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 师出无名 ,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B对联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 尺幅千里 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青睐。 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 令行禁止 的。 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对其被调查的原因,人们议论纷纷, 莫衷一是 。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3分) A对于央视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革命性的改革来说应该被给予掌声和鼓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B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 “向雷锋学习 ”的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有一部分网友却对雷锋及雷锋精神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所谓质疑。 C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 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D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对古兰经的亵渎行为,并要求美方将巴格拉姆监狱交由阿富汗政府管理。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
3、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 。 。 。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25分) 他代表了一代人
4、的理想 1月 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在 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 日下午 3 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 798“时态空间 ”为他举行追思会。“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 ”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 “用生命书写生命 ”的作家。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 “铁生
5、之夜 ”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但这个 “节日 ”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 “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 ”。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正如韩少功所言: “我与
6、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 1991 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 “文坛 ”。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很少有人意识到,史铁生是 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延安插队, 1972 年因病致瘫而回京,这一 时间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史铁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对生命进行了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才变得平静从容。 在
7、他看来,史铁生以自己的苦难为我们这些健全人背负了 “生与死 ”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难提升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而我们没用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在这个意义上,史铁生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史铁生的意义在于他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 ”作为史铁生的好朋友,王安忆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史铁生的去世,引发了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 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频繁提起。在某购书网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铁生专题,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感慨地说: “能在过去五年间每年都与铁生见面,是我的荣幸。铁生是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一
8、个真正坚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淳厚,坦然,诚朴,有尊严。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 伟大 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 伟大的生命 这样的评价。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他 对中国文学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宝贵财富。他个人和文学作品的深厚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充分地彰显出来。 ”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纯粹的写作者,其想象力与思辨力代表了我们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悬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义对抗死亡卷土重来的生命奇迹,留给人们更多生活的勇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 1
9、】下列对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韩少功说我与地坛的发表在当年( 1991年)的文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是唯一的一篇,但其价值仍使那一年的文坛收获颇 丰。 B “用生命书写生命 ”,第一个 “生命 ”指的是史铁生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第二个 “生命 ”指的是其作品中对生命意义和张力的探索。 C史铁生的去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为其举行追思会、其作品被频繁提起、某购书网站推出其专题、其作品被重新出版等。 D文中大量引用了史铁生本人以及亲属、朋友的言论,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显得生动、真实,使情感抒发也更含蓄、真挚。 E在史铁生追思会上,评论者们从史铁生用苦难提升
