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远离大陆,但是肩负着保卫祖国南海岛屿的重责,这些战士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却对此 甘之如饴 ,毫无怨言。 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观之 钟灵毓秀 ,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 翻云覆雨 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莫言在 连篇累牍 地发表小说并取得很大成绩之后,又开始散文创作,这些散文也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2、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B项,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C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D 项,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注意积累成语,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 成语,如本句中的 “粉墨登场 ”;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
3、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春秋战国时期,酒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 。 。 。 ,因而有的酒肆为了招引更多顾客,还高高地挂起了酒旗。 由于当时饮食业的兴盛,同行之间已产生了竞争 墨子、韩非子中也都讲到酤 酒之事 可见当时卖酒、买酒已是普通之事了 论语 乡党中记载孔子 “酤酒、市脯不食 ” 不吃买来的肉 说他不饮市上买来的酒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句子的连贯,一定要注意句子前后的衔接。最后一横线后的句子前有 “因而 ”, 句前有 “由于 ”一词,所以 句应放在
4、最后。由此,就可以排除 AB两项,答案:只能从 CD两中选。 句前有 “可见 ”一词, “可见 ”表得出结论,因而不可能放在句首,故排除 C,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言表达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语言表达要做到前后衔接通畅,文从字顺,辞意畅达。具体说就是能调整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做到话题统一,鲜明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句序合理,连接紧密妥帖;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教育部近日明确指出, “
5、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 B坚守山村 31年,正是这简单却持之以恒的坚守与热爱,他在小山村里创造了全国的 “奇迹 ”。刘效忠,用事实再次印证了:用心对待工作,即使再小的岗位,也能做出大事业、取得大成绩。 C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 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 “暴徒化 ”,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 “非理性 ”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 “下怀 ”。 D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9月 10日,在土耳其境内登记的叙利亚难民人数为 78431人,这些难民主要被安置在哈塔伊省、基利斯省等地的难民营
6、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成分残缺,缺 “针对 ”的宾语的中心词,应在 “放任学生 ”后加上 “的现象 ”; B项,偷换主语,在 “他 ”前加 “让 ”; 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 “据 ”或 “显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 ”,并对病句的类型做了说明,它们分别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当、不合逻辑。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参照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六种考查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句,加深对各种病句特征的了解。 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的 “罢市 ” “罢市 ”,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
7、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 “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 ”,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 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 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
8、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 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
9、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 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
10、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 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 2012年第 2期) 【小题 1】下列对于 “罢市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11、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B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
12、愈 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 C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试题分析: “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的说法无中生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级。 点评:如何解答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1、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的致命陷进,准确审题、明晰答
13、题方向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 2、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 “重要概念的含义 ”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 3、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4、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针对涉及 “重要概念 ”的主观题,通过找概念、找限制、找要求、找暗示等方法准确审题,然后判定 问题涉及的段落区间,联系上下文,圈定关键词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组织起来。5、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 “重要概念 ”的属性与内涵往往分散于文章各个段落,这就需要一段一段地搜寻
14、、概括,然后分点列举,形成条理清楚的答案:。 【小题 2】试题分析:强加因果。原文中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 ”强调 “罢市 ”的影响,而唐法典中没有对罢市的惩治和条文,使得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客观题,其错误项往往从 “信息残缺、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概念、未然已然、答非所问、强加因果 ”等方面设置,考生明乎此,犹如找到了钥匙。另外,选项设置一般都不是照抄原文语句,而是
15、换了一种说法,正确项显得 “似非而是 ”,错误项显得“似是而非 ”,不找准 “内核 ”实难识别。 【小题 3】试题分析:信息嫁接错误和无中生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辨析正误的方法 提示: 1、选项的表述是否偏离概念的内涵。 2、选项是否脱离具体语境,衔接是否失当。 3、选项的表述是否篡改文意,张冠李戴。 4、对概念外延的限制是否得当。 5、是否改变叙述主体,偷梁换柱。 灵魂远去的村庄 陈柳金 祖父驾鹤西游那晚,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脑袋,头上隆起一个 “桃子 ”。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
