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年 12月 21日是风传的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而实际上这一天却是玛雅人长计历计时周期的起始日,至今已经 12个轮回, “末日说 ”并无科学依据,但好莱坞拍摄的灾难片 2012却让不明就里的人们内心中的惶恐之情 马齿徒增 。 B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 朝歌夜弦 ,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 “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C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自制造出 “买岛 ”闹剧后,又 大放厥词 ,建议国会议员常去钓鱼岛视察,这一系列行为对中日两国
2、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D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此处属望文生义。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此处属望文生义。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此处属对象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 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本题中的 “马齿徒增 ”“上下其手 ”都是非常见的成语,
3、学生要多加注意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许多动物感觉特别灵敏, , , 。 , , ,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 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 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 哪些起了主要作用 它们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 至于在视 觉、听觉、嗅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它们 ”承接 “许多动物 ”,排除 A、 B; 举例说明 , 另起一话题, 是 的具体解说,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点评:语言连贯题可以先判断语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性的,还是记叙性的
4、,还是散文性的,不同性质的语段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不同的。如本文段是说明性的文段,对说明性语段的排序,要注意指代词及关联词语的提示性作用,还要注意语段中的逻辑关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学技术偏差的重要保证。 B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大约 10克左右,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C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
5、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 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能否 ”和 “防止 ”两面对一面; B.语序不当,应把 “也会 ”放到 “农药含量 ”后; C.搭配不当,应把 “复苏 ”放在 “经济 ”前面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既联系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联系了社会时事。并且句子中的语病设计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六种类型,涉及了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语病,意在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言语意识。 现代文阅读 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
6、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文化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 “龙的传人 ”。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龙究竟长的什么样呢?谁也没有见过。其实,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 ,有 “飞龙在天 ”“龙跃于渊 ”的记载。后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关于龙的传说,越来越丰富。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龙是单一形态,有一种
7、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上下几千年,一以贯之。其实,历史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标准龙,并不存在固定形态和模式的龙。今天人们常见的龙,多半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龙,这种龙是在上下几千年间演变形成的,既不是龙的原初形态,更不是龙的惟一形态。发展变化才是龙的本性。 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认为,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公元 前 3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起源期,大体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炎黄时代,存在着十来种原龙形态,是古代民族融合的象征,成为中国原始国家起源的文化标志。第二阶段,公元前 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雏形期,大体相当于夏、商、周三
8、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 “头上有角,身体能飞 ”,作为龙的雏形已成,并成了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第三阶段,公元前 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的中华文明定型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这一时代龙走向基本定型的飞龙形态,并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与中央集权国家的文化象征。第四阶段,公元 1000年前后的中华文明 转型期,大体相当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宋时代,这一时代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一方面龙更多地成为国家意识的皇权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民间社会心理中龙成为与农业农民休戚相关的水神象征。 如果说近现代是第五个阶段的话,那么今天的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象征。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
9、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 夔龙 应龙 苍龙 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 【小题 1】下列关于 文化的相关特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由文化决定的,没有人能够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文化创造了人类。 B所有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 C文化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对立统一,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会相对稳定,但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 D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史,文化创造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史,两者相互依存,没有