10、人们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小题 2】文章开头交代了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天为史铁生举行追思会,及天涯将举行的 “铁生之夜 ”烛光追思会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史铁生具有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4】在史铁生追思会上,陈福民评价他 “堪称当代文化英雄 ”,铁凝评价他 “无愧于 伟大的生命 ”,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8 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1】为史铁生举行的三个追思会,意在说明史铁生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分)借追思会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离
11、世的哀悼和纪念之情; ( 2分)与结尾 “史铁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 ”形成照应。( 2分) 【小题 1】顽强的毅力,挑战病魔与苦难;豁达、从容的胸怀,坦然面对生死;甘于奉献,死后献出遗体;行事低调,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小题 1】观点一:倾向陈福民的评价,即史铁生堪称 “当代文化英雄 ”。 他的代表作我的地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其影响超出文坛。 他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完成的力作我的地坛,源于他对自己挑战苦难的深刻感悟。 他以付出自己苦难的代价理出 “生与死 ”的答案:,其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价值。 观点二:倾向铁凝的评价,史铁 生无愧于 “伟大的生命 ”。 他是一位有真正的信仰,真正坚
12、持精神高度的写作者。 他虽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对生命的感悟却高于站立的人;他顽强地挑战病苦,以辽阔之心感动着读者。 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作为作家,都是中国文学非凡的宝贵财富。 观点三:两种评价都中肯,史铁生既堪称 “当代文化英雄 ”,又无愧于 “伟大的生命 ”。 综合前两个观点中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E3 分, B2 分, C1分,原文表述是其作品的重新出版被提上日程。 A我与地坛并不是当年文坛唯一的一篇作品。 D“情感抒发含蓄 ”错,应为直接。 【小题 1】写 “追思会 ”是为了从侧面说明史铁生的离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小题 1】概括史铁生的宝贵精神品质,可结合文本
13、,注意要求 “简要 ”,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 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 “你更倾向于哪种评价 ”首先确立倾向,再结合内容说明理由,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狼外婆 ”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 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 “奶奶 ”。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 姥姥和姥爷把我交给她,扭头就走,根本不管
14、我的哭喊。她凶狠地训斥我: “哭啥?没骨气,他们是狼! ”她麻利地给我洗脸,又找出干净衣服帮我换上,然后做了饭菜端上来。看我不动筷子,她恶狠狠地骂: “不吃就饿死。 ” 几天后,姥 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 “狼外婆 ”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 “狼外婆 ”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 “狼! ”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 “丫丫 ”。二叔毕恭毕
15、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 “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 听见了吗? ”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 ”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
16、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 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 “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 ”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 “滚!我没钱! ”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 “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 ”“ 狼外婆 ”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 ” 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 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
17、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 “狼外婆 ”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 “狼外婆 ”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 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 “狼外婆 ”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 “小小,快起来!快! ”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 ”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我不明白 地看着她。 她拿出一个存折: “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
18、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 ” 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 ”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节选自哲思,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我 ”眼中的奶奶曾是 “狼外婆 ”,而 “狼外婆 ”将 “我 ”姥姥等人称为 “狼 ”,作者运用比喻表现 “狼 外婆 ”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 “狼外婆 ”被三叔要钱的无情言行气得手直哆嗦,当她看到 “我 ”时眼睛却亮了一下,她把对三叔的气愤化为对 “我 ”的期待。 C “我 ”
