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1724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福建福州八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 , , 。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 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 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 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 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考点:语

2、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5分) 只有疏狂一老身 熊召政 春秋战国养士,汉朝养武,唐朝养艺,宋朝养文,明清多养小人。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套用之,一个朝代也会使某种人能得到特别的发展。照这个逻辑来推理, 大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读李贽的藏书 、焚书、续焚书,我们会感到,像他这样的叛逆者,当也是属于那种五百年才可能出现一个的人物。他经常发表惊世骇俗的观点,他说天地间只有五部大文章,即汉司马迁的史记、唐杜甫的诗集、宋苏东坡的文集、元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李献吉集。这五个人,前四位皆是文章翘楚,各

3、自代表了一个时代。但我们注意到,他不提孔子、孟子,亦不提老子、庄子,更不提二程与朱熹。儒道两家的圣人与典籍,尽管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圭臬,但却不入他的 “法眼 ”,特别对孔子,非难尤多。 在他眼里,孔子并非圣人,老、佛也非异端,他对儒先、父师之类谬传 知识的人物讥刺、抨击,毫不留情面。正由于这样一些人把孔子抬到圣人的地位,李贽发誓不肯加入抬大轿的行列。中国是一个善于造神的民族,因为造神者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被造者。所以,许多国人乐此不疲。李贽看出这一点,十分痛心,在给友人耿定向的信中言道: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对于

4、造神者的批判,李贽一针见血。 李贽与张居正、海瑞是同时代人,都生于嘉靖初年,死于万历时代。客观地讲,这三个人,外加一个戚继光,应该是那一时代最负盛名的四大人物。 张 居正于 1572年出任首辅 (相当于宰相 ),辅佐十岁的神宗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是有明一代绝无仅有的中兴名臣,力挽狂澜的大改革家。他执政期间裁抑豪强,注重民生,后世称他为 “权臣 ”、 “法家 ”,讪谤甚多。 海瑞是有明一代最大的清官,他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抱着一死的决心给沉湎斋醮荒怠政务的世宗上万言书。张居正柄国,始终弃用海瑞,这一点曾引起当世士林的诟病。 张居正死后,朱翊钧迅速对他进行残酷的清算,并重新起用海瑞。

5、在史籍与口碑中,张居正毁大于誉,而海瑞却是誉满天下。 作为他们同代人的李贽,却没有随波逐流。他 深情地赞誉张居正是 “宰相之杰 ”,而评价海瑞为 “万年青草 ”。在李贽看来,张居正是真正的经邦济世的伟大人物,而海瑞只是以人格取胜,生命如草可以万年长青,但绝不是振衰起隳的国家栋梁。 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来看,李贽心仪的政治人物,不仅仅只是会做道德文章,更应该有着为社稷求发展、为民生谋福祉的巨大的担当精神与行政才能。道德与事功,清流与能吏,一般的读书人,都看重前者,而李贽赞赏的却是后者。 李贽既不像张居正那样,以事功影响后世,也不能像海瑞那样,用道德影响士林。但他的叛逆精神与追求本真的学问,却是

6、晚明时期思想 界的一盏明灯。 李贽特立独行,蔑视世俗,因此当世难容。比起张居正与海瑞来,他的处境更惨。皇皇一部明史,张居正、海瑞皆有列传,而他只在耿定向的条目中附上数语以示交待,可见皇室操纵的史家,对他这位狂人,连贬损几句的兴趣都没有。李贽晚年弃绝功名,对这种 “世人皆欲杀 ”的处境,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只有疏狂一老身。 以七十五岁疏狂之身在狱中用剃刀自杀,表明了李贽与流俗抗争到底的决心。他死后不到半个世纪,明朝就以思宗的上吊而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中谢幕。比起思宗来,李贽的悲剧似乎更能体现文化上的意义。因为他不仅死在明朝最腐败的时

