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171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加线字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人既 咎 子兰 (ji 追究 ) B屈平 属 草稿未定 (sh 写作 ) C以一仪而 当 汉中地 (dng 当作 ) D何不 其糟而啜其 (1 薄酒 )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注音、解释都对。 A项,咎,注音对,解释应为 “责怪 ”。 B项,注音应为 “zh”,解释对。 C项,注音应为 “dng”,解释应为 “抵,换取 ”。字音识记应放在平时积累,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立适合自己的字音字库。文言实词,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

2、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中的 “夺 ”可以理解为强行修改。 B “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中的 “圣君治国 ”是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的意思。 C “听之不聪 ”中的 “听 ”是名词,意思是识别力。 D “时秦昭王与楚婚 ”中的 “婚 ”的意思是结为亲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 “圣君治国 ”是 “圣明的君主

3、、太平的国家 ”的意思。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对下列加线字 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明 道德之广崇 谗 谄 之蔽明也 使上官大夫 短 屈原于顷襄王 屈平既 绌 蝉 蜕于浊秽 其后楚 日 以削 靡不毕 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 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翻译为 “阐明 ”“诋毁 ” 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为 “谄媚之辞 ” 都是通假字,分别

4、通 “黜(废,罢免) ”“现(显现) ” 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翻译为 “像蝉那样 ”“一天天地 ”。用法较复杂,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还有为动用法。找例句,结合语法知识揣摩,会对做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项是 ( ) A马航 MH370“失联 ”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 3月 24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 ,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 “黑匣子 ”和飞机残骸。 B今年 3月

5、1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 置之度外 ,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C为了对抗 不堪入耳 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 “还击 ”广场舞的噪音公害。 D从 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 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 目不暇给 ,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项, “不孚众望 ”意为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众人的期望 ”。孚:信服,使信任。 B项, “置之度外 ”意为 “不(把生死、利

6、害等)放在心上 ”,用错对象。 C项, “不堪入耳 ”意为 “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 ”,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 “目不暇给 ”意为 “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 ”,用错对象。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 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

7、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 7小时内有 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 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误类型为成分残缺,缺乏宾语中心语,可在 “比赛 ”后加 “资格 ”; B项,错误类型为成分赘

8、余中的 “语意重复 ”, “突然猝死 ”中 “突然 ”“猝 ”意思一样,应去掉 “突然 ”; C项,错误类型为不合逻辑中的 “主 客颠倒 ”,应该是“陶渊明可能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 。 。 。 ; 。 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 好人品是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

9、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 好人品是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 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标点和板块组合就可以很快做出,看下面 6个句子,可知 句式相同,内容递进,必为一个板块,排除 C; 内容对比, 有总扩句 “能力是一把双刃剑 ”,且后有引号,必为一个板块,排除 D; 开头词是 “相反 ”,且 都有分句,按道理 前必为分号,看分号位置,排除 A,故选 B。随后按 B顺读一遍印证, 谈 “好人品 ”和前一句 “人品 ”照应; 谈 “人品和能力的关系 ”, 谈 “能力

10、 ”,非常符合逻辑,确定答案:为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 3小时。在 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 “勤、朴、诚 ”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

11、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 “北南开,南浦东 ”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 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年 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 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 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 3

12、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 25个城市 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 ),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年 5月 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 191

13、8年创立到 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 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 、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 “大职业教育主义 ”,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乖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

14、地寻求职业教肓对 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 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 “侠骨慈肠、锦心绣口 ”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

15、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八个字。 (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相关链接】 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 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 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

16、的。(孙起孟 1988年 l1 月 6日题词)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 “北南开,南浦东 ”的盛誉。 B 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 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

17、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小题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CE(答 C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D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 【小题 2】( 6分) 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 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

18、 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培养了大批人才。(每点 2分,答出任意 3点即可) 【小题 3】( 6分) 实用主义。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 直观教学; 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平民化。黄炎培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8分) 爱国主义。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 生活简朴。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淡泊名利。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