10、创造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 【小题 2】下面说法与原文信息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龙的国家,中华民族被称为 “龙的传人 ”。 正因为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因而被中国先民视为图腾。 B龙成为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国家的文化象征的中华文明雏形期相当于夏、商、周三代的殷周之际,这时期的夔龙 “头上有角,身体能飞 ”,作为龙的雏形已成。 C龙并非单一形态,也不存在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统一化的龙,发展变化是龙的本性,最终形成了相对较为固定的形态。 D陈富成先生认为:龙纹演化基本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即蛇龙 夔龙 应龙苍龙 黄龙;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 【小
11、题 3】根据原文 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理想,足以证明文化就是创造,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B文化具有稳定性,又能够与时俱进,龙的起源发展,大体上是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的。北京大学的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和陈富成先生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C据龙文化专家王东先生的观点,龙的起源发展,按其来龙去脉,大体分为四大阶段。前三个阶段龙的形态呈现为一元格局,只在第四阶段龙向着二元格局的黄龙形态发展。 D定型后的龙的特点是:牛首、象鼻、鹿角、马鬣、牛耳、蛇身、鳄棘、鹰爪、鱼尾,可见 牛、象、鹿等动物都为人们所喜欢,然而它们中的任何一
12、种都不可能取代龙在中华民族的地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题选项的信息均来自文本第一段。 A项中的 “人类创造文化 ”并非“文化创造人类 ”,原文有 “文化也改造了人类 ”的信息。 【小题 2】 A项属于强加因果,信息来源于文本第二段前几句话, “龙能腾空潜水,能升天入地 ”直接作为事实呈现显得牵强; B项信息来源于第三段中间 “第二阶段,公元前 ” ,原文是 “大体相当于 ”,并非 “相当于 ”; D项并非都是陈富成的观点,注意原文 “定型后 ” 前的句号。 【小题 3】陈富成的观点并未证明龙的起源发展与中华文明同步前进。该项
13、信息源于第三段。 A项信息源于文本对后一句; C项信息源于第三段; D项信息源于第四段。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 点评:一、本文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二、题目难度适中,命题规范。三、三个小题包含了三个不同的考点,考查很全面。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 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 “腐败 ”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 “腐败 ”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 “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 所
14、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 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 “味道好极了 ”。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
15、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 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 18 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
16、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 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 “风快 ”。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 ”。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 “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
17、“炮孩子 ”。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 “炮孩子 ”,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 “莫言 ”。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 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
18、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 “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 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
19、,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 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D以 “莫言 ”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 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 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小题 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 请结合全文概述。( 6分) 【小题 3】文末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 6分) 【小题 4】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
21、信条 “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 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 “高密东北乡 ”(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 “味道好极了 ”。 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
22、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 ,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答对一点 2分,三点 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 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23、。 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敢于将黑暗彻底暴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 ( 答对一点 2分,三点 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 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 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
24、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秦川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举其他作家也可以 ) 示 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 莫言小说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
25、自乡土。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 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现在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为市场而写作,这都是不对的,会写得庸俗,失去特色。莫言的获奖也许对中国纯文学是一种提升和推动,会让作家更加将身心沉潜到文学中,是为 让文学写作的作家更能找到自信。 示例三: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 联系现实:如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铁凝作品中的笨花镇、保定府,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里弄、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贾平凹笔下的商州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能和老托尔斯泰的话及
