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607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线词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拮 据 /倨 傲熨 帖 /妥 帖 少不 更 事 /亘 古不变 B新 正 /症 结 隽 永 /狷 介不 屑 一顾 /舞 榭 歌台 C 敕 造 /整 饬坍 圮 /倒 塌厥 功甚伟 /暂作 阙 疑 D喧 阗 /嗔 怒 殡 葬 /摒 弃百无聊 赖 /聆听天 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拮据 j/倨傲 j 熨帖 /妥帖 ti 少不更事 gng/亘古不变 gn B.新正 /症结 zhng 隽永 /狷介 jun 不屑一顾 /舞榭歌台 xi C.敕造 /整饬 ch 坍圮 tn/倒塌 t 厥

2、功甚伟 ju/暂作阙疑 qu D.喧阗 tin/嗔怒 chn 殡葬 bn/摒弃 bng 百无聊赖 /聆听天籁 l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 点评:解答这类题时要辨析差异,巧妙排除。在审题、读题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比较、分析,发现有明显错误或与题干要求相悖之处,即可排除该选项。排除可采用逆向排除法,如要求找相同的,就排队不同的。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迷惑性大的干扰茂,仔细冷静地分析、辨析其细微差异,不可马虎草率、掉以轻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牲醴暴躁博物馆晴天碧落 B桌帏炮烙护生符色彩斑斓 C炫耀清皙气吁吁 D戏谑渎罪吊脚楼漫

3、不经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护生符 护身符; C项:清皙 清晰; D项:渎罪 赎罪。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规范字形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形成错别字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字义、词义理解不正确。形、音、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因此,要正确识记汉字字形,应在学习中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以词正字。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汉字往往形成特定的意义,需要相应的意义“对号入座 ”,因而 “明义 ”是记忆字形最重要的方法。 下列加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产业被推动的同时, 更 被指责为导致

4、人格沦丧、网瘾泛滥、家庭破裂的祸根。 B一个人如果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 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 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C我国正在制订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令人期待,它必将促使我国人民的素质 蒸蒸日上 ! D这位曾留学伦敦、现任上海一家经贸公司总经理助理的女孩 机不可失 地打开相机拍摄下捷克警察粗暴对待中国妇女的现场情景。 答案: B 试题分析: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A “同时 ”说明无递进之意, “更 ”应为 “也 ”; C. 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用在这里不恰当。D. 机不可失: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

5、来。这里不是 什么 “好时机 ”。应为 “不失时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就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言的。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此前提上能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作用。为此,学生要了解把握词义的方法,熟练掌握比较词义的技巧。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专家普遍认为,由于此次油价上调,消费物价指数不但会受到一定间接影响,而且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B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 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 “毒胶囊 ”,监管部门必

6、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C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D这些杂交玉米由于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杂交玉米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关联词语序不当,应该把 “不但 ”提到 “消费物价指数 ”前面; B. 对“有多少 ”的问题 “作出肯定的答复 ”不合逻辑; D. 谓语残缺, “具有更高 的能力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对于复杂的单句,可用找句子主干的方法,检查句子

7、的结构是否完整、清晰、合理,主、谓、宾搭配是否恰当,然后再依次检查附加成分的结构、搭配、语序、用词等方面。对于复句,重点在于检查分句间的关系、层次、句序是否合理,表意是否清晰,检查关联词语是否配套,是否得当等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_。_。 _, _。 _, _。这真是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

8、分简练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 间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 。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 。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 “空白 ”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

9、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言表达的连贯要符合自然的时空顺序。注意陈述对象要一致。通常,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要保持陈述角度一致,必然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展开的。 现代文阅读 吃太阳 吴克敬 这是我眼见的一个故事。 那一年,我到宁夏出差,借道游览西夏王陵,从银川城出来,不多会儿,就能看见横亘千里的贺兰山。 不知是洪荒年代就有的产物,还是后来自然的变化,贺兰山下全

10、是无边无沿的戈壁滩,那些风化成拳头般,或是碎成脚板般的各色石头,像是凝固了的大海,让人看着眼晕。 可我发现,就在这不见一点绿草的地方,偏偏放牧着一群一群的绵羊,这让我睁大了眼睛,惊奇不已。 那一群群的绵羊在戈壁滩上吃什么呢 带着疑问,我让汽车停下来,走着去看那云彩一般白嫩的绵羊群。对于宁夏的滩羊,在我生活的关中,有着许多美好的说教,一说滩羊的肉嫩好吃,二说滩羊 的皮毛柔软保暖 宁夏的客商,知道关中人对滩羊的喜爱,每年入冬时节,就会驮着滩羊肉,背着滩羊皮,到关中来做生意。我不敢说别的地方如何,但我可以说我出生的小堡子,上了岁数的人,无论男,无论女,家里情况好一点的,都会毫不吝啬地拿出积蓄来,为自