19、长,坚辞不就。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亲自上讲台讲课;创办浦 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抗战后,把杜月笙资助自己的两千大洋,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 A项,强加因果, “享有盛誉 ”和 “有名人 ”在原文中没有因果关系; B项, “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错

20、,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 美国才是注重考察职业教育; D项,“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 ”不准确,原文是 “封建教育脱离生产 ”,并非 “不让人从事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到原文依次寻找,按照顺序概括。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因为问的是 “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 ”,答案:最好组织成动宾结构的词组。第 1、 2段可以概括出 “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 ”;

21、第 3段可以概括出 “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 ”;第 5段可以概括出 “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培养了大批人才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概括时注意结合文本。回到原文依次寻找,按照文本顺序找出事例,从事例中可概括出 “实用主义 ”“大职业教育主义 ”“平民 化 ”等方面,然后再简述事例证明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

22、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就是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是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的文章。本题适用第二种,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从事例中可概括出 “爱国主义 ”“生活简朴 ”“淡泊名利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等 方面,然后再简述事例证明即可。条理清晰,内容完备,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每题 3分,共

23、 9分 )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 (节选 ) 郭 莹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 ”与 “中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 “和 ”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 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 “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 “和气生财 ”“和气致祥 ”“家和万事兴 ”“父子和而家不败,

24、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 “将相和 ”“兄弟和 ”“姑嫂和 ”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 作的寻求,正是 “和为贵 ”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 “中 ”,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

25、“和 ”包含着 “中 ”, “持中 ”就能 “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中和 ”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 “执中 ”,应用于为人处世 ,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 “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 ”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 “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

26、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 ”产生 “厌恶 ”。 “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 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 “中和 ”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 “中和 ”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

27、乏。 【小题 1】下列对 “和 ”与 “中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 ”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其中包 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贵 “和 ”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密切关系。 C “中 ”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之根本。 D “和 ”与 “中 ”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 “贵和 ”才能 “持中 ”。 【小题 2】下列各项不属于 “贵和尚中 ”思想在处世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以和谐为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 B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

28、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 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几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D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 B “和 ”与 “中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范畴, “中和 ”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时也增加了 文章的说服力。 D作者认为,对 “中和 ”品格的推崇和

29、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二者相互包含,只有 贵和 才能 持中 ”错,原文第四段的中间 “ 中庸 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 和 包含着 中 , 持中 就能 和 ”。作答步骤: 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逐题逐项, “归位比较 ” 排除选项,得出答案:。注意: “比较 ”得出的结论必须遵从原文观点或作者意图,而不是考生根据 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判断。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BC项都是 “在处世中的

30、具体表现 ”, D项的内容来自原文最后一段开头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 ”。从 “总的看来 ”可以看出这是 “贵和尚中 ”思想形成的结果或影响,而不能说是表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 项, “正反对比 ”不当,文中都是都正面论述的,没有反面来对比;C 项, “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当,主次颠倒了,应该说 “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 ”

31、; D项, “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 ”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当中作者仅仅说了对 “中和 ”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根本没有提“宣扬 ”“不宣扬 ”的事。就算要写,一般也应是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而不能“不宜再正面宣扬 ”。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9分)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 声 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

32、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 效 ,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 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 “考校尽心,宁复有此? ”特改宣教郎。耀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 虞 其复用,力排之

33、,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 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 “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田法行,受牒 按 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 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曰: “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 张汝明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太学,有

34、 声 一时声:声望。 B更数医不 效 效:见效。 C犹 虞 其复用虞:担忧。 D田法行,受牒 按 境内按:根据。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未尝出一语干进 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常能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 权贵。代理殿中侍御史当天,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

35、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D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5分) ( 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 “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 5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 1)( 5分)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