26、莫言的创作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试题分析: 【 小题 1】 A项, “文学概念 ”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 D项, “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错,莫言是说通过作品来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E项,应是 “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并非没东西可写。 【小题 2】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 ”这一句是总起句,接下来的 “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 ”“这种很长时间孤
27、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 ”这几个段落就是对总起句的解说。 【小题 3】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活中 “是孙子,是懦夫,是可 怜虫 ”与写作时 “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是说低调,后者是说敢于说真话。文中与此内容相关的文段是 “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 ”至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小题 4】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这句话与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是一个意思, “美 ”是一个普世的概念,民族特色的美也是普世的美,所以解答本题要将 “民族的 ”与 “世界的 ”两者的关系弄清,然后
28、结合莫言的创作风格和自己的认识展开来谈。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 点评:本文材料很新,关注社会重大事件。 莫言作为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人,对中国文学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作为当代中学生有必要对此有更深的了解。题目设置上第四题最佳,该题所选材料很好,托尔斯泰的话很有深意,与莫言的创作原则很接近,可见命题者的用心之深。这样的命题既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理解、探究能力,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逆 爱 (佛刘 ) 七爷是个匪。七爷原来不是匪。有一年地主逼债,娘上吊而死,七爷红了眼,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七爷杀了地主一家,然后上山当了匪。 当匪的日子七爷很快活,这是一种和原来完全不同的生
29、活。没吃的了,就去抢;没花的了,就去夺。要酒有酒,要肉有肉,要女人也有女人。 桂花就是在一次抢劫中,被七爷掳上山的。桂花吓坏了,瘫在轿子里。七爷说,你不要怕,被七爷看上,是你的福气。 桂花是大家闺秀,读过书,也见过世面。刚开始只是被吓蒙了,镇静下来后,她抱定了拼死的念头。桂花漂亮,尤其在灯光下,更有夺人魂魄之感。七爷看傻了,他觉得桂花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了。他想,拥有了桂花,他这辈子也就不白活了。但是桂花不从,桂花说,你敢动我一下,我就撞死给你看。七爷被桂花 的气势镇住了,越是这样的女人,对他越有吸引力。 为了脱身,桂花想尽了办法,无奈七爷看得紧,桂花寸步难行。有一天,桂花说,让我嫁给你也行
30、,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七爷说,请讲。桂花说,你必须明媒正娶,否则我宁死不嫁。七爷拍拍腰间的手枪说,这好办,你定日子。桂花说,我要先回家见一下爹娘,然后再跟你们回来。七爷说,好办。 选了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伙人浩浩荡荡地下了山。桂花的爹娘先得到了消息,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女儿还活着,忧愁的是女儿要嫁给一个土匪。就在一家人喜忧参半忙活婚事的时候,村外忽然响起了枪声。七爷的 一个手下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说,日本鬼子已经把村子包围了。所有的人都慌张起来,情急之下,七爷一拍腰间的手枪,大声道,有七爷我在呢,弟兄们掩护,让桂花她们先撤。桂花看着豪情万丈的七爷,心里莫名其妙地动了一下。七爷说,桂花,你赶
31、快走,如果咱俩有缘分,那就打跑了鬼子我再去找你,如果没有缘分,也许就见不着面了。桂花半信半疑地看着七爷,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七爷拔出了腰间的手枪,他大手一挥,高声说,弟兄们,保家的时候到了,我们土匪也是爱国的。桂花凄婉地看着七爷,忽然说,你要小心。七爷怔怔地看了一眼桂花,一股暖流忽然涌上心 头,这就是爱情的滋味吗?可惜它来的太晚了。我们走!七爷挥了一下手臂,带着人冲了出去。没过多久,村子里已是枪声一片。 桂花跟随着父母还没跑出去,就被鬼子围了回来。她们都被赶到村西空旷的一块土地上。桂花眼尖,一眼就看到了被五花大绑着的七爷和他的几个弟兄。桂花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七爷的半边脸上都是血,好像
32、是受伤了。一个指挥官模样的鬼子拄着战刀,来回巡视着人群,忽然回身一指七爷说,你的投降的有!七爷怒目圆睁,脸上的血还在往下滴答。只要你投降了,吃香的喝辣的,皇军是不会亏待你的。去你妈的,七爷冲着指挥官吐了一口 唾沫,别看老子是土匪,可老子活是中国的人,死是中国的鬼,让老子投降,痴心妄想!桂花看着七爷,没想到一个土匪竟然还有这样的骨气。 死啦死啦的有!统统的死啦死啦的有!指挥官气急败坏,挥舞着手里的战刀。七爷死了,七爷手下的几个弟兄也死了。 桂花和大部分的乡亲都活了下来。 桂花一生未再嫁。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 (选自 2011年第 8期山花)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33、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 A匪徒七爷抢了大家闺秀桂花,虽然七爷满心欢喜漂亮的桂花,可她誓死不从。后来日本鬼子围村时 ,七爷带领兄弟舍命掩护桂花和乡亲们,才打开了桂花爱情的心扉。 B桂花其实并未与七爷 “拜天地 ”“入洞房 ”,但 “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 ”,这只不过是没有遇上意中人而给前来说媒者的一个托词。 C桂花是一个刚烈之女,自从七爷有了拔枪保家卫国的举动后,对七爷的爱热烈奔放起来,时而嘱咐七爷小心,时而面露钦佩之情。 D七爷很爽快地答应了桂花提出的 “必须明媒正娶 ”和 “先回家见一下爹娘 ”的要求。 E、这篇小说语言凝练,情节集中,人物极富个性。形象的动作描写和个性化的
34、语言描写,将桂花和七爷这种非常规的爱情故事 写得曲折回环,感人肺腑。 【小题 2】小说一开始就写 “七爷是个匪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七爷和桂花分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逆爱指违背常情、不合常理的爱,含贬义。小说的题目是 “逆爱 ”,有人认为应改为 “真爱 ”,你认为哪个更佳?请谈谈你的理由。 (8分 ) 答案: 【小题 1】 B、 C 【小题 2】 点明七爷身份,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 先抑后扬,更好地塑造七爷充满豪情和血性的性格; 增强小说的戏剧性,让桂花对七爷的爱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小题 3】 七爷:霸道、耿直 ,可以
35、从七爷为匪的情况来分析;( 2 分)爱国、有骨气、有豪情,可以从七爷挺身而出,救助桂花和乡民的言行来分析。( 2分) 桂花:倔强、刚烈、真挚,可以从桂花开始的誓死不从和最后一生未再嫁来分析。( 2分)(结合对小说的人物描写概括人物的性格,还要有分析。意思对即可 【小题 4】观点一:以 “逆爱 ”为佳。用逆爱更符合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且能具有寓褒于贬、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观点二:以 “真爱 ”为佳。真爱就是坚贞不渝地爱着对方,就是愿意为对方牺牲一切,七爷和桂花各自的言行就是真爱的具体体现,用真爱更明白,直接点明小说主旨 。(确定观点,是 “逆爱 ”还是 “真爱 ”,观点 2分;理由 6分,每点
36、 2分,任答其中一个观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 1】 B不是 “没有遇上意中人 ”,而是要为七爷守节,不愿再嫁。 C“对七爷的爱热烈奔放 ”错。 【小题 2】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吸引读者等。本题的答案:可由此概括。 【小题 3】 “当匪的日子七爷很快活,这是一种和原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没吃的了,就去抢;没花的了,就去夺。要酒有酒,要肉有肉,要女人也有女人 ”“七爷拔出了腰间的手枪,他大手一挥,高声说 ,弟兄们,保家的时候到了,我们土匪也是爱国的 ”“七爷冲着指挥官吐了一口唾沫,别看老子是土匪,可老子活是中国的人,死是中国的鬼
