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626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 如数家珍 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 蓬筚生辉 。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 瑕不掩瑜 ,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 不刊之论 啊!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A、如数家珍

2、:数 :点数。家珍 :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 B蓬荜生辉 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 C瑕不掩瑜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 易把词语用错。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 。 , , , 。 ,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

3、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 去烛照当代文化 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 排除 D项; “应有 ”与 “不应 ”相对,故 句放前,排除 A项; 分别与 照应, 前的 “故 ”,可断定 “ ”放“ ”后,排除 B项。 考

4、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语言表达的连贯行文内容的一致性。所谓 “行文内容要一致 ”,其实指的就是话题要一致,即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话题出岔,节外生枝,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部关键词语的含义要相互照应。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 “嫦娥一号 ”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的名字命名,主要用于完成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 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

5、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完成 ”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 “等 ”后加上 “任务 ”; B项 “有违公众意志 ”或 “损害公众利益 ”; “做 ”与 “行为 ”句式杂糅; D项语序不当, “虽然 ”应放在句首, “不少 ”应移到 “便利 ”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辨析病句也要关注一下题干,

6、题干中出现 “句意明确 ”类字眼,这就表明在选项中就有表意不明的句子。造成句子表意不明常是以下几个方面:( 1)指代不明。( 2)句子某个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3)句中某个词语有不同用法,造成表意不明。( 4)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5)省略了不该省略的成分,造成表意不明。( 6)语序不当,造成表意不明。 现代文阅读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 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 5000万年前 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 “真菌蚂蚁 ”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 “真菌蚂蚁 ”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

7、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 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

8、的菌种是源于 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 C R 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 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 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 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 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

9、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 药性。卡梅隆 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小题 1】下列对 “真菌蚂蚁腺窝 ”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种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

10、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 小题 2】对 “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管 Escovopsis 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能消灭 Escovopsis 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 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小题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人员

11、发现,各种 “真菌蚂蚁 ”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作物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C卡梅隆 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抗生素的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原文是 “一些 ”细小的小孔,非 “一个 ”。 【小题 2】能刺激蘑菇生长 的是 “链霉素 ”,而不是 “活细菌 ”。 【小题 3】 A、 “真菌蚂蚁 ”的食

12、物是不一样的,原文是 “不同 真菌蚂蚁 依靠种植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源 ”; B、 “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 ”的是 “种植单一作物的方法 ”,而不是 “轮作 ”; C、原文语句是 “今后应可仿此研发 ”,而未 “正准备着手研发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级。 点评: 做社科文的阅读理解题,要认真品读原文,用铅笔轻轻标记重要信息 (文字的或符号的 )。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 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13、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要把每小题的每一个选项肢 (ABCD)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就近批注在原文上,位置或左或右,线条或实或虚。更直接、更便捷地把选项肢与原文进行比照,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做出准确的答案:。 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2012年 2月 14日,两院院士、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建筑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吴良镛一生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荣誉。 1922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 “镛 ”,乃古乐器 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吴良镛从小爱好广泛,吟诗作

14、画,读完红楼梦后,突发宏愿,将来也建造一座像大观园那样秀美的园林建筑。 1940年,吴良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学里,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他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 这也让他能有机会看到梁思成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开阔了眼界。从此,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1948年,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国求学期间,吴良镛深受沙里宁的器重。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沙里宁对弟子吴良镛不吝溢美之词: “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称之为中国

15、现代性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 1950年,正当吴良镛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 “ 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 ”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回到祖国。归国后的吴良镛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执教,与恩师梁思成一样,他的刻苦勤奋也是出了名的。吴良镛学术思想前卫,讲课时,妙语连珠;为人随和风趣,也很正派,亦师亦友,能跟学生打成一片,平时生活也很朴素。 20 世纪 50 年代初,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吴良镛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建筑专业要与建筑教育相结合,从而更有效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生力军。在吴

16、良镛的努力下,清华建筑系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 统的设想与建议,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困境,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为此,他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 “有机更新 ”的整治理念和建造 “类四合院 ”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北京的建筑古韵。他的 “有机更新 ”理念,很快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在菊儿胡同改造中得以应用。在他看来,城市和人体一样,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

17、应该保留相对完好的,逐步剔除破烂的没有文物价 值的,但是新的建设要自觉地顺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剔旧。 吴良镛认为,北京的旧城改造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创造一种社会型住宅,因地制宜,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美观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风貌相吻合,做到两者相得益彰。按照吴良镛的 “有机更新 ”理论改造完成的菊儿胡同今非昔比,白墙黛瓦,柳绿花红,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既保持了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又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体现了吴良镛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成为北京危房改造中的典范之作。 1993年,菊儿胡同获得联合国 “世界人居奖 ”。一位英国建筑评论家说: “菊儿胡同的成功改造,对亚洲 发展中国家的危房改造,都