36、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 ( “不时 ”“直 ”“绳 ”各 1分,句意 2分) ( 2)( 5分)安抚使询问缘故,众人想把责任推到下属官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 “故 ”“委 ”“诡辞 ”“为 ”各 1分,句意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按:巡视。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不局限于考纲规定的 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的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

37、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语法分析法来辅助判断, “按 ”解释为 “根据 ”,后面是名词 “境内 ”,再后面没有内容,从语法的角度看 “按 ”应该是动词,而 “根据 ”是介词,是解释不通的,所以D项肯定是不正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 “直接表现 ”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 “张汝明 ”,性格特征是 “尽职尽责 ”, 表明张汝明为人仗义, 表明张汝明为人正直,和 “尽职尽

38、责 ”无关,排除这两项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是不求封赏,淡泊名利,也和 “尽职尽责 ”无关。注意审清题目,看清是 “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的不能选) ”还是 “表现(间接表现的也能选)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 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 C“献给他 ”应为 “献给皇上 ”,选项人物错误。设题 “雷区 ”有:曲解文意(错解关键词)、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信息)、张冠李戴(写错做事者)、移花接木(不同时、地等做的事搅乱混编)、以偏概全(一点缺点,全盘否定

39、)、言过其实(过高褒扬或贬低)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 语后置句、省略句等)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 “病 ”译为 “有病 ”; “市 ”译为 “买东西 ”; “不时 ”译为 “不能及时 ”; “予直 ”译为 “给钱 ”; “部 ”译为 “掌管 ”; “绳 ”译为 “制裁他 ”。 “故 ”译为 “缘故 ”; “委 ”译为 “推到 ”; “诡辞 ”译为 “虚假的话

40、 ”; “为 ”译为 “做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 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

41、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 ,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用妖巫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恰逢反对他的人诬陷他背离了王氏的学说,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得到了去取录,徽宗看了后说:“他考校这样用心,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特改为宣教郎。擢升为监察御史。曾经代理殿中侍御史,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皇上

42、夸奖他耿直。蔡京 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宁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来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身上,张汝明说: “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 ”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请求献给皇上。张汝明说: “皇上让 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

43、来希求奖赏呢? ”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流传于世间。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杨 柳 枝 刘禹锡 (一 )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二 )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小题 1】分析第一首 “数株残柳不胜春 ”一句中 “数 ”和 “残 ”两个字的表现力。 (5分 ) 【小题 2】历代评

44、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 “异曲同工 ”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6分 ) 答案: 【小题 1】 (5分) “数 ”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 2分)“残 ”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阴蔽日的样子。( 2分)“数 ”“残 ”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 1分) 【小题 2】( 6分)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 2分)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葱茂盛、景色迷人,但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

45、芜。( 2 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中的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 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 “数 ”说明现在数量少,过去多; “残 ”写出杨柳残败,当年茂盛。 “数 ”“残 ”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杨柳的残败,映衬出隋宫的破败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4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情景关系里的正衬和反衬。第一首诗是正衬,以哀景衬哀情,用隋宫外杨柳的残败衰颓衬托隋宫的破败;第二首诗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用宫树的郁葱茂盛来衬托隋宫的破败荒芜。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手法有区别,一正衬,一反衬,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 ,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昔盛今衰的感叹。手法题,要先回答术语,然后结合原文阐释术语,本题就是用什么衬托什么,最后回答体现了什么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名句默写。(每题 1分,共 8分) (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劝学 (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

47、高) ( 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4)过蒙拔擢, 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 6)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7)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 8)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 ( 1)无以至千里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 3)水随天去秋无际 ( 4)宠命优渥 ( 5)君子不齿 ( 6)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7)固前圣之所厚 ( 8)时矫首而遐观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至(不要写成 “致 ”,与 “而致千里 ”区别开) ”“常作客 ”“宠 ”“渥 ”“不齿(与“不耻 ”区别开) ”“往昔 ”“峥嵘 ”“矫首 ”“遐观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 “得 ”,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 “得 ”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