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71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 褐 色( h) 簇 新( c)脑 髓 ( su)有史可 稽 ( j) B 绥 靖( su) 鬈 曲( jun)负 荷 ( h) 沁 人脾胃( qn) C 褶 皱( zh) 审 视( shn) 诧 异( ch) 应 运而生( yng) D 窥 视( ku) 媲 美( p) 钳 制( qin)日积月 累 ( li)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脑 髓 ( su) B鬈 曲( qun) C褶 皱( zh)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

2、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翻译 正确 的一项是 ( )( 3分) A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我)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讲信用,数落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沛公)听说大王有心要责备他。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也借此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比国家还要重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数落 ”应为 “列举罪状 ”; C项 “即使 ”应为 “虽然 ”; D项 “平民比国家还要重要 ”应为 “平民对国家有重要作用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 不同 的一句是 ( )( 3分)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贪于财货 C而君幸于赵王 D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为被动句标志,其余均为状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句 不同 的一项是 ( )( 3分) A买五人之头而 函 之 B既 东 封郑 C怒发 上 冲冠 D常以身 翼 蔽沛公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为名作动,其余名作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 相同 的一项是( )( 3分) A若舍郑以为 东

4、道主 B为巡船所 物色 C且相如素 贱人 D 佯狂 不知所之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 “佯狂 ”即 “佯作疯狂 ”,古今同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关于课文的理解,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拿来主义较多地运用反语,加强了讽刺。如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 的仪节,说道:拿来! ”。 B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视传统为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 C离骚开篇诗人自述家世和生辰,是为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敬仰和

5、崇拜,也表现了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 D鸿门宴中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一席话,足见其雄才韬略,他的勇武更让项羽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有意将他留在身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第二例不是反语。 考点: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左传是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做的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组成,共 130篇, 50余万字,记载了从 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C指南录,文天祥

6、诗集,是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的句意。作者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 “后序 ”,也为 “跋 ”。 D七录斋集是明代文学家张溥的诗文集。张溥,崇祯四年进士,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 “应社 ”,崇祯时组织 “复社 ”,批评朝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春秋战国 ”有误; B汉景帝,应为汉武帝。 C“跋 ”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考点: 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使

7、人体表皮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这一发现为研究和治疗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帮助。 B自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以来,有效遏制了广电节目中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催生了一大批如中国好声音这样的形式活泼、内容健康的优秀节目。 C调查显示,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避免交易安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网店实名制的实施能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健康发展。 D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小说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天马行空般的叙述以及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了一个既现实又神秘的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缺主,去掉 “自 以来 ”,在 “颁布 ”后加 “的 ”。 C

8、否定失当。去掉 “避免 ”。 D搭配不当。 “融入 ”和 “叙述 ”、 “处理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运用,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在广州市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上,有一位刚满岁的小朋友现场挥毫,一幅 “春风得意马蹄疾 ”的十米长卷 一蹴而就 ,令围观 者赞叹不已。 B对林书豪而言,今天的成功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他既不会因为媒体的放大而 昙花一现 ,也不会因为光环璀璨而迷失自己。 C由于经历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漫长冬季,加上持续多阴雨寒冷,上海春季各种花卉的花期被打乱,变得 不可思议 ,难以预测。 D冰岛的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

9、川下一座火山持续喷发,火山喷发带来了种种斑驳陆离 的经济现象,对欧洲国家影响较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这里应该用 “一挥而就 ”; B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这里使用正确。 C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这里不适用; D斑驳陆离: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繁杂,不能指经济现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 的一组是( )( 3分) ( 1)阳春三月,我们更愿意看春草吐绿。铺点青石板给大家踩踩,虽不

10、会看到草坪被践踏的样子,但这样做 过于简单化了。 ( 2)由于国家对房价持续调控,楼市 “价格战 ”已初见端倪,但房价是否会在上半年见底,还是让人难以 。 ( 3) 网友陈先生在某网站 “天天 315”栏目上投诉:保险业务员骗保, 合同条款、谎报收益。 ( 4)每到四月,这里便是桃花的海洋,二十多万亩桃花竞相开放,漫山遍野桃花红遍。想 花海、置身仙境吗?那么就选一个周末和家人去观赏桃花吧! A未免捉摸曲解徜徉 B不免捉摸误解徜徉 C未免琢磨 误解徘徊 D不免琢磨曲解徘徊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免 ”指客观上免不了, “未免 ”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 (表示不以为然 ); “捉摸 ”侧重猜

