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1504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划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B 比 诸侯之列比:并,列 C杀人如不能 举 举:尽,完 D 道 芷阳间行道:道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名词作动词,取道,可以通过翻译来判断,后面是地名,前面应该是从地名这个地方走,所以是动词。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 点评:文言实词的解释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现象。 下面 “之 ”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2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行李之往来

2、,共其乏困 答案: B 试题分析: B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都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 点评:文言虚词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住 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每个词有哪些用法,结合例句来记忆,效果比较好。 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2分 A行李之往来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项王默然不应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的 “行李 ”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带的包裹等; B中的 “穷困 ”古义为处境艰难,今义为贫穷,生活艰难; D中的 “非常 ”,故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副词,相当于 “很、十分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古

3、今异义词。 点评: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书本上的知识,多积累。 下面对名著家的说明不正确两项( ) 5分 A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 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她们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 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B家中,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 “血光之灾 ”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孩子。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难产死去。 C家中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 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

4、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但是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忍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E、他们开始捶门,又叫 “三少爷 ”,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 “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 !”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 “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 答案: C D 试题分析: C中觉新与觉 慧两者位置应互

5、换; D中觉新并没有 “终于觉悟,毅然投奔了光明 ”。 考点:此题考查了名著阅读。 点评:名著阅读重点要记住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事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考生平时要多阅读,扩大知识面。 现代文阅读 寓言课上的预言 李克南 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 习,她说: “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 ”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

6、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 “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 ”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 “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同学 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 ”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 “狐狸是狡猾的,它不

7、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 ”老师问: “那你说会怎样? ”于是,那小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 “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 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 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 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 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 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 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 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 小男

8、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 他说: “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 转眼 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 ,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 “三实 ”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 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

9、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 “三实 (诚实、踏实、朴实 )”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 顾老师提示的 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 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 “智慧 ”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小说选刊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小说的题目寓言课上的预言十分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 “寓言

10、”是故事的载体, “预言 ”是故事的焦点,题目引人入胜,读完小说,回味无穷。 B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 笑。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C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董玉素和吴宝河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叙述,引发人们进一步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小说结尾 “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 ”表明姜琳老师又在犯一个新的错误,难道吴宝河的犯罪一定与家庭有关吗? 【小题 2】这篇小说的场面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3】对姜老师的 “预言 ”或 “反思

11、 ”你怎样评价?(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这篇小说采取两个场面,非常集中地写两堂课 寓言课和帮教课,( 1分),时空跨越度大,情节跳跃性强,结局与 “预言 ”相反,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2分) 【小题 3】 评价 “预言 ” 举例 ( 1)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姜老师的课设计得很精彩,对 学生,姜老师盛赞吴宝河想象力丰富,故事讲得精彩。并预言他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 定能成为一名作家。这是很好的鼓励。但姜老师的 “预言 ”,对学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 响了吗 如果是 ,董怎么能成为 三实 的董事长 如果不是 ,吴怎么会 沦为阶下囚 本文的 预言不

12、能实现,正是对把教育的功能看得绝对化的一种讽刺,教育不是万能的! ( 2)人生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一出充满变数的戏,它往往不是依据某条公式定理 来推导的,又或者不是由某位真理家来预设的。小说写到这里,是作者的思索,也是读 者对自己阅读期待的检视,对自己灵魂进行的一次拷问:我们有没有资格以真理裁决者 的身份去轻易裁判别人的人生? 评价反思:举例 例 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这样的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 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姜老师的自责,有一定道理,教师是应该用心呵护孩子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充满善良的同情心和洒满阳光的爱心,但当年她却用成年人所谓的理智的道

13、德说教否定了这种宝贵的同情心。这是让她深为内疚和不安的。但把吴宝河看成是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要去探究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 “智慧 ”后面,隐藏的可怕的东西。恐怕也多虑和危言耸听了,至于把孩子的智慧,看成是 “狡诈的心计 ”就大错了,童心无拘,童言无忌啊!了解一个人的命运,不能从现有的固定思维去判断,而更应该具体结合学生的性格、心理、成长环 境,去把握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做老师的更重在引导,而不再急于下结论,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却更需要全面、细致。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教育一个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遇见的人和事? ”或许,正确与错误,引导和误导

14、,真理和谬论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间,我们都应该认真地思考。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老师的一句预言,学生的一句话,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有深刻的意味。但不要轻易下一个结论,下任何结论前都应该认真深思。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是小所结尾姜老师的 一种思考,没有把吴宝河的犯罪强加给家庭的意思。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考生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题支进行分析,不可曲解,不可拔高,对文章的主题要准确的定位。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篇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场面安排也很明显,一个是课堂上,一个是监狱里,前后相差几十年,结局让人深思

