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161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南益阳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果 脯 (p) 脊 梁 (j)稗 官野史 (bi) 相形见 绌 (ch) B 殷 红 (yn)拓 片 (t)海市 蜃 楼 (shn)扪 心自问 (mn) C 骠 悍 (pio)铜 臭 (chu)呱 呱坠地 ()溘 然长逝 (k) D 楔 子 (xi)熨 帖 (y)惊魂 甫 定 (f)拾 级而上 (sh)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项脯 “p”应为 “f”脊 “j”应为 “j”; B项殷 “yn”应为 “yn”; C项臭 “chu”应为 “xi”) 考点:本题考查学

2、生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常见多音字标 “次读音 ”正确的可能性大,标 “常读音 ”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 “不同声旁读音 ”的正确可能性大,标 “同声旁读音 ”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绪论 捉谜藏 明察秋毫 云蒸霞蔚 B涵盖 擦边球 屈指可数 名门望族 C膨涨 戈壁滩 寸草春辉 防患 未然 D甬道 流线形 急风劲草 通宵达旦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A项 “谜 ”应为 “迷 ”; C项 “涨 ”应为 “胀 ”; D项

3、 “形 ”应为 “型 ”“急 ”应为 “疾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识记字形的复习,应抓住重点,应把国家语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加强练习,用练习带动能力的提升。练习后,要及时纠正建档,建立错题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性记忆,很多词语的用字都是和它的含义有关的。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

4、拉队则 作壁上观 ,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B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 潜移默化 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C在 “亚洲价值 ”的架构里,中国文化, 一言以蔽之 ,就是一个群体文化,而西方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个人文化。 D地产商们得知某厂房宣布拍卖的消息后,纷纷看好这块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地块,厂房受到买家追捧,成为 众矢之的 。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 C项 “一言以蔽之 ”指用一句话来概括。 A项 “作壁上观 ”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与语境不合。 B“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

5、地起了变化。只用于人,不用于物。 D 项 “众矢之的 ”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与 “受到追捧 ”的语境不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 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

6、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C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产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 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 都难以办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D( A 项语序不当, “碰撞、融合、交流 ”应改为 “碰撞、交流、融合 ”。B不合逻辑, “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应

7、改为 “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禁用服务忌语 ”。 C项搭配不当 ,“意识 ”应为 “增强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 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8、。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 “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之外,友情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 _ _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C(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 明文、议论文。

9、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本题应按照亲情、爱情、友情的顺序排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语言连贯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该题型的答题技巧为: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 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 5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

10、分三步实施:一是 “绕 ”,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 “落 ”,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 “回 ”,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 “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 “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答案: B 试题分析: B( B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这是一个选

11、择性问句,像这样的问句都是第一个句子末尾是逗号,而第二个问句才是问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虽然是高考考试大纲里面要求的考点,可是由于近几年来高考中很少出这种题型,所以对标点符号应用的练习也有些懈怠。但是最基本的一些用法一定要学生掌握。 现代文阅读 梦里炊烟诗中境 王民选 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 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

12、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 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 烟一样上升! 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 炊烟所渲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 “家 ”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我一直在想

13、,所谓 “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 ”,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 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清晨 ,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地,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中午,炊烟用曼妙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着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

14、儿吃晚饭。 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 “便引诗情到碧霄 ”的才情,有 时也需借助炊烟的挈带。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陶渊明守望过的 “依依墟里烟 ”,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曹丕提出 “文以气为主 ”,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那种灵动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颤酿成不期而然的灵感,诗情便喷涌而出了。当今难得一见的炊烟,偶尔出现在村头田野,让人蓦然看到时骤然之间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间,质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传神地写在长天,任谁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

15、的歌。如果刚好 站在某个角度,看到古树枝头系挂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一幅多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使人陶醉的景象! 先祖以炊烟为衣,以水为镜,开启千秋万代的脉脉情思,传承着农耕社会悠久的合唱,灌制出劳动者群体的美声,熔铸成华夏民族的集体人格,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积淀为厚重的文化彩页,以至于中原民间把宗族延续说成烟火传承。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 (有删改 ) 【小题 1】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8分) “炊烟所蕴