16、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祖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猴生儿钻山洞。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了我身上。弥留 之际,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 “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在属猴的祖父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 “我要走出大山 ”。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看到村庄的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愿景留在了人间。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 “大风起兮云飞扬 ”,烈马绝尘,踏
17、破万里关山 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 条血路,最终一举夺魁,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家里的炊烟仿佛架起了一座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人在风中白袂飘飘,我猛一惊。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人么?我定了神,把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我拍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把桃子等供品在祖父坟 前
18、一应摆上,点了香烛,鞠了大躬。我气宇轩昂地把喜讯告诉了祖父,渴望他用桃子再砸一下我的脑袋。但是没有,祖父心疼都还来不及呢。 回到家,品尝着祖母亲手做的梅菜扣肉、酿豆腐、醋溜鱼和客家黄酒,那个味儿美的啊,至今还垂涎三尺。可惜,这是我在老家吃的最后一顿客家美食了。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对我市的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 了转陀螺,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仅一年多时间,全村就迁移到了凌江水库之畔。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
19、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 “豆腐块 ”,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村民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呢,湖波浩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花,显出无限落寞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 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在那个老宅里,我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 ”的絮叨,吃着祖母用柴火烧的饭菜 还有
20、,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歌唱晚。而今,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 ”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脸色煞白。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 守候着,竟然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要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断然是不可能了。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 爹啊,吉日良
21、辰,天朗气清,恭备三牲,祭奠尔魂。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我心情沉重地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 “桃 ”。家人疑惑地看我,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 ,我喝得酩酊大醉。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你走出了山旮旯,怎么还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选自 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 “我 ”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作品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 “
22、我 ”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结尾写 “我 ”作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 “我 ”,实际上体现了 “我 ”因为不能给祖父上坟,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如把造乡运动比喻成来势汹猛的湖水;将水泥路面切割出的 “豆腐块 ”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E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语言沉稳老练,不动声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小题 2】小说中的 “稻草人 ”具有怎样的含意?作者反复写它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23、 (6分 ) 答: 【小题 3】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 “我 ”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 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1) A C。 【小题 2】 “稻草人 ”有双关意义。它既是农村生活的常见物,代表了一种典型而浓厚的乡土气息;又象征着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生活和精神家园的村民。( 4分)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迁移之前精神奕奕,忠实地守护家园的稻草人和迁移后无精打采,充满悲伤无奈的稻草人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主题。( 2分) 【小题 3】 开篇:在内容上,寄托了祖父对 “我 ”的关怀与期望,希望 “我 ”能够走出大山;( 2 分)在结构上,引出下文
24、情节,写 “我 ”通过奋斗,成为了城市人,完成了祖父 的遗愿。( 1分) 结尾:在内容上,暗示祖父因乡村的迁移而产生的对 “我 ”的责备与不满,( 2分)从而揭示出乡村 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的主题。( 1分)(或从结构上答出 “引出下文梦境中祖父对 我 呵斥的情节 ”,也可给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本文重点不在于写 “我 ”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C项,作者写 “我 ”作梦,主要用意是斥责 “我 ”以及村民离开家园,失去灵魂归依的行为。) (答对一项给 3分 ,答对两项给 5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类多选题,供
25、选肢的 正项和误项混杂在一起,所谓解题就是 “指正识误 ”。一般说来 ,“指正 ”(指认正确选项 )较容易 ,“识误 ”(识别错误选项 )颇困难。因为供选肢中所谓的 “误 ”,决不可能 “一望而知 ”,必然会以 “似是而非 ”的面目出现。换句话来说,就是命题的 “设误 ”必是干扰的设置。因此 ,如果把着力点放在辨误上 ,则事半功倍。 【小题 2】试题分析:对稻草人的理解应从表层义和象征义这两个方面去理解,表层义,这里所指就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深层义,它是守护着生活和精神家园的村民的象征。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稻草人,通过分析可知主要为两个方面,这就是迁移前和迁移后,其用意主要用于对比。 考点:本题
26、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在写人的散文或小说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来回答问题。 【小题 3】试题分析: 考点: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 1、文章开头 /中间 /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
