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1578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2012学年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绣 衾 ( qn)奇 葩 ( p) 吁 ( y)气哥哥 行 ( xng) B凝 噎 ( y)樯 橹 (l)玉 枕 ( zhn)鲈鱼堪 脍 (hu) C 谛 听( d)连 累 ( li) 嗟 ( ji)怨汗 涔 涔( cn) D 刹 那( sh) 氓 隶( mng) 贬 谪 ( zh) 度长 大( qi)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嘻笑犀利世外桃源惹事生非 B吟啸箫瑟念奴娇暮蔼 C帷幄穷厄刎胫之交完壁归赵 D罪愆惊愕寒暄鳏寡孤独 答

2、案: D 关于文学常识的一些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 “元曲 ”,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一本戏中每一个角色都有唱词。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其中悲剧有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 C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对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史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作为文学,它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D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的作者是法国的帕斯科尔,他既是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答案: A 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风选出

3、分类正确的一组(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 / B / C / D /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 C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 “出售此膏,售完为止 ”的玄虚。 D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答案: D 仿照例句中

4、划线的部分 ,续写一句话。( 3分) 例句:只要热爱生活, 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 , 。 答案:一只凌空的苍鹰,也能让你看出不羁的理想 一朵傲雪的梅花,也能让你叹出高洁的情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 15分) 劫 后 张晓风 那天早上大概是被白云照醒的,我想。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扬帆而过,带着秋阳的那份特殊的耀眼。 阳光是真的出现了,阳光差不多可以嗅出来 在那么长久的风雨和阴晦之后。我没有带伞便走了出去,澄碧的天空值得信任。 琉公圳的水退了,两岸的垂柳仍粘惹这 黯淡的黑泥,那一夜它们必然曾经浸在泥泞的大水中。还

5、有那些草,不知它们那一夜曾以怎样的荏弱去抗拒怎样的坚强。我只知道 凭着今天的阳光我知道 有一天,柳丝仍将毵毵如金,芳草将仍萋萋胜碧,生命永不会被击倒。 有些孩子,赤着脚在退去的水中嬉玩,手里还捏着刚捉到的泥腥的小鱼欢乐仍在,游戏仍在,贫困中自足的怡情仍在。 巷子里,巷子外,快活的工人爬在屋顶和墙头上。调水泥的声音,砌砖块的声音,钉木桩的声音,那么协调地响在发亮的秋风里。受创的记忆忽然间变得很遥远,眼前只有音乐 这灾劫之后美丽的重建之声。于是便想起战 争,想起使人类恐惧了很久却未出现的战争。忽然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在那时只剩下一对男女,他们仍将削木为梳,裁叶为衣,并且举火为炊。生活的弦将永不

6、辍断。 局促的瓦屋前,人人将团花的旧被撑在椅子上。微温的阳光下,那俗艳的花朵竟也出奇地动人。今夜,松香的软褥上,将升起许多安恬的梦。今夜将无风,今夜将无雨,今夜是可预料的甜蜜。 菜场里再度熙攘起来,提着篮子的主妇愉快地穿梭着,并且重新有了还价的兴致。我第一次发现满筐的鸡蛋看来竟有那么圆润可爱。那微赤带褐的洛岛红,那晶莹欲穿的来亨,都像是什么战争中赢来的珠宝,被 放在显要的位置上炫耀它们所代表的胜利 在十一级的风之后,在十二级的水之后。 隔楼的琴声在久久的沉寂后终于响起,那既不成熟又不动听的旋律却令人几乎垂泪。在灾变之后,我忽然关心起那弹琴的小女孩,想她必然也曾惊悸过,哭泣过。而此刻,她的琴声里

7、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像一阕安眠曲,平复了日间的忧伤。 简单的琴声里,我似乎渐渐能看见那些山石下的死者,那些波涛中的生者,一刹那间,他们仿佛都成了我的弟兄。我与那些素未谋面的受难者同受苦难,我与那些饥寒的人一同饥寒。有时候,我甚至能亲切地想到几万年前的古人,在那个落 地玻璃被吹破,黑暗中榉木地板上流着雨水的夜里,我便那么确实地感到他们的战栗,以及他们的不屈。我第一次稍稍了解那些在矿灾之后地震之余的手足。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流转,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的悲哀在我的血管中翻腾。 于是学会了为阳光感谢 因为阴晦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平静而索然无味的日子感谢 因为风暴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粗食淡