16、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 ”一句中加点的词 “人间情 ”“烟火味儿 ”分别指什么?( 4分) “炊烟所渲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小题 2】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一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究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 ”请结合全文 内容,谈谈应该怎样承担这种 “使命 ”。( 9分) 答案: 【小题 1】 “人间情 ”指炊烟中蕴含的诗情、气韵, “烟火味儿 ”指生

17、活气息、生活趣味。( 4分) 缭绕的炊烟,凝聚着浓郁的乡情、乡思、乡韵,在游子的心灵世界中,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牵系,挥之不去。( 4分) 【小题 2】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总写对 “炊烟 ”文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提挈全篇; 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6分) 【小题 3】首先,要充分认识到 “炊烟 ”作为 “一种标志性符号 ”的意义所在;其次,“炊烟 ”作为农耕文明与劳作文化的载体,内涵 丰富,影响深远,我们须臾不能将其割舍;再次,要唤醒人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以勇敢担当神圣使命的姿态和美好的情感,将 “炊烟 ”所积淀的厚重文化发扬光大。( 9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8、1】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 “意 ”而又不忘 “形 ”,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可以发现, “人间情 ”指炊烟中蕴含的诗情、气韵, “烟火味儿 ”指生活气息、生活趣味。要理解第二个句子,则要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要明白炊烟渲染出来的 “情感 ”和 “气息 ”分别指什么。 【小题 2】开头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类 似的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小题 3】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

19、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在做这道题时,要注意第二个小题,很多同学对这种题都有畏难情绪,其实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

20、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 “鉴赏 ”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青铜器上的 “纹 /饰 ” “纹 ”和 “饰 ”通常被当做一个词,即青铜器上的纹状浮饰。但 “纹 ”与 “饰 ”还是有区别的: “纹 ”者 “文 ”也, “文 ”既可以表示 “纹理 ”,更有 “文字 ”“文章 ”“文采 ”等意义;而 “饰 ”有 “巾 ”形,趋于 “装饰 ”一义,其工艺内涵不言而喻。 “纹 ”与 “文 ”因何相通一般的解释是 “文 ”源于 “纹

21、” 鸟兽之纹启发了古人的造字思维,仓颉等人因而模仿足迹和毛羽,用交错的线条组织成形形色色的文字。尽管 “纹 ”中有 “文 ”,青铜器上的 “纹 ”与 “饰 ”却无法截然分开,因为青铜艺术讲究的就是 “以纹为饰 ”。青铜器上的艺术表现手段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纹饰,而其中又以动物纹为主体。根据出土情况来看,早期青铜器上几何纹很少担任主角,在兽面纹、龙纹、鸟纹等大行其道的时代,几何纹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等到动物纹从青铜器上淡出,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春秋战国之际,以几何纹为主体纹饰的青铜器已屡见不鲜,抽象的线条取代了具体的形象。 青铜器上动物纹与几何纹的此消彼长,与早期

22、彩陶图案的演化历程甚相契合。彩陶图案早于青铜纹饰,当青铜器开始铸造时,古人或许已经习惯了以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 的做法,商代早期青铜器上就出现过只有一对兽目的兽面纹。与此相印证,龙山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也有强调眼睛的兽面纹。兽面纹即饕餮纹,属于青铜纹饰的代表,宋人以 “饕餮 ”为其命名,可能是因为饕餮的 “有首无身 ”正好概括这种纹饰的省略性特征。兽面纹的特征是以兽的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眼睛在整个纹饰中居于突出的地位。这种安排预示了中国造型艺术的抽象特征和写意精神:不重要的地方尽可省略,只保留最本质传神的部分并予以夸张表现。 人们还注意到,兽面纹的形成过程中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向心性。以饕

