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他平时所过的早就是 捉襟见肘 的生活,更哪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B不管你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你的朋友,我们都将 鼎力相助 ,帮你顺利渡过难关。 C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会背后 逢人说项 ,极尽造谣毁谤之能事。 D如果家庭教育依然 熟视无睹 男孩体质变差的事实的话,那么可怕的男孩危机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捉襟见肘: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B项:鼎力相助:是敬辞。此处误用为谦辞。 C 项:逢人说项:比喻到
2、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此处望文生义。 D 项: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注意方法,提高效率。 (1)准确审题,明确选择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2)冷静分析,推测命题者意图,寻找迷惑点。由于疏忽将正确答案:首先排除的现象是常有的,殊不知,当你苦于在说不清道不明的选项中徘徊时,却有一个漏掉的选项存在着十分简单的人选 理由,而且理由可能还很充足。 (3)紧密结合语境,忌先人为主。注重搭配、适宜范围、感情色彩、有无重复等等。 (4)利用相似或相近的熟语替换。如不厌其烦和不胜其烦、孤注一掷和破釜沉舟等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 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观察答案:可知,首句非 即 , 作为观点,接在 “我的经验是 ”之后显然不妥,由
4、此可排除 A、 B两项;由语段最后一句 “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可知, 比 与它联系得更紧密,由此可得出答案:为 C。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点评:语言的连贯,是指在一个语段内,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内容和形式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贯通,文笔流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语言表达的连贯讲求话题要统一:即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一致。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固定明确的,文段是以它为中心展开叙述的。解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叙述对象,把握文段的叙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李毅中指出,工信部将尽快出台政府采购等财税配套政策,颁布并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
5、企业。 B有媒体分析, 2011年 2月 9日的加息,使贷款百 万购买第一套房的利息增加了 33万。加息在应对通胀压力的同时,也让不少买房人感受到了还款的压力。 C医疗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借鉴他国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医改之路。 D北京市老年人口大约已占到全市人口总数的 15%左右,且全市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养老成为城市发展中日趋严峻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语序不当, “颁布 ”与 “修订 ”应调换位置。 C项:句式杂糅,“以 为出发点 ”“从 出发 ”两个句式杂糅。 D项: “大约 ”与 “左右 ”重复。
6、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对于病句的修改,要注意六种常见的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错误有些是词语出错,但大多数都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所以提炼出句子主干,理清句子结构才是硬道理。 现代文阅读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 显然 “提笔忘字 ”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
7、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 “提笔忘字 ”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 ”,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 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 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
8、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 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 “新文盲 ”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 “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 ”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
9、化 “无缝衔接 ”,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 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 “提笔忘字 ”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 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
10、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小题 1】下列对 “提笔忘字 ”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笔忘字 ”反映的是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 “提笔忘字 ”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 ”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 “提笔忘字 ”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小题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
11、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 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 “提笔忘字 ”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小题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 “提笔忘字 ”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 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
12、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 试题分析: C项: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 ”错误,说的过于绝对。 考
13、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意思的错误,有的只是说法的不同,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 “提笔忘字 ”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 “美国媒体的报道 ”,而是 “提笔忘字 ”的现象。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
14、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 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 “负责任 ”的评价的基础。 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 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法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里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会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
