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1635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 A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 首当其冲 ,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B在 “杏仁饼 ”走向市场之后,购买者一日比一日多,从海外回来探亲访友的华侨,临走时,也要千方百计多买几盒带到海外与亲友们分享,真是大有 洛阳纸贵 的味道。 C看到这个任务时,连长董正山首先想到了他的老部下高志平,所以这个任务也就 当仁不让 地落到了九班。 D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人们会发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玩 “自曝 ”,手段不同, 各有千秋 。 答案: A 试题

2、分析: A( A 项本指处在首要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正确。B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对象错误。 C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可指别人。 D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属褒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 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批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进入夏季以来,该市场的猪肉销售量急剧下降,相对春季度,猪肉销售量下降了一倍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 B 项语义重复,表意不明, “科学家 ”和 “两院院士 ”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院士中绝大部分都是科学家; C项结构混

4、乱,句式杂糅, “才是最佳途径 ”多余; D, “下降 ”不能和 “一倍 ”连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级。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

5、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现代文阅读 孔林 ,地面上的家谱 杨朝 明 刘续兵 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 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 “衍圣公 ”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 望通过这些礼

6、仪教化人心,使 “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 “慎终追远 ”,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 “孝亲 ”开始,所以孔子说 “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 “亲亲 ”才能 “爱人 ”,只有在 “亲亲 ”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进而才能做到 “泛爱众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孝 ”是爱心形成的基础, “孝 ”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 “人 ”,就应当具有仁德,而 “孝敬父母 ”就

7、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 “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什么是 “孝 ”,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 “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 “无违 ”,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 “父之道 ”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 “孝 ”为中心 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 “精神文明 ”的成果。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

8、行周礼,采取了 “尊尊而亲亲 ”的 “治国方针 ”,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 “万古长春 ”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 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 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 2011年第 4期有改动) 【小题 1】孔林里能使 “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9、A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 “民德归厚 ”。 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 “慎终追远 ”,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 “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 “爱人 ”,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 “泛爱众 ”“四海之内皆兄弟 ”。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 “孝 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 )( 3分) A

10、只要是 “人 ”,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 “孝敬父母 ”;人之为人, “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 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 C孔子所说 “父之道 ”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 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 “尊尊而亲亲 ”的 “治国方针 ”,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B一个人是否做到了 “孝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

11、量,而 “无违 ”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 “孝 ”的一个重要表现。 C井然有序、 “万古长春 ”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 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A项,这是现象, B、 C、 D三项都是作者分析的孔子对丧葬、祭祀的明确主张,这都是原因所在。 ) 【小题 2】 B( B项,这是解释什么叫 “孝 ”,没有涉及到它的伦理、文化根基。A项,由

12、“孝 ”到有仁德:到人的为人,已涉及到与伦理的这种联系; C项,关键在于能准确解读 “都是这样一代一代 ”中的 “这样 ”, “这样 ”呼应本段开头的 “孝 ”,应指 “孝的礼制 ”; D项,是 “亲亲 ”与 “文化品格 ”联系的判断,明显正确。 ) 【小题 3】 B(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 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项的时间跨度错了; 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青;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 “使 ”也改变了原意。 D项, “兵连祸

13、结 ”时、 “礼崩乐坏 ”时人们祭祀孔子的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李书福的发财心得: “鲶鱼 ”和 “蝉 ” 1.盘点 2005年的中国汽车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物 李书福。少了他,中

14、国汽车界会平添几许寂寞,锐减几分活力。 鲶鱼 激 活一潭死水 2.挪威的渔民出海捕捉沙丁鱼,为了防止沙丁鱼到岸时死亡,在运输沙丁鱼的容器中会放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沙丁鱼为避免被吞食,在有限的空间内快速游动,反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3.李书福就是中国汽车界的鲶鱼。 4.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可以说,浙江浓郁的商业氛围,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6年,李书福投资 5亿多元,开发家庭用的微型货车和轻型轿车,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位农民企业家的 800亩汽车制造中心,居然形成了 3分钟生产一辆汽车的生 产能力。因此,在世纪之交,