23、餮图形为例, “两条左右分开并置的夔 龙,慢慢靠拢,两头部合并,最终形成一个了无拼合痕迹的饕餮头部 ”。这种从两侧向中心聚拢而构成的图像,透露了古代形象思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理念 对称与平衡。 “纹 ”之所以能 “饰 ”,依靠的就是对称与平衡之美。尽管青铜器上的纹饰到最后发展到以几何纹为主,但饕餮造型具有的巨大美学意义绝对不能低估。 然而就在动物纹趋于消歇之时,一种新的 “纹 ”加入了 “饰 ”的队伍,这就是青铜器上的文字 (包括一些 “前汉字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没有文字,图形文字繁荣于商末夏初。其中,表现动物的可谓 “文 ”中有 “纹 ”,如羽纹、鳞文、甲纹和翼纹等 ,这些纹样使得这些文

24、字成了抽象与具象的中介 它们既有符号的抽象特征,又未完全褪去禽兽的 “皮毛 ”。 一般人印象中青铜器是 “以纹为饰 ”,在此我们看到了 “以文为饰 ”。 “饰 ”固然是一种辅助性的功能,但通过发挥这种功能, “文 ”为自身赢得了成为艺术主体的机会。 汉字的亦文亦图性质,导致它的表意功能和美学功能无法截然分开。汉字一直保持着对称平衡的形态,与其最初扮演的 “饰 ”的角色有相当关系。如果没有在青铜器上度过自己的童年,中国的书法艺术很可能跳不出美术字的窠臼,无从获得那种自由奔放的生命感和力量感。 (节选自试论青铜 器上的 “前叙事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青铜器上的 “纹 ”“饰 ”的解说,

25、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初始意义来说, “纹 ”中有 “文 ”, “纹 ”是 “文 ”的同义词,但 “文 ”还有 “文字 ”“文章 ”“文采 ”等更为广泛的意义。 B “纹饰 ”指的是青铜器上的纹状浮饰,其中包括兽面纹、龙纹、马纹等动物纹,也包括几何纹和青铜器上的文字。 C “纹 ”相对于 “饰 ”来说,出现的稍早一些,古人较早地从大量的兽面纹、龙纹、鸟纹中发现了 “饰 ”的美学意义。 D “纹饰 ”是青铜器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饰 ”更多地强调其作为工艺手段的装饰功能, “纹 ”之所能 “饰 ”,依靠的是对称与平衡之美。 【小题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彩陶图案与

26、青铜纹饰都采用了以动物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兽面纹,这在早期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上可以得到印证。 B汉字亦文亦图的性质,使它的表意功能和美学功能无法分开,最终成为书法艺术的主体,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获得了自由奔放的生命感和力量感。 C繁荣于商末夏初的图形文字既有符号的抽象特征,又未完全褪去禽兽的 “皮毛 ”, “文 ”中有 “纹 ”,成了抽象与具象的中介。 D随着动物纹淡出青铜器,到了商代,以几何纹为主体的青铜纹饰不断发展壮大,抽象的线条取代了具体的形象。 【小题 3】请分条概括兽面纹 “属于青铜纹饰代表 ”的理由。(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1

27、)兽面纹以兽的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将最有本质传神意味的眼睛放在整个纹饰中突出的地位。( 2分) (2)兽面纹的图形安排符合中国造型艺术的抽象特征和写意精神,即省略不重要的地 方,只保留最本质传神的部分。( 2分) (3)兽面纹的形成过程显示出强烈的向心性,符合古代形象思维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理 念,即对称与平衡。(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C( “纹 相对于 饰 来说,出现的稍早一些 ”说法没有依据。) 【小题 2】 B( A项 “都采用了以动物最具特征的部分代替整体的兽面纹 ”说法绝对化; C项 “图形文字 ”以偏概全; D项 “到了商代 ”应该是 “春秋战国之际 ”。) 【小