7、期,更是死于明朝思想上最为平庸的时期。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 A “中国是一个善于造神的民旅,因为造神者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被造者 ”。因此,与李贽同时代的人大抬孔子的轿也在情理之中。 B张居正被李贽赞誉为 “宰相之杰 ”,而誉满天下的海瑞仅被评为 “万年青草 ”,这说明李贽有与世俗不同的政治评判标准。 C李贽认为天地间只有司马迁的史记等五部大文章,因为这五部文章尽管成就大小各异,但毕竟各自代表一个时代,在李贽看来都值得肯定。 D本文述评结合,语言平实质朴、明白晓畅,大量直接引用史料来印证作者对传主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推祟,以及对他

8、的人生际遇表示同情。 E明史没有给李贽作传,仅在耿定向的条目中交待了寥寥数语 ,可见李贽的思想并不被当时皇家操纵的史家放在眼里。 【小题 2】标题 “只有疏狂一老身 ”中 “疏狂 ”一词在李贽身上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4分 ) 答: 【小题 3】文章开头说 “大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不能不说是 -个悲剧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6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 1)并不推崇传统的经典人物,一针见血地批评造神者。 ( 2)不随波逐流,对张居正的事功大加赞赏。 ( 3)特立独行,追求本真的学问。(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小题 3】

9、( 1)明朝多养小人,而大思想家李贽的疏狂个性难融于这样一个随波逐流的时代。 ( 2)李贽是一代的大思 想家,却受到皇室操纵的史家的漠视与否定。 ( 3)明朝不仅政治腐败,而且思想最为平庸。 【小题 1】 试题分析: C“毕竟各自代表一个时代 ”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李贽的看法。D“语言平实质朴、明白晓畅 ”不准确,而且并没有大量直接引用史料来印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疏狂 ”一词在这里是贬义词用作褒义词,是对其 “不盲目崇拜、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 ”品格的高度赞美。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0、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 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 “同义互解 ”和 “虚实互解 ”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5分) 最后一只碗 张鸣跃 从前,在一个古朴的山村,有一个补碗匠名叫莫非。那时人们对吃饭的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大多人一生只用一只碗 ,大小形状也基本相同,选定了就

11、不再换了,裂了破了就让莫非来补。莫非补碗的手艺很高超,补过的碗就像加了一枚精致饰配,更显得完美一些。 莫非是一个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每一次补碗,他都要养足精神并穿上新衣,犹如请神般将碗请到补碗的密室,细细打量慎重下手,精补巧镶一丝不苟。有时,一个裂纹他要修补几天几夜。他补碗收银甚微且有定价绝不多收,日子清苦,但也快乐,碗主取补好的碗时大声叫绝称妙,他就和大家说说笑笑,都很快乐,莫非觉得这是他人生最美满的时刻。 莫非名气大了,不断有外地的补碗匠来看莫非补的碗,与之切磋,村人也常拿出 莫非补的碗,相互之间争长道短,都说自己的碗是最完美的。也就从这时起,莫非变了,他不再接待任何补碗匠,和村人之间也不再

12、谈笑风生,闭门不出苦苦补碗,有活儿时他更加精心,没活儿时他就补他自己的那只根本不用再补的碗。 有一个人人敬重的老者猜到了莫非有心事,提醒他: “你已经做到完美了 !物极生反,你已走过头了! ”莫非补碗几十年,从没失过一次手,这没人能做到,算得上完美了。莫非苦笑,也说了实话: “我要补出一只十全十美的碗,要美到极限,成为天下最后一只碗,再也不生争议,再也没有碗可以超越 !”老者长叹一声说: “我正是担心 你这样 !真这样,你的完美就要结束了 !” 莫非没能悟透老者的话,继续修补 “最后一只碗 ”,要让这只碗成为艺术绝作且永不破裂,永远无需修补也没人可以修补,权做他一生的功名之最。 那天,有一个碗