19、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狼外婆 ”却不告诉 “我 ”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D “狼外婆 ”将 “我 ”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 “我 ”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E作品以 “我 ”的视角,展示 “狼外婆 ”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 “我 ”对 “狼外婆 ”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小 题 2】文中的 “狼外婆 ”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文中为什么在后半部分的记叙中才交代 “狼外婆 ”不是 “我 ”爸爸的亲生母亲?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本文由父母遇难后 “狼外
20、婆 ”来接 “我 ”( 1-3段)、 “我 ”随 “狼外婆 ”回乡下生活( 4-8 段)以及 “我 ”考上大学后 “狼外婆 ”的举动( 9-15 段)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8分) 答案: 【小题 1】 BE 【小题 1】 “我 ”的姥姥等凶狠地要房契时, “狼外婆 ”凶悍地拿起菜刀叫骂着将他们吓跑。 她两次将父母和 “我 ”的合影抢过去并锁进柜子。 她暗中为 “我 ”布置好父母留下的房屋并将多年积攒的钱交给 “我 ”。 【小题 1】 制造悬念,( 1分)使读者牵挂 “我 ”以后的命运。( 2分) 欲褒故贬,( 1分)前文中她对 “我
21、”的粗暴与后文中对 “我 ”的关爱形成对比。( 2分) 【小题 1】观点一:第一部分最精彩。 面对 “我 ”姥姥家的人来洗劫财物, “狼外婆 ”一声不吭;但被逼要房契时,却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忍忍和凶悍。 “狼外婆 ”麻利地伺候 “我 ”,对 “我 ”的训斥和谩骂,以及护卫似地搂着 “我 ”,点明她爱的奇特 方式。 艺术表现上,运用对比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刻画 “狼外婆 ”的形象。 观点二:第二部分最精彩。 “狼外婆 ”家长般的命令性的语言,即 “咱要拉扯她 ”,显示她在家中的绝对威严和对 “我 ”的爱心。 “狼外婆 ”以闪电似的动作先后两次将照片锁在柜子里,这两个重复出现的细
22、节表现她独特的爱的方式,深化主题。 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生动刻画 “狼外婆 ”的形象。 观点三:第三部分最精彩。 显现三叔的刁蛮、贪婪,与下文中 “狼外婆 ”避开他送 “我 ”上大学的情节一脉相承。 “狼外婆 ”从火中抢过录取通 知书,以及为 “我 ”提前布置好住房等描述,揭示她对 “我 ”的关爱,深化主题。 艺术表现上,运用照应,悬念、比喻手法及动作、外貌、心理、语言、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小题 1】 E得 3分, B得 2分, A得 1分,表现的是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并非 “狼外婆 ”。 C“内心矛盾 ”错,是防止三叔捣乱而为之,显示她的机智和细心。D“
23、有所悔悟 ”错,以前是阻止 “我 ”悲伤,现在 “我 ”已经成长起来,使 “我 ”不忘父母。 【小题 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要求中的 “简要概括 ”,只答要点即可。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后半部分的记叙中才交代 “狼外婆 ”不是 “我 ”爸爸的亲生母亲,目的是制造悬念,欲褒故贬。一是内容角度,一是结构角度,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答此类题,首先要确立观点,指出哪一部分最精彩,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 “以文为诗 ” 朱自清 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有诗文分界的问题呢?这有很长的历史。原来古代
24、只有诗和史的分别,古代所谓 “文 ”,包括这两者而言。此外有 “辞 ”“言 ”“语 ”。但这些都没有明划的分界,诗与史相混,从雅颂可见。诗、史、辞和言、语相混,从老子庄子等书内不时夹杂着韵语可见。至于汉代称为楚辞的屈、宋诸作,不用说更近于诗了。 汉代是个赋的时代,那时所谓 “文 ”或 “文章 ”便指赋而言。汉代又是个乐府时代,假如赋可以说是霸主,乐府便是附庸了。乐府是诗,赋也可以说是诗,班固两都赋序第一句便说: “或曰: 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 出于楚辞和荀子的赋篇,性质多近于诗的雅颂,以颂美朝廷,描写事物为主,抒情的不多。晋以后的发展,才渐渐专向抒情一路,到六朝为极盛。按现在说,汉赋里可以
25、说是散文比诗多。所谓骈体实在是赋的支与流裔,而骈体按我们说,也是散文的一部分,这可见出赋的散文性是多么大。赋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那么,汉人所谓 “文 ”或 “文章 ”,也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了。 乐府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不缺少抒情的成分。它发展到汉末,萌芽了抒情的五言诗。可是纯粹的抒情的五言诗,是成立在魏、晋间的阮籍的手里,他的意境却几乎全是楚辞的影 响。魏、晋、六朝是骈体文和五言诗的时代,但这时代还只有 “文 ”“笔 ”的分别,没有 “诗 ”“文 ”的分别。 “有韵者文 ”, “无韵者笔 ”,是当时的 “常言 ”。赋和诗都是 “文 ”,和汉人意见其实一样。另一义却便不同:有对偶、谐声的抒情作品是
26、 “文 ”,骈体的章奏与散体的著述是 “笔 ”。这个说法还得将诗和赋都包括在 “文 ”里,不过加上骈体的一部分罢了。 唐代的诗有了划时代的发展,所以当时人特别强调 “诗 ”“笔 ”的分别。杜牧有 “杜诗韩笔愁来读 ”的句子,可见唐一代都只注意这一个分别。杜牧称韩愈的散体为“笔 ”,似乎只看作著述,不以 “文 ”论。韩 愈和他的弟子们却称那种散体为 “古文 ”,韩创作那种散体古文,想取骈体而代之,也是划时代。他的努力是将散体从 “笔 ”升格到 “文 ”里去,所以称为 “古文 ”。他所谓 “文 ”,似乎将诗、赋、骈体、散体,都包括在内,一面却有意扬弃了 “笔 ”的名称。唐人连韩愈和他的追随者在内,
27、都还没有想到诗文的对立上去。 宋代古文大盛,散体成了正宗。骈体不论是抒情的应用的,也都附在散体里,统于 “文 ”这一个名称之下。王应麟困学纪闻有评应用文的(骈体居大多数),虽分评,却都称为 “文 ”,这个 “文 ”的涵义,正是韩愈的理想的实现。这样, “笔 ”既并入 “文 ”里, “文笔 ”“诗笔 ”的分别,自然不切用了,于是诗文的分别便应运代兴。诗文的分别看来似乎容易,似乎只消说是 “有韵者诗,无韵者文 ”就成了。可是不然,宋人将诗从文里分出,却留着辞赋,似乎自己找麻烦,但一看当时 “文体 ”的赋的发展,便知道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成立了诗文对立的局势,而二者的分别又不在韵脚的有无上,所以有许多
28、争议。争议虽多,共同的倾向却很显明,那就是风诗正宗。 (选自朱自清文集,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于 “文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诗与史组成的古代的 “文 ”与 “辞 ”“言 ”“语 ”几者间 没有明确的区分,老子庄子等作品是其有力的证据。 B汉代所谓 “文 ”就是赋,赋与诗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赋的支与流裔的骈体又是散文的一部分,故 “文 ”也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 C魏、晋、六朝时期对 “文 ”有另一种释义,所谓 “文 ”是与 “笔 ”相对的有对偶、谐声的抒情作品,包括所有的赋、诗和骈体。 D宋代,散体成了正宗, “笔 ”并入 “文 ”里, “无韵者文 ”,形式包括赋、骈体