28、题 3】解答该题时,要联系全文进行归纳,要确定答题范围,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另外,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

29、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 次分析。 文言文阅读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 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 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 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 ,令全毁其室,衣服、

30、车马有 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 。和 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 “杜渐防微 ”,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 “杜渐防微 ”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 “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 见,托为正言陈奏。 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 ”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

31、政,诛和 ,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 “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 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 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 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 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充 军机处章京 充:充 当,担任 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 辞 辞:辞别 C锡宝疏至,上 诘 和 诘:责问 D未有实迹, 第 为和 “杜渐防微 ”第:只是 【小题 2】下列

32、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 乃 愈至东城, 乃 有二十八骑 B驰 以 告和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 以 相之 C使天下重足 而 立、侧目而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 而 始流 D是锡宝 所 劾不虚盖余 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小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 ) 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时协办大学士和 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 “杜渐防微 ” 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家有瓮,焚谏草 A B C D 【小题 4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 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 。 C和 装模作样地 “乞严察重惩 ”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 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 ,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小题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3分) 译文:_

34、(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4分) 译文:_ _ (3) 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3分) 译文:_ _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C 【小题 5】 (1)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 3分) (2)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 4分) (3) 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 (关于这件事 )写了诗歌,传诵一时。( 3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B (辞:推辞) 【小题 2】 A( A才 /仅; B.均为表目的的连词; C.均表修饰

35、; D.“所 ”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小题 3】 B( 句说他拒绝提拔 句表明和 的奴仆刘全的仗势谋私 句说清仁宗对锡宝的赏赐) 【小题 4】 C(和 是在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后,面对皇上的询问时,才装模作样地 “乞严察重惩 ”的。 C项颠倒了先后顺序;另外,曹锡宝是自己亲自到刘全家查看的,并非是派人前去。) 【小题 5】第 句,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注意 “召见 ”省略了宾语,要补充上; “以 ”译为来,语意通畅一分。第 句,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 候,注意 “以 ”、“托 ” “正言 ”等词的落实,语意通畅一分。第 (3)句,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注意 “乞 ”、 “为诗歌 ”等词

36、的落实,语意通畅一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 3 个小题,首先要理解 “谏诤之臣 ”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曹锡宝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是 “谏诤之臣 ”。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 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参考译文】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

37、。乾隆初年,以举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一职。资历深了以后,应当提拔为侍读,锡宝推辞没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又生了溃烂之病,几年后才好转。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担任郎中。被授予山东粮道一职。皇上到山东巡视,召见曹锡宝,让他到京城当做部属任用。因为大学士阿桂的奏举 推荐,皇上让他进入四库全书馆贡献自己的力量。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过了三年,皇上因为曹锡宝补任司业没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陕西道监察御史一职。当时协办大学士和 掌握大权,他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衣服、车马、居室都超出了规格。曹锡宝打算论

38、告弹劾,侍郎上海南汇人吴省钦与曹锡宝是同乡,听说了这件事,和 此时正跟随皇上在热河,吴省钦飞马把这件事告诉了和 ,和 命令刘全拆掉超出规格的房屋,衣服、车马只要是超出规格的,都隐藏得没有踪迹。曹锡宝的奏章到了皇上那里,皇上责问和 。和 回 奏说自己平时对属下警戒约束很严格,但是或许自己随从护驾在外,奴仆无人管束,逐渐惹是生非,请求严格查办加重惩罚。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处理事务的亲王大臣召见曹锡宝询问情况,又命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跟着曹锡宝到刘全家去检察查看,没有发现证据,曹锡宝自己承认鲁莽轻率。皇上下诏命令曹锡宝到热河当面责问,曹锡宝上奏说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但是没有实际证据,自己只是为了帮助和