15、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 “上等人 ”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 ”中 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 自己,倒是真话。当时
16、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 N Sacco)和樊宰底( B 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 ,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 “演讲会 ”、 “抗议会 ”的海报。我读到所谓 “犯人
17、 ”之一的樊宰底的 “自传 ”,里面有这样的话: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 Pantheon)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 “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 ”的 “日内瓦公民 ”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 底在信中写道: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就是在这种
18、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 了拯救。 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 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
19、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给我的大哥看。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 (节选自 巴金自传) 【小题 1】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巴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心中强烈的感情不能表达出来,苦恼之余不得不求助于纸笔。 B作者出生在富裕家庭,亲眼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境况,看到了社会的黑暗,萌发了救人、救世、救自己的思想。 C巴金从小就喜欢小说,写了五十年,最终成为小说家。 D先贤祠旁
20、边的生活经历,激发了作者写作的热情,写出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E、叶圣陶慧眼识才,对巴金顺利走上文坛给予了帮助。 【小题 2】文中对 1927年巴黎拉丁区居 住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3】简述当时巴黎掀起的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对巴金的影响。( 6分) 【小题 4】作者在第 段中说 “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 ”,接着又说 “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 ”但事实上巴金的文学创作不仅拯救了自己,也确实起到了 “救人救世 ”的作用。结合巴金的经历,谈谈你对 “救自己 ”与 “救世界 ”的关系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运用
21、了烘托(或衬托)手法,以冷清、寂寞的环境描写烘托内心的寂寞,表现巴金当时的绝望和痛苦。 【小题 3】巴黎援 救意大利工人的运动进一步唤起了巴金斗争的愿望与热情,而樊宰底说出了巴金心理的话,让巴金看到了斗争方向,他的回信直接促使巴金开始写作。 【小题 4】示例 1:只有拯救自己才能拯救世界:巴金走出了富裕的家庭,走向了寻求拯救自我灵魂的道路,使得自己不断思考、不断改变,理性地用自己的激情完善了自我,成就了自我;在 “救自己 ”的过程,巴金也用文学唤醒了一批又一批中国民众,让他们认识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和压迫。 示例 2:有拯救世界的理想才能有拯救自己的具体行为:巴金正是因为有拯救长期被封建礼教戕害
22、的中国民众的宏伟志向,才有了走 出富裕家庭、走出国门的实际行动,去寻求自身的革新;而在实现 “救世界 ”理想的过程中,巴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拯救。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说巴金 “言不由衷 ”是错误的。 C项:原文是:巴金 “喜欢写小说 ”, “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阅读题的解题核心是 “提取信息 ”,这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明确答题的方向。此外,题 干中除了一些显性的信息外,还
23、有一些隐性信息,只有挖掘题干中的隐性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这段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凄凉的氛围,这与作者的心情是相契合的,运用了烘托(或衬托)手法,以冷清、寂寞的环境描写烘托内心的寂寞,表现巴金当时的绝望和痛苦。 考点: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点评:环境描写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驰骋的舞台 ,并为情节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 ,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它自然成为最凝聚作者心血的地方之一。在小说阅读教学中 ,它所具有的特点及作用
24、,也应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小题 3】 试题分析: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人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樊宰底说出了巴金心理的话,让巴金看到了斗争方向。 “就是在这种气氛、这 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唤起了巴金斗争的愿望与热情,他的回信直接促使巴金开
25、始写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点 1、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2、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信息筛选的依据主要是题干和文本。做题时先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命题指向,再回归文本,找到筛选区域,概括重要信息点。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
26、。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此类题目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学生在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再谨慎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答此类题目,考生必须要在答题的一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述。 紫 貂 乔 迁 猎貂,主猎紫貂。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满清王朝规定 :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
27、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四爷把 酒递给三皮说: “喝了吧!能顶一阵子的。 ”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用雪擦了三皮的身
28、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三皮说: “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 四爷说: “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 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 “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流着热泪长叹: “