11、己操办一件九道弯的羊皮袄。有了这一层原因,我更有了一探滩羊秘密的好奇。 探看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那一群一群的滩羊,在戈壁滩上放牧着,绝少吃得到绿色的牧草,它们一个一个,吐出红红的舌头,在被太阳晒得焦灼的石块上,贪婪地舔吮着 !我不知究竟,去问放牧的汉子,身心有点慵懒的放牧 汉子,轻描淡写地告诉我 :吃太阳。 牧羊汉子说得很不经意,而我却听得如雷贯耳。我在想,原来太阳是可以吃的。这个道理是如此的浅显,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千千万万,哪一种哪一类,不像贺兰山下的滩羊,吃着太阳。 太阳是万事万物的第一等营养。 舔食着石块上太阳的滩羊,从它们的嘴巴上会发出一种香甜的声音来,在那一时,我呆呆地站在滩羊群

12、里,充耳都是滩羊吃太阳的声音。我感到了心热,我抬起了手,在眼睛上抹了一把,我知道,有两行热辣辣眼泪,珠串一般挂在我热辣辣的脸上。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康定的文学爱好者,我发现他们像我当 时一样,眼里都闪烁着热辣辣的泪花。 对于我的讲座,有学员递上了纸条,他们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一片一片,让我几乎应接不暇,我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自己的回答。其中一个问 :“自古文人多骚客 !从您的言语里,透出浓浓的人性,您是我们膜拜的神,请问您,文人的骚能到何境界 ”说实话,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的,我借着 “吃太阳 ”的故事回答了他。我说我不知道骚客文人可以怎样 “骚 ”,但我知道 “太阳 ”的骚,文人怎么骚,

13、都比不上太阳。接着我还说,我不是神,也反对别人成神,一切装神弄鬼的人都值得怀疑。但我以为文学可以为神,神圣的文 学像太阳一样,是能够温暖我们,给我们营养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我想借用古人的这句话,改两个字说 “世间文学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 神圣的文学啊 !是该拥有太阳的质地才好呢。 (选自 2011年 11月 29日人民日报 海外版,有删节 ) 【小题 1】说一说第 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分) 【小题 2】作者为什么要在第 段插入与宁夏滩羊有关的生活回忆?( 4分) 【小题 3】当放牧汉子轻描淡写地说出 “吃太阳 ”时,作者为什么 “听得如雷贯耳 ”“

14、感到了心热 ”并且 “有两行热辣辣眼泪,珠串一般挂在我 热辣辣的脸上 ” ( 4分) 【小题 4】从全文来看,文章标题 “吃太阳 ”有何深刻含义 ( 4分) 答案: 【小题 1】通过描写戈壁滩和各色石头,不仅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也为下文绵羊的出现作了很好的铺垫 ;而且二者形成鲜明的反差,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3分) 【小题 2】文章插入作者与宁夏滩羊有关的生活回忆,表面上看打破了文章的叙述进程,实际上是再一次设置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也为后文蓄势。( 4分) 【小题 3】一是为滩羊不求索取、但求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一是为浅显的道理中所蕴含的重大启示而震撼。( 4分) 【小题 4】 “吃太阳

15、”表面上看是滩羊舔吮太阳从中汲取营养,实际上它还包含更加深刻的内涵 : 太阳是万事万物的第一等营养,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包括文学创作 )都要从中汲取营养 ; 神圣的文学应该像太阳一样,能够温暖人类的心灵,给芸芸众生带来精神的给养。(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文章第 2 段画线的句子,描写了戈壁滩和各色石头,不见一点绿色。这段描写,既表现了这儿环境的荒凉,也为下文绵羊在这里出现作了铺垫,同时也引出了人们对绵羊在这儿怎么生存的思考,吸引了读者。 【小题 2】作者在第 段插入与宁夏滩羊有关的生活回忆,是插叙。文章第二段写了 环境的荒凉,第三段是个独立句,提出了 “那一群群的绵羊在戈壁滩上吃

