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牛虻( mng)濒临( bn)呱呱坠地( g)车载斗量( zi) B恫吓( dng)栅栏( zh)力能扛鼎( gng)洞见症结( zhng) C脖颈( gng)作坊( zu)杀一儆百( jng)卓有成效( zhu) D信笺( jin)偌大( ru)信手拈来( nin)混水摸鱼( hn)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呛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很明显,这并不是劳作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 B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
2、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纯,去浊扬清。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黎明之前播出前并未 大事 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剧目。 B对未来城市生活的设计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城市化发展之路正确与否,与世界各国的前
3、途 唇齿相依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的主题,昭示着城市在人类生活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C当人们听到民工在底层空间里发出的歌吟,仿佛听到了自 己命运的呼喊,于是大家用鼠标疯狂点击,不仅是为 “旭日阳刚 ”这样的人,同时也是为自己的感同身受 投票。 D南京 “梧桐让路 ”风波最终以三号线 “移树 ”工作全面叫停而画上句号,但我们更应思考:何时可以不再等问题出现后再被迫补救, 放马后炮 了。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霸王条款 ”能横行霸道,部分原因是有些商家存心不良、推脱责任,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者难以稳固地占领自己的权利 “地盘 ”,对任何侵犯之举给予有力回击。
4、B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使音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创作、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 C 3月 11日,日本大地震使得福岛核电站发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增加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当前世界核电快速发展的格局增添了变数。 D针对日益增多的团购投诉事件,国内团购网站 “糯米网 ”今天率先承诺 绝对不会人为篡改在网上出现的任何数字,因而杜绝消费者购买的情况出现。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白雪红灯的年 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太阳还没出,于是又钻回被窝,睡到八点多。再次被接二连三的爆竹声唤醒时,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映红了。
5、 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 。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台,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 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幅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嘟的,讨人喜欢。 我 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盖、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
6、去,这才心臆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灰色和咖啡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的时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 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我的一个朋友,说我命运的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就连我妈妈和姐姐看我穿了红衣服后,也会摇着头说 :不好看,不好看! 今年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
7、,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的,茸茸的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心了。但 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一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我锁上自家的门
8、,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雪 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这种透明的无瑕的蓝,对久居都市、为烟尘所困扰的我来说,就是福音书。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我在除夕街头,碰见的第一个人,是个痴呆。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褴褛,敞着怀,没 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
9、乐地打着口哨。我看了他一眼,又一眼,等于领受了新年的 “憨福 ”。接下来遇见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他的车后坐上吊着两个油渍渍的桶,看来是去饭店收猪食的。他的眉毛和胡子上溽着霜雪,想必在寒风中奔波了很久了。 除了理发店,大多的店铺都关了。店铺贴的春联又长又宽,十分醒目,那些陈旧的房屋因而显得亮堂了。小孩子在街角放着鞭炮,好像在空中甩着鞭子,一声声地吆喝着年。年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 我在寒 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在大世界门前看见了两个摊床,一个是卖糖葫芦的,一个是卖鞭炮的。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
10、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 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 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13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
11、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小题 1】第 段画线句,作者写 “霞光化做春联 ”的用意是什么?( 3分) 【小题 2】 两段描写了我对针织品的红色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从表现手法上作简析。( 4分) 【小题 3】请写出第 段这句话的含义。( 3分) 【小题 4】 简析第 段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小题 5】文题为 “白雪红灯的年 ”,联系全文,说说题目的内涵。 (6分) 答案: 【小题 1】( 3分)突出了霞光为过年带来的明丽和朝气,给作者带来光明和激情;并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小题 1】( 4分)先抑后扬(或对比)( 2分),展示了我摆脱生活
12、困境、燃起心中热情的过程,突出了穿着红衫带来的活力、穿进年关的欣喜( 2分)。 【小题 1】( 3 分)家门贴上大红春联、窗前挂红灯笼,能驱鬼避邪、护佑家人;这样家里有了活力,生活有了热情。 【小题 1】( 4分)写出具体细节( 2分);分析( 2分)。如:写痴呆,他 “兴冲冲 ”、 “衣衫褴褛,敞着怀 ”、 “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 ”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痴呆特有的傻而憨的形象,让我感受到新年特有的祝福。 【小题 1】 (6分)用 “白雪红灯 ”修饰北方的 “年 ”,突出了北方最鲜明的过年特征;“白雪 ”与 “红灯 ”在色彩上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北方过年时的喜庆气氛;富有象征意义,在冰天雪地里