39、 “杜渐防微 ”,才有这次上奏。皇上又让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人审察询问,曹锡宝又承认 “杜渐防微 ”的话不恰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交给相关部门议罪,应当降官 贬职。皇帝亲手写了诏书,大意是说: “朕平时任用人才,处理政事,从来没有事先猜疑别人心存欺诈怀疑别人不诚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却不能示人以诚,公正无私,而猜疑防范,根据一时没有根据的谈论,仓促地给别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叠着脚站立,斜着眼睛看人,十分恐惧,绝对没有这样为政的。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姑且宽恕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 ”乾隆五十七年,曹锡宝去世。 清仁宗亲理朝政,

40、诛杀了和 ,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才回想起曹锡宝的直言进谏,下诏说: “先前的 御史曹锡宝,曾经弹劾和 的奴仆刘全依仗权势谋求私利,家财丰厚。那时和 气焰嚣张、声势凌人,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于举发弹劾,而惟独曹锡宝能够严辞上奏皇上,不愧是一个谏诤之臣。现在和 被治罪后,一并抄没了刘全的家产,发现财产达到二十多万。这样看来,曹锡宝所弹劾的没有虚假,应该加以优待奖赏,以表彰他的敢于直言。追授曹锡宝为副都御史,他的儿子曹江也照此封官职。 ”曹锡宝,是一个读书人的侄子,经历两代就位居台省,以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家里有个瓮,用来焚毁谏书的草稿。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 (关于这件事 )写了诗歌,传诵一

41、时。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菩 萨 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 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 滟滟:光摇动貌。 【小题 1】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有 和 。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中 “今夕 ”指 之夕。( 3分) 【小题 2】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中 “客醉 ”二字耐人寻味,请加以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桂花 西风 中秋 【小题 2】中秋之夜,本应是亲朋好友团圆欢聚的时刻,理应一醉方休。( 1 分)但是,词人因为作客他乡,对着团圆的明月,勾起思乡怀亲之愁

42、,因而倍觉伤心,遂借酒浇愁,以致大醉。( 2分) “客醉 ”二字,将词人的处境与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曲折动人。( 1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题相当于白给分,能体现季节的词语,顺着诗句就都能找到:桂花、西风,而前面又有 “金饼 ”,很明显这是中秋节。 【小题 2】最后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 “客醉 ”二字最引人深思。若只言 “醉 ”,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 “客 ”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 “客 ”,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

43、离别而伤心了。 “倚河桥 ”,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 “玉箫 ”与首句的 “急管 ”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 ”、 “影 ”稍稍透露气氛 ,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 “愁 ”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44、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小题 1】 ,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小题 2】十二门前融冷光, _ 。(李贺李凭箜篌引) 【小题 3】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 4】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小题 5】帝子降兮北渚, 。(屈原湘夫人) 【

45、小题 6】 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小题 7】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小题 8】 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答案: 【小题 1】舸舰弥津 【小题 2】二十三丝动紫皇 【小题 3】渌水荡漾清猿啼 【小题 4】休说鲈鱼堪脍 【小题 5】目眇眇兮愁予 【小题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小题 7】吞声踯躅不敢言 【小题 8】悟已往之不谏 试题分析:默写( 1)时,注意 “舸 ” “弥 ”的写法。默写( 2)时,注意 “皇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渌 ”“ 荡漾 ”的写法。默写( 4)时,注意 “鲈 ”“ 堪脍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46、 “眇 ”“ 予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期 ”“ 踯躅 ”的写法。默写( 3)时,注意 “悟 ”“谏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 学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作文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 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要求:请根据诗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略 试题分析:汪静之的这首诗,把时间比作 “一把剪刀 ”“一根铁鞭 ”。 “剪刀 ”的功用是把完整的剪破碎, “铁鞭 ”的功用是实施击打策挞,这两个比喻意象与前人的感于时伤其逝不同,它向人们昭示了时间的残酷性!这个意象鲜明而又深刻。之后用 “锦绮 ”“繁花 ”比喻生命。 “锦绮 ”“繁花 ”是生命的美好本质的传真写照,但诗人的用意却是让生命与时间发生联系,构成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