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摩纳哥国际田联年度最佳颁奖晚宴举办之前,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面对本报记者,毫不吝啬地将 溢美之词 送给刘翔。 B国家工信部近日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 呼之欲出 。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 曲尽其妙 ,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D现在,成为 “作家 ”当个 “文化人 ”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新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
2、不忍卒读 。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 “贵人多难 ”一类, , , , , 。 。 且遭蹂躏之后 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虽屡遭兵火 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创 20个月以来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 B欧债危机的爆发固然是欧元先天制度设计的某些缺陷所致,但也不能否认其心理根源与美国经济的疲弱有着莫
3、大的关联。 C教育部自 2010年印发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经过努力,在不同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现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D史诗战争巨片金陵十三钗,不同于之前反映南京 大屠杀电影的单色调,以崭新的视觉、斑斓的色彩征服了不少颇为挑剔的观众的口味。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 “洋务运动 ”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 “辛亥革命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
4、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 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 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 30年间集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 ”、 “和 ”、 “容 ”,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 “仁民爱物 ”,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
5、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 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 “尽心 ”而“知性 ”,由 “知性 ”而 “应天 ”,所谓 “尽人事而知天命 ”,正根源于此。 当然,过分强调 “天命 ”,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 “天人交胜 ”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道家崇尚 “自然 ”,希望通过 “道法自然 ”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
6、联系的,反对人为、 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的生命境界。 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 “佛性 ”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 “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 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 “度 ”字。 “度 ”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
7、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 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 (摘自新华文摘 2009年第 5
8、期,有删改) 【小题 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崇尚 “自然 ”, “道法自然 ”是他们实现理想生命境界的途径,他们追求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也就是人道契合、人道为一。 B强调 “天命 ”,就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主观能动性,荀子、王夫之等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主张 “天人交胜 ”。 C所谓 “众生平等 ”,是建立在佛教提出的 “佛性 ”为万物本原,万物的差别仅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的。 D否定物质享受的最大化,提倡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可以使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极大地超越现实的功利追求。 【小题 2
9、】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 “洋务运动 ”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 B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最具中国特 色的禅宗。 C儒家讲求 “仁民爱物 ”,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皆为一体并应该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的重要作用,所谓 “尽人事而知天命 ”,正是根源于此。 D具体落实为一个 “度 ”字的中国生态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牢牢地扎根于基层社会的家族和礼仪中。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
10、的一项是( ) A中国改革开放 30年取得了西方 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 B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 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C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对我国现实的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是相当先进与具体的。 答案: 【小题 1】
11、A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原文说的是过分强调; C本末倒置; D “极大地 ”无中生有 【小题 1】 A因果倒置; B禅宗不等于佛教; D原文为 “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 ”。 【小题 1】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 l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
12、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 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 “你朝爷爷砍吧, 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 、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
13、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 “抗战无关论 ”。他自我辩解说: “人在情急时固 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 ”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
14、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 “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
15、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 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 “八七会议 ”,决定武装斗争,水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
16、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 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
17、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 “野渡无人舟自横 ”,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 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但世人只
18、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 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不用他,他只能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后人也只知他的词才。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有删节) 【小题 1】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想写瞿秋白的文章已有六年,始终都没有写出来,因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让人无法理解。 B支撑着瞿秋白慷慨赴死的理性力量是他对生死大义的明了,所以才能视死如归,不恤以死去殉自己的理想。 C文章 一 段借助段首的排比,从三个方面对瞿秋白展开评述,既赞美他的文学成就与临难的从容,更赞美他解剖自身弱点的坦荡,这就在记其行的基础上突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D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 观人生,有“十分才 ”却只干成了一件事。 E本文结构缜密,具有较强思辩色彩,而比喻、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又显露出作者非凡的文
20、字功底。 【小题 2】结合全文,简析作者笔下的瞿秋白是个怎样的人。( 6分) 【小题 3】请简要概括文章以 “觅渡,觅渡,渡何处 ”为题的好处?( 6分) 【小题 4】你怎么理解第 段中 “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这句话 你怎样看待瞿秋白面对名利时的选择 ( 8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1】 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 心忧天下、视死如归的革命家。 淡泊名利、敢于自我解剖、追 求精神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哲人。(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 “觅渡 ”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它直接促成了这篇文章,使作者不再为 “无从写起 ”苦恼。 “觅渡 ”是文章的主线,有效的串联起
21、瞿秋白的一生,更深入的剖析了瞿秋白的精神世界。 “觅渡,觅渡,渡何处? ”既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6分,每点 2分) 【小题 1】 “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 ”实际是对瞿秋白勇于剖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赞美与解说,瞿秋白舍弃英名流芳的 “事 ”的机会,勇敢地在多余的话中自暴弱点与黑暗,就是因为他要成就自己对坦 荡无私的人格的 “心 ”的追求。( 4分) 我赞赏这种行为,因为在他心中,探索比到达更可贵,他追求的不是世人眼中的声名,而是德与道精神的自我完成,他的这种宁可舍其事也要成其心的崇高追求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也应该做一个精神世界的富有者。
22、也可以不赞成这种行为,不要因为个人思想认识问题,而影响了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这也是一种才华的浪费,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人可以在追求到名利之后,再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那样会更好实现自己更崇高的追求。“事 ”与 “心 ”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4分) 【小题 1】 A项没写出来的原因不是瞿秋白让人无法理解,而是他像一个谜,让人无法看清摸透,作者深怕仓促下笔,写不出他的博大深邃。 D项原文第 6段明确指出,瞿秋白一生的悲剧在于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小题 1】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结合第三段可概括出 “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 ”,结合第四、五段可得 “心忧天