15、,让人感到意外,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考生可以先说怎样巧妙的,然后再联系课文来分析。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艺术。 点评:关于写作艺术,考生要根据题目中具体的导向来回答, 先回答什么艺术,然后结合文章分析。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 “预言 ”的评价,考生需要从多角度思考,既可以对 “预言 ”进行赞扬,因为这样的 “预言 ”有鼓励性,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对 “预言 ”提出质疑,学生的道路毕竟是以后的事,变数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走。 对 “反思 ”的评价,考生可以对姜老师的当年的做法给予评判,当年在教育吴宝河的时候,不应该只是肤浅的对语言思维进行评价,应该想到出现那样情况背后的根

16、源;或者吴宝河当时就是即兴的发挥,老师也没有必要大做文章,大加赞扬:但是不管怎样,作为老师,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 到学生,所以对某一件事不要轻易下结论,下任何结论前都应该认真深思。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文章主题的能力。 点评:评价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 、探究性,但要有观点,有分析,必须紧扣文本进行评价 。 文言文阅读 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 sh)之, 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 ,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 “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 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

17、狗竟前欲相搏。几( j)伤者数 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 ,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 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 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 烹之矣。 惊而诘其故,曰: 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 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主人曰: 嘻! 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 ,为其有仓卒一旦

18、之用也,恶 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注: 狺狺( yin),狗叫声。 且,将近;武,古代以半步为武。 藉( ji)令,假使。 旦,明早, 遁( d),逃走。 微息,细微的喘气声。 仓卒( c),勿忙;一旦,一时。 恶( w),怎。 【小题 1】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然 以其猛也。然:可是,表转折。 B 烛 之,则狗也。烛:名词用作动词,拿蜡烛照。 C不 敢 少 转侧。少:通 “稍 ”。 D以 是 故,遂烹之也。 是:判断词 “是 ”。 【小题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 (

19、 1)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 3分) (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 2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1)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 ( 2)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 【小题 1】试题分析: D句的翻译为 “因为这个缘故,于是把狗给煮了 ”,所以,“是 ”为代词 “这个 ”,不是判断词 “是 ”。 “是 ”在文言文中一般作代词,如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点评:文言实虚词的解释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进行,通过翻译来判断,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和活用现象。 【小题 2】 试题分析:注

20、意 “往往(常常) ”“为所(表被动) ”“躬(亲自) ”“诣(到) ”“向之(以前) ”“不之杀(宾语前置) ”的解释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考点:此题考查翻译重要的文言语句。 点评:文言句式的翻译是考查的综合方 面,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都是要涉及到的,尤其是特殊句式,考生要能看出来并且能正确的翻译出来,平时多训练,做到语句要通顺。 译文: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

21、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 “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 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寸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巳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 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奸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

22、“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 只狗。他说 已经杀掉烧来吃了。 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 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了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象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象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声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烧来吃了。 ” 项王 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23、,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 船待 ,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 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

24、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 ( y倚):整船靠岸。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 1】对下列句 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项王 军 壁垓下军:驻军 B持短 兵 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 被 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 购 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

25、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今人有大功 而 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 而 西 B 愿 以 十五城请易璧 军中无 以 为乐,请以剑舞 C 骓不逝兮可 奈何 沛公大惊,曰: “为之 奈何 ? ” D 乃 令骑皆下马步行 乃 自刎而死 【小题 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一项是 ( )2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 B C D 【小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 1)纵江东

26、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分 ) (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 ( 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小题 1】试题分析: “购 ”为悬赏之意,荆轲刺秦王: “今闻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也是此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 点评:文言实词的解释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现象。 【小题 2】试题分析: A分别是表转折和表顺承; B中都是 “

27、用 ”的意思; C中都是 “怎么 ”D中都是 “于是 ”之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 点评:文言虚词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住 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每个词有哪些用法 ,结合例句来记忆,效果比较好。 【小题 3】试题分析: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可以看出否定; “卷土重来未可知 ”希望项羽卷土重来,可以转败为胜; “肯与君王卷土来 ”意思是不肯来,否定; “至今思项羽 ”想以他为榜样,是肯定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人物的评价。 点评:评价人物,首先要读懂评价的诗句,然后结合作者的态度来选择答案:,不难。 【小题 4】试题分析:注意 “纵(即使) ”“王(使动用法

28、) ”“购(悬赏) ”“若(你) ”“千金前于的省略 ”的翻译及特殊句式。 考点:此题考查翻译重要的文言语句。 点评:文言句式的 翻译是考查的综合方面,实词、虚词、活用、句式(使动、被动、省略等)等都是要涉及到的,考生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语句要通顺。 语言表达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 (3分 )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 。 答案:你如果是月亮 就不要抱怨不能发出太阳的光辉。 试题分析:首先句式上是 “你如果是 ,就不要抱怨 ” 内容上应该与上

29、文照应, 内容本身前后要有对比的意思。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知识运用中的连贯和仿写。 点评:连贯仿写做到联系上下文,形式上一致,内容上相似而不相同。 下面是一篇 “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 ”,请你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短评 150字左右。 (7分 ) 山里的母亲 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就是她的名字。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答案: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源自内心,文字的质朴和真切更增加了情感传递的力度。这一篇感人至深的短文再一次证明:最灿烂的人性之光往往来自贫

