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1510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辽宁省抚顺县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 不假思索 的人称为 “书橱 ”,也有人称这种人为 “书虫 ”、“书迷 ”、 “书呆子 ”。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 拍案叫绝 。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 死得其所 。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 居高临下 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

2、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 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_, _, _。 _, _。 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3、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 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儿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

4、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 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 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 “秦淮人家 ”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 如

5、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 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 “无风自婀娜 ”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 重于抒情或偏

6、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 “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 ”。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 “静听那汩 汩的桨声 ” 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 “汩 汩的桨声 ”。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的有些变形。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 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

7、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 “ 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 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 “七板子 ”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 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 “汩 汩的桨声 ”。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

8、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 ,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 “汩 汩的桨声 ” (选自

9、 2006年第 9期散文选刊) 【小题 1】结合原文,回答问题。( 6分) ( 1)第二段中 “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一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作解释。 ( 2)文章最后说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 ”, “这样 ”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小题 2】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3】本文容量大,但思路 清晰,结构分明。请说出文章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并分点概括作者对秦淮河的感受。( 5分) 【小题 4】文章题为 “秦淮河上寻桨声 ”,从全文看, “桨声 ”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案: 【小题 1】( 1)自

10、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注意上文的 “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 ”。)( 2)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 【小题 1】引出文章所要描定的对象 秦淮河;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增添了文章诗意。(答出两点 即可。) 【小题 1】以时间为序,纵向比较。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 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浓,艳俗无比。 【小题 1】 “桨声 ”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

11、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小题 1】此题考查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考点,能 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

12、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 “大 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 “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

13、迫之,须其力 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 ,让之曰: “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及薨,

14、赐谥曰 “忠侯 ”。 (选自后汉书 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迫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

15、,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文: (2)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译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1)到获得

16、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 2)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小题 1】 D项度:气度。 【小题 1】 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 是阻止诸将攻鬲县; 属于攻打成都时的举措。 【小题 1】先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后与刘尚的队伍会合。 【小题 1】( 1)句中注意 “及 ”译为 “等到 ”, “见 ”译为 “被 ”, “亲信 ”译为 “亲近信任 ”。( 2)句中注意 “比 ”译为 “近来 ”, “敕 ”译为 “命令、告诫 ”, “悖 ”译为 “违背、背离 ”。( 3)句中 “潜 ”应译为 “暗地里、秘密地 ”, “就 ”译为 “靠近、接近 ”。 【参考译文】

17、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 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诸位将领对吴汉说: “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 ”吴汉竟然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说:“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 ”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

18、不准许,说: “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 ”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派他们 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便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皇帝叮嘱吴汉说: “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轻移阵营逼近他们,必须等到他他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 ”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

19、,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 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 “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时,不能再互相救援。 ”诏书还没有到达。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 ”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汇合 ,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第二天,吴汉率领士兵迎战,

20、于是大败敌军。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 “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 ”等到吴汉去世,赐谥号为 “忠侯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 唐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注 本诗作于唐 代宗广德元年 (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 )。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 (今四川成都 )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

21、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 “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 小题 1】借代,如 “烟尘 ”代边境战争;与后文 “鼓角 ”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 “请缨 ”,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

22、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 “对偶 ”;还有 “双关 ”手法,如 “岁暮 ”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 “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朝廷谁请缨 ”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 “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 ”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 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 “敢爱死 ”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 “鼓角动江城 ”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 “远为客 ”与结尾 “寂寞壮心惊 ”思想感情对比。 【小题 1】

23、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

24、,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答案:示例:权势不必高高在上,为民就好;爱情不必山盟海誓,忠贞就好;生活不必香车豪宅,平淡就好。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小题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小题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小题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小题 5】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答案: 【小题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小题 1】剑阁峥嵘而崔嵬 【小题 1】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题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 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