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1633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 学年甘肃武威五中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迤 逦( y) 切 削 ( xio) 拮 据 ( j) 模 棱 两可( lng) B 玷 辱( din) 投 奔 ( bn) 糍 粑( c) 命途多 舛 ( chun) C 拔 擢 ( zhu) 迤 逦 ( l) 毗 邻( b) 气喘吁 吁 ( x) D 处 置( ch) 漆 黑( q) 讥 诮 ( qio) 天理 昭 然( zho) 答案: D 下列句中划线的 “以 ”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臣 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 以 表闻 猥 以 微贱,当侍东宫 伏惟圣朝 以 孝治天下 家叔

2、 以 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但 以 刘日薄西山 去 以 六月息者也 A B C D 答案: A 下列语句划线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悦 亲戚之情话 俨 骖 于上路 当敛裳 宵 逝 幼稚 迎门 襟 三江而带五湖 宾主尽东南之 美 梓泽 丘墟 层峦耸翠, 上 出重霄 谨拜表以 闻 不过数仞而 下 A / / / / B / / / C / / / / D / / / / 答案: D 下列各组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御六气之辩 B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 小知不及大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答案:

3、A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钱钟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B水浒是我国 “四大名著 ”之一,作者罗贯中,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 “四杰 ”。 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伯桑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巨匠。 答案: B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石榴被称为 “生命之果 ”。最近,在日本健康饮料的推介会上,石榴得到备受瞩目。 B西游记即使后来被多次改编,不仅有戏说版、电影版

4、,甚至于日本版和西洋版,还是没能超越六小龄童的 “经典 ”地位。 C电影冬天投资仅 300万,而票房收入达到 1400万元,这样的成绩显示了过 人的 “性价比 ”。 D 5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的势头。 答案: D 下列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的一项是 A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 一挥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功。 B无论是省级财政,还是市县财政,远远没有达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要办的事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 锱铢必较 ,把每分钱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C经过

5、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 荡气回肠 ,感慨万千。 D在 3月 6日举行的临江区干部大会上,张部长指出,干部在无人监督的场所,对于诱惑更要做到 秋毫无犯 ,要始终做到洁身自好。 答案: B 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整整十五年! “木叶 ”是 “木 ”与 “叶 ”的统一,疏朗与 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我们 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 必须 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 “文法 ”和 “词汇 ”, 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 “文章 ”的。 A控制

6、绵密只要 /就 /不然 B辖制细密若 /就 /否则 C辖制绵密若 /就 /否则 D控制细密只要 /就 /不然 答案: C 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憎 恶 (讨厌)善善恶 恶 (坏事)嫉 恶 如仇(憎恨) 恶 乎待哉(什么) B强 横 (粗暴)妙趣 横 生(纵横杂乱) 飞来 横 祸(意外的) 一脸 横 肉(凶恶的) C 即 景(就着)非此 即 彼(就是)不离不 即 (靠近)成功在 即 (马上) D周 济 (救助)无 济 于事(有益) 同舟共 济 (渡河)缓不 济 急(帮助) 答案: D 下列字词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赍发央浼流弊遵徇感恩戴德 B通宵仓廒譬如逻辑战战兢兢 C叫嚣讫今押

7、韵沮丧富丽堂黄 D涵义付梓坍缩絮烦不落巢臼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9分,每题 3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 “秋 ”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

8、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 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

9、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 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 “雁 ”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 “言志 ”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 “景中情 ”与 “情中景 ”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 “景中情 ”,或 “情中景 ”;神于诗者则情不 虚情,景非

10、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小题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小题 2】下列古代咏雁诗 (词),属于 “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 ”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

11、,身点破苍穹。 B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 ”, “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 C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 “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 帧薄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 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 “飞鸿 ”对 “奔马 ”、 “冥鸿 ”对 “隐豹 ”、 “摩天鸿 ”对 “闹海蛟 ”,主要体现了古人的 “亦刚亦柔 ”“雄浑悲壮 ”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

12、 “人 ”字形与 “一 ”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 C项 “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应是 “鸿雁随阳 ”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 【小题 1】: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 “雁 ”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

13、,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 A、 C、侧重写景; B侧重言志。 【小题 1】注意两点:第一,陈述对象是 “审美移情层次 ”,弄清 “这 ”的指代内容;第二, “情不虚情,景 非滞景 ”与 “情景互生 ”是一个层次而非两个层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8分) 扛着铁锹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

