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167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 下面的文字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天歌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混得一般的交;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来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

2、: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来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

3、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来在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 “噌 ”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度,不过冻得嘴一哆嗦, “ ”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 了起来,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来了。不光来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的天花板顶起来: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什么现在的孩

4、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 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 “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 ”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 “

5、我也重新上岗 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 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 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 贫穷却 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6、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相当有风度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引出下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帮助,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C一句 “把钱留给 更困难的同学吧 ”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是在开九度的玩笑,包含着大家对九度 “瘦死不倒架 ”的嘲讽。 D小说以同学聚会为中心事件,运用插叙 的叙述方式,正面描写和

7、侧面烘托相结合,塑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高度赞扬了他的人生态度。 E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通过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小题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陈述。( 6分) 【小题 3】小说写 “同学们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 题 1】 AD 【小题 2】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生活,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 2)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 贫困,工作后手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

8、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 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 3)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 【小题 3】( 1)与九度形成对比:既写出了 “同学们 ”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 2)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同学们 ”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

9、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 马 君 武 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 “言语讨伐 ”。宋按耐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 “奋起还击 ”,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 “勉强愈合 ”。 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 “政学系 ”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 “放狗屁! ”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 “南社 ”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 “噎 ”得半天

10、说不出话, “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 ”。苏诗人竟 “茫然不知所措 ”,幸亏众人劝住。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 “性烈 ”,却有其 “烈 ”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 “何时入党 ”一栏,马君武却填上 “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 ”,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

11、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 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 “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 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 陆费逵答曰: “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 “勇夫 ”,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 “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 空;严冬

12、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 “锄头主义 ”。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 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

13、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 “北蔡南马 ”之誉。 但这个一度 “恃才傲物 ”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 “勇武 ”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 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 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

14、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1939年, 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 “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 1940年,马君武逝世。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 A马君武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在任期间发生的三 件事 还击宋教仁,杖打李肇甫,拳殴苏曼殊,体现了他勇武好斗性格特点。 B马君武是留德博士,才华过人,有很深厚的翻译功力。座船被军阀袭击,数千册书籍和诗文译稿完全丢失,使他十分心痛,于是出巨资购买了康有为的藏书。 C马君武接受老友的建议,顺

15、应形势需要,开始投身并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他以教育家的眼光和作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D马君武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居所门前的对联 “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意味着,马君武已经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了。 E. 这篇传记的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否定了前期马君武的不合时宜的举动和做法,高度肯定了从事教育事业以后的贡献。全文以叙述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小题 2】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 6分) 【小题 3】马君武经历了从 “从政 ”到 “从教 ”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 1】 CD

16、【小题 2】答: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家。 有强烈的责任感,极力关心员生:让工厂冒烟,图书馆和教室生火取暖;奉行 “锄头主义 ”,并在抗战期间,大力提倡军训。 在选拔和任用老师方面不拘一格。 具有改造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 【小题 3】答:同意。 他脾气急躁,性格耿直刚烈,很有勇武好斗的 “勇夫 ”的特点,在需要巧妙周旋、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甚至是技巧艺术的官场政坛,实在是不合时宜。他固执己见的文人脾性,使他在政坛四面碰壁。 而他是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是文学家、工业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且一度 “恃才傲物 ”他,却能多次

17、因学校的工作低下 “勇武 ”的头颅去求人,为实现教育理想放弃个人的尊严,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 不同意: 他曾经是孙 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在政治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他性 格耿直,立场鲜明,光明磊落,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政治家就要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这样如果从政,他应该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政治家。 (意对即可,要求见解全面深刻,表述清晰有逻辑。酌情给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小题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雍也) 子畏于匡,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

18、,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 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 (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虽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天起决定作用,但仍表示人定胜天。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 “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是说,上天保护我,匡人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他用这句话来鼓励弟子。 【小题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

19、子心目中的 “天 ”具有什么特点?(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惩罚,可见天具有惩罚人的力量;孔子又说,上天有力决定要不要毁灭周代文化,可见天具有证实人祸福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训俭示康 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 与 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

20、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 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 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 “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

21、: “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 粥 以 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 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有删节 ) 【注释】 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正考父 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稠粥。粥,稀粥。 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三君,指鲁文公、鲁宣公、鲁襄公。 服行:实

22、行。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吾不以为病病:疾病 B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非:不对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丰: 丰收 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达:显达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 “以俭素为美 ”的一组是( )( 3分)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夫俭则寡欲 聊举数人以训汝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中第一段多处引 用孔子的话语,又把 “古人 ”与 “今人 ”对 “俭 ” 的不同态

23、度作对比,目的都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 B文中叙举 “先公 ”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分,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娓娓而谈中尤显亲切,让人更易接受其主张。 C文章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 “以俭立名 ”,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为了从反面说明 “不俭 ”必 “自败 ”。 D从这篇深入浅出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已敏锐地洞察到,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或失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 【小题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 ) (1)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分 ) (2) 汝非徒身当服行,

24、当以训汝 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1) 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 “以 为 ”、 “乃 ”、 “诟病 ”各 1分。 ) (2) 你不只是自身应当实行,(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 “徒 ”、 “身 ”、 “训 ”各 1分 ) 【参考译文】 一般的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把它当作缺陷,回答他们说: “孔子说: 与其不恭顺,不如固陋。 又说: 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 士人

