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715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姑中学高二下学期段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 A清代绍兴人李慈铭心直口快,性格狷介简略,胸无城府,这种脾气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会遮遮掩掩,读起来总让人倍感痛快。 B紫砂壶的制作非常枯燥,在蒋蓉大师的严格要求下,周可明心余力绌,潜心学习紫砂制壶技艺,终于学有所成。 C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她恳请学校领导让母亲住在校园里,而校方对她的这一不情之请,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搪塞。 D足球明星杰拉德在无人逼抢的情况下,竟造成了跖骨骨折,就此步人后尘,进入贝克汉姆曾经入住的跖骨病房,这让利物浦的球迷悲痛欲绝。 答案

2、: A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3分 ) 居今之世而言治学问,绝不能坐井观天。_。 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国内学术界确有昧于国外学术界情况的现象。 我们中国的学者,对外国的研究成果,决不能熟视无睹。 许多学术发达的国家,科学、技术灿然烂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已达 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觉得,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 如果无视外国的研究成果,那将不利于我们自己学问的进步,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 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 A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摧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廷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

3、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B大自然鬼斧神工地煅造出宫马溶洞这一绝美的境地。凝结的冰面下,有幽咽的泉流声传出;海鱼挂壁、掣天一柱等景观令人惊叹不已、目不暇接。 C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当然自有倾向,但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D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销耗着我的体力。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

4、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 时训中说到: “清明之日,桐始华。 ”这里 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

5、寒食节的 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 “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 ”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 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

6、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的又一个说法叫 “插柳节 ”。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 “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 ”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 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

7、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 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小题 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

8、项是 (3分 )( ) A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小题 2】下列关于 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 D古人在 “插柳节 ”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

9、起源之一。 【小题 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 A “清明之日,桐始华 ”,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 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D在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本题要看清题干要求, “不能体现人文精神 ”。需要将选项放入原文,联系前后文可以看出, A项 中 “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0、”是说清明节人的活动的要求和作用,不能体现 “人文精神 ”,与题干不符。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解答本题只需在原文中找准答案:区域,然后对比原文,看表述是否准确即可。本题答案:区域集中在第二节, A项,原文是 “清明节的习俗 ”与 “上巳节有关 ”。 C项,原文是 “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 ”。 D项, “插柳 ”是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之一,而不是起源之一。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需核对选项与原文表述上的不同。 C项中 “踏青 ”和 “招魂续魄 ”是上巳节的两项活动内容。

11、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 ,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

12、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祖先们走了, 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祭奠怀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 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地

13、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一系列祭奠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 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趁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树梢,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

14、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 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

15、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 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 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 gg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选自沙地,有删改 ) 【小题 1

16、】第 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6分 ) 答:_ _ _ 【小题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 答:_ _ 【小题 3】文章第 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写 “活着的祖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 答:_ _ 【小题 4】本文的文题是 “活着的祖先 ”,请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祖先还 “活着 ”? (8分 ) 答:_ _ _ 答案:【小题 1】精选坟地的典型景物细加描绘,以欢乐之景衬托惋伤之情,烘托祖先们的寂寞; (3分 )为下文写祖先们的复活、不再寂寞埋下伏笔。 (3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2】第一处:表现了对祖先去世的伤感之情,对平凡而辛

17、劳的祖先的怀念之情。 (3分 )第二处:表现了对祖先 “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 ”护佑后代的家园和子孙的感念之情。 (2分 ) 【小题 3】第一问:作者运用了想象 (以虚写实或拟物 )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活着的祖先 ”。 (2 分 )第二问:通过想象祖先们幻化为鸟和风,回到曾经的家园,(1分 )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祖先们对家园一草一木及劳动成果的珍视,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关心, (2分 )表达了作者对祖先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分 ) 【小题 4】 祖先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气神仍激励着后代,为后代指引人生的方向。 (2分 ) 祖先虽已逝去,子孙们仍一直觉得他们并没有远离,他们仍然如活着

18、一样关注、呵护、滋养着后代。 (3分 ) 祖先虽已逝去,但祖先是子孙生命的源头,子孙是祖先生命的延续 (承续 ), 祖先以另一种方式 “活着 ”。 (3分 )(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本题属于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看本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然后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答题时,要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据此分析第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可从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调入手加以分析概括。第一段精选坟地的典型景物细加描绘,以 “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 ”, “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 ”, “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 ”, “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

