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489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这首题为一个七月的黄昏 题李清照的短诗,其第(二)节六个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 (二) 一个七月的黄昏 一抹淡淡的忧伤 暮色镀亮弯弯的荷塘 黄昏的衣裳 温婉的女子依窗 从指间划过的是 低低吟唱 一抹淡淡的残阳 西阁楼上慵懒的书卷 和 时光的泪痕呀 沾湿了 一抹淡淡的残阳 从指间划过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母鸡栖息在树上,可把松鼠吓坏了。由于多年圈( qun)养而不会挖洞做穴的兔子,只好钻进树洞里,但有时会遇到咬它们的睡鼠。 B半张纸其实

2、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它的客观时间是瞥( pi)见一张记录电话的纸片的前后几分钟,而实际上通过人物的意识流活动,把两年甚至更长的生活都慨括进去。 C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 bo)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祥的神情。 D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 ch)是天空中的太阳。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举起沉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冒冒失失地朝天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 振聋发聩 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 B她认为这条

3、思路至多不过白白浪费一些精力,或许会和现实发生一点冲突,因为谁又能对惠特克的尊卑序列 妄加非议 呢? C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 冷淡 的神气。 D纵观当下国内众多谍战题材 作品,信仰被抽象成一个特征,信仰什么、为什么信仰都不再重要,浓墨重彩 渲染 的是由执著信仰而产生的力量。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对山羊兹拉特的学习,使我明白了爱不仅是人类的专利,也表现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中。 B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一则是因为人生经验已经多少把他变成一个怀疑主义者了,再则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的原因。 C如今,他已经回国,就职于北大医学部体育教授,继

4、续从事他喜爱的乒乓球事业。 D联合国官员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 答案: D 下列关于文学(欣赏)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结构是一个 “容器 ”。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意识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所以,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需要这么一个好的 “容器 ”,而长篇小说,由于篇幅长,就不需要这个 “容器 ”。 C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5、。而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虚构与真实,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两者很难分辨,所以,艺术的真实其实就等于生活的真实。 D骑桶者是匈牙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 变形记城堡等。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9分) 橘 子 (日本)芥川龙之介 ( 1)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由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

6、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 掏出来看看。 ( 2)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 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

7、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 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 3)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 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

8、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 4)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 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 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 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

9、,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 5)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 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

10、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吧嗒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 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发髻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 6)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

11、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惫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 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

12、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 7)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 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 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 8)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小题

13、1】小说的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 “我 ”对小姑娘的情感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5分) 【小题 3】请根据原文分析 “我 ”和 “小姑娘 ”之间的差异。( 6分) 【小题 4】小说结尾作者为什么说: “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 阴沉清冷的环境,与 “我 ”阴郁的心情水乳交融,渲染了灰暗压抑的气氛。 为小说前半部分定下了情感的基调。与小说后半部分 “我 ”情感的变化形成照应,并使开头与结尾两种情感形成对比。 为后文小姑娘的出现做好了铺垫。例如:因

14、为 车厢里没人,小姑娘就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是寒冷的冬天,小姑娘才有那样的神情、相貌、打扮。(回答到两点即可, 4分) 【小题 1】 “我 ”对小姑娘由最初的不喜欢、气恼到后来的肃然起敬。这是因为,小姑娘虽自身处境黯淡甚至悲惨,却还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达对弟弟们的爱护,我被这样一种情感的真挚淳朴、人性的善良美好深深震撼了,因此对小姑娘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5分) 【小题 1】( 1)身份地位的差异: “我 ”是一个乘坐二等车厢的有产者,小姑娘是本应乘坐三等车厢的贫苦乡下人。( 2)文化教养: “我 ”是一名知识份子,而小姑娘是连车 厢都分不清的没什么文化的人。( 3)人生阅历:我是一个饱经

15、世事的成年人,而小姑娘则是一个初次远离家门的孩子。( 4)人格形象: “我 ”是一个对现实社会、人生有着清醒的批判意识(或者说强烈不满),并且对人生、人性悲观失望的厌世者,而小姑娘虽然生活极其贫穷困苦,内心仍怀有对亲情的深深系念,怀有纯真美好的情感。(回答到三点即 6分) 【小题 1】例一重点: “忘却 ”。惯常的灰色被橘子的鲜艳色彩所冲破,阴霾的天空中似乎露出了曙光。小说播种下了希望,歌颂了农村姑娘的淳朴善良,同当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颓唐与消沉形成鲜明对照( 2分 )。联系现实( 2分)。 例二重点: “聊以 ”。正如鲁迅先生谈到芥川的作品时说: “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正