13、, “红灯 ”代表着新年的朝气、生活的信念和希望。( 1点 2分, 3点满分)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一步步走向复兴之路。中国的文学随着时代在颠簸,几代人在适应,在试验,直至今天。今天的中国 文学有着它的热闹和华丽,我们欣赏着它的成就。但环顾四周,回头望去,我们的文学还存在相当大的缺憾,不仅未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就是在国内,社会和广大的读者仍不满意。我们需要反省,这种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这种反省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历史把这一任务扔给了我们,是我们当代作家的使命。 我们的文学到了要求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 如何才能展示国家形象?我谈不出更深的道理,我只是感
14、觉,在面对着永恒和没有永恒的局面时,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我们一直在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无疑是真理 ,但一直是像标语一样只是写在墙上没有刻在心上。好像如我们的许多事情一样,说的不一定做,做的不一定说。可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心中并没有以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去从事写作。如果去问:我们 “民族的 ”这三个字是什么内容?再问:我们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有多少人在研究甚至读过?我们常在抱怨外国对我们的文学了解不如我们对外国文学的了解,而我们自己又了解多少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我们的血液里没有了中国的哲学、美学,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中国的味道不足,这是
15、必然的。 我们的文学到了不应只面对中国人 ,也要面对全部人类去写作的时候。当面对着全部人类的时候,以什么样的面目去面对?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我们的文化立场,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太多,经历了外来的和内部的种种磨难,我们是不如人又极力要改变处境,当我们觉醒了,需要站起来的时候,必然就得倾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倾诉,我们诉说自己的丑陋,这样,我们习惯了这种倾诉,也养成了外面世界寻找我们就要听我们倾诉的习惯。我们需要倾诉我们苦难和种种丑陋去唤醒民众,但这如出售能源换取富裕一样,它不能保障长久的富裕和尊严。现在,当我们要面对全部人类,我们要有我们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的独特的 制造,这个制造不再只符合
16、中国的需要,而要符合全部人类的需要,也就是说为全部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即便这种制造还不大,哪怕是一个手电筒,但这手电筒是中国的,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而不是别人用打火机了,我们还津津乐道着松节油,或者只是在说我们多么可怜呀还用着松节油,或者只去组装别人的打火机。 我没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我只是感觉我们得调整我们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文学应该面对全部人类,而不仅仅只是中国。在面对全部人类时,我们要有中国文化的立 场,去提供我们生存状况下的生存经验 ,以此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国家形象。可能这样 的工作将很艰难,但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一代两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才能坚挺于世界文
17、学之林,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要保护有着中国文学立场的文学原创。 (选自 2009-11-13中华读书报) 【小题 1】对 “我们需要反省现在的中国文学 ”的理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古代的中国文学相比,今天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憾。 B今天的中国文学虽然成就斐然,但至今未能坚挺于世界文学之林。 C反省是具备了一定实力后的意识,而走向复兴 的中国在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D尽管今天的中国文 学热闹而华丽,但社会和广大读者仍不满意。 【小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一直在适应着社会的转型,虽然涌现了许多反映时代生活的
18、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缺乏中国文化的立场。 B作者认为,从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要求今天的中国文学能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展示国家形象。 C作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从而获得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D也许经过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为全人类提供我们生存状态下的生存经验。 【小题 3】请概括说明 “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 ”出现了哪些问题。 (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缺乏民族性,没有坚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立场,民族文化的味道。 缺乏独创性,没有建立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的独特的创造。 【
19、小题 1】【错在前半句 “一定实力 ”和后半句 “各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内涵不一致 】 【小题 1】【 A.作者只是认为 “我们的文学里中国文化的立场一定有了问题 ”并不是认为 “这些作品都缺乏 ”中国文化的立场。 C“钻研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 ”与“获得面向世界写作的能力 ”没有必然的关系。 D. 错在 “ 我们的文学就能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8分) 上梅直讲书 苏 轼 轼每读诗至鸱 ,读书至君 ,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 ”颜渊
20、曰: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 “回,使尔多 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
21、至于礼部,执事与 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 “不怨天,不尤人。 ”盖 “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 卷 四十八) 【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
22、监直讲。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 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 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 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小题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 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 ( 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 ( 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 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 1)和( 2)相同,( 3)和( 4)不同 B( 1)和( 2)相同,( 3)和( 4)也相同 C( 1)和( 2)不同,( 3)和( 4)相同 D( 1)和(
23、 2)不同,( 3)和( 4)也不同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 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 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 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 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小