29、仁心呢! ”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得意地说道: “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 “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四爷往里面
30、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选自小小说精选 2011年 1月 20日) 【小题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小说开始介绍 “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 ”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内容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 “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 “孝心 ”,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C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这句话照应题目,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 D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的作用,他的 “陈年老酒 ”也如同 “紫貂 ”一般,
31、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E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地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小题 2】联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两段对 “猎貂 ”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3】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用了哪些技巧?试举两个例子进行赏析。( 6 分) 【小题 4】关于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 “三皮 ”,有的说是 “紫貂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一是交代背景,为情节发展作铺垫;二是借猎貂的方式和结果来塑造人物形象;三是暗示小说主题,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每点 2 分) 【小题 3】作者
32、使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等方法来塑造人物。( 2 分)如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此处作者用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突显了三皮的 “孝 ”;再如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把对三皮的赞赏之情浓缩在四爷的神态、动作中,可谓言简意赅,含蕴丰富。(每例 2分) 【小题 4】参考一:三皮为小说 主人公。 从篇幅看,三皮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从情节看,三皮的三次 “猎貂 ”就是小说的核心情节。 从主题思想看,三皮最能表现 “赞美忠孝节义,鞭挞变节辱行 ”这一主题思想。 从手法看,紫貂着墨不多,只起到衬托
33、三皮的作用。 参考二: “紫貂 ”是主人公。 从标题看,小说以 “紫貂 ”为题,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从情节看, “紫貂 ”贯穿小说始终,两 “救 ”一 “掏心 ”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从主题看,紫貂寄予了作者的价值倾向与感情寄托,鲜明地表达了“惩恶扬善 ”这一主题。 从手法看,三皮着墨虽多,只是为了衬托紫貂这一正面形象。( 观点 2分,理由一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 “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错误。应为与后面四爷的感叹 “仁心 ”相呼应。突出其 “善心 ”。 C项:这句话不仅仅突出貂皮的妙用,照应题目,更是为后文做铺垫。 E项: “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
34、笔 ”错误。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了,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情节上来说 ,交代了猎貂的背景,从而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从人物形象角度来说,这两段中 “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与后文三皮的猎貂结果形成了对比,从而来丰富人物形象,暗示小说主题。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 点评:针对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放入全篇中,结合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然后阐述其具体作用。
35、 【小题 3】 试题分析: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一般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如: “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 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 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突出了紫貂的灵性,从而赞美了善心。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此处作者用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突显了三皮的 “孝 ”;再如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把对三皮的赞赏之情浓缩在四爷的神态、动作中,可谓言简意赅,含蕴丰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
36、法。 点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解题步骤: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大多是修辞),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三 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所谓开放性试题,是针对有固定答案:的题而言的。对于本题的答案:,可以同意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但是无论是那种观点,都要写出自己的理由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考点: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探究性试题并不神秘,总体来说它属于常规性试题,只是要求理解的深刻一点,思考的周全一点,做好此类题目,研究文本是基础,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理有据。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实际,二者缺一不可。 文言文阅读 臧盾字宣卿,东莞
37、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 兄汝南周 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丁所生母忧,三年庐于墓侧。服阕,除廷尉卿。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比。璩异之,叹曰: “此生重器,王佐才也。 ”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风姿,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复 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
38、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 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甚嘉焉。 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 “总一六军,非才勿授。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可兼领军,常侍如故。 ”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 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