11、测、预料, “琢磨 ”则是思索、考虑的意思。 “误解 ”指理解得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多指无意地), “曲解 ”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 “徘徊 ”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犹疑不决。 “徜徉 ”的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 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蹙眉威摄禁忌抱残守缺 B赊账冠冕攻讦销声匿迹 C时髦自诩吝啬刮诟磨光 D国萃趿拉蹩进残羹冷炙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摄 ”应为 “慑 ”, C“诟 ”应为 “垢 ”, D“萃 ”应为 “粹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

12、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共 15分) 渐行渐远的自行车 杨树荫 清晨,太阳正在升起。 整洁的街道,幽雅宁静。粗壮的梧桐树,枝叶茂密,偶尔一阵凉风,让人神清气爽。 里弄,小巷,胡同口,一辆一辆的自行车,响着清脆的铃声,鱼贯而出,在宽阔的大街上,汇聚成浩荡的车流,来来往往,时有分流,又不断地合流。 城市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各处都能见到的城市图景。只是这幅图景,已恍惚成了遥远的过去。如今的街道,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上海产的 “永久 ”牌、 “凤凰 ”牌自行车,天津产的 “

13、飞鸽 ”牌自行车,轻盈简洁,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王国里的主力军,中国人踏着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中国竟有着长久不变的形态。首先是价格不变,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八九十年代的随处可买、随时能买,自行车的价格始终在 100多元一辆,普通的工薪阶层买得起;其次,外形也不 变,它的构造始终是一个车身、两只轮子, “操纵在两足之间 ”,只要凭着自己的力气,便能轮转车行。 自行车以自己的朴素、朴实,遍布城乡,中国人离不开自行车,自行车也一无所求地任人使用。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在。疾者,即与凶险同行,一旦失控,便会头破血流

14、;徐者,即无法行进,也会车弯人倒。不疾不徐,循势而进,这是自行车的前进方式,其实也是做人的前进方式。世间之事,快不得,慢不得,不疾不徐之为上。 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自行车的速度是人踩踏出来的,脚踏轮转,一分脚 劲方有一分速度。人踏着车,争到了速度,却也造就了人的体能与毅力。物质社会,既要借助物质,又要唯力而行,尽力而为,此是人在物质世界的存亡之道。 自行车谦卑处世,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它不横冲直撞,不强凶霸道;无论大路、小路、田间的路,只要有路,它都能依路而行;它卑微而立,在大千世界,只需微薄的一席之地;它供人役使,却无所索求;它给人方便,却不污染人间;它简洁朴实,没有贫富的差距

15、,让骑车人心态平和。 自行车是人们漫长岁月的坚守者,艰难行程的助推器,它陪伴中国人缓慢却不停顿地从贫困通往富裕,直到汽车进入普通人家。而今,自行车竟然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渐渐地远去。 中国人已经不会安于自行车的速度,也不看重自行车的价值。 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新宠,铺天盖地,不可一世,并且很快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一条一条道路由它驰骋,一片一片空间由它占有。飞驶而来、绝尘而去的汽车,根本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 高速的公路,疾驰的汽车,凡是路,都被汽车所占。汽车又堵住了路,路堵、车堵、人心也堵。一心求快的中国人又不安于汽车的 速度,磁悬浮速度、高铁速度,接连问世,震撼人心。中国人只想快,

16、甚至想飞腾起来,总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自行车,已然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它不断地被边缘、被贬值。一个视速度为强势的时代,自行车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技术进步的时代,我们不必为传统器具的衰落而悲哀,万物优胜劣汰,自有其客观的规律。与汽车相比,自行车的速度自然落后了许多。然而人世间,并非越快越好,倘若物质飞速地发展,而人的灵魂跟不上,岂不险乎?倘若人的灵魂、人的生命就得慢慢地行进,如此的快速,岂不悲乎? 其实,世上并非都在追求速度,丹麦、挪威诸国,人均 收入和现代化水平都居世界之前,可谓十足的富裕国家,却照例是自行车不少于汽车,也不弱于汽车。宽广的大街上,有专设的通道让自行车自由而行,还有专门的交通