18、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它既能保持城市历史底蕴,又能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旧交融,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旧城更新和危房改造的新途径。 ”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良镛从小受到红楼梦的影响,有从事建筑工作的人生理想,他父亲对他也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他能奏出生命强音。 B本文选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创造性、热爱祖国与人民的建筑学家的精神品质。 C吴良镛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得 到梁思成的赏识,也得到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的高度评价,沙里宁认为吴良镛身上有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D为了保护

19、北京的古建筑,吴良镛不仅呼吁各方面重视历史遗迹,而且亲自调研,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见解,并得到实施。 E.吴良镛深受恩师梁思成的影响,工作刻苦勤奋,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因此菊儿胡同得以成功改造,并获得世界大奖。 【小题 2】为何说 “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说他的工作有 “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 这种精神具体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吴良镛工作的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4】其实,在吴良镛的身上也体现着一种诗意的栖居,结合文中吴良镛的人生经历,谈谈哪些因素让他 “诗意的栖居 ”。( 8分) 答案:

20、【小题 1】答 B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 C不给分。 【小题 2】 梁思成是发现吴良镛的伯乐,并让吴良镛做自己的助手,让他了解了建筑领域的前沿信息,开阔了他的眼界。 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留学深造并写推荐信,促使他成才。 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与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吴良镛。( 6分,每点 2分) 【小题 3】 “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指工作中考虑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兼顾传承与发展,注重新与旧的融合。 在培养新中国建筑人才方面:针对建筑人才匮乏的问题,呼吁重视建筑教育,提出建筑专业与建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 在建筑设计理念与构想方面:注重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的建筑古

21、韵与满足人们实际居住的需求的结合,提出了 “有机更新 ”的整治理念和建造 “类四合院 ”的住房体系构想。( 6分,每点 2分) 【小题 4】 有广泛的爱好,吟诗作画,从小有远大志向,并为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一直努力着; 讲课生动,学生喜欢,对学生来说亦师亦友; 为人正 派,生活朴素; 学术上既前卫,又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 “以人为本 ”的建筑设计理念,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8分,每点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 “也有这样的期望 ”错。吴良镛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并没有具体到建筑方面。 C项, “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错,由原文第四段可知“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来自于多个方

22、面。 E项,使得菊儿胡同成功改造的因素有很多,吴良镛的行为只是其中之一。 【小题 2】 “梁先生成了吴良镛学术与人生的引路者 ”这句话从两个方面,即学术和人生这两个方面说明梁思成对吴良镛的引导。学术上,梁思成是 发现吴良镛的伯乐,并让吴良镛做自己的助手,让他了解了建筑领域的前沿信息,开阔了他的眼界,并推荐他赴美留学深造。人生上,梁思成的爱国精神、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与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吴良镛。 【小题 3】世界建筑大师沙里宁赞美吴良镛的工作有 “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时说“这种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文化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 ” ,已解

23、答了 “中国现代性的精神 ”内涵。主要有两点,即从 “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 ”出发, “新与旧的结合 ”。然后围绕这两个方面去找相关的内容就容易 多了。 【小题 4】首先要清楚 “诗意的栖居 ”的含义。这既是吴良镛的工作生活态度,又是其的生存理念。然后将文章的内容作一个梳理,从他的兴趣爱好,到他的教学、为人和学术思想与成就加以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D级。 点评: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 (结构段落除外 )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收束

24、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际关系的基础上,找 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释的关系组合链接在一块,就形成了全文的中心。另外,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 之从中获得更多的

25、人生教益。 不染 高三学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么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 “开这么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 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 “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叽没了。 ”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其实,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淳 厚些的邻居便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

26、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进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 “你们随便 咧 ,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 “砖墙 ”说: “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瞎扯呢吗? 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 ” 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为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

27、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一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 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 “这孩子,天养活的。 ”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 “养活 ”。 高一军训时,杨直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

28、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 “我这话放在这儿,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 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的享福! ”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 “贵人不顶众发。 ” “我的头发很多。 ”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 众 字你以为是 多 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

29、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 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 ” 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了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然而第四天,奇迹出现了 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了一棵脆绿

30、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 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如何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是教育好子女、关注孩子的成长重要,还是自己图快活、挣钱重要?这是这篇小说引发我们思考的一部分。 B对家长会以及牌桌的叙述,从容不迫,但有些闲笔之感,与本篇小说的主题扣得不紧,虽然生活中确实有杨直这样的例子,但还不能说这篇小说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C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能有杨直这 样的定力、秉性实在难能可贵。这篇小说,只为青年人而写,目的就是激

31、发青年人奋发有为、努力向上的精神。 D这篇小说文字清淡,叙述和缓,语言简练,有一种素淡天成的味道。小说人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青年的成长。 E经历生活中的困境,对某些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尤其对生活在最基层的人来说,更是对他们心智的重大启迪,能 “不染 ”的学子会成为栋梁之才。 【小题 2】文章开头的三行文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3】标题 “不染 ”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可能 “染 ”的环境体现在哪些 方面?( 6分) 【小题 4】杨直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32、 A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B、 D不给分。(本题 5分) 【小题 2】有强调突出的作用。( 1分)开篇即暗示了杨直的才华,( 1分)并用老师、同学与杨直家邻居们的不同观点作对比,( 1分)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1分)自然引出下文解疑的内容。( 1分) 【小题 3】 “不染 ”意即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即杨直虽生活在 “麻将室 ”,但不受影响,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 2分)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打麻将看得比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还重要;语言不文明,丝毫不顾忌可能对儿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设赌局,而且抽红,赚昧心钱,混日子;不关心儿子,连早饭都不给儿子做。(