16、不安时之心情。 ”对于芥川来讲,希望终归是有的,只不过阴霾终将把天空笼罩。( 2分)。联系现实( 2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开头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从内容上,是写景的文字,渲染了气氛,而结构上则要考虑铺垫作用。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对小姑娘的看法是有变化了,有三个变化,注意从原文中找出原因。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作品中出现了两个形象 ,从外貌、动作等可以看出两人的区别。具体分析可从四个方面具体来写:( 1)身份地位的差异( 2)文化教养( 3)人生阅历( 4)人格形象。 【小题 1】本题具有开放性,根据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联

17、系现实来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牲畜林的片段,完成小题。( 9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惟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

18、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 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 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战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

19、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 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小题 1】下列关于朱阿人物形象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个典型的小农,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 B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 C是一个打算为大家的利益奉献自己的英雄,其实他也很想成为游击队员。 D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

20、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 “牲畜林 ”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和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而这正是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 B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他把一个德国兵直接引到 “牲畜林 ”,是他的拙劣射技,使各种牲畜有了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命丧悬崖。 C小说最后让一只凶恶的野猫 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山崖,这表现了这样的意思: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的人连手都不必弄脏。 D小说的结构要点是 “牲畜林 ”,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小题 3】

21、作者采用 “延迟法 ”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对本文 “延迟法 ”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 B让人感觉到消灭敌人的不容易,从而深化了主题。 C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各种牲畜得以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D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B 【小题 1】拔高了朱阿的精神境界。 【小题 1】直接引到错,是间接引到。 【小题 1】从而深化了主题这一意思属于无中生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代小说,完成小题。( 22分) 离 魂 记 (唐)陈玄 天授三年,清

22、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 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 “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

23、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 “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 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 (天地 )之下,胡颜独存 也? ”宙哀之曰:“将归,无苦。 ”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 “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 “见在舟中。 ”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 “大人安否? ”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 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 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

24、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小题 1】对文中 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亦 深 恚恨(深厚) B乃倩娘 徒 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C今将 夺 我此志(强行改变) D 见 在舟中(看见) 【小题 2】下列句子中的 “其 ”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家人莫知其状 B其妻常恩父母 C何其诡说也 D或谓其虚 【小题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清河张镒因官 家 于衡州 B他时当以倩娘 妻 之 C其妻常 恩 父母 D家人 异 之 【小题 4】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

25、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D陈玄 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小题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 3分,共 6分) ( 1)向今五年恩慈

26、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小题 6】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1)从以前到现在五年了,与父母恩断义绝(和父母 断绝来往),我生在天地之间,有什么脸面一个人活下去呢? (“向 ”、 “句式:胡 也 ”各 1分,通顺 1分 ) ( 2)出去迎接她,忽然两人完全合为一个,她们的衣服裤子也都叠合在一起。(“相 ”、 “衣裳 ”各 1分,通顺 1分 ) 【小题 1】为了让读者信服,作者特意强调这

27、事是真实的,但事实上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的,作为小说是允许作这样的虚构的 【小题 1】 A程度深。 B走着。 D相见。 【小题 1】 C为语气词,其他为代词。 【小题 1】意动,其他名作动 【小题 1】 A把女儿嫁给了宾僚错,原文只是答应了。 B王宙托词说应当调任,向张家请辞去京城。 C倩娘自杀身亡错。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采分点为:( 1) “向 ”、 “句式:胡 也 ”各 1分,通顺 1分( 2) “相 ”、 “衣裳 ”各 1分,通顺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文言文的写作特色。答题时注意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真人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但也要指出这是虚构的。 附译文: 武

28、则天天授三年,清河郡有个张镒,因为到衡州做官,就在那里安了家。张镒性情简淡好静,少有知音朋友。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早年夭折,幼女名唤倩娘,端庄美丽,无人能及。张镒的外孙王宙是太原人士,从小就聪明有悟性,貌美有风仪。张镒 非常器重这个外甥,每每对他说: “将来定当把倩娘嫁给你做妻子。 ”渐渐的,倩娘和王宙各自长大了,他们私下里时时彼此爱慕思念,家人却并不知道。 后来张镒的幕僚中有要去选部的人向张家求亲,张镒就同意了。倩娘听闻此事,郁郁寡欢;王宙知道后也深深怨恨,随即托词说应当调任,向张家请辞去京城。张家劝止不住,于是厚礼相待地送走了外甥。 王宙与舅舅告了别上了船,心中暗暗悲怆。傍晚时分,