29、、散体等,这些也都统于 “文 ”这一个名称之下。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楚辞的屈、宋诸作,近于诗,但不 是诗,这说明古代诗、史、辞、言、语之间的划分不明显,诗文分界也无从谈起。 B汉代的赋与骈体逐渐从诗中分离出来,且二者都具有浓郁的散文性,这是因为作为散文一部分的骈体是赋的支与流裔。 C纯粹的抒情的五言诗成于魏、晋间的阮籍之手,且可见楚辞之影响,而汉末的乐府孕育的五言诗也不无抒情的痕迹。 D宋代,将 “笔 ”并入 “文 ”里,所以 “文笔 ”“诗笔 ”的分别就不甚明了,只是 “有韵者诗,无韵者文 ”的说法也非楚河汉界。 【小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
30、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文对立在出现之前,经 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如汉代、魏晋六朝、唐代,先后出现了诗史的分别、文笔的分别、诗笔的分别。 B唐代的诗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当时只注意到 “诗 ”“笔 ”的分别,即使韩愈和他的追随者扬弃了 “笔 ”,也还未料及诗文的对立。 C到了宋代,诗文才出现分界,这与历代文学样式的发展变化有着莫大的关系,如唐诗的飞跃与突破、 “笔 ”归到了 “文 ”中等。 D诗文对立存在许多争议,是因为根据韵脚的有无不能区分出诗与包含在“文 ”中的用韵的 “辞赋 ”,而 “风 ”是诗的正宗却显而易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31、 1】不是包括所有的骈体,而应该是骈体的一部分。 【小题 1】赋与骈文并未从诗中分离,文中无依据;赋具有浓郁散文性的原因,文中未作说明。 【小题 1】诗史的分别出现在先秦时期,而非汉代。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 “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 “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 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 ”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 游 啵 飧幻窈睢 镂
32、匏 哪苁跹 治薹墓 停 匾砸谎藻灰猓 氯 喾夂睿 牢闯 幸病 br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 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人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
33、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 毋偏毋党,王道荡荡。 毋有复言。 ”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 、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 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 “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千秋曰: “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 ”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 车千秋传,
34、有删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特 以一言寤意 特:只。 B见上连年治太子 狱 狱:案件。 C朕之不 德 ,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 德:恩德。 D巫蛊之祸 流 及士大夫 流:殃及。 【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 “敦厚有智 ”的一组是( 3分) 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 公独明其不然 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
35、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 “特以一言寤意 ”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 ?痛士大夫常在心,既
36、事不咎。( 5分) (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1) 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 (2) 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 【小题 1】德:施恩德。 【小题 1】 是皇上对他的称赞; 都是对他的评价。 【小 题 1】不是经常宽解皇上,他和别人一起给武帝祝寿。 【小题 1】 (1) 食、痛、
37、咎各 1分;句意 2分,其中宾语前置 1分。 (2) 始、有以、负各 1分,句意 2分。 【参考译文】 车千秋,本来姓田,他的祖先齐国的田氏各族迁居长陵县。车千秋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碰上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过了很久,车千秋上呈事关重大的紧急情况的奏书,为太子辩冤,说: “儿子不正当使用父亲的军队,按罪应判受鞭刑;皇上的儿子因过失而误杀了人,该判什么罪呢?我曾经在梦中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告诉我该怎样定罪。 ”这时,武帝已经清楚地知道太子发兵 是出于惶恐,并没有反叛的意图,看了车千秋的上书,就深有感触而醒悟过来,于是召见了车千秋。对他说: “父子之间的事情,别人是很难说话的,只有您明白其实
38、不是这样。这是高庙的神灵让您来开导我,您就应当成为我的辅佐。 ”立即下令封车千秋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接替刘屈 拥瘟素 啵 馕 幻窈睢登 锩挥斜鸬牟拍芫 跹 剩 裁挥惺裁垂 妥世 徊还 疽痪浠笆刮涞坌盐虻教 铀赖迷 鳎 轮 渚妥鲐 喾夂睿 郎衔丛 泄 br车千秋为人敦厚,富有智谋,在丞相的位子很称职,超过他前后的几位。当初,车千秋刚开始主持丞相工作, 看到武帝连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杀和受罚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胆,车千秋想使皇上宽心,安慰广大吏民。于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欣赏音乐,怡养精神,为了天下人民而自寻欢乐。武帝答复说:
39、“我不施恩德,开始于左丞相刘屈 雍头 罟憷 抵心蹦孀髀遥 罄次字阎 鲅昙笆看蠓颉u我已经好几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了,还听什么音乐呢?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已经过去的事情,也不再追究了。虽然这样,巫盅之祸刚发生时,诏令丞相、御史督责郡守寻找收捕,廷尉审 理,但也没听到九卿、廷尉查问出来什么。从前,江充先审讯甘泉宫的人,又转到未央宫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后来公孙敬声之辈、李禹之流阴谋勾引匈奴,有关官员也没有发现什么罪证,让丞相亲自挖掘兰台查验巫盅,清楚地知道有巫盅存在。直到现在还有巫师施行巫盅妖术不止,邪贼侵身,远近都有巫师暗施巫盅,我感到很惭愧,还有什么值得祝贺的呢?敬谢你们的好意,我不