30、穷的劳动者,来自泥土一样质朴和坚实的人们。 试题分析:文段表达的是对母亲的赞美和爱戴,母亲的事迹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平凡的,但是这种平凡来自子女细心地观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文段没有运用华丽的语言,而是以质朴的方式表达出的这种崇敬和爱戴,最后根据母亲的事迹来做一个总结:人性的灿烂往往来自平凡的质朴的劳动者。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知识运用中的扩展语句。 点评:扩展语句需要考生根据 题目的指向来进行,做到语言得体,内容真挚充沛,注意字数的限制。 名著导读 填空( 5分) 【小题 1】高家长房长孙 ,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 (人名)相爱,后来受高老太爷之命,以 形式而与李瑞珏结婚。 【小题 2】觉

31、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 (人名),但 (人名)却指名要娶此婢女为妾,此婢女坚决不从,投湖自尽。 答案: 【小题 1】高家长房长孙 觉新 ,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 梅表姐 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 抓阄 形式而与李瑞珏结婚 【小题 2】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 鸣凤 ,但 冯乐山 却指名要娶此婢女为妾,此婢女坚决不从,投湖 自尽。 【小题 1】 试题分析:觉新是长孙,他与梅表姐相爱,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 “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 ”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 考点:此题考查了名著阅读。 点评:填空题需要考生多读名著,记住里面的人物情节等内

32、容,要扩大知识面,考平时的积累,否则做不出。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为高家少爷的觉慧,与丫环鸣凤真心相爱,但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高老太爷要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姨太太,鸣凤向觉慧哀诉,他没有听完哀诉就把鸣凤遣走了。鸣凤被逼无奈投 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考点:此题考查了名著阅读。 点评:填空题需要考生多读名著,记住里面的人物情节等内容,要扩大知识面,考平时的积累,不可盲目填写。 默写 默写名句。( 15分,每空 1分 ) 【小题 1】鹰击长空, , 。沁园春 长沙 【小题 2】恰同学少年, , , 。沁园春 长沙 【小题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33、 。雨巷 【小题 4】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 。雨巷 【小题 5】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小题 6】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小题 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小题 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答案: 【小题 1】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 竞自由。 【小题 2】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小题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小题 4】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小题 5】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小题 6】 但我不能

34、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小题 7】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为 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 8】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试题分析:注意 “翔 ”“竞 ”“意气 ”“遒 ”“颓圮 ”“惆怅 ”“荇 ”“笙箫 ”“徵 ”“萧萧 ”等难写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名言名句默写。 点评:名言名句一般考查的是名篇中的名句,现代文中的名言名句更要记准,一个字不能漏掉,考生平时要多写多练,尤其注意难写的和易写错的字。 翻译句子( 6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答案:( 1)使秦国土

35、地减少来使晋国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阙、图各 1分,句子通畅 1分)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他。(句式、活用各 1分,句子通畅 1分) 试题分析:注意 “阙(使 受损) ”“唯(希望) ”“图(考虑)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的翻译。 考点:此题考查翻译重要的文言语句。 点评:文言句式的翻译是考查的综合方面,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都是要涉及到的,省翻译完要检查,做到通达。 作文 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在品味各种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 “成长的滋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写 记叙文 不

36、少于 800字。 答案: 试题分析:这是话题作文,很明显,要求考生写成长中的酸甜苦辣等滋味,考生要根据要求来完成。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也就是指成长过程中有悲伤也有欢乐,有逆境也有顺境等,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懂得什么是人生。 考生要写记叙文,首先要选准内容,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够给作者以人生启迪的事件来写,如经历了某种困难打击后的坦然、坚强,或者经历了某种成功后的珍惜等等,都能使人生更深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的写作。 点评:话题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读懂话题的指向,通过表面理解深层次的东西,然后 根据要求(题材、题材)来行文,写作要具有真情实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功并不象你想

37、象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茶庄与成功人士聊天,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经济专家。他们大都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被人骗了。人们总是说创业多么艰辛、痛苦,而实际 “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 ”,于是他就此写成了论文,并把这本书交给了剑桥校友 韩国首相朴正熙。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经济起飞了。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 慧足够你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情。 ” 请以 “成功 ”为话题,完成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少于 800字。 答案: 试题分析:这是话题作文,从材料给的事例来看,最后一句话是最重要的,暗含着写作的导向,即兴趣 +坚持 =成功,这是写作的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散文。议论文要有充足的论据做例子,论据最好正反都有,能增强说服力;记叙文要用事例来暗示成功的路径是 “兴趣 +坚持 ”,情节要生动,曲折。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语言要比议论文有文采,内容要含蓄些。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话题作文的写作。 点评:话题 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读懂话题的指向,通过表面理解深层次的东西,或者从所给的材料中选出能够透露写作指向的语句,然后根据要求(题材、题材)来行文,写作要具有真情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