27、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 “鲁公浦 ”。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 ,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 “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 “鲁直 ”,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 临朝,问宗道曰:
28、 “唐武后何如主 ”对曰: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 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 “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 “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 “鱼头参政 ”,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 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
29、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宗道曰: “第以实言之。 ”使者曰: “然则公当得罪。 ”曰: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 “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注】 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 章献太后:姓刘,是宋 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 ”。 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
30、设立。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 以实言之。第:难道 B 袖 所著文谒戚纶袖:衣袖 C帝诘之,宗道 谢 曰谢:推辞 D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 故事 故事:定例 【小题 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鲁宗道 “遇事敢言 ”的是( ) 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 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 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A B C D 【小题 3】下列句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为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
31、此称他为 “鲁公浦 ”。 B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8分) ( 1)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 ( 4分) (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 “鱼头参政 ”,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4分) 答案: 【
32、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1)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 ( “以 ”“处 ”文言句式、整体句意各 1分) ( 2)从贵戚到当权的人都怕他,把他看成 “鱼头参政 ”,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用事者 ”“目 ”“骨鲠如鱼头 ”句意各 1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项,第,只,只是; B项,袖,名词用作动词,拿着,放在衣袖里; C项,谢,谢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 点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
33、义。此类试题所给的 义项,常是这个实词常有的意义或者在现代汉语依然常用的意义。我们都应把其放在所给的句子中去理解并辨析。 【小题 2】试题分析: 句不是直接表现; 句不是说鲁宗道 “遇事敢言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 “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 ,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小题 3】试题分析: A项,人们称 这个河道为 “鲁公浦 ”。 C项,要求太后不能
34、在皇帝前面走。 D项,是太后重用他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解答这类试题,一定要通读全文,再找出试题各选项中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所在的位置,认真比对原文,把握关键信息。然后仔细斟酌,筛选出最准确的选项。 【小题 4】试题分析:( 1)句的翻译要注意句式,馆阁育天下英才为判断句,应译成判断句: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也是个判断句,可译为: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 另外还要注意几个词:以,介词,凭, 凭借;处,作动词,呆。( 2)句重点关注几个词:用事者,当权的人;目,动词,看,看成;骨鲠如鱼头,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35、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点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所谓翻译,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并做到文从字顺,简明明规范,畅达流利。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寄养在外祖母家。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勤奋读书。(宗道 )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成纶,戚纶很器重他。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 “鲁
36、公浦 ”。 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考核宗道的谏议言论,列为上等,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 “阁门使 ”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 “通进司 ”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 厌他说得太多。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 “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徒有纳谏的虚名吗 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 ”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 “鲁直 ”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献太后
37、执掌朝政,问宗道说: “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 ”回答说: “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 ”太后默不作声。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拉,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 “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 ”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说: “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 ”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宗道说: “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呆的地方呢 ”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
38、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 “鱼头参政 ”,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两次升职做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金三千两。死了以后,太 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邪恶之人),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经穿着便装到酒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 “皇上如果怪罪鲁公为何来得这么迟,该找个什么理由回答呢 ”鲁宗道说: “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 ”使者说:“(如果)这样,那么鲁公就获罪了。