15、中国汽车工业游进了一条 “鲶鱼 ”。 5.这条名叫 “吉利 ”的鲶鱼逆流而上,掀起骇人的巨浪,将一潭死水的中国车市搅得浪涛滚滚。李书福造的汽车多,却卖得便宜,款式豪华美观的吉利汽车,每辆售价只 4万多元,是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廉价的。由于吉利接连引爆 4次降价风潮,突破了 4万元价格的瓶颈,许多被人熟悉的品牌车车价纷纷跳水,从而开创了中国低价轿车的市场。价格策略一直是吉利得心应手的杀手锏,在车价居高不下、老百姓持币待购的国内汽车市场上,吉利是一条四处游动的 “鲶鱼 ”,不断突破所谓的汽车价格底线。 6.李书福个性张扬,性格执著,眼光敏锐,这使他容易被人放大,超越企业本身,而企业发展显示出的强有力的

16、生命力与李书福的个人英雄主义相得益彰。胆汁质的吉利完全是李书福式的性格,年轻奔放,做事高调甚至突兀,喜爱大张旗鼓,勇于挑战,目的性强。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制造出汽车界的鲶鱼效应。 7.2004年之前,李书福靠单一的攻击性价格策略,初步在竞争并不充分的中国汽车市场打开了局面。 蝉 吸吮他人汁液蜕变 8.蝉潜伏在地下时,它被称为 “若虫 ”,以吸吮植物根部汁液维持生命。李书福的用人之道、技术创新和资金运转方面颇得蝉的 精髓,他善于吸纳他人的力量,通过改良创新后供自己发展。 李书福非常重视人才,他挖来浙江省财政局的徐刚,挖来了上海大众的南阳,组成在吉利堪称阵容豪华的管理团队。为提升研发能力,专门聘韩

17、国专家担任院长,并开始在海外研究机构挖掘专业人才。 9.在吸纳别人的人才使吉利得到发展后,李书福开始进行蜕变,在台州高调抛出 “吉利未来人才基金 ”,每年资助 100位贫困学生赴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就学,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制造技术人才,为吉利的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10.在技术创新方面,李书福一直使用 “依样画葫芦改良 ”的方式。 1989年,李书福花 6万块钱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庖丁解牛后,李书福说: “我看了一下,并没有多少东西嘛。 ”通过模仿完成了自己的技术成长,通过吸收一批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以及与国外公司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吉利学习并掌握了整车设计流程的规范化和更多

18、的设计细节技巧,进入完全自主开发阶段。 在资金方面,李书福从最早的 “老板 ”工程,借助浙江本地丰富的民间资本,到香港的买壳上市,引入国际市场资本,无所不用其能。 11.2003年李书福的吉利控股集团斥资上亿港元增持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吉利汽车的 17亿股,成功实现香 港上市。此次用于收购的资金仅仅是卖方提供的贷款,李书福一分钱没掏就坐上了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12.现在,李书福的吉利逐渐从学习走向超越,由原来的吸取和模仿走向自我独立创造,实现了质的蜕变。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李书福善于使用模仿加改良的技术创新模式,这种和蝉善于吸吮他人

19、汁液具有相似之处的生存之道让吉利实现了质的蜕变。 B李书福在吉利汽车事业的经营中不断地运用降价策略,这既使吉利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壮大了自己,也使之稳步走向未来。 C作者赞赏李书福张扬的个性和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希望有更多的李书福式人物来制造汽车界的鲶鱼效应,提升中国车市的竞争力。 D本文的构思比较新颖独特,这从文章的题目和小标题的处理上可以看得出来,这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E.作者紧紧围绕传主的精神品质来组织材料,对人物事迹进行分类介绍,这既有利于作者行文,又有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小题 2】文中介绍了有关鲶鱼和蝉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20、小题 3】本文主人公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6分) 【小题 4】在当今竞 争激烈的时代,李书福的成功之道对追求成功的人有何借鉴意义?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8分 ) 答案: 【小题 1】 B(3分 ).C (2分 ) 【小题 2】 引出对李书福生平事迹的介绍,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分) 使李书福和鲶鱼、蝉形成类比关系,让读者对李书福留下更深的印象。( 3分) 【小题 3】 出身于农民家庭,成长于商业氛围浓郁的环境中。 有个性,执着,目光敏锐。 企业发展中重视人才,重视技术创新。 在学习发展中走向自我独立,实现质的蜕变。(答出 3点即可,每答出一点得 2分) 【小题 4】【示例】李书福之所