13、商前来拜访莫非,老者引荐,莫非不得不接待。碗商说他也是爱碗如命,听说莫非能修补出天下 “最后一只碗 ”,特来请教。莫非让碗商看了他尚在修补过程中的那 “最后一只碗 ”,表示他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不料碗商看罢就摇头,遂大笑说: “你的完美就从这只碗结束了! “莫非脸色大变。 莫非受到强烈刺激,大病一场,尔后闭门补碗,拼命要把 “最后一只碗 ”提早修补出来。这只碗已缀满了绝妙的饰配,犹如一顶绝世无二的皇冠。就在做最后打磨时,莫非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碗一下子破裂成一堆碎片,他愣住了,补碗的声响就此停息了。 就在这时,莫非听到一种乐声,很奇妙的乐声,从各家响起,很清脆,很随意,很快乐。他正在纳闷,老者进

14、来了,怀抱一大摞碗,笑嘻嘻放下,又一个一个摆开,摆了一炕。 莫非大惊,几十个碗,几十种样式,几十种材料,金银铜铁瓷木玉石,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琳琅满目,他一个也没见过,实在不知这碗竟繁衍进化到如此程度,其上的镂花辍景都比他的修补更加奇妙 ! 老者笑得像个顽童,拿来一双筷子敲打起来,碗声叮当抑扬顿挫。老者的表情和 “碗乐 ”终于把莫非逗笑了,孩子般红了脸。老者就拉莫非一起来敲,直敲到执手大笑,老者这才发问: “莫非,碗有何用 ” “吃饭。 ” “吃饭何用 ” “活命。 ” “活命何用 ” “这 ” “这就对了,你不知活命何用,就是你大错之根了,我来告诉你:活命不是为了补碗,不是为了虚荣和功名,更不是

15、把一只碗补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活命是为了快乐,是做每一件事情时有一个快乐的过程,就像你当初和大家说说笑笑时一样,是快乐成全快乐,快乐相伴快乐,快乐只有这携手 共存的过程而没有什么最后! ” 莫非始露悔悟,老者带他去各家走了一遭,让他吃惊的是:各家不断拿些传统破碗让他修补,竟不是为了使用,只是为了让他修补,只是让他营生不断而有所快乐 ! 莫非由此彻悟了。 人生追求快乐的过程即是完美 ,当完美成为一个人无休止的功名奢望时,人生就只能从痛苦走向破败。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 A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文题 “最后一只碗 ”中 “最后 ”一语双关,既表

16、现莫非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也是莫非原有补碗追求的结束。 B莫非每一次补碗都要换上新衣 ,将碗请到密室,细细打量慎重下手,精补巧镶,这些表明他是一个谨慎认真追求完美的人。 C莫非不听老者的话,使尽所能,用最好的材料和绝技,一意孤行要修补 “最后一只碗 ”,表现他执著、精益求精的可贵性格特征。 D小说写人们不断拿些传统破碗让莫非修补,并非为了使用,而是为了让他营生不断而有所快乐,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E莫非名气大了以后,不再接待任何补碗匠,也不再和村人之间谈笑风生,因为名气给他带来了压力,他要造 “最后一只碗 ”。 【小题 2】碗商对莫非说 “你的完美就从这只碗结束了! ”果然,后来莫非磨碗时 “

17、碗一下子破裂成一堆碎片 ”,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分 ) 答: 【小题 3】文章最后说 “人生追求快乐的过程即是完美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6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 1)碗商预言 “你的完美就从这只碗结束了 ”的情节,为下文 “最后一只碗 ”的破碎埋下伏笔,使情节前后照应;( 2) “最后一只碗 ”的破碎突出莫非梦想破灭,在情节发展中凸显小说主题。(答对一点 2分) 【小题 3】 ( 1)人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就如莫非关门补碗,使得自己的快乐在追求中结束,也让技术、视野受到限制,成了 “最后 ”。 ( 2)追求的过程可能辛苦,但只要心情快乐

18、,就是人生最美满的时刻,就如小说开始时莫非日子的清苦与快乐。 ( 3)如果仅是为了虚荣和功名,追求完美的过程缺少快乐,完美的梦想也会破灭,就如莫非为了虚荣要把 “最后一只碗 ”提早修补出来所造成的结果。 【小题 1】 试题分析: C“表现他执著、精益求精的可贵性格特征 ”有误,应该是一意孤行,走极端。 D“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有误,应该是人们对他的关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句子作用分析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及与主旨的关系;在结构上可根据句子所在段落位置判断,如果句子所在的