39、”鲁宗道说: “喝酒是人之常情;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 ”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 迟迟而来),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 “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 ”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真宗死后)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诗歌鉴赏 夜 坐 许继 雨歇宵影澄,天清月华素。 空山秋欲来,凉意先在户。 萧萧林樾 风,泫泫 幽篁露。 草虫亦何知,含凄感迟暮。 深思无与言,美人隔江浦。 【注】 樾:树阴。 泫泫:水滴下的样子。 【小题 1】请
40、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 是如何让我们一步步感受到渐浓的秋意的?( 3分) 答: 【小题 2】诗人深秋夜坐中产生了哪些思绪?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加以分析。( 5分) 答: 答案: 【小题 1】 诗人先描写秋意降至的环境。雨后的山影澄澈如水,天空清朗,月光素洁。( 1分) 接下来写让人感受到的已至 “秋意 ”。 “秋欲来 ”,空阔的山中,庭户间悄然升起微微凉意。( 1分) 最后写 “秋意 ”已至。风声与露水渐渐加重,林阴中发出了萧萧的风声,竹林里酝酿着的露珠泫然流动,秋气漫天而降。( 1分) 【小题 2】 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流逝;知音难遇(或者 “表达自己不得赏识,不得重用,仕途不顺 ”也可
41、);一个人越发得孤寂落寞。( 3分,每方面 1分。) 露水打湿了草丛,草中的百虫似乎也感受到了岁暮将至,诗人感到人生短暂; “无语言 ”与 “美人隔 ”是指理想中的知音难求;既然无人可谈,还是坐着吧!诗人把深深的人生悲哀,融入浓浓的秋意里,孤寂落寞之情自现!( 2分,能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实是考查诗歌中对秋意描写的思路: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感受,最后写秋意已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 “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 “为什么 ”(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 )和 ”怎么样 ”
42、(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 ”,而是 “为什么 ”和 “怎么样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在辨识表达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 “是什么 ”(叙 )“ 为什么 ”(析 )“ 怎么样 ”(评 )这一答题思路。 【小题 2】试题分析:作者不仅刻画出雨后山水月色之美,且其神来之笔 “空山秋欲来,凉意先在户 ”写出了在秋意欲来未来之 际,只有静静地、久久地 “夜坐 ”的人,才能从庭户间悄然生起的微凉中,率先感到秋意的触角的试探。只有随着 “凉意 ”的慢慢增长, “秋 ”才能渐渐变浓。接着写秋气浩浩而至了,无知的草中百虫似也感到了岁月的迟
43、暮,凄然哀鸣,而敏感的夜坐人岂无所动 但 “美人 ” 理想中的知音如隔云端,渺焉难求。既然无人可谈,还是独坐秋夜,把深深的人生悲哀溶入浓浓的秋意里,溶入到仰望银汉的无声叹息中去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理解一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要因诗论诗,因事论诗,而 不能随便套用该作者现在的定论性的东西。这就需要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作出特定的分析。全面分析不要遗漏词句。即使是考查的是局部思想感情,但命题往往带有 “切口小,开掘深,采点全 ”的特点,所以不要简单地写几句就了事。 语言表达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种颜色作为话题,
44、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我喜欢理性的蓝,那是生命的宁静致远; 我喜欢高贵的紫,那是智者的自我珍重; 答: 答案:我喜欢热情的红,那是青春的神采飞扬。我喜欢冷静的白,那是隐者的高洁恬淡。(拟人的修辞 2分,句意 顺畅 2分。)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另选两种颜色作为话题,因此,首先要确立仿写的话题。然后要认真揣摩例句的句式,以及所用的修辞手法等。当然,内容上还应注意,即所选的颜色,应于它所代表的意义相一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先要分析、确认原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尤其是分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依样画 “葫芦 ”。若是续后句
45、或补上句,还要考虑上下文语意的照应和文路的一致。仿用句式的题型大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 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这种仿句叫 “依样葫芦 ”仿句;另 种是根据上下文仿造句子,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既有形式的要求,又有内容的要求 不仅句式结构要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内容上要有内在的联系,这种题型叫 “仿例补写句 ”。 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 2】 ,而不知其所止; 【小题 3】人生如梦, 。 【小题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46、 【小题 5】东风不与周郎便, 。 【小题 6】 ,盖竹柏影也 答案: 【小题 1】弃掷逦迤 【小题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小题 3】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 4】烟笼寒水月笼沙 【小题 5】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 6】水中澡荇交横 试题分析:这几句名句的默写,所给的句子其前,如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盖竹柏影也。所选的不是完整的句子,默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顺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关注同音异义、同义异形词。名句名篇中的同音、同义词是出题人常设题的地方,考生要格外关注。这种同音异义、同义异形词对考生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最大的,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47、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50分) 有两枝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枝火把中有一枝没有点燃,另一枝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枝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第一枝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入浓浓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达到了极点。可是第二枝火把的报告却刚好相反,它说它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它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试题分析:材料审读。第一支火把:如果环境黑暗,就做一支火把,你就是一个光明的使者,不要畏惧阴冷和潮湿,把自己举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光辉,让世界多一线亮光,多一份希望。第二支火把:只要有一颗明亮的心,世界就充满希望。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用明亮的心点亮世界;做光明的使者;境由心生;世界的好坏取决于自己的眼睛;请不要冷漠;乐观的心态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材料作文首先要 “读 ”:重点是读材料。要认真阅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 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 “析 ”:析读材料是材料作文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