40、端你们献的祝寿酒!请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书上说: 不要偏执,不要袒护,圣王之道,坦荡无阻。 不要因为这件事再上奏了。 ” 一年多以后,武帝病重,立钩弋夫人生的 皇子为太子,命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 、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车千秋,一起接受遗诏,辅助教导幼主。汉武帝驾崩。昭帝刚即位时,不能处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车千秋位居丞相,忠谨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会,霍光就对车千秋说: “当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遗诏,现在我处理内政,您处理外事,应该有什么来教导、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负了天下人民(的重托)。 ”车千秋说: “请将军多留心,就是天下极大的幸运了。 ”始终不肯对霍光专权
41、发表异议。霍光因此很敬重车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应出现,都褒奖赏赐丞相车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 车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后,谥号称为定侯。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龙潭夜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 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 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小题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 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 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 “无限情 ”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1分) 【小题 1】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拟人手法。颈联中的
43、 “不辞 ”“偏与 ”赋予 “草露 ”“松风 ”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 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小题 1】首先答前三联描绘的景色总的特点和结合诗句的分析,再结合诗句以及注释答出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此题考查手法,手法有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指出手法 1分,结合诗句分析 1分,表达效果 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 6分。意思答对即可。 语言表达 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找
44、出来并加以改正。( 6分) 表扬信 尊敬的 大学校领导: 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三连的全体官兵。 3月 4日我连干部陈某的妻子自杭州携 三岁的女儿来部队探亲,在火车站失窃火车票和所有现金。 母女俩正当万分焦急之时,你校的张某和施某同学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 这两位同学不仅掏钱为母女俩买了到 xx的火车票,而且还为她们买了午饭,并给了她们 50元钱,母女俩平安到达部队驻地。 对于张某和施某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 “雷锋精神 ”,令我们全体官兵感动万分。 我们十分感谢张某、施某同学助人为乐的优秀行为,并号召全体官兵向这两位同学学习,在建设四化,保卫祖国的工作中奉献我们的青春,同时也希望敝校领导对张某、
45、施某两位同学予以表扬。 此致 敬礼! 某部三连全体官兵 3月 10日 ( 1) _句应改为 _( 2) _句应改为 _( 3) _句应改为 _ 答案:( 1) 句应改为 “火车票和所有现金遭窃 ”。 ( 2) 句应改为把 “母女俩 ”放到 “正当 ”之后。 ( 3) 句应改为 “使母女俩平安到达部队驻地 ”。 ( 4) 句应改为把句首的 “对于 ”删掉。 ( 5) 句应改为把 “敝校 ”改为 “贵校 ”。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5分) “压岁钱通胀 ”是新华网评选出的 2012年春节热词之
46、一,指春节期间压岁钱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上涨有所增加的现象。在一些大城市,压岁钱的起价达到了500元,上千元的很多。对很多人来说,压岁钱变得 “沉重 ”,攀比心理作怪,也是难过 “人面、情面、场面 ”三关的一种表现,该到了给红包减负的时候了。 而 也 由 随着 除了 答案: 而(有所) 也(很多) 由(新华网) 随着(生活) 除了(攀比)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6分) 【小题 1】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的句子。请写出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 。 【小题 2】荀子在劝学中以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为喻,引出
47、“ ,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小题 3】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用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来形容夜空的纯净,月色的皎洁;又用 “ ”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用 “ ”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答案: 【小题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小题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1】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作文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 1月 7日至 9日举行,据统计,全国共有165 6万名考生确认报名参加考试,比 2011年增加 14 5万人,增幅达9 6%,再创历史新高。这是自 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三年以超过 1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今年的考研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值得注意的是, 2009和 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不及本科生。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最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的是江西农业大学一名大三学生,他在 信中坦承自己的迷茫与焦虑。他不愿意为了就业而加入 “考研大军 ”,他想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