19、段是在文章结尾,则其句子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作答划线句子的含义,一般要答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句子的表层含义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作答时,总结概括即可;句子的深层含义主要是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本句的表层含义是赏月更在于月下之影 ;深层含义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要注重外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 以文化化解戾气 张 贺 不必举出多少例子,人们就能感受到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相当严重的

20、戾气。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破口大骂、老拳相向甚至酿成血案。近期一系列针对儿童的暴虐残酷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是明证。对于一个以礼仪之邦闻名天下的国家,这样的现实令人痛心,更促人思考。 中国人爱说: “仓廪实而知礼节。 ”似乎只要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足了,人们的文明水准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现实显然复杂得多。今天的中国人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的同时,也痛切地感到人与人之间缺失了信任和温情。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疲惫、紧张、焦躁和提防。许多人在追逐财富与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眠不休,却丢掉了诚实、守信、礼貌、谦和这些事关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的关键品质。刺目刺心的戾气足以证明,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

21、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 就本质而言,充满戾气的人大都缺乏恻隐之心。正常的人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自己也会 感到难过,更不要说故意去加害于人了。而缺乏恻隐之心的人往往极端自私,很难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而文化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同感与移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感同身受 ”。当年解放区在上演白毛女的时候,曾有战士看到激动处要举枪向台上的 “黄世仁 ”射击。显然,这位战士完全沉浸在剧情里,情感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文艺的这种感化足以净化心灵、启发心智、促人向善。 片面夸大文化的作用当然不对,但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音乐厅欣赏演出时很少看到有人为了排队或座位大打出手,而在火车站和地铁车厢里这种现象就

22、常见呢?因为欣 赏演出本身就是一件文明的事,在剧场那样的环境和氛围里,人们惟恐自己的行为不够文明而遭人耻笑,还怎么会打架斗殴呢? 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文明教化。文化使人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使人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走向文明进步。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是造成社会戾气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化解戾气,除了要坚持使经济社会在公平正义的轨道上前进之外,也要重视文化的特殊作用,用文化来抚慰心灵、调节心理、滋养灵魂,进而化解社会戾气。物质财富的增加是有上限的,而精神的提升是无限的。越是追求经济增长,就越应加强文化建设。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改编)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3、 ( ) (3分 ) A国人为小事而爆粗口等无礼的行为令人痛心、促人反思。 B中国经济发展使百姓富了起来,道德水准也同步提升了。 C文化能使部分缺乏恻隐之心的人被感化,变得不那么自私。 D音乐厅里的文化氛围使公众注意文明,于是少有人打架。 【小题 2】当今中国社会,为何会存在相当严重的戾气?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小题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个人方面)人与人 之间缺乏信任,丢失诚实、谦和等美好品质而变得自私功利。 (社会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心灵建设。(答出一点就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先例举当

24、今社会戾气严重的现状。 然后分析戾气产生的个人原因,阐述文化对个人修养与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 最后指出戾气产生的社会原因,提出化解戾气的办法,强调应加强文化建设。(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B“同步提升了 ”有误,原文说 “道德水准的提高常常落后于钱包鼓起来的速度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 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文的总体论证思路是由提出问题(指出现象)

25、到分析问题(剖析原因)。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小题。( 15分) 释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 一 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 伏 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 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 阴 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

26、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 困 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 其橐 ,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 V ,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

27、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唐宋 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注】 释:佛教。这里指佛教徒,俗称和尚。秘演,人名。 石曼卿:北宋文学家,名延年,性旷达,才高而未遇,享年 48岁。 廓然:开朗、豪放的样子。 ( q):打开;橐( tu):袋子,口袋。 崛 V( l):高峻陡削。 【小题 1】对文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然犹以谓国家臣 一 四海一:统一。 B往往 伏 而不出伏:隐居,藏匿。 C欲因以 阴 求天下奇士阴:暗中。 D无所合, 困 而归。困:困倦,疲劳。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秘演是 “奇男子 ”的一组是( )( 3分)

