虎耳草写起,开篇就构建出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和翠翠之爱的诗意美;( 2分)翠翠能摘到虎耳草,表明翠翠的爱由朦胧渐至清晰,变得明

30、确起来。( 2分)在结构上与结尾遥相呼应,共同烘托主题。( 2分) 【小题 1】 翠翠情窦初开而又比较羞涩: 她因爱的萌动而梦里去摘虎耳草,当爷爷给她明确提到傩送唱歌求亲时,她又恳请爷爷不要说笑话。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给爷爷说她摘到虎耳草,不知道送给谁;天保托人求亲,翠翠怕伤人情面不当机给爷爷明言,爷爷只是看她神色揣摩其心意;当爷爷担心她生气时,她并不生气,而把话题引到看明月上去。 感情纯洁真挚:坐在月光中,心当真期待傩送来唱歌;听爷爷唱歌,自言自语说:又摘到虎耳草了。 【小题 1】 认为 “翠翠 ”作题目好: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环境、心理活动、对话、行动等多个方面来着力刻画,目的就是

31、要表现翠翠这个爱情初萌的美少 女形象。翠翠的活动贯串了整篇小说,构成了小说的情节主体;翠翠这个名字本身就富有浪漫色彩,叠音词的称呼既亲切又显示出翠翠的年幼清纯,给人以美的想象。 认为 “虎耳草 ”作题目好:虎耳草带有地域色彩,且能表现出特定的环境 它所生长的山崖是傩送唱歌的地方;虎耳草是爱的象征,它牵系着翠翠思念,借此写爱情更形象也更有浪漫色彩;作者开头从虎耳草写起,又以翠翠再次摘到虎耳草结尾,前后照应,严谨一体;虎耳草与月光、河流、山崖等构建出一个朦胧幽美的境界,对烘托主人公的美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题 1】 B.“他不想让她过早地涉 入爱河,饱尝爱的伤痛 ”错误。 C.“本文线索就是翠

32、翠对傩送的思念 ”不当。 D. 是写翠翠的感情。 【小题 1】小说一开始就写翠翠梦到去摘 “虎耳草 ”可以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回答,结构上与结尾遥相呼应,共同烘托主题。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要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人物的行动,来概括出 “翠翠情窦初开而又比较羞涩,真善良,温柔清纯,感情纯洁真挚 ”。 【小题 1】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 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先确定那个题目好,再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3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为郡卒史,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 “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 ”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 “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 ,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

34、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杨州刺史。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 与相书曰: “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 ”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 ,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 “春秋讥世卿,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

35、,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弧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霍光果以责 过 相曰过 :责备 B今河南太守不深 惟 国家大策惟:想 C子复为大将军,兄子 秉 枢机秉 :掌管 D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 矫 太后诏矫 : 更改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相为人严毅的一组是( )

36、 禁止奸邪,豪强畏服 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 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 乃罢其三侯,令就第 相数陈便宜,上纳用焉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丞相车千秋的儿子担任武库令时,因犯有一些过错,见魏相治郡甚严,怕久后获罪,于是自己免职而去,但是魏相却为此受到斥责。 B魏相久任地方官,深得百姓欢心,特别是在河南任上,在他被治罪时,很多百姓替他求情,甚至戍卒愿多服役以替他赎罪。 C魏相治郡甚严,治绩甚佳,加之不畏权贵,所言所行皆以国家为重,所以官职不断升迁,最 后位至丞相。 D魏相上奏霍光一事,主要是为国家着想,但也有保全功臣名节

37、家世之意,但霍家不能理解,心怀不满,后生作乱之心,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小题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 ( 2)与相书曰: “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 ”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离开了官职,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好好)对待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那就危险了 !” (丙吉)写信给魏相说: “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治政的情况(政绩),将要重用你。希

38、望你稍微谨慎做事,把握好自己。 ”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为此把自己的威严收敛起来。 【小题 1】矫:假托 【小题 1】 霍光误解了魏相 是宣帝的做法 说明魏相深得宣帝信赖 【小题 1】 “因犯有一些过错 ”无中生有 【小题 1】 采分点:用,因为;遇,对待;殆,危险 采分点:少,稍微;善,认为好;霁,收敛 【文 言文参考译文】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做郡裹的卒史,因为对答策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县令。后来魏相迁升为河南太守,禁止坏人恶事,地方豪强十分畏服。正巧丞相车千秋死了,此前车千秋的儿子做洛阳兵器库的长官,他自己看到父亲死了,而魏相治理郡事十分严峻,恐怕时间长了会受罪责,于是就自己辞

