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1514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陕西西安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学校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 天马行空 ,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 二一添作五 ,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 火中取栗 ,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 拍案而起 ,击节叫好。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

2、字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孟子说: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就是说, 。 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 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逐年增多,发生时间提前, 3年间增加 5倍之多。对沿海地区的渔民而言,赤潮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 B赵桂敏对记者说,南开大学不想陷入人们所说的学校 “掐尖 ”的竞赛里,而是希望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让自主招生真

3、正成为高考的补充而不是重复。 C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低能耗、高污染,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的重点监管对象。 答案: B 下列各项字形和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霄 踯躅 ( zh zh) 绰 约( zhu) 扁 舟子( bin)回眸一笑 B轩冕 绸缪 ( chu mi) 戎 马( rng)捣衣 砧 ( zhn)豆蔻词工 C危樯 迤逦 ( y l) 荠 麦 ( j)玉 簟 秋( din)列缺霹雳 D祠堂

4、潺 /u( chn yun)碣石( ji) 玉搔头( sho)云栈萦纡 答案: C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 “六一 ”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 “近体 ”。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 多用歌、行、曲、引

5、、吟、叹、怨等,其中以 “歌 ”“行 ”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4分)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 “好好先生 ”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 “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 “无所不容 ”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

6、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 ”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 “君子之争 ”,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 “猜笨谜 ”“大笨伯 ”,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

7、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 ”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 “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 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 “好好先生 ”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 “太滥 ”,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 “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

8、 ”。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 “黑云压城 ”。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 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 “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 “临大节凛然不可犯 ”的风骨。 “五四 ”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 “担当 ”,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 “内和外介,守正不阿

9、”,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 “辞职事件 ”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 ”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 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 “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 ”,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

10、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它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 朋友 “赠屋祝寿 ”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

11、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 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小题 2】传记是怎样表现蔡元培 “仁人君子的雅量 ”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3】蔡元培 “书生本色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分) 【小题 4】有人认为蔡元培是 “好好 先生 ”,有人认为蔡元培

12、 “守正不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答 B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A、 D不给分。 【小题 1】( 3分)运用对比的手法。与林纾论战,将林的刻毒攻击和蔡的平情论理进行对比;与胡适争论,将胡的 “放言贬损 ”与蔡的 “未尝作气 ”对比;在宴会上,将钱玄同的率直质疑与蔡的 “舒言缓语 ”对比。 【小题 1】 坚守个人价值观,对高官厚禄毫不在意。 本性更愿研究学术,不愿为官行政。 清廉奉公,洁身自好。 【小题 1】蔡元培是 “好好先生 ”。 思想上兼容并包,聘任新文化运动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处世恬淡,待人平易,胸襟豁达。 观点二

13、:蔡元培 “守正不阿 ”。遇大事,刚强有主见, 抵制外界压力,敢于担当, 发表文章,痛斥军阀。 观点三:蔡元培既是 “好好先生 ”,又 “守正不阿 ”。 兼容并包,胸襟豁达; 遇大事坚持立场,刚强有主见。 【小题 1】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错。 D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是蔡元培为自己解围时开得玩笑。 【小题 1】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可发现为了表现蔡的雅量,作者举了三个例子。答题时找出这两个例子,如与林纾论战,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智对钱玄同。可见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写的。 【小题 1】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 从这一句来看,第四段是说得是蔡元培的书生本色。把本段

14、内容分成三部分,可见他抱着自由信条,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清廉奉公,洁身自好。这三个方面体现了他的书生本色,答题的关键是找准、找全信息。 【小题 1】本题是开放题,可辨证的看待这个问题,从思想上和处世上他可以称得上是好好先生。从敢于担当上和痛斥军阀方面,守正不阿。其实这两个主面全都体现在他的身上。所以答题时答出两方面即可。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3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

15、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 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 “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 “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

16、,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拟将一段鹅溪绢, 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 “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 谷偃竹遗予,曰: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 谷其一也。予诗云: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 岁七月七日,予

17、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 “车过 ”、 “腹痛 ”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 A竹之始生,一寸之 萌 耳 萌:芽 B而临事忽焉 丧 之丧:亡失 C平居自视 了然 了然:了不起的样子 D烧笋晚食, 发函 得诗发函:打开信件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全都是作者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的一项是 ( )( 2分)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平居自视

18、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小题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第一段选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第二段选文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自己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交往,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一段选文中,作者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应胸有成竹的规律,成为文艺创作的经典理论 C第二段 选文中,写了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写得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在这些戏语笑话里,文与可和作者坦率、高雅的胸襟气度,机敏、超卓的智慧才能以及两人的亲密友谊,都得到了活泼而生动的表现。 D选文语言天然本色,朴素清新,全文好似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滔滔汩汩,毫无滞碍,所有语