28、 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 V,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A B C D 【小题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石曼卿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诗也写得清妙绝伦,而不能被当世所用,因为他常常和一些平民野老一起痛饮大醉。 B秘演的模样 雄壮威武,胸怀阔大,能抛开一切世俗的念头,喜欢作诗来自求欢乐,他的诗作高雅雄健,受到好友石曼卿的称赞,也深得作者的喜爱。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 “隐 ”于草野这

29、一事实的叙述,道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其笔端流露更多的却是感叹和惋惜之情。 【小题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2分) 译: ( 2)于其将行,为序 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4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4】 ( 1)( 2分)当时的贤人,都愿意跟他们交往,我也时常到他们的住处去。(得分点:游、时) ( 2)( 4分)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

30、他的诗集写了序言,通过说到他盛年时的情景来悲叹他的衰老。(或 “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来为他的衰老而悲哀。 ”)(得分点:序、因、衰、句意通顺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困:困厄,不得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写石曼卿 石曼卿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的细节,写两人深挚的交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说法因果倒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31、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 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年轻时以进士的身份游历京城,因而能够广泛结识当代的贤人豪杰。然而,我还是认为国家统一天下,停止战争,天下休养生息太平无事的时间已有四十年了,但智谋出众、志向雄伟的不平凡的人,往往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便隐居着不出来作官,在山林中、在屠夫商贩里面,必定有直到老死还没有被世人发现的人才。我想去追随他们、寻找他们,却无法办到。 后来,我终于找到那已死去的朋友石曼卿。曼卿为

32、人,开朗豪放有远大的志向。当时掌权的人 不能用他的才能,曼卿也不肯委屈自己去求得苟合。他没有地方抒发意愿,就常常和平民百姓、乡村老人,痛快地尽兴喝酒游玩,到了颠狂的地步也毫不厌倦。我疑心那些隐居而没有被发现的人才,也许只有亲近他们才能找到他们,所以我常常喜欢跟曼卿交往,想通过他来暗暗地寻求天下杰出的人才。 和尚秘演,和曼卿交往时间最久,也能超脱世俗,以讲求气节来自守清高。他们两人相处欢娱,没有一点隔阂。曼卿在饮酒中隐蔽自己,秘演隐居在寺庙中,他们都是有奇才的男子。然而他们都喜欢作诗来自己取乐。当他们尽情饮酒而大醉时,唱歌吟诗欢笑狂呼,来求得天下最 大的快乐,那种情景是多么豪壮啊!当时的贤人,都

33、愿意跟他们交往,我也时常到他们的住处去。 在十年中,秘演向北渡过黄河,向东到了济州、郓州一带,没有遇上合意的事情,不得志地回来了。曼卿已经去世了,秘演也年老多病。唉!这两个人,我竟然亲眼看见他们的盛年和衰老,而我也快衰老了。 曼卿的诗极为清新,可是他特别称道秘演的作品,认为它高雅雄健有诗人的意趣。秘演相貌雄伟,他的胸怀宽阔刚直,他既然学习佛教,就没有地方施展才能了,只有他的诗可以在世上流传,可是他懒散,不会珍惜自己的作品。他已经老了,打开他的诗囊,还找到了三四百 篇,都是令人喜爱的作品。 曼卿死后,秘演寂寞茫然没有了去向。他听说东南多奇山丽水,山顶悬崖高峻陡绝,江水波涛汹涌澎湃,非常的壮观,就

34、想到那里去游历。这可以知道他年纪虽然老了,而志向还依旧存在。在他将要远行时,我给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言,通过说到他盛年时的情景来悲叹他的衰老。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公孙丑曰)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 “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 于心,则馁矣。我故 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 ” (孟子 公孙丑上) 注: 慊:快,痛快。 正:止,中止。 ( 1)孟子认为应该如何培养 “浩然之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 答