8、饭感谢 因为饥饿并非不可能;甚至学会了为一张狰狞的面目感谢 因为有一天,我们中间不知谁便要失去这十分脆弱的肉体。 并且,那么容易地便了解了每一件不如意的事,似乎原来都可以更 不如意。而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是出于一种意外的幸运。日光本来并不是我们所应得的,月光也未曾向我们索取过户税。还有那些焕然一天的星斗,那些灼热了四季的玫瑰,都没有服役于我们的义务。只因我们已习惯于它们的存在,竟至于习惯得不再激动,不再觉得活着是一种恩惠,不再存着感戴和敬畏。但在风雨之后,一切都被重新思索,这才忽然惊喜地发现,一年之中竟有那么多美好的日子 每一天,都是一个欢欣的感恩节。 有一天,当许多许多年之后,或许在一个多萤的

9、夏夜,或许在一个炉火半温的冬天黄昏,我们会再提起艾尔西和芙劳西,会提起那交加的风灾 雨劫,但我们会欢欣地复述,不以它为祸,只以它为一则奇妙耐听的老故事。 我们将淡忘那些损失,我们不复记忆那些恐惧。我们只将想到那停电的夜里,家人共围着一支小红烛的美好画面。我们将清晰地记起在四方风雨中,紧拥着一个哭泣的孩童,并且使他安然入睡的感觉,那时候那孩子或许已是父亲。 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 (摘自一一风荷举,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叙写了在劫后日常生活中,孩子水中嬉戏,阳光下晒被等景象,其中蕴含

10、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B第 段描写垂柳以荏弱抗拒坚强,与劫后人们的表现形成对比,旨在衬托自然生命永不停息。 C第 段中作者写到调水泥、砌砖块、钉木桩的各种声音,突出工人们劫后投入到工作的极大热情。 D “令人几乎垂泪 ”就是因为作者于琴声中感受到了稳定与幸福,琴声如安眠曲,平复了忧伤。 E全文的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多处使用修辞手法,用语讲究,字里行间流溢着诗意清隽的气息。 【小题 2】第 段划线部分有何特点?请加以赏析( 4分) 答: 【小题 3】 “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 ”,联系全文,请从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你对 “阳光 ”的理解。( 6 分) 答案

11、: 【小题 1】 BD 【小题 1】这一段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语势。( 2分) 作者借此抒发了人们要懂得感恩,并且要珍惜当下的人生哲理。( 2分 【小题 1】 “阳光 ”表层指的是劫后人们重建家园,开始正常的生活;更指人们乐观、坚强、感恩的生活心态。( 2分) “阳光 ”贯穿全文,起到线索的作用,( 2分)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2分) 【小题 1】 B项 垂柳的坚强没有与劫后人们的表现形成对比,是为了下文的内容做铺垫。 D项以偏概全,作者的垂泪也是因为于琴声中看到了山石下的死者和波涛中的生者,感受到了受难者甚至古人的战栗和不屈和悲哀。 【小题 1】学会了三个字重复出现,可见这一段

12、为排比句式。很整齐,排比句式的作用一般为增强语势。点出句式,再说明其含义。为一张狰狞的面目感谢,说明人们要学会感恩。 【小题 1】阳光有双屋含义,即指自然界中的阳光,也指心灵上的阳光。在结构上起着线索作用,同时也花蕴含着本文写作的目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语段,完成小题 。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3、 ”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是( ) A 引 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B臣请 就 汤镬 就:于是 C 间 至赵矣 间:从小路 ,抄小路 D唯大王与群臣 孰 计议 孰:通 “熟 ”,仔细 【小题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斋五日后, 乃 设九宾礼于廷设九宾于廷,臣 乃 敢上璧 B且秦强 而 赵弱则知明 而 行无过矣 C臣知欺大王 之 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之 D赵

14、王岂 以 一璧之故欺秦邪 以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 3】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 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 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 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小题 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 “设九宾礼于廷 ”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15、】就:接受 【小题 1】 A 项前一句为 “于是 ”,后一句为 “才 ”; B 项前一句为 “可是 ”,后一句为 “并且 ”; C 项前一句为 “的 ”,后一句为 “这件事 ”; D 项全为 “因为 ” 【小题 1】该段文字主要突出蔺相如有勇有谋。 【小题 1】无中生有,不合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 15分)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 乃西说秦王曰: “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 得也。君急使使载

16、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 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 “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 ”齐王曰: “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 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 “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 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 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

17、之,曰: “先生为客谢乎? ”冯 曰: “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 ”孟尝君曰: “愚不知所谓也。 ”曰: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 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 “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 孟尝君列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齐国之情,人事之 诚 ,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 币 阴迎孟尝君