17、法规保护自行车。人们依旧喜爱自行车,依旧每天踏着自行车上下班,包括部长、市长和白领阶层。自行车不仅让他们骑出了一个洁净的天地,也骑出了一个体魄强健的民族。 然而,我们已经上了快速的轨道,人们崇尚快,追求快,一切都想快,再也慢不下来了。 渐渐远去的自行车,留下的只是遥远的记忆。 【小题 1】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一到第四段的作用。( 2分) 【小题 2】文章第 8段写到 “车 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请联系全文概括 “自行车文化 ”的主要内涵。( 4分) 【小题 3】 请你选择角度,赏析文章划线句子。( 4分) 【小题 4】你对 “自行车渐行渐远 ”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结合文意,分点

18、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小题 1】营造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清晨从容有序(或宁静)的美好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情景的怀念( 1分);引出下文对自行车的相关回忆( 1分) 【小题 2】不徐不疾的前进方式;唯力而行,尽力而行;品德谦卑处世;信念执着坚守。 【小题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用 “铺天盖地 ”“不可一世 ”等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汽车数量多和豪迈之情; “驰骋 ”“占有 ”写出了汽车的张扬的个性, “飞驰而来 ”“绝尘而去 ”等写出汽车速度之快,(举例分析 1分)与前面写自行车的相关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1分)也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1分) 【小题 4】随经济的发展

19、,自行车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被淘汰也是符合规律的。( 2分)但是世间一切并非越快越好,高速发展的城市遗留下诸如交通混乱,环境恶化,人们的急功近利等问题亟待解决( 2分),人的观念态度、精神理念、灵魂归依等方面的渐变更新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应该引起人们的 深思。( 2分) (答出一点给 3分,答出两点给 5分,答出三点给 6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 1) ( 4)属于开头部分的场景描写,这类描写一般的作用为 给全篇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引出下文。本题即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并结合本文前四段的具体内容进行思考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

20、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 8段 “车轮滚滚,竟然滚出了一个自行车文化 ”一句领起了下文,解答时我们就要向下文找答案:。第 9“自行车不疾不徐,正是其奥妙所 在 ”,第 10段 “自行车唯力而行,这又是其魅力所在 ”,第 11段 “自行车谦卑处世,这更是它的品德所在 ”,第 12段 “自行车是人们漫长岁月的坚守者 ”,找到这些信息,也就可以归纳出所要的答案: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一般可以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来鉴赏,汽车成为社会的“新贵 ”“不可一世

21、 ”“取得了自行车从未享有过的地位 ”“不会把自行车放在眼里 ”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结构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内容上看,写出了汽车的数量之多,速度之快 ,气势之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篇文章属于怀旧散文,这类散文所写之物往往是寄托了人们某种深厚情感的事物,对于这类事物的逝去,我们的感情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在答题时可以肯定自行车逝去的必然,也可以谈谈自行车留下的必要,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论述,但一定要言之成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共 6

22、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 ,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 ”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 “平民化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

23、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 “出售存膏,售完即止 ”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 “拿来主义 ”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 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小题 1】 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

24、论证方法?请具体分析。( 3分) 【小题 2】选文末段对新主人有定义,要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请在选文首段中找出与 “有辨别的新主人 ”相反的形象,并简析其相关特征。( 3分) 答案:【小题 1】比喻论证: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小题 2】孱头、昏蛋、废物均无辨别。( 1)孱头:懦弱无能,不敢直面。( 2)昏蛋:愚昧无知,无力辨别。( 3)废物:艳羡拜倒,不 加区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他占有,挑选 ”总说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然后以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为喻体来分说。 考点:体会

25、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段文字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共 9分) 甲 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很快就离开了那里。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以为他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分子;也许不一定跟他本人作对,而是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我想,人们是不喜欢那样的感觉的;因为过了好几个月以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感觉: “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位老人 所以我就去了!也许会看到他的哥哥呢! ” 因为

26、我晓得,他哥哥很老实,甚至在暗地里也不至于责备我。 我的心安下了,在店堂出现的正是他的哥哥,他正在整理一张皮革。 “啊!格斯拉先生, ”我说, “你 好吗? ” 他走近我的跟前,盯着看我。 “我过得很好, ”他慢慢地说, “但是我哥哥死掉了。 ” 我这才看出来,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以前从没听他提到他的哥哥。我吃了一惊,所以喃喃地说: “啊!我为你难过! ” “的确, ”他回答说, “他是个好人,他会做好靴子;但是他死掉了。 ”“ 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你要做靴子吗? ”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 “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 乙 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