14、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 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 “行情 ”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 “精神食粮 ”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 3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

15、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 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 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

16、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 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 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 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

17、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 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 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 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

18、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小题 1】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 在作者眼里,城市有怎样的特点?( 6分) 【小题 2】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划线部分文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小题 3】综观全文,分析文末 “我扛着锨呢,怕啥 ”在文中的含义。( 4分) 【小题 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本文题目颇有特色,作为农民典型形象的 “扛着铁锹 ”与 “进城 ”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映照。 B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 C文中描写作者在城中寻找土地播种的梦境,含蓄地表现了依

19、恋土地、思念故乡的感情。 D作者 认为自己对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铁锹。在这里, “铁锹 ”已经成了一个象征物。 E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语言也很有个性,与内容相得益彰。 答案: 【小题 1】城市是一块充满诱惑力未曾开垦的荒地。 城市与村庄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城市就像自家土地,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 【小题 1】种地和编辑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者采用一系列比喻,将两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把握了两种工作自身的特点,又突出了两者的神似之处。语言生动鲜活,生活气息浓郁,有很强的表现力。 【小题 1】 “扛着铁锹进城 ”意味着自己保持着热爱劳动、踏实工作的品质,

20、有了这种品质,在城市生活就不怕任何困难。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精神品质的自信。 【小题 1】 BC 【小题 1】开头交待了城市像一块荒地。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这些句子显示了城市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在城市的感觉像在村里一样,不过形式不同而已。作者把城市看透了,还保留着农村人的朴实。 【小题 1】作者把自己编辑报纸时的感受用种地来比喻,不同的工作,同样的工作原理,都 要心中有数,才能挥洒自如。指出表现手法,比喻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 【小题 1】我扛着锨呢,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劳本色。只要爱

21、劳动,就有收获。作者相信天道酬勤。 【小题 1】 B看不出 “自卑 ”“怯懦 ”; C写梦境是为了表现作者意识到自己一直“扛着铁锹 ” 文言文阅读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分) 【小题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分) 【小题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2分) 答案:略 阅读下面 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 3分,共 12分)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

22、州,建安中乃还。荀妫 莺佣 亍鞘碧煜驴亟圆衅疲 佣 钕榷 俸募酢苤沃 缈砘荩 朊裎尬 癯 撬希 邢喔嬲撸 芮准 麓笠澹 擦罟橼兴贾 粢庥兴 痪。 匆韪 缫馗咐献韵嘣鹋 唬骸坝芯 绱耍 魏尾淮悠浣蹋俊弊允巧儆写撬稀嘞率粝兀 傩 印 旮尽 乘铮 雌溽嬉郏 媸蔽棵阒 蚊裥 寂! 萋恚 麓 嗳 梗 杂姓鲁獭傩涨谂 壹曳崾怠苣嗽唬骸懊窀灰樱豢刹唤桃病!庇谑嵌 滦奕纸参洌 挚 伲 鬃灾淳 淌冢 谢 : 臁 沓 岩玻 肱 腭炊嗑傧匾匾杂 :佣 溆朐艚樱 裎抟煨摹 嫖髡髦疗掩妫 朐艏形嘉 骋谎龊佣 霸羝疲 嘈蠖 嗤蝓 嬲骱褐校 参迩 嗽耍 苏咦月拭阍唬骸叭松 幸凰溃 豢筛何腋 !敝瘴蕖 油觯 涞萌诵娜绱恕汗

23、冉 早芪 惺椤缕剑 辛钤唬骸拔粝艉味 刂校 茆 胶幽冢溆衅涔 浣 谇湟阅裳灾 埃还四詈佣 鞴呻趴 涫抵 阋灾铺煜拢 是曳城湮哉蛑 !辩茉诤佣 辏 煜伦睢 br(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十六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项是 A遂弃官 客 荆州 客:客居 B遣令归 谛 思之 谛:仔细 C举孝子、贞妇、顺孙, 复 其徭役 复:恢复 D于是冬月 修 戎讲武 修:学习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建安中 乃 还而后 乃 今培风 B河东 虽 与贼接,民无异心。门 虽 设而常关 C有君如此,奈何不从 其 教?天之苍苍, 其 正色邪? D间将授卿 以