37、,让老子投降,痴心妄想! ”由此概括出七爷的特点。“但是桂花不从,桂花说,你敢动我一下,我就撞死给你看。七爷被桂花的气势镇住了 ”“桂花一生未再嫁。她说,她已成过亲,嫁过人了 ”由此可概括出桂花的特点。 【小题 4】本题是一道考查标题作用的变式题,所以答题应从标题的作用来答。文章标题的基本作用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 双关、是全文的 “文眼 ”(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等。这道题就是考查标题的作用的。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点评:本题分别从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小说标题、句段作用四个方面命题,
38、考查的点全面,这几个考查点也是小说阅读中的常考点。个人认为第四小题答案:中 “逆爱 ”“真爱 ”的选择上不够严谨,本文中的 “逆爱 ”明显比 “真爱 ”更有深意,更能吸引读者,所以此答案:定为唯一更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言文阅读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 “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
39、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孔君清廉仁贤,举县 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 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 ,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
40、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 盈 数月辄致丰积盈:满 B不以官属 礼 之礼:礼待 C 除 武都郡丞除:免去 D奋 谢 之而已谢:拜谢 【小题 2】下列加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不倍用命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B奋谢 之 而已久 之 ,单于使陵至海上 C 乃 执其妻子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D已 见 敬重臣诚恐 见 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 3】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
41、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B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 “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
42、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小题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5分) ( 2)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5】( 1)孔奋就保持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 ( 2)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 试题分析: 【小题 1】除:授官 【小题 2】 D“见 ”被( A焉:语助词,无义;兼词,于此。 B之:代词,他;
43、助词,不足音节,无义。 C乃:于是;表转折,竟 【小题 3】 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 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 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小题 4】 “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 ”,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 。 【小题 5】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贵:注重。仁平:仁义平和。相:他。( 2)乃:于是。冀:希望。遂:终于。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一、人物传记是高考中常考的文体,这类文章一般不会太深奥,符合高考 “浅易 ”的要求。二、文言实词题都是课内知识迁移,与教材结合紧密。三、翻译题第一句选得很好,包含的文言现象多,但是第二句选得
44、不够好,没有什么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的难度太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 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 “凄冷 ”的?( 4分)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 ( 4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2) ( 6分)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
45、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 、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试题分析:( 1)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 ( 2)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46、 考点:本题考查 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点评:本题个人认为命题不够规范,两道小题都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这在高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其实第一小题完全可以改为鉴赏本词的意境。 语言表达 请从下面语段中提取五个关键词概括 “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 ”一句中的 “价值 ”的含义。( 5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 ,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
47、么工作,这些价值应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 ”将表现非凡。 乔布斯传 答: 答案:创造(创新)、简约(简单)、 专注 、 深度合作 、 相互启发 试题分析:提取关键词是压缩语段的进一步精炼。做这类题要记住一句话:压强后的语段是关键信息的集合体。本题可压缩为:创造、简约、专注、深度合作、相互启发这些价值扎根在这家公司。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以关键词这一种当今流行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体现了命题形式的多样性和与时俱进。 仿照下面文中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4分) 现如今, “个性 ”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宣言。其实,个性不是奇
48、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能否这样理解: 个性就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 ; ;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答案:示例:个性就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个性就是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试题分析:首先要对 “个性 ”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其次要选用恰当的诗句来阐释“个性 ”的内涵,第三诗句的选用不能牵强附会。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本题示例的形式是学生写作中的常用句式,让学生更有亲切感。但不用讳言,这些语言网络上也有很多,学生记住其中的一两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那样写作就变成了默写。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