18、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 趣 市朝者乎趣:同 “趋 ” D不足以怨士而 徒 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 “得士 ”和 “怨士 ”的一组是 ( )( 3 分) A 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 后召而复之,冯 迎之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 冯 乃西说秦王 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 冯 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19、。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 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 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 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 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3分) (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

20、题 1】( 1)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 2)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 【小题 1】币:礼物、财物( 屈原列传: “厚币委质事楚 ”、苏武传:“置币遗单于 【小题 1】 冯 不离不弃帮孟尝君复其位, 这是孟尝君的话,恨其他人弃他而去。 【小题 1】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 ”不合文意。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1)得分点:先,折,略( 2)得分点:富贵贫贱,士,固然 【参考译文】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

21、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 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 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因为听信毁谤而废黜了他,他心中怨恨,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人事的真实情形,会全部送给秦国。齐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得到,岂止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 ”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 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 “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

22、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 有,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 ”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 ”于是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 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 “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 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

23、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 ”听了这番话后,冯 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 “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 ”冯 说: “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孟尝君说: “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 ”冯 说: “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 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

24、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 ”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 “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共 6分)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鸟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 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

25、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3分) 【小题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写了桑芽、幼蚕、细草、黄犊、斜日、寒林、暮鸦等景物。 【小题 1】运用了对比(对照)的手法,将城里豹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 开放 的荠菜花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

26、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 ”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 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语言表达 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小题 1】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 ”(红楼梦第十五回 )

27、这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小题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过程。 100 答案: 【小题 1】长安府府太爷的小男子李衙内想娶张金哥。 (1分 )可金哥已与长安守备公子订了亲 (1 分 ),张财主想与守备退亲,守备不答应,两家打起官司。 (1 分 )净虚老尼请王熙风帮忙让守备退亲。 (1分 )王熙凤派手下 (旺儿 )假托贾链名义,叫人写了一封信请长安节度使摆平此事。 (1分 ) 【小题 1】甘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她,误入乞丐王国。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 (3 分 )出于对甘果瓦的同情,爱

28、斯梅拉达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 (2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答题时要注意要点,要讲出来龙去脉,就要把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如何讲清楚,例如净虚老尼请求什么事,王熙凤是怎样摆平的。 【小题 1】甘果瓦到了哪,遇到了什么事,爱斯梅拉达出于同情做了什么,他们的夫妻关系是名义上的。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 夫子哂之。(选自论语 先进) (二)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

29、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 善,无施 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 ”(选自论语 公冶长) 方:礼仪; 伐:夸耀、自夸; 施:表白; 怀:关爱。 【小题 1】和弟子相比,孔子之志有什么特点呢?请简要概括 。( 2分) 【小题 2】子路之志是什么呢?请概括并作简要评价。( 4分) 答案: 【小题 1】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 1分)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 1分) 【小题 1】子路有志于治理好一个千乘之国,( 1分)有好东西愿意和朋友们共享;( 1分)他性格豪爽仗义,( 1分

30、)但性情鲁莽,过于崇尚勇力。( 1分) 【小题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从此句可看出,孔子关注的层面比较广,从老及幼,而弟子们多顾及一个方面。 【小题 1】从千乘之国,由也为之,可见他想治理一个这样的国家。 而且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他重朋友,有志向但少谋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3分) 冷浪漫精选了 “科学松鼠会 ”多位作者的作品,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了与生命、生活密切相关,却 (很少被人知道)的科学知识。它以通俗化的语言,对那些 “冷冰冰 ”的科学知识进行生动活泼的 ( qun)释,让深奥的理论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 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获得美的享受 。

31、【小题 1】请在 处根据 “很少被人知道 ”这一意思,填写一个四字成语。( 1 分) 答: 【小题 2】请在 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答: 【小题 3】 处有语病,请改正。( 1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答案:示例:鲜为人知( 1分) 【小题 1】诠( 1分) 【小题 1】答案:示例:这些文章,既给人以科学的教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获得美的享受)。( 1分) 【小题 1】鲜就是很少的意思。 【小题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注意诠字不要少了偏旁。 【小题 1】少成份,可从句子的形式上改,使前后句式一致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3分)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

32、求婚者说: “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 “肖像在这里 ”, 银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这里 ”, 铅盒上写的是 “肖像不在金盒里 ”。 经过推断,你认为肖像应该在哪个盒子里? 答: 答案:在银盒子里。 默写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7分) 【小题 1】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赤壁怀古) 【小题 2】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小题 3】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5】 ,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 6】吾所以为此者,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答案:略 作文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要求: 1.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 2.文体为议论文。3.不得少于 800字。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