24、纳言之职诸侯 以 惠爱为德 【小题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 “得民心 ”的措施的 组是 少耗减 与民无为 复其徭役 渐课民畜 寂! 萋 br 又开学官 余畜二十余万斛 A B C D 【小题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项是 A杜畿的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继母却很孝顺。在做郑县县令时,杜畿亲自审理案件,量罪定刑,虽然有不当的地方,但郡里的人们认为他年纪轻却胸怀大志。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C韩遂、马超叛乱,河东郡的百姓没有人响应。太祖西征,跟叛

25、军在渭水两边对峙,军队的粮食主要靠河东郡提供。在太祖征讨汉中的时候,杜畿派了五千人去运送粮食,没有一个人逃跑。 D叛乱平息以后,论功劳,杜畿可以担任谏官,但朝廷考虑到河东郡对国家的重要性,仍然让杜畿做河东郡太守。在杜畿担任河东郡太守期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力。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B 【小题 1】复:免除 【小题 1】前者代词, “他的 ”,后者连词。 A乃:副词,才; B虽:连词 “却 ”;D以:介词, “把 ”。 【小题 1】 是表现杜畿善治政所取得的结果。 是表现河东郡为 “充实之所 ”。这两项都不是措施。 【小题 1】

26、“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 ”与原文 “渐课(督促)民畜 寂! 萋恚麓 嗳 梗 杂姓鲁獭毕嘧蟆 br【参考译文】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却因对待继母很孝顺闻名。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 萍龈 妫 惶 嫒蚊 佣 亍笔比 目囟级 床话玻 裆 虮郑 挥泻佣 钕劝捕 乃鸬牟屏 钌佟喷苤卫淼胤剑 缟锌砗袢驶荩 芾砝习傩账称渥匀弧习 傩赵 写蚬偎镜

27、模 械娜税颜馐赂嫠叨喷埽 喷芮鬃约 牵 墙泊蟮览恚 兴 腔厝邢赶胂耄 艋褂邢氩煌 模 徒兴 窃俚礁 侠矗俑 墙玻 咐舷缜鬃匀辉鸪馑撬担骸坝姓庋 玫母 趺床惶 铀 慕袒迥兀俊贝哟艘院蠛苌儆欣创蚬偎镜摹谒 芟降氖粝兀 械男 印 旮尽 乘铮 济馊 堑母乘搬嬉郏 媸蔽课使睦 恰鸾囟酱倮习傩招笱 概! 萋恚 酥裂 砉返龋 杂泄娑 傩涨谟谂 鳎 壹叶急冉细辉!喷苡谑撬担骸袄习傩崭黄鹄戳耍 豢刹唤痰剂恕!庇谑窃诙 炝肺浣彩谟泄刂 叮 挚 柩 茫 喷芮鬃越惭 行纬闪肆 己玫拿穹纭: 臁 沓 崖抑 剩 肱 腭粗钕卮蠖嗳 叵煊 佣 淅朐艨芎芙 裎薅 摹 嫖髡髦疗掩妫 朐艨芨粑己佣园蹲 溉 亢佣 鹊酱虬茉艨埽 褂嗔

28、付 嗤蝓 娉稣骱褐校 喷芘晌迩 嗽肆浮肆傅娜嘶嗝憷 担骸叭硕加幸凰溃 豢晒几何颐堑母 !弊钪彰挥幸桓鋈说碧颖 喷芫褪钦庋 妹裥牡摹汗 院螅 鹩枚喷茏錾惺椤 钍掳焱缀螅 钟谐 噶钏担骸拔羧障艉纹蕉 刂校 茆 蕉 幽冢 阌泻退 且谎 拇蠊痪媒 谀阙晒僦 埃 悸堑胶佣 枪 业闹匾 涫倒 庵 克 阋灾剖 煜拢 栽萸衣榉衬阕 蚰抢铩!倍喷茉诤佣 偈 辏 佣 苁侨 卫淼米詈玫牡胤健 /p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 ,泾水萦纡 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周朴(? -878

29、),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小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概括在十个字以内( 2分) 【小题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稍加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小题 1】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 “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是诗歌一般常用的手法,再者题目为怀古

30、,一般表达的为怀古伤今之情。 附: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 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 “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小题 1】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

31、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 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默写 填写下列名言名句( 8分) 【小题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小题 2】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 【小题 3】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小题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答案: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 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