27、到伦敦。我所去的第一个店铺就是我的老朋友的店铺。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 ,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这一次,他起先真的不认识我了。 “啊!格斯拉先生, ”我说,心里有些烦闷, “你做的靴子好极啦!看,我在国外时差不多一直穿着这双靴子的;连一半也没有穿坏呀,是不是? ” 他细看我这双俄国皮靴,看了好久,脸上似乎恢复了镇静的气色。他把手放在我的靴面上说: “这里还合脚吗?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 我向他确切地说明:那双靴子非常合脚。 “你要做靴子吗? ”他说, “我很快就可以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 ” 我回答说: “劳神,劳神!我急需靴子

28、每种靴子都要 ! ” “我可以做时新的式样。你的脚恐怕长大了吧。 ”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形画了样子,又摸摸我的脚趾,只有一次抬头看着我说: “我哥哥死掉了,我告诉过你没有? ” 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 【小题 1】面临变革,格斯拉 “显得衰老、瘦弱 ”,甚至 “不断地发抖 ”,选文中还有哪些内容表现他已衰老?( 3分) 【小题 2】 乙段选文末尾,身为格斯拉先生老朋友的 “我 ”为何 “真高兴离开他 ”?( 2分) 【小题 3】小说中格斯拉兄、弟除了形象稍有差异之外,性格、品质几乎一样,能否将两者形象合二为一,只安排一个小说 人物?请阐明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29、【小题 1】 “他起先真的不认识我了 ”中的 “起先 ”暗示格斯拉已经老眼昏花; “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形画了样子 ”中 “非常迟缓 ”的动作暗示衰老;忘记是否将哥哥的死讯告诉老主顾,记忆力的减退也暗示着人的衰老。 【小题 2】他变得如此衰老,让身为朋友的 “我 ”看了实在难过,离开他,我才能暂时摆脱这种难过的情绪。 【小题 3】不能。面临变革,兄长因为内心的痛苦和境况的窘迫而死,即便如此,格斯拉仍不改初衷,坚守高品质,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格斯拉追求理想与美的品质;如格斯拉兄弟开的小作坊,通常具有人 手少、家族成员共同经营的特质,设置两个人物,说明了当时手工业者的典型处境;这样的家庭作坊主,通常兼

30、有保守和坚持的性格,借对格斯拉兄弟形象的塑造,完整地刻画了这一人群的典型性格特征。(三条理由说清两条即可,答对一条得 2分) 能。哥哥的形象更 “瘦弱、苍白 ”, “头发稀薄 ”,但兄弟总体 “很相像 ”以至于 “我 ”经常分不清他们;性格上哥哥更 “老实 ”, “暗地里也不至于责备我 ”,但这一人物的塑造对小说主旨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合二为一。(两条理由答对一条得 1分,回答 “能 ”最高得 2 分。不给满分理由:对主题的把握还有可深入的空间。)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相关情节,有一点答一点,不要遗漏要点。每点 3分,要求能对人物性格准确概括,并能结合小说略加分析。 考点:

31、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对小说中 “我 ”这个特定的人物形象的赏析,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情节结构及线索、人物塑造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主题的某个方面。有一点答一点,没有也不要牵强附会。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这样的题目一般顺着原作的意图来答比较稳妥。但小说的情况则复杂一些,因为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的,比较含蓄,容易出现把握不准的情况。不过任何提问都有一定的暗示性,如本题就暗示我们两种观点都是可以成立

32、的,关键是要能结合相关情节说得有理有据。评分标准:观点明确 2分,理由充分 6分,每点 2分。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 9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

33、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 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

34、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小 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素 善 留侯张良善:与 交好 B项伯乃夜驰 之 沛公军之:到,往 C吾得 兄 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 项王谢:感谢 【小题 2】下列句中 “为 ”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 不同 的一项是( )( 3分) A臣 为 韩王送沛公 B窃 为 大王不取也 C谁 为 大王为此计者 D君 为 我呼入 【小题 3】下列各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因为项伯曾在秦时与张良一起出行游