39、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谥曰忠。 (选自梁书 臧盾传,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盾处其间,无所 狎 比(亲近) B随父宿 直 于廷尉(当值) C高祖嘉之,敕 累 遣抑譬(多次) D高祖 幸 同泰寺开讲(幸运) 【小题 2】下列各句全能表明臧盾为 “重器 ”“王佐才 ”的一组是( 3分)( ) 博涉文史,有才干 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 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
40、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臧盾曾因母亲暴亡而左手中指疼痛,不能入眠。后为父母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枯槁,如此孝顺之德,显然受到其父臧未甄的影响。 B臧盾自幼跟随诸葛璩学习 “五经 ”,精通章句,表现不凡,很受老师诸葛璩的赏识,甚至被赞为将来能够承担重任、辅佐帝王的重要人才。 C臧盾风度潇洒,仪表俊美,聪明敏捷,见多识广,很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D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大同九年去世,他去世的当天皇帝就下诏举行哀悼仪式,臧盾被追封为侍中,谥号 “忠 ”。 【小题 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41、) (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 (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 未期,以疾陈解。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4】( 1)等到天亮,家中信使果然报告了母亲的死讯,他和母亲的心灵相通竟到了这种程度。 ( 2)大同五年,臧盾出京担任仁威将军、吴郡太守,任职还不满一年,便因生病上书请求免职。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幸:临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某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
42、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 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说的是臧盾的父亲, 说的是臧盾与母亲心灵相通, 说的是臧盾因病请求免职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点评: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 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 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 “张冠李戴 ”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 之事 “嫁接 ”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小题 3】 试题分析: D项: “举哀 ”为举国哀悼,非举行哀悼仪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此类题实际上 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它的一般解法就
43、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宅信:家中的信;凶问:母亲的死讯;感通:心灵相通。( 2)视事:任职;期:满一年;解:免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本题翻译的两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 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 【参考译文】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他的父亲臧未甄
44、,广泛地涉猎文史,很有才能,年少时就深得表兄汝南周 的赏识。刘宋末年,臧未甄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领军主簿,侍奉的就是齐武帝。高祖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选用臧未甄为骠骑刑狱参军。臧未甄为生母服丧,在墓地旁筑草庐住了三年。服丧期满,他被任命为廷尉卿。臧未甄出京任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在任上去世。 臧盾自幼跟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剖章析句解释经义。诸葛璩的学生常常有几十至上百人,臧盾天 天和他们相处,但从不和人亲狎。诸葛璩赞赏他,感叹道: “此人是可担重任的大器,是辅佐帝王的大才啊 !”臧盾初出仕任抚军行参军,后来迁任尚书中兵郎。他风度潇洒,仪容俊美,举止优雅,每当他趋拜奏事,高祖见了他都很高兴
45、。 臧盾有孝顺的品性,一天,他跟随父亲在廷尉值夜班,母亲刘氏在家中,半夜突然暴病身亡。当晚臧盾左手中指突然剧痛,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家中信使果然报告了母亲的死讯,他和母亲的心灵相通竟到了这种程度。臧盾为母亲服丧未满,父亲又去世了,臧盾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憔悴,骨瘦如柴,连家里人都认不出他了。同乡人王 端把这个情况呈报朝廷,高祖对他十分赞赏,下令多次派人宽慰劝说他。 服丧期满后,臧盾被任命为丹阳尹丞,转任中书郎,又兼中书舍人。不久被任命为少府卿,兼任步兵校尉,后又迁任御史中丞。臧盾性格公正刚强,在御史府任上很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临同泰寺讲论佛教经义,开设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
46、部众大会,到会的人有数万人。开会时,南越进献的驯象,突然在人群中狂奔,皇帝的车马仪仗以及与会的人们都惊骇逃散,只有臧盾和散骑郎裴之礼岿然不动,神情自若,高祖十分赞赏他们。 不久皇上下达诏令,加授咸盾为散骑常侍,咸盾还没 有受任,高祖又下诏令说:“统领六军的职务不能授给没有才干的人。御史中丞、刚任命的散骑常侍臧盾,胸怀大志,忠诚谨慎,知人善任,谨慎周密,担任官职公平允当,处理政务勤勉恭谨,他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军机大事。可让他兼任领军,常侍的职位不变。 ”大同二年,臧盾迁任中领军。领军掌管国家的兵权,主管的事务繁多。臧盾为人机敏多智,有气概和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
47、有条理。天监年间,吴平侯萧景曾担任这一职务,声名卓著。到这时臧盾又继萧景获得了这样的声誉。 大同五年,臧盾出京担任仁威将军、吴郡太守, 任职还不满一年,便因生病上书请求免职。他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加赐金印章紫印绶。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担任了领军将军。大同九年,臧盾去世,时年六十六岁。他去世的当天皇上就下诏为他举国哀悼。臧盾被追赠为侍中,领军之职不变。谥号为忠。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
48、 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 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小题 1】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5分) 【小题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拟人。(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 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分)或:比喻。( 1分)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 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分) 【小题 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和 留恋之情及对二人友情的珍惜;( 2分)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宽慰之情;( 2分)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 2分) 【小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