25、有志于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羞耻的,(这种人是)不值得同(他)谈论的。 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唉,(真)奇怪呀! ” 近年风气习惯更是奢侈浪费,当差的穿上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有时(给 客人)斟三次酒,(有时给客人)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从集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的菜限于肉干、肉酱、菜汤,器皿用具(只是)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都是这样,人们不会相互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节殷勤,食物简单而情意深厚。近来士大夫家,酒(如果)不是(按照)宫内酿

26、酒的方法(酿造的),果品菜肴(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多样品种,器皿用具(如果)没 有(摆)满桌子,(就)不敢会聚宾客朋友。(为了会聚宾客朋友),常常要(用 )几个月的时间经营准备,这样以后(才) 敢发出请帖。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大概太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御孙说: “节俭是人们共同的道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共同,就是相同。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从节俭中来的。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一般的

27、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使罪恶远离,使家庭富足。所以说: “节俭是共同的道德。 ”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 贵,走不正直的路,招致祸患;一般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胡乱浪费,败家丧身。因此,(如果奢侈),有地位的人必然贪赃受贿,居住在乡间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 “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 古时候正考父用粥饭维持生活,孟僖子(由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给三位国君作过相国,(他的)小妾没有穿丝绸,马没有吃小米,有地位的人认为(他)忠于王室)。 石崇拿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为这个被处死在东市。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一时间可称第一,但是因为(他

28、的)功业大,人们没有非议他。(他的)子孙习惯了他的家风( 仍然豪华奢侈),(导致)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声名,因为奢侈而自取败亡的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诲你。你不只是自身应当实行,(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小题 1】请说说本诗第一句中 “弄 ”字的表达效果。( 3分) 【小题 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描摹出春山的美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小题 1】弄 ”字用拟人的手

29、法,表现了 “山光物态 ”在春日中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分)赋予万物以活跃而又和谐的情态和意趣。(分) 【小题 2】诗歌先以 “山光物态弄春晖 ”的实写,从整体入手,渲染出春山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分)再以 “入云深处亦沾衣 ”的虚写,引导人们去想象云卷雾绕的深山奇景,虚景与实景相互生发,渲染出极富诗意的意境。(分) 语言表达 简答题。(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 1)冯云卿实施了什么 “美人计 ”?其原因和结果怎样? ( 2)欧也妮 葛朗台中,在查理被赶到印度后,巴尔扎克写道: “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失传。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案: ( 1) 冯云卿

30、在公债市场上栽了跟头,为了挽回败局,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 他把唯一的女儿送给了赵伯韬。 结果,女儿早把此事抛于脑后,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 “多头 ”, 实际赵伯韬做的是 “空头 ”, 最后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答出 1点得 1分) ( 2)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变得冷酷、狭隘、无情。他和各种肤色的女人鬼混,把欧也妮忘得一干二净。为了高攀门第,他竟与侯爵那奇丑无比的订了终生。 他的思想是葛朗台的翻版 ,所以作者说 “葛朗台家族的血统没有消失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 1】日前,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语文在其中 4所高校中

31、成了不考科目。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是: “不是因为语文不重要,而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 ”“自主招生考试并非高考,功能侧重于选拔专业人才 ”。 【材料 2】很多年前,复旦大学老校长、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表示,如果哪一天复旦大学要是能够自主招生的话,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就不用再参加其它的考试了。 【小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分) 【小题 2】对上述材 料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5 分) 答案: 【小题 1】在自主招生中是否考语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 【小题 2】示例一:支持在自主招生中要考语文,因为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语文并不仅

32、仅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学习母语、使用母语,它还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承载了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在催生科学想象力,激发科学创造力上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示例二:支持在自主招生中不考语文,因为这样可以不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的区分度,更好实现选拔考试的甄别功能,况且,自主招生要选拔的是某一领域的 “专业人才 ”,考试中自然更加看重与这一 “专业 ”发展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的测试,而语文素养的高低与之关系不大。 (观点 1分,阐述一点各得 2分,阐述能支撑自己的观点即可。) 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

33、,句式与示例相向。( 6分) 对于究竟什么是 “幸福 ”?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 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 ; , , ; , , 。 答案: 对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幸福是读到一本或很多本好书,是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工作; 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微笑,是他们的咿呀学语、摇摆走路。 名著导读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张倩如率先剪了发,引起了一

34、场轩然大波。琴告诉母亲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却遭到母亲的反对。琴对女子命运的不公表示质疑与愤慨,并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 (家 ) B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与吴荪甫密谈,赵 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 (子夜 ) C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 灭了的幻梦而哭。 ” 觉新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父亲的一句话 “你爷爷

35、希望有个重孙 ”,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 (家 ) D在吴公馆进出的一群青年人中,张素素可以算是最有朝气、最有主见的,她劝四小姐慧芳应该积极争取自己爱的自由和权利;建议她向吴荪甫要求让她下半年进学校读书;带她到郊区的丽娃丽妲村去散心。 (子夜 ) E欧也妮 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 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 “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 ”(欧也妮 葛朗台 ) 答案: A E 默写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 _,儿女共

36、沾巾。 (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 3) ,形影相吊。 (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 5)舞榭歌台, 。 ( 6) _ _ _ ,只是朱颜改。 答案:( 1) 无为在歧路 ( 2)浅草才能没马蹄 ( 3)茕茕孑立 ( 4)卷起千堆雪( 5)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6)雕栏玉砌应犹在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选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其含水率低于 10%。 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 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 “大器 ”。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提示,成大器者要经受长期的积淀,不断的磨练,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磨练 ”“忍受孤独 ”“排除杂念 ”。评分标准参考全国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