19、言不加雕琢,文从字顺,活泼流畅。 【小题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每题 3分,共 6分) (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 题 1】( 1)所以画竹子,必定要先在胸中酝酿好画竹的形象。 ( 2)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手不相适应,是没有实践的过错。 【小题 1】清楚、明白 【小题 1】 指得是四方之人,不是作者。 说得也不是作者。 是子由。只有 C体现了作者的心得与感受。 【小题 1】抒发了自己的悲痛之情错。 【小题

20、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 1)故译为因此,得要意译即成竹在胸,整理句意使之通畅。( 2)所以然译为这样做。一就是一样的意思,可不译。过译为过错。 诗歌鉴赏 诗词阅读( 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sup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担 u):揉搓。 【小题 1】词人的 “赏梅 ”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分别加以概括。( 4分) 【小题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 “怎敌他、晚来风急 ”之句,本词也有 “看取晚来风势 ”句。 “晚风 ”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 1】早

21、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小题 1】 “晚风 ”意象具有凄冷之感, 表达词人的痛苦与哀愁;( 2分) “晚风 ”还具有侵损的特征,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具有巧妙的象征韵味。( 2分) 【小题 1】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分别概括。常插梅花醉应是指早年的生活,从醉字上可见,早年是幸福快乐的。但我们知道李清照中年时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常常以泪洗面。到了晚年,即萧萧两鬓生华的时候,她却在海角天涯。这三个阶段生活境遇不同,心情也不同。答题时要简要概括其境遇与心情。 【小题 1】晚风从字面意义上是晚上的风,给人一种凄清之感,这种孤独与凄清倍加让

22、人痛苦。 默写 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 【 ,乾坤日夜浮。 【小题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这句诗出自 的 。作者又被后世誉为 。 【小题 2】 秦人不暇自哀, 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 3】小山重叠金明灭, 。这句诗出自 (作者)的代表作。 【小题 4】映阶碧草皆春色, _。 答案: 【小题 1】吴楚东南坼 【小题 1】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诗仙 【小题 1】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小题 1】 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 【小题 1】隔叶黄鹂空好音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40分) “脸 ”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

23、们常会想起与 “脸 ”有关的情景,思考与 “脸 ”相关的问题。 请以 “脸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字。 不得抄袭。 答案: 例文: 当我还不会握笔的时候,我便用小手轻轻抚摸着书页里的文字,心中油生敬畏之情。 “妈妈,我看到字里边有天使在唱歌呢。 ”我抬头看着妈妈。 “傻孩子,字里怎么会有天使呢? ”妈妈轻拍我的小脑门。 “天使藏在里边不让妈妈看见呢,我要把她找出来。 ”于是我很快便学着握笔写字。 我执拗地觉得只要我会写字,我心中那个天使就会出现,飞到我和妈妈身边。所以,我很认真,也很努力,握着铅笔,由横竖

24、撇捺到一个个歪歪斜斜的方块字,再到造句,写文章。 而天使,也一天天地随着我笔的舞动而清晰起来,我细细地用笔,用文字让她更实在 小学的我是如此真切地热爱着作文 !每到作文课,我不再和同桌开小差,拿着笔,在绿色的方格纸上尽 情地抒写着我那充满童真的光怪陆离的梦幻。我深信天使在那小小的字里行间必定也和我一起成长着,我那时笔下的文字虽然幼稚,然而却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我也得到了诵读于班上或是额外的写作辅导的奖赏。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正在浮现,在我小学的作文中,在我儿童的欢乐中 上了中学,随着对文学作品的日渐喜爱,我更加坚定了对写作的热爱,也看见我心中的天使已在字里行间隐隐地出现了 我开始投稿,然而每次

25、寄出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我的写作梦想开始动摇,再加上成长的烦恼和生活挫折如潮水般袭来,我埋怨着命运不公,命运多舛,不 再握笔作文,从此一蹶不振。 那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雕刻家把石头雕成美丽的天使,那一刻,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手中的笔正是雕刻家的刻刀,我也应用笔这把 “刻刀 ”雕出我心中的天使 我的梦想,我对生活的追求。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再一次清晰了 我重新握起笔,挥洒我的 *,描绘我的理想。生活的阳光也开始向我投来新的微笑。 我笔下的文字更显成熟理智了,我的作品渐渐开始被发表了,我对生命的热爱也日益增加了 这一天,我拿着稿件录用通知和被印成铅字的文章,笑着抱着妈妈: “妈妈,我把天使雕刻出来了 !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 “你这个对文字痴迷的傻孩子。 ” 时光荏苒,我笔不倦,清茶一杯,夜灯一盏,再构一卷立体美文。 我梦不灭,我心不止,就让天使在文字里和我的理想信念一同歌唱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