21、以能在竞争激烈 的中国汽车界取得非凡的成功,原因既在于他敢于突破常规,用量多价低的策略打开竞争局面,又在于他善于吸纳他人的力量,使自己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这告诉我们,敢于突破常规和善于借鉴是很好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因为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如果没有突破常规的行动,就难以取得竞争优势;不善于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就无法缩小和对手的差距,更谈不上超越对方。 (8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 B(3分 ).C (2分 ) (B项,不仅是用降价策略, “也使之稳步走向未来 ”无据; C项, “希望有更多的李书福式人物来制造汽车界的鲶鱼效应,提升中国车市的 竞争力 ”无据 ) 【小题 2】文中介绍了有关鲶鱼

22、和蝉的材料,用这种类比关系来引出对李书福的介绍。而且这种类比,不同于其他的传记类单纯记叙的枯燥文字,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小题 3】这是一道筛选题,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能体现李书福的特点的文字出现在文章中的第四、六、九、十这几段中,只要将其中能体现他的特点的文字概括整合即可,注意尽量用原文中的原句,如果原句太长要保留关键词语。 【小题 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第一小题需要注意,该题型选项的分值不等,所以难度更大一些,怎样选出分值最高的两项一直是困扰学生

23、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五个选项中,两个错误的选项是很容易找出来的,倒是分值少的那个选项很难找。其实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这个分值少的选项大多都是设置理解性的障碍。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些评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 仰 望 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他不会弹琴,不会唱歌,甚至不会在地上书写悲惨的遭遇。所以,只是偶

24、尔有人把硬币丢在小盆里,乞丐总算能填饱肚子。另外,还能坚持他唯一的习惯:每天买张彩票。 夜幕降临时,乞丐会回到他的住处 城郊一个废弃的菜园。菜园里有一眼枯井,井边有棵树。这天,跑来一条瑟瑟发抖的小狗。小狗瘦得可怜,试探着在乞丐的小盆里舔舐着,乞丐昨晚用它盛过食物。乞丐小心地把小狗搂进怀里,两个不被 牵挂的生命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小狗很聪明,叼着小盆打转。路人觉得惊奇,纷纷把钱放到小盆里。 “富裕 ”起来的乞丐好运也随之降临,他居然中了大奖。乞丐买下这座菜园,建起了一座豪华的房子。不过,他保留了后院的窝棚、枯井和老树。 乞丐迷上了购物,他喜欢服务小姐迷人的微笑。人们称他先生,乞丐高兴极了,有尊严的

25、生活真好!唯一让乞丐先生感到尴尬的是人们对小狗的态度。尽管小狗已经被梳洗得很干净,但斑驳的毛色还是暴露了它低贱的身份。 乞丐决心让小狗从自己眼前消失,他要忘掉卑贱的过去。乞丐把小狗关在后院的枯井里。井很深,井底很潮湿 ,除了井壁渗出的水滴,什么吃的也没有。乞丐找了几块肉投下去。 从此,乞丐一个人潇洒地享受服务小姐热情的目光,去参加那些高级派对。好在他总算没有忘记每天往井里投几块肉。在井底,无论白天黑夜,小狗一直仰着脑袋向上张望。可是除了每天落下来的一些食物,什么也没有。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乞丐过得并不快乐。人们微笑的眼神让乞丐想起了动物园里给人们敬礼的狗熊 它看重的只是你手里的食物,根本不在乎

26、你是谁。这个世界上只有那条小狗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而自己却把它丢到了井底。 乞丐跑到井边,救出他的小狗。看着小狗,乞丐痛哭失声 小狗的脑袋一直朝后仰着。因为在井下待的时间过长,小狗的脖子已经无法伸直,只能仰着头在地上打转。乞丐每天领着小狗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把钱施舍到其他乞丐手中。在感激涕零中,他感到了满足。于是乞丐有了新打算,他通知乞丐们每天到他这里来领钱。 消息迅速传开,领钱的队伍越来越大。半夜,乞丐被街上传来的吵闹声惊醒。透过窗子他吓了一跳,有人披着毯子,有人支起帐篷,就像排队在买当红歌星的演唱会的门票一样。天还没亮,电视台的人来了,晚上的新闻播出了这一盛况。 第二天,人们像潮水