16、什么呢 ”的疑问,承上启下。但作者第四段却宕开一笔,与宁夏滩羊有关的生活回忆,为 “一探滩羊秘密的好奇 ”张本。 【小题 3】当放牧汉子轻描淡写地说出 “吃太阳 ”时,作者 “听得如雷贯耳 ”“感到了心热 ”并且 “有两行热辣辣眼泪,珠串一般挂在我热辣辣的脸上 ”。写出作者听到 “吃太阳 ”时的感受。相关内容应从文章中找到,并抓住一些关键词和语句。 【小题 4】文章中,作者听了放牧汉子轻描淡写地说出 “吃太阳 ”时,作者用了 7个自然段来写听了这句话的感受。先是写听了这句话的具 体感受,然后就用了大篇幅来写那放牧汉子为什么这样说,即这句话的内涵。解答本题就应该抓住这一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17、分析作品结构、理解体会句子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D级。 点评:本题的考查材料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据此来命题的考题常立足于散文的结构,以及句子含义的理解等内容。其中的作用类题目,也就成为其必考题。因此,阅读鉴赏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行文脉络,找到其抒情或叙事的线索,从而明白作者写这些而不写那些的原因,并能说明其作用。也就是说,阅读鉴赏散文,要紧紧抓住散文的 “神 ”,以 “神 ”为中心点向外辐射,答题时亦如此。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 意的人。

18、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 “艺术区 ”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 ,已经有了二十五年。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得像枯叶一般的琼珊

19、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什么话! ”他嚷道, “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 ”苏艾说, “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 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 老贫嘴。 ” “你真女人气! ”贝尔曼嚷道, “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

20、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打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口 翻转过来权充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 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

21、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 ”琼珊说, “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 等 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 一小时后,她说: “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 ”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一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 ”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 “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 据我所知,

22、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到医院,好让他舒服一些。 ” 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 “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了。现在只要营 养和调理就行啦。 ”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 ”她说, “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

23、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 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 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 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 (选自最后的常春藤叶) 【小题 1】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2】作者是如何描写贝尔曼先生的,你能从中体会出贝尔曼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分) 【小题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3分) 答案: 【小题 1】突出了寒冷恶劣的天气,为下文贝尔曼在凄风苦雨中画叶子害肺病而死做了铺垫。( 2分) 【小题 2】初见贝尔曼

24、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 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 “白痴般的想法 ”后, “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最后通过医生的口交代了贝尔曼是因为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3分) 【小题 3】欧 亨利式 的结尾。欧 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

25、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使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使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3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画线的句子,是写景的,也即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寒风与冷雨交加的情景。从下文情节中知道,就是 “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 ”, “害肺炎 ”的贝尔曼 “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 ”,画完叶子而死。画线句子写凄风苦雨,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恶劣,为此作了铺垫。 【小题 2】对人物的描写,无非就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本篇小说

26、,一开始就对贝尔曼进行了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中间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 “白痴般的想法 ”后, “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最后又通过间接描写,即借医生的口交代了贝尔曼是因为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由此可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出人物形象。 【小题 3】这题问小说结尾的特点。小说结尾的特点,尤其是短篇小说的结尾 ,常是出乎意料之外,欧 亨利式的结尾。这篇小说就是欧 亨利式的结尾。这种结尾好处的把握一般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这几个方面考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27、,能力层次为 C、 D级。 点评:对小说的阅读鉴赏,已成为近来各种考试考查的热点。阅读鉴赏小说,一般有几个重要的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而这些内容之间有时相辅相成的。作者的设计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这些故事和人物性格最终都是为了揭示文章的思想主题。因此,鉴赏小说必须要弄清以上几方面的内容,从而在 真正意义上看小说、读小说、懂小说。因此,试题对小说的考查内容也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小说故事情节及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及描写方法与作用、小说主题及作品意蕴、情感探究等。而人物形象常是必考点, 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

28、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 文言文阅读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

29、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 灭。 ”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小题 1】下列加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灭之 道 也道:规律 B不能独 完 完:保全 C与战败而 亡 者亡:灭亡 D 固 不在战矣固:所以 【小题 2】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诸侯 之 地有限李牧连却 之 B与战败 而 亡者后人哀之 而 不鉴之 C不赂者 以 赂者丧洎牧 以 谗诛 D至 于 颠覆师不必贤 于 弟子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