24、题 4】翻译和断句。( 9分) (1)用 “/”给本文最后一段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小题 5】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3分) 夫以召公 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 3 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执事名满天下 /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 /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 /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 (错 1处扣 1分,扣完 3分为止。) 【小题 1】 先生的主张
25、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 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和谁一起享受富贵的快乐呢? 【小题 1】游:交际、交往、共事。 【小题 1】 ( 1)转折;( 2)递进;( 3)介词,凭借;( 4) 介词,因为。 【小题 1】 “成为贤人 ”错。 诗歌鉴赏 浣 溪 沙 姜 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 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 经吴松,遂 作此词。 石塘:苏州之小长桥。 头:指船头。恶:猛,厉害。禁持:摆布。【小题 1】作者说 “画船愁过石塘西 ”似乎此一
26、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你认为作者为何而 “愁 ”?( 2分) 【小题 2】上片和下片 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分) 答案: 【小题 1】作 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小题 1】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 2分)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离家越来越近的欢欣愉悦。(或以上片惨淡景象反衬下片归家之欢欣亦可。)( 2分) 语言表达 近年来,更改老地名的现象屡见不鲜。请从以下两例中任选一个拟写赞成或反对的
27、看法。要求:说出两条理由,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5分) ( 1) “砧杵桥 ”改名为 “珍珠桥 ” ( 2) “仁怀市 ”拟改为 “茅台市 ” 答案: 赞同 “珍珠桥 ”。 砧杵、珍珠,本为谐音,改后对百姓生活影响不大;体现时代发展,旧事物的消亡;通俗易写易记,朗朗上口;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水似珍珠,形象写出桥下流水的清澈美丽。 赞同 “砧杵桥 ”。改后不便于以后历史查证;改名后就像把一个古朴的农妇改装为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妇人,失去了历史内涵;含励志之意, “铁杵磨成针 ” 。 赞同 “茅台市 ”。 茅台享有盛誉,注重地方文化保护。 赞同 “仁怀市 ”。 名如其城,城市恰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28、历史 悠久,富有古韵,富有传统的文化积淀; “仁怀 ”,心怀仁厚,注重道德情操的陶冶;有历史意义,提示人们勿忘历史; “茅台市 ”太过庸俗,过于现代化,更改老地名,似将一首古诗全换成现代文,失去了那种古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文意,续写一句话结论。 (4分 ) 中国画讲究 “留白 ”,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十九世纪的作家大多是上帝,似乎什么都知道,比如雨果;读者是信徒,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家则往往是平等的,比如在周朴园对侍萍有没有爱这个问题上,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一篇作品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 ,要我干什么?可见, 。 答案:结论应从作者(或作品)和读者两方
29、面加以概括,答到 “留白 ”和 “参与 ”类的意思即可。如 “留白 ”也可表述为 “留给一定空间(想象空间) ”“留下悬念 ”等, “参与 ”也可表述为 “读者自己思考(思索、发散思维 ) ”等。两者的顺序不论。如只用一句话表述,但包含了两方面意思也算对,如 “文学作品要留给读者自我思考、抒发见解的空间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序是(语句间标点可不考虑)( 3分)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捐资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 “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 ”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 “_。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 我不算有钱 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
30、苦恼 有钱不一定快乐 看你怎么用 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恰当的语序是 _ 答案: 名著导读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 7分) 甲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 卫灵公) 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 仁矣。 ”(论语 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 颜渊) 乙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 【小题 1】(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 “交往 ”原则?( 1分) (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
31、阐述孔子 “交往观 ”的要求。( 3分) 【小题 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小题 1】( 1) “适 中(度) ”交往。( 2)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 ”为标准;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 “而不争 ”),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第三,交往既要诚实( “忠告 ”“善道 ”),也要适度( “不可则止 ”),避免自讨没趣。 【小题 1】不正确。 “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 ”,是孔子 “有教无类 ”教育思想的体现。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
32、分。(只选 3小题)( 6分) (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 2) ,佳木葱茏而可悦;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 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王勃滕王阁序) ( 4)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 5) ,荒于嬉; ,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答案:(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 2)丰草绿缛而争茂 草拂之而色变 ( 3)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轴 ( 4)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 5)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作文 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 “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 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