27、一样涌来。队伍越排越长,警察不得不赶来 维持秩序。乞丐沉醉在自己的壮举之中,每天奔忙于银行与家之间,钱像水一样流了出去。直到有一天,银行通知他,他的账户已没有一分钱了,乞丐不得不宣布 他已经没钱可发了!人们开始咒骂,并向他的房子冲去,一块块石头飞向门窗。眼看疯狂的人们要冲进屋里,吓坏了的乞丐带着小狗逃到了后院,他急忙爬下井去,甚至没有来得及把小狗带上。乞丐快要到达井底的时候,绳梯拴在树上的一端突然断开,乞丐和他的绳梯一起摔到了的井底。疯狂的人们捣毁了房屋,拿走了所有东西。好在没有人发现井里的乞丐。 半夜,乞丐开始喊救命,可除了小狗,没人知道他在 井底。乞丐对着太阳喊,对着月亮喊,没有人能够听见

28、。小狗每天四处寻找食物扔下来,变了味的骨头,发了霉的面包,扔下什么乞丐就吃什么。有一次,小狗扔下一只死猫。一连几天小狗没有往下扔东西,乞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只能靠舔着井壁上渗出的水珠活着。乞丐望着井口的天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一天早晨,井口隐约的说话声惊醒了昏睡中的乞丐,他拼尽全力喊了起来。被人们用绳子吊了上来,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要不是这条小狗死在井口上,没有人能听见你的喊声。 ”乞丐看见了枯瘦如柴的小狗,它是被饿死的。 乞丐把小狗埋在后院。人们从此再 也没有见到过他。不过有人记得,他走的时候脖子一直朝后弯着,眼睛直盯盯地仰望着天空。 (选自保罗 詹尼斯文集,有删改) 【小题 1】

2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 “乞丐买下菜园,建起了一座豪华的房子。他保留了后院的窝棚、枯井和老树。 ”这样描写是为了后面写小狗被关在枯井里和乞丐自己躲到枯井里埋下伏笔,使情节发展更合情合理。 B乞丐为了忘掉卑贱的过去,就把小狗关在后院的枯井里,但他过得并不快乐。这是因为他的钱还不够多,出身不够高贵,无法融入上流社会。 C乞丐每天 领着小狗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把钱施舍到其他乞丐手中。在感激涕零中,他感到了满足。这种满足主要来自于乞丐对别人的无私帮助。 D眼看疯狂的人们要冲进屋里,吓坏了的乞丐带着小狗逃到了后院,他急忙爬下井去,甚至没有来得及把

30、小狗带上。这表现了乞丐自私胆怯,只会为自己着想。 E、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不过有人记得,他走的时候脖子一直朝后弯着,眼睛直盯盯地仰望着天空。这样写呼应上文 “小狗的脑袋一直朝后仰着 ”,表明了人和狗都有同样的期待。 【小题 2】小说中乞丐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用了很大篇幅塑造 “小狗 ”的形象,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小题 4】小说以 “仰望 ”为题,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A项 3分, E项 2分, D项 1分。 【小题 2】

31、富有同情心;(收留同样是不被牵挂的小狗,救济其他乞丐弱者,一直不忘给小狗喂食) 对生活充满着渴望;(每天购买彩票,希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有虚荣心。(因小狗卑贱的出身丢弃小狗,广散钱财看到人们的感激涕零产生的满足) 【小题 3】小说中的 “小狗 ”和乞丐的生活、遭遇、情感联系紧密,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安排自然合理、起伏巧妙,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也得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展现: 乞丐收留小狗,逐渐有了好运,这是情节的开端; 富裕起来的乞丐嫌弃小狗,把它关到井里,但并未找到真正的快乐,这是情节的发展; 找回小狗的乞丐也找回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快乐,使情节发生了转机; 疯狂的人们抢劫乞丐家,乞丐

32、没有来得及把小狗带上,就摔到了的井底,使情节发展到高潮合理自然。 当乞丐陷入了绝境时,忠诚的小狗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他,使情节结尾巧妙合理。(作 用 1分,每点分析 1分。) 【小题 4】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突出、深刻。 “仰望 ”是指小狗在危险中对主人投食的期盼,乞丐在绝境中求生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关爱、忠诚、报恩等美好感情和美好的社会生活的期盼; “仰望 ”的小狗死了, “仰望 ”的乞丐也消失了,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的艰辛,体现作者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 揭露了社会现实的冷酷无情,讽刺人们对钱财与荣耀的追逐,反映金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扭曲。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写小狗在枯