30、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 “赂 ”的损失远远不及战争的损失。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1)思厥先祖父,暴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31、2】 C 【小题 3】 B 【小题 4】 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道:原因; C.亡:丧失; D.固:本来。 【小题 2】 A.之: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秦。 B.而:连词,表承接 /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 D. 于:介词,到 /介词,比。 【小题 3】证明了 “赂 ”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小题 4】这两句翻译,第一句稍难些,要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把握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厥,代词,他们的;祖父,两个词,祖辈和父辈;暴,这里是 “

32、冒着 ”的意思;以,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与虚词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及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次为 B、 C级。 点评:本题的的阅读材料是选自课内的一篇论说文,其观点旗帜鲜明,论据较为明显。选自这样的材料,其目的还是要立足于课本,打牢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虽然在多数的考试中,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都是选自课外的文言文,但是它们也都是根植于课本中的文言文。所以会经常 讲,文言文的复习要以本为本,这前一个本就是指的课本。做题时,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诗歌鉴赏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

33、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2】这首词以 “送人 ”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3分) 答案: 【小题 1】描绘了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暗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 “江头未是风波恶 ”做铺垫。( 3分) 【小题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3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水天相连,好

34、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高山埯埋了一半。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 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小题 2】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 “离 ”,无论 “合 ”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 “今古恨 ”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

35、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级。 点评:阅读诗歌,把握其思想感情,要抓住标题。据标题 “送人 ”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词(且题目中也提示:这首词以 “送人 ”为题)。如果知道了这首词是送别词,那么词中所描写的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等意象的含义就容易把握了,词人所表露的丰富、复杂的情感(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了。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

36、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 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如,要分析辛弃疾的鹧鸪天 送人蕴涵的思想感情,回答“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一问,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两句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再结合全词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因为这首词的上片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下片是抒情句,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发提升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重心所在。 默写 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句子(选做 3题,每题 1分, 共 3分)

37、 【小题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阿房宫赋) 【小题 2】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小题 3】人间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题 4】 , ,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 5】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 。荷塘月色。 答案: 【小题 1】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小题 2】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小题 3】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小题 5】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试题分析:本题默写五个小题,要求选择 3个小题,这可选出自己把握相对较大的题目即句子来默写。这五个小题中,有难写的字,如 “鬟

38、”,有通假字,如“尊 ”,有易错字,如 “酹 ”“像 ”等。默写时应细心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要留心通假字。古诗文中通假字是很常见的,默写的时候,不能写成本字,这一点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突破生僻难写的字。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我们能够熟读成诵,但是在默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背诵得很熟,却写不出来,或写出来了一分不得,这是很常见的事。究其原因,就是句中 的某个生僻难写的字给我们制造了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动动笔,才能在考试中不出错误。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印第安人谚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39、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洪应明菜根谭 以上三句格言,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与联想?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以 “由躁入静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不少于 800字; 不要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 :略。 试题分析:题前的三句格言,就是要告诫人们要静和为什么要静。第一句强调要静,第二句格言谈静与躁的关系,躁的危害,第三句格言则是谈怎样做才是静。三句格言,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恰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结构。 再来看题目 “ 由躁入静 ”。首先要把题目中的两个概念搞清楚。躁,指心灵浮躁、躁动。心灵为外

40、物所累,为物质名利所诱惑而放弃了本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性格的急躁、不耐烦。静,与 “躁 ”相对,指心灵的宁静,归于本性,不为外物所累,不被物质名利诱惑。 “静 ”的表现:不图名、不图利、不图位,追求纯洁、高尚,崇尚奉献、乐于 助人,公而忘私、以集体为重。 “静 ”,方能获得成功; “静 ”,才方能成就人生。 由题目可看出,写文章时,必涉及到两部分内容 躁与静。因此,在写作的教程中就要注意:不能平均用力,或偏向于躁,大写自己或人们如何浮躁;也不能撇开躁去大谈静;文章的重心应是突出由躁入静的过程,写记叙文要体现出由躁入静的过程,写议论文要突出为什么要这一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本次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在作文题的前面附了三则格言,分别从三个方面给考生以点拨。从三则格言的具体内容来看,已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既以此对学生理解题目中相关概念与题目的含义,也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的范围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启示。当然,考生也可跳开这三则格言,直接去审题,立意去写作。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提倡考生认真阅读考题前的相关材料和提示语,这对我们审题和立意是有很大帮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