39、了官。魏相派佐助自己的掾属追去喊他回来,终于没有回来。魏相自己遗憾地叹道:“大将军听到这个武库令离开了官职,一定会以为我是因为丞相死了而不(好好)对待他的儿子。假使那些当世的权贵责备我,那就危险了 !”车千秋这个做武库令的儿子到了长 安,大将军霍光果然因此责备魏相说: “年幼的新皇帝刚刚即位,认为函谷关是保卫京城最坚固之处,武器库是精良的兵器聚藏的地方,所以让丞相的弟弟做函谷关的都尉,丞相的儿子做武器库的长官。现在河南太守魏相不深切思考国家的大计,只是看到丞相死了就斥逐他的儿子,这是多么浅薄啊 !”后来又有人状告魏相杀戮无罪的人,这事下到了主管的官署。河南戍卒中的都官共二三千人,阻拦大将军霍光

40、,自己说愿意再留守一年来赎太守魏相的罪。河南的老弱百姓一万多人守着函谷关要求入关向皇帝上书,守关的官吏把这事上报。大将军霍光因为武库令的事,于是就把魏 相交给廷尉治罪。魏相被关在监狱里很久,过了冬天,正巧碰上朝廷赦免犯人。又有诏书命令魏相再做茂陵县令,将其升迁为杨州刺史。魏相与丙吉要好,当时丙吉的官职是光禄大夫,(丙吉)写信给魏相说: “朝廷已深切了解了你治政的情况(政绩),将要重用你。希望你稍微谨慎做事,把握好自己。 ”魏相认为丙吉的话说得很对,为此把自己的威严收敛起来。 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四年后,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

41、儿子霍禹做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霍山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 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说: “春秋讥讽世世为卿相的人,现在霍光死了,他的儿子又做了大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做尚书掌握政要,骄横奢侈,放纵不羁,恐怕将来会慢慢的无法驾驭控制了。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声名得以保全。 ”宣帝看了魏相的奏书认为很好,诏令封魏相为给事中,于是就罢免了霍禹、霍云、霍山三人的侯的封号,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被迁出补为官吏。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并被封为高平侯,赐食邑八百户。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 魏相,又畏惧他,

42、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多次上书,陈说该做的事情,皇帝采纳施行了他的建议。 魏相命令掾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以及从家里休沐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谧号为宪侯。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浪淘沙 别刘原父 宋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到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 ,望水远天远人

43、远。 兰桡:划船的桨 【小题 1】词的下阕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请简要说明。 (5分) 【小题 2】结合整首词谈谈词人用哪些手法表现了自己思想情感的变化。 (6 分) 答案: 【小题 1】词的下片写自己和朋友 “分别 ”依依不舍的情景( 2分):已经到出发的时候了,朋友们还舍不得离开,直到 “日斜 ”时分握别江边,远行的船渐行渐远,可是诗人还立在船头靠着船桨(倚兰桡)向岸上怅望。 【小题 1】 上片用对比 的手法写出作者由 “不管 ”到 “始惜 ”对时间不同的态度。年轻时的作者不太忧心于光阴似箭,也不太顾惜亲情、友情。只是到年纪大了( “到如今 ”)以后,才 “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 3分)

44、下片寓情于景,在离别场景中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对朋友离去的无奈与不舍。( 3分) 【小题 1】先总结词的下阕的总体场景 “自己和朋友分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再逐句分析说明。只要有散文化翻译即可,不求有文采。 3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如果上片答比喻,下片答拟人可酌情给分,但不 能给全分 语言表达 阅读文段的时候,我们时有所感,不失时机地将阅读的心得写在所读材料的一旁,是为 “旁批 ”,这是新课标自主阅读所提倡的学法。下面是列子中记述的一个事: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 “愿有所息。 ”仲尼曰: “生无所息。 ”请写

45、一小段读后感,不少于 40字。( 5分) 。 答案:生命正如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可能止息;它一旦停滞不前,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光里,要孜孜以求,奋斗不息,永不倦怠,永不满足,生命才走向永恒。 请选用新的意象,仿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两句话。( 6分) 月亮 是一杯亘古未竭的醇酒,凡是用心尝过的,都醉在它的古意斑驳里。 , , 。 , , 。 答案:银河是一湾流淌不尽的溪流,凡是用手掬起的,都化在它的轻柔曼妙中。 田野是一块铺展无边的绿海,凡是用脚趟过的,都融进它的碧波荡漾里。 枫林是一首清幽低婉的乐曲,凡是用心听过的,都醉在它的秋意萧索中。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

46、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小石潭记 【小题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 雁门太守行 【小题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诗经 答案: 【小题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题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小题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人生,犹如加法,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着加法,知识增加,物质增长,思想增强,但也随之而烦恼增多;人生,又如减法,物质欲望何时休?有人在减消费,减享受,减名利,平淡简单生活。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加法与减法。增加的同时也在减少,减少 的同时也在增加。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