33、井中仰望着期盼主人投食,乞丐也一直不忘给小狗喂食更好地表现了他是一个有 同情心的人; 通过写乞丐在绝境中仰望求生的期盼,表现乞丐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揭示人物的命运; 结尾写乞丐眼睛直盯盯地仰望着天空,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和命运的无奈无助,充分体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合理、完整。 围绕 “仰望 ”所写的人和狗的故事是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以人的仰望呼应狗的仰望,使结构层次分明,情节平中见奇; 以仰望作为结尾,情节完整,富有戏剧性,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深化主题。 (考生任答出一个观点,观点明确得 2分,具体分析每点 2分,共 8分。) 试题分析 :

34、【小题 1】 A项 3分, E项 2分, D项 1分。( B项原因分析不对,他不快乐来自于人们对他微笑实际上是看重他的钱而不是对他的尊重。 C项满足主要是他从别人对他的施舍的感激中,虚荣心得到满足。 D项除了表象他自私胆怯外,还有无奈恐惧,求生的欲望等。) 【小题 2】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小题 3】小说用了很大篇幅塑造 “小狗 ”的形象,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这种题 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小

35、题 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另外,在第二小题时要注意这个 “特点(特征) ”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因此,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 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后分析,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答题格式是先概括出所有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即:

36、某某具有个性特征 A、 B、 C 。 分析个性特征 A; 分析个性特征 B; 分析个性特征 C 。第二种答题格式是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就分析出一个特点,即: 个性特征 A+分析; 个性特征 B+分析; 个性特征 C+分析 。 文言文阅读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 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叹曰: “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 “万机之务,何者为先 ”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

37、允因言曰: “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 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 ”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 “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 ”允曰: “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 “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 !”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

38、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 “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 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 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 ,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担笈负书,千里 就业 就业:求学 B世祖 善 之善:善待 C辽东公翟黑子 宠 世祖宠:受宠 D为 首 为讳

39、乎首:自首 【小题 2】下列句子全能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 3分) 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竟为世祖所疏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 B C D 【小题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

40、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5分) ( 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5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1)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 。( 2)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试题分析: 【小题 1】 B(形容词意动,以之为善, “认为 好 ”的意思。) 【小题 2】 C( 句是世祖的行为, 句是说黑子被世祖疏远了

41、) 【小题 3】 C( “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与原文不符,原文说 “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看来黑子这次只是被皇上疏远了,被杀是后来 “因别的事 ”造成的。属于移花接木。) 【小题 4】( 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夙、奇、异各 1分,语句通顺 2分。( 2)这个句子中其、因、隙、兴各 1分,语句通顺 1分。 考点:本题考 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点评:本题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考查,都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第 2 个小题,首先要理解 “有远见 ”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高允的行为,却不能体现 “有远见 ”。所

42、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高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附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 “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 ”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

43、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 “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 做的? ”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 “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 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 ”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

44、,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 应付的办法,说: “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 ”高允说: “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 “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 !”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 “

45、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 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因此而受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 ”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诗歌鉴赏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46、常插梅花醉, 稻 坊藓靡猓 寐 虑謇帷 br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 担 u, “揉搓 ”之意。 【小题 1】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分) 【小题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6分) 答案: 【小题 1】 “风势 ”既是自然的 “风势 ”,也是 “政治 ”的 “风势 ”( 2分), “难看梅花 ”则 表明了国家的遭难,颇有经受不住之势( 1分)。寄托了作者对国事衰颓的担忧之情。( 2分) 【小题 2】

47、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2分)。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2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2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 2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分)(或答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也可 给 1分)。 考生回答对比、衬托均可,答出手法 2分,结合内容分析准确 4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题干是对考生的提示,很明显,句中的 “风势 ”是双关。如今虽然赏

48、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 “风势 ”既是自然的 “风势 ”也是政治的 “风势 ”,即 “国势 ”,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 “梅花 ”以比美好事物, “难看梅花 ”,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小题 2】下阕以 “今年 ”两字领起,同上阕的 “年年 ”相对。往年是 “常插梅花醉 ”;即使是 “稻 坊藓靡狻钡氖焙颍 捕喟胛 氖抢氡鹣嗨肌矍叭唇厝徊煌 耍敖衲旰翘煅模 粝袅谨奚 保 饫锩姘 偶付嘈了岷桶 睢嗜四隙珊螅乇鹗钦煞蛉篮蟾 堑吲媪骼耄 俾淦 恪 畹恼勰勾嗜撕芸毂涞勉俱膊岳希 贩 瑁 谨藁 住馐状室来蚊栊醋髡咴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