19、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 ”这些欢乐之景衬托惋伤之情,烘托祖 先们的寂寞, )为下文写祖先们的复活、不再寂寞埋下伏笔。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答题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以句中的关键词为突破口来整合作答。第一处:用三个 “从此 ”,从 “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 ”, “少了一副碗筷 ”, “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三个方面来表现了对祖先去世的伤感之情,对平凡而辛劳的祖先的怀念之情。第二处:关键词 “召唤 ”,“护佑 ”, “另一种方式存活着 ”等,表现了对祖先 “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 ”护佑后代的家园和子孙的感念之情。

20、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并明确常见的写作手法。其答题模式是:运用了 手法 (技巧 ),表达了 ( 内容 ),有 效果。从文中 “或许,祖先们思谋着 ”、 “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 ”、 “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 ”等处看出,作者运用了想象 (以虚写实或拟物 )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 “活着的祖先 ”。联系全文,可以分析这些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想象祖先们幻化为鸟和风,回到曾经的家园,生动形象而又具体地表现了祖先们对家园一草一木及劳动成果的珍视,对子孙后代 的期望和关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先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1、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解答本题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 “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 支撑着我们的生命 ”等,然后在理解全文主旨的基础上加以整合。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题。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

22、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 及 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23、。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 “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 彦谦知王纲不振, 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 。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 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 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 。司隶别驾刘陀,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陀亦不敢为恨。 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

24、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 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 房彦谦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长兄彦询,雅有清鉴雅:平素 B雅有词辩,风概高人高:超出 C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固:坚持 D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亢礼:高声论礼 【小题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

25、为四组,全都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一组是 (3分 )( )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 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 刺史惮之,皆为之拜 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 自少及长 ,一言一行,未尝涉私 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房彦谦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让继母先品尝。 B房彦谦为官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当时的大文豪内史侍郎薛道衡,也对他特别地尊敬。 C房彦谦为人正直,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 D房彦谦虽然身居

26、高官,但平时勤俭朴素,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小题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 (4分 ) 译文:_ _ (2)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 山之下,以求其志。 (3分 ) 译文:_ _ (3)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 (3分 ) 译文:_ _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1)遇到近亲丧事,服丧期间必定不尝荤腥完成大礼,宗族内把他作为值得学习的榜样。 (期功 1分,终 1分,则 1分,句子通顺 1分 ) (2)于是辞官隐居,就在蒙山下建了房子,来追求自己

27、的志向。 (结构 1分,以 1分,句子通顺 1分 ) (3)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 (弹射 1分,曾 1分,句子通顺 1分 ) 【小题 1】本题考查的是对重 点实词意义的理解。要注意积累课本中的实词,迁移运用。解题时可以结合文意,将选项中的解释带人原句。 D项中 “亢礼 ”应理解为 “以平等礼节相待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看清题干, “全都 ”说明不论是正反面还是直接间接,只要是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就可以。而且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与事件以及表现的性格等对应起来。 与 “有操守 ”无关。所以选 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

28、力层级为 C。 【小题 3】理解重点实词含义和句式特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 A项中原文是 “事伯父乐陵太守 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可见 “自己不先吃 ”是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而非继母。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意顺。 (1)句中“期功 ”译为 “近亲 ”, “终 ”译为 “完成 ”。 (2)句中 “结构 ”译为 “建房子 ”, “将结构蒙山之下 ”是状语后置句。 (3)句中 “弹射 ”译为 “弹劾 ”,

29、“曾 ”译为 “竟然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朝天子 秋夜客怀 元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离人强。 【小题 1】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一句中 “敲残 ”二字有何妙处? (4分 ) 答:_ _ _ 【小题 2】本曲描写了哪些的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_ _ _ _ 答案:【小题 1】答案: “敲残 ”二字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 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30、【小题 2】答案:本诗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等意象表达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构筑了令人思乡断肠的秋夜氛围,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艺术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句中 “敲残愁况 ”应砧声, “起 ”字见离情之不可已, “残 ”字见愁况之不可耐,各为句眼。这 “离情 ”与 “愁况 ”就构成了 “客怀 ”的内容,具体说来,就是使作者意识到愿望( “梦家山 ”)与现实( “身异乡 ”)的巨大反差。敲残 ”二字