29、船行水路穿过山峦几重停在了数里之外。半夜里,王宙正辗转难眠,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赶来,步履非常迅速匆忙,片刻之间就到了船边。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倩娘赤着脚徒步追来。王宙欣喜若狂,抓住倩娘的手问她因何而来。倩娘泣声回答道: “你的情谊是如此厚重,即便在睡梦里我都感应感谢。如今父亲将我许给别人,强行改变我的意愿,而我又知道你对我情深似海不会轻易改变,我前思后想惟恐你杀身徇情,所以不顾性命、舍弃了家人来私自投奔。 ”王宙听完喜出望外,欢欣雀跃。于是就将倩娘隐匿在船中,连夜船行 而去。 两人加速赶路,不出数月就到了四川。又过了五年,两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与张镒更是音信断绝。倩娘思念父母,常常对着王宙哭泣说:

30、 “我当年不肯辜负你的情义,背弃了礼仪伦常和你私奔。到如今和双亲隔绝分离,已经足足五年了。可叹我活在天地之下却不能对父母尽孝,还有什么脸面呢? ”王宙听了,也为妻子的话伤心,说: “我们这就将要回去,再也不必为远离双亲而痛苦。 ”于是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衡州。 等到了衡州,王宙独身一个人先到了舅舅张镒家中,为自己带走倩娘的事谢罪叩头。张镒诧异道: “我女儿倩娘明明卧病家中已经好几年了,你怎么 这样胡说呢! ”王宙说: “你若不信,可以到船上与倩娘相见! ”张镒大惊,忙差家人去看,果然看到倩娘坐在船中,神情怡然欢畅,见到来验看的家人,还询问说: “我父母可否安泰? ”家人惊为异事,急忙跑回来告知张

31、镒。此时内室中卧病多年的女儿也听闻后欢喜地起身,梳妆更衣,笑颜逐开却并不说话。这倩娘走出房中与从外归家的倩娘相遇,两人身型叠合融为一体,就连衣服都是重为一样。 张家觉得这件事终究算是离奇不正,于是隐瞒不说。只有亲戚中偶有偷偷知道的。后来又过了四十年,王宙倩娘夫妇过世了。他们的两个儿子因为孝廉而获取了功名,当了县丞县 尉。 我陈玄佑年少的时候常常听说这个故事,或雷同或相异,或有人说是假的。唐代宗大历年末,我遇见了莱芜县令张仲规,他向我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本末。因为张镒是他的堂叔,而他的讲说也十分细致完备,我因此把它记录下来。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

32、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小题 1】诗中 “望 ”字与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 “望长城内外 ”的 “望 ”字作用一样,都起到 的作用。 (2分 ) 【小题 2】试简析 “大江东去水悠悠 ”与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所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4分) 答案: 【小题 1】为下文写景状物起统领或提摄作用。 【小题 1】 “大江东去水悠悠 ”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4分) 【小题 1】本题考查

33、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在诗歌中叫一字豆,即用一字统摄全篇。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情感。二人所处时代不同,一个侧重现实,一个怀古,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语言表达 同学们,你 注意过私家车车尾的标语、标贴了吗?从早期 “熊出没,注意 ”的安全告诫,到如今 “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 ”“我慢我量小,你快你飞去 ”,以及与之相配的滑稽、俏皮的卡通图像,引来了众多车主的跟风。你喜欢这样的个性车贴吗?你如何看待 “车尾文化 ”的悄然兴起?请发表看法,阐述观点。( 30字以上)( 5分) 答案:略 在 “我给 文学人物 写句话 ”主题活动中,赵伟同学写下的这句话(例句),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请你在

34、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个,以 “希望 ”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句式、修辞等与例句基本相同。( 6分 ) 例句:写给 “祥林嫂 ”:希望就是你对阿毛的无尽惦念,如春天贺家 奖橐暗穆躺 谀愕男耐废驶畹接涝丁 写给 “清兵卫 ”: 写给 “阿隆 ”: 写给 “素芭 ”: 答案:略 默写 默写课文的相关内容(只选 4小题) 【小题 1】千古江山,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小题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不知东西。 【小题 3】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 ? 【小题 4】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答案:略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与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情怀超越了贫富与阶级、国际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它是真善美的结晶,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杀,忘记自己的伤痛,是人类的疗伤良药。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