33、4分,一点 1分。能依据原文,言之成理,表达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4】他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心里想 “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 养活 ”;他是一个孝顺的人,父母下岗在家,只知开赌局、混日子,他自己学会做早饭后,不仅自己吃,还给父母做好了温着;他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最终却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4分,答出两点即给 4分。此外, 能依据文章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家庭,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4分,观点明确,积极向上,理由充分即可给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B项 “闲笔 ”和 “但还不

34、能说这篇小说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错误,它并不是闲笔,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C项 “这篇小说,只为青年人而写 ”错,对小说写作的目的理解狭窄; D项, “小说人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一个青年的成长 ”错误, “道理 ”是蕴含的,而且应是 “决定人的命运的是人的性格,来自内心向上的 力量是什么也挡不住的。 ” 【小题 2】文章开头的三行文字独立成段。第一句话,也即文章的第一段,暗示了杨直的才华;第二段文字,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即大家都认为清华、北大任杨直选。第三段文字是杨直邻居们相反的观点。从内容上看,这三段文字暗示了杨直的才华,明确提出了老师、同学与杨直邻居们的不同观点,独立成段,有

35、突出强调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老师、同学的观点与杨直邻居们的观点形成对比,自然引出读者的疑问,邻居们为什么不认同?并引出下文对此的释疑。可结合文章开头的作用来思考。 【小题 3】本题的解答不妨倒过来思考,即先看环 境,也就是杨直在家的学习生活环境:杨直的父母把打麻将看得比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还重要;语言不文明,丝毫不顾忌可能对儿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设赌局,而且抽红,赚昧心钱,混日子;不关心儿子,连早饭都不给儿子做。结合此,再来理解 “不染 ”就比较容易了。 【小题 4】这类题的解答,往往是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再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即可。杨直是一个孝顺、有主见、自强自立的人。然后用小说中的相关内容分

36、说之就行。至于谈对自己的启示,还是要紧密联系杨直怎样面对家庭生活学习环境这点来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形象和理 解句子含义等能力,能力层次为 C、 D级。 点评:小说中分析作品的结构,通常是段落作用和描写作用这两个方面的考查。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

37、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 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一篇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其中,人物的刻画是中心。而这些内容之间有时相辅相成的。作者的设计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这些故事和人物性格最终都是为了揭示文章的思想主题。所以,小说的鉴赏与解答题目,都应当抓住并围绕这些方面来思考。 文言文阅读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38、。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 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

39、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 “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 大亮言于太宗曰: “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

40、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 列传第十二)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因大 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 大亮献之讽:嘲讽。 C深 乖 昔旨乖:违背。 D而多弼不自 伐 也伐:夸耀。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 “忠谨 ”的一组是( 3分) 以惠政闻 大亮密表曰 必通宵假寐 我便通夜安卧 而居处卑陋 哭之甚恸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

41、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5分) 译文: (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5 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42、C 【小题 4】( 1)( 5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 2)( 5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试题分析: 【小题 1】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根据具体的语境, “讽 ”解释为 “嘲讽 ”讲不通: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 【小题 2】 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 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 太宗的 “哭之甚恸 ”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 “忠谨 ”。 【小题 3】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 “东宫僚属,皆

43、盛选重臣 ”之前的事。 【小题 4】本题两个句子的翻译语言现象不多,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应重点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 1)句:衣冠子女,士族人家的子女;何,怎么;( 2)句:诸,兼词,之于;持,此处为抱着的意思;推,推让;遗,送,送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翻译句子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C级。 点评:文言文阅读语境非常重要,不管是理解词义还是翻译句子,都不能想当然,不能只凭经验。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 ,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 “选择正确的一项 ”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 ”、 “何时何地做

44、何事? ”、 “结果怎样? ”、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 ”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翻译要先辨清(并在试卷中标出)句中有无人名(尤其是单字名、祖某、父某、子某等),地名,官名(尤其是非常古怪的词语),有无成分省略(尤其是开头的主语),在 补充主语时一定要谨慎,要回到原文回溯一两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

45、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 ,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 “你们这些人

46、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 “陛 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

47、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 “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 ”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 ,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 “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 ”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

48、。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 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诗歌鉴赏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小题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6分) 【小题 2】 “林下泉声静自来 ”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5 分) 答案: 【小题 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 2 分),描绘了 林中泉水淙淙流淌的画面( 2 分),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淡泊的情怀( 2分)。 【小题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衬托)( 2分);用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2分)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1分)。 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