31、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意象就是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的事物。解题时找出诗人借以抒怀、言志的物象就可以了。本诗借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等意象表达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构筑了令人思乡断肠的秋夜氛围,从视觉、 听觉、嗅觉上勾起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以下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其在语体风格、用词、语言得体等

32、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4分 ) 我学习刻苦,考过好几次学年第一。 此外,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 曾获市 “五四 ”征文大赛一等奖, 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 400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 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 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将第 _句改 为_。 将第 _句改为_。 将第 _句改为_。 将第 _句改为_。 答案: 我学习刻苦,多次荣登学年榜首 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 400米第九名的成绩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机会 依据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同,

33、语言流畅。 (5分 )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为物所累、负重前行的烦恼后,才能省悟人生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放下。只有放下, 才能闲看花开花落 , 品味生活的浪漫温馨; 只有放下,_, _;只有放下_, _。 答案:才能做到去留无意 笑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才能宠辱悲欢不惊 安享心灵的平静幸福 学校要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请你结合诗歌内容、风格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首诗词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 50字。(6分 ) 第一首诗歌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朗诵结束,串联词 (1):_ _ _ 请听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深情告白 再别康桥。朗诵结束后,串联词 (2):_ _ 接下来,请欣赏配乐诗朗诵

34、戴望舒的雨巷。 答案: (1)离开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的赤壁古战场,穿越历史的烟云,我们来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康河河畔。 (2)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让我们走进江南烟雨中的小巷,去邂逅一位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5个小题 )(5分 ) (1)渔舟唱晚, _。 (王勃滕王阁序 )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_。 (苏洵六国论 ) (3)锦瑟无端五十弦, _。 (李商隐锦瑟 )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 (苏轼定风波 ) (5)故不积跬步, _。 (荀子劝学 ) (6)文章千古事, _。 (杜甫偶题 ) (7)良将

35、劲弩守要害之处, _。 (贾谊过秦论 ) (8)羽扇纶巾,谈笑间, 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答案: (1)响穷彭蠡之滨 (2)弊在赂秦 (3)一弦一柱思华年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无以至千里 (6)得失寸心知 (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樯橹灰飞烟灭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冰心说: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 认真思考,结合现实人生,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文体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36、: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 和谐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谐是清晨第一缕阳光,冲破黑暗和阴霾;和谐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拂去萦绕在心头的烦扰和纷忧。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地摇曳在枝头,有人相信爱是人类力量的来源,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 然而和谐才是基础,它是摩天大厦最坚固的基石。 古往今来,人们都渴望着与自然和谐相处。陶渊明纵情于山水之间,写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逸诗句;失意的王勃也无法拒绝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豁达飘逸的林清玄在台 湾日月潭饱览着美景;有着流浪气质的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寻找着情感的寄托 人与自然有着天生的联系,谁都无法抗拒那或宏伟壮丽

37、或清灵俊秀的美景,学会和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心情放飞在另一片天空。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构成,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体系之下,与社会和谐共处是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的关键。最近媒体对芜湖十大道德模范事迹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他们有的见义勇为,有的敬业奉献,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诚实守信,有的孝老爱亲,无不以动人的事迹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即使我们做不到如此的高尚,但我们仍然可以用行动来表示,遵守法 律,遵循道德规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义务。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不仅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一份安宁,也能为我们自身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最应该做到的。心灵的鸿沟会在最亲密的人之间制造一层厚厚的壁垒,让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此时此刻,沟通显得那么重要。学会沟通,让一切猜疑与嫉恨都烟消云散;学会沟通,让真诚与信任的芬芳弥漫人间;学会沟通,让光明在心与心之间搭建一座美丽的虹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阳光和爱就会充满心房,让人们共处在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里。 当和谐的光 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一朵花的绽放是多么美丽;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社会是多么井然有序;当和谐的光芒洒满人间,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多么亲密。和谐,让人类的生存成为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