23、下、视死如归的革命家 ”,结合第六段可概括出 “淡泊名利、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精神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哲人 ”。 【小题 1】文章以 “觅渡,觅渡,渡何处 ”为题的好处,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回答,内 容上: “觅渡 ”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它直接促成了这篇文章,使作者不再为 “无从写起 ”苦恼,更深入的剖析了瞿秋白的精神世界。形式上: “觅渡 ”是文章的主线,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小题 1】首先理解 “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的含义,再回答是否赞赏这种行为,最后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马 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
24、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 “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 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 参考译文:曹操 (想要 )亲自 (率兵 )攻打乌桓,他的部下都劝阻, (曹操 )打败乌桓归来之后,查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 “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而侥幸胜利的,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由于上天帮助,但这不可当做常例。诸位的谏言,才是万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 (有建议 )不要有所顾忌不说出来。 ” 魏伐吴,三征 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
25、 ,嘏曰: “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 ”司马师不从,三 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参考译文:魏国 (准备 )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 “(将士们 )希望能得到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 ”司马师不听从 (傅嘏的建议 ),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军队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 “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
26、位将领 有什么罪呢? ”(于是 )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 “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是以人皆愧悦。 参考译文: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他的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 “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 ”因此人人都感到既惭愧而又高兴。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 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 “若迁移
27、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 ”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 参考译文:司马昭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就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下令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根据实际情况,上奏章说: “如果把军队转移到 (北山 ),依靠险要的地势,势必会动摇人心,这对形势有很大的损害。 ”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 “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请求转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
28、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 “谁任其咎? ”司马王仪曰: “责在元帅。 ”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参考译文:然而东关之败后,司马昭问众人 : “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责任? ”司马王仪说: “责任在元帅。 ”司马昭十分愤怒地说: “司马王仪你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 ”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
29、心悉力以为之用? 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 ,乃曰: “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 ”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参考译文: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是他们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留给自己,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 力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这应该归罪于他自己,他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而他却说: “我没有采用田丰的建议, (打了败仗 )结果被他讥笑。 ”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由于不幸运。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 【注】 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 三征:即征南大将军
30、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 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安之计,是以 相 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师又 谢 朝士曰谢:道歉 C诏 引 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谁任其 咎 咎:失败 【小题 2】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 “收人心 ”的一组是 ( ) 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的所有人都得
31、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到处罚。 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的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军队 “人心摇荡 ”,但他凭借自己的 “深算利害 ”,最终取得了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他们用兵之时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 4分) (2)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 4分) (3)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1)(将士们 )希望得到赏赐,求取战功,先去
32、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 (2)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请求转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 (3)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这应该归罪于他自己,他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 【小题 1】咎:过错、罪过。 【小题 1】 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善 “收人心 ”; 是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其善 “收人心 ”。 【小题 1】 A “没有人受到处罚 ”错,原文是 “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B.“结果战败 ”错,原文为 “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 ”; C.“军队 人心摇荡 ”错,原文是王基上奏章说 “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 【小题 1
33、】 得分点: “徼 ”、 “全 ”,句意 得分点: “临履 ”、 “谓 ”,句意 得分点: “败于官渡 ”、 “谢 ”、 “不暇 ”,句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12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小题 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6分) 【小题 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
34、抒发了那些情感。( 6分) 答案: 【小题 1】 以静衬动,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是实写 ,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小题 1】 诗歌首联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
35、息人间万事非 ”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 “万事非 ”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尾 联 “此别应须各努力 ”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故乡犹恐未同归 ”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小题 1】颈联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 写景上的主要特色属于表达技巧和描写角度的考查,可以从以静衬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等角度考虑。在答出两点得 4分,答出三点得 6分 【小题 1】本题
36、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此题可以分别,结合题目的送别,以及注释去理解情感。答出 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写一则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 15字。 (5分 ) 据美国媒体 1日报道,美国航天局去年 5月丢失一台未经加密的笔记本电脑,电脑中存有国际空间站的控制码。 据报道,这一信息由美国航天局总监保罗 马丁在 2月 29日提供给国会众议院的一份书面证词中透露。马丁承认, 2010年至 2011年间,航天局共发生 5408件与电脑有关的安全事件,导致航天局系统遭到非法入侵并被装上恶意软件。 美国媒体认为,尽管每年在信
37、息技术安全方面的花费超过 5000万美元,但美国航天局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相当糟糕。平均下来,美国联邦机构大约 54%的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都经过加密,但航 天局经加密的移动设备只有大约 1%。 。 答案:美航天局遗失国际空间站控制码 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8分) 【小题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小题 2】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 。 (李煜相见欢) 【小题 3】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小题 4】吾师道也, ?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小题 5】故国神游,多
38、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6】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答案: 【小题 1】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 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小题 5】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 6】可以横绝峨眉巅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两位公差各有急务在身,结伴出发,走到半夜迷失了方向。一位认为黑夜乱闯徒劳无功,应该就地休息,等天亮辨明方向再走。另一位觉 得呆着不动白耗时光,不如试着走走,也许碰巧能找到出路。二人争执不下,只好各行其是。 以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而论,他们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不确定的。结局不能确定,却必须做出抉择,人们经常会遇到两位公差的困境。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 自拟标题;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