35、玩过,所以两人交情很深。 B刘邦听闻紧急军情后,积极拉拢项伯,可见他胸有城府,颇有心机,其实是在利用项伯。 C项伯回至军中,竭力为刘邦说情,项羽对其丝毫不疑,当即 “许诺 ”,紧张气氛暂时趋于缓和。 D项王从一开始听闻 “沛公欲王关中 ”时的大怒,到此时听信项伯的劝谏并当场 “许诺 ”,这充分显示了他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谢:谢罪,请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项 “为 ”译为 “认为 ”,动词;其他三项都译为 “替,为 ”,介词。 考点:

36、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中 “游 ”不能理解为 “游玩 ”,而是 “交往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 15分) 郭解,轵( zh)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 ,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 俭 ,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 矜 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 负 解之势,与人饮,使之 。非其任,强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 “

37、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 于 道,弗葬,欲以 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 多 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问其姓名,客欲杀之。解曰: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彼何罪! ”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 时脱之 。 ”每至直更,数过,吏弗求。怪 之 ,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 乃 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和,闻其声,争交欢解。已(解兄子)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 乃 下吏捕解。解

38、亡。久 之 ,乃得解。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 “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 以 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 于 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 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 (节选自史记 游侠列传) 【注】 阴贼:内心残忍。 :饮尽杯中酒。 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

39、及解年长,更折节为 俭 俭:节 B既已振人之命,不 矜 其功矜:夸耀 C解姊子 负 解之势负:倚仗 D诸公闻之,皆 多 解之义多:赞扬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项是( )( 3分) A欲 以 辱解 以 睚眦杀人 B弃其尸 于 道此罪甚 于 解杀之 C上闻, 乃 下吏捕解箕踞者 乃 肉袒谢罪 D怪 之 ,问其故久 之 ,乃得解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成年后的郭解洗心革面,不再心狠手辣。 B郭解秉公执法,大义灭亲,赢得了人们的仰慕。 C太史公认为对于侠者来说,相较于容貌,人的美好名声更重要。 D太史公对朝廷以大

40、逆无道之罪诛杀郭解表示强烈愤慨。 【小题 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4分)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 /知与不知 /皆慕其声 /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谚曰 /人貌荣名 /岂有既乎 /於戏 /惜哉 【小题 5】居住在乡里,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还不够。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俭:约束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41、。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C于是 ,就 A用 /因为 B在 /比 D代词 /音节助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文中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 俭 ,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约束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 B项所说之事使人们更加依附他,而不是仰慕他。 D项文中太史公没有表示愤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断句步骤总结: 1 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 抓词语, 虚词 :“

42、夫、惟、盖、凡、窃、请、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 “乎、哉、也、矣、欤、焉 ”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对话、引文标志 :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 ”、 “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 “曰 ”而省略主语。 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 ,进行推断。 3 观句式: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 利用上下文内容的关连、呼应断句;5 找名词(或代词)。名词或代词往往充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 名词或代词,即可确定停顿。 6 找顶真。顶真是古汉语一种常见的修辞形

43、式,句子往往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主语,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兼语句。 7 依总分。文言文的句子,也有总分式的,我们可据此判断停顿。 8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断句。比如行政事务、名物制度等。 考点: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5】 试题分析: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 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

44、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 串意 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约束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

45、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饮尽杯中酒。人家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 。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 “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 ”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 ”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

46、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 “居住在乡里,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 ”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 “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 ”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

47、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后来(郭解兄长的儿子)又杀死了杨季主。杨季主的家人上书告状,有人又把告状的在宫 门下给杀了。皇上听到这消息,就向官吏下令捕捉郭解。郭解逃跑,过了很久,官府才捕到郭解。一次,轵县有个儒生陪同前来查办郭解案件的使者闲坐,郭解门客称赞郭解,他说: “郭解专爱做奸邪犯法的事,怎能说他是贤人呢? ”郭解门客听到这话,就杀了这个儒生,割下他的舌头。官吏以此责问郭解,令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不知道杀人的是谁。杀人的人始终没查出来,不知道是谁。官吏向皇上报告,说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 “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

48、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 的罪。 ”于是就诛杀了郭解翁伯的家族。 太史公说: “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 人可用荣耀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 唉,可惜呀! ”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习题。(共 6分) 御街行 宋(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 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小题 1】这首词借用了 (意象),传达了主人公 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