35、: ( 2)以下两句话都是孟子说的,它们能否体现孟子的浩然之气?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下)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孟子 尽心下) 答: 答案: ( 1)( 3分) 要靠正直来培养( 1分); 要与正义、正道相辅而行( 1分); 要靠日积 月累,而不能急于求成( 1分)。 ( 2)( 3分)第 句话,孟子认为向权贵进言时,要敢于藐视权贵,不要因对方位高权重而有所畏惧。( 1分)第 句话讲的是绝不为贫贱、富贵、权势的压力改变自己的志节操守。( 1分)这两句话都显示了理直气壮(或不卑不亢)、正义凛然的气势,体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 1

36、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语意理解和概括内容要点题,其前提是正确翻译文段和理解重要概念 “浩然之气 ”的含义。参考译文:公孙丑问: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 “这很难说清楚啊。这种气极为浩大,极为刚强。用正直培养而不损害它,它就能够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必须与正义和正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软弱无力了。这种气是通过蓄养正义而生成的,而不是一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的。如果行为有一点愧歉之处 ,这种气就软弱无力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正义,因为他把正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对浩然之气,)我们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 中不能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 富贵不能使其迷乱

37、思想,贫贱不能使其改变心志,威武不能使其屈服。 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城 南 曾 巩 雨过横塘 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 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小题 1】一、二句表现了雨怎样的特点?( 2分) 答: 【小题 2】简析三、四句用了什么样的表 现手法,并指出它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急)。 【小题 2】运用了对比(或衬托)手

38、法( 1分),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对比( 1分),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顽强精神( 1分)。暗示了桃李虽艳丽而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而生命力甚强的哲理(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第一句 “雨过横塘水满堤 ”描写 “雨量之大 ”,第二句 “乱山高下路东西 ”表现 “雨势之猛(急)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 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 ,写景如画 ,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

39、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 12月 7日,教育部官方网站披露了已经 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其中,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读称,此次探索外语考试 “社会化一年多考 ”,如果能够成功,还能为接下

40、来继续打破高考 “一考定终身 ”取得宝贵经验。 你对外语考试实行 “社会化一年多考 ”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一:外语考试实行 “社会化一年多考 ” 是大势所趋。它打破了高考 “一考定终身 ”,给考生更 多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量体裁衣 ”,有利于学生灵活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减负。它不意味着削弱外语的地位,而是学习方式更多样化,学生不单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还可以参与到社会机构的学习实践中来。 示例二:对外语考试实行 “社会化一年多考 ” 应持谨慎的态度。外语仍是高考录取的参考之一,这会导致考生不停地参加考试以刷新成绩,

41、从而给学生带来新的负担。在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科之间学生人数的不均衡,这对于学校的管理是一个很大挑战。一些考试机构将成为巨大的利益集团,形成海量的补习市 场,由此造成的费用,将会远甚于现行模式。 (看法合理 2分,表达简明连贯 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 试题分析:试题属于热点评价题。考生作答时可从分析事件的原因、事件本身反映问题、事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等角度去思考。即对一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意义进行评价。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按要求作答。 (3分 ) 调查显示,对 “读书改变命

42、运 ”这一观点最不认可的竟是北京居民。这看似反常的结果,其实透着最真实的无奈。事实上,当前对教育不公感受最强烈的 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而是被视为 “占便宜 ”的大城市。名校资源的富集,使得 “潜规则 ”横行,甚至催生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腐败温床。单单一个 “小升初 ”,让多少家长和孩子使尽浑身 解 数 ,弄得身心俱疲,却依然名落孙山、杀羽而归。 ( 1)在文段中 处填上一个关联词。答: (1分 ) ( 2)给文段中 处加点的字注音。 答: (1分 ) ( 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答: 改为 (1分 ) 答案: ( 1)浑身解( xi)数 ( 2)不是 ( 3) “杀 ”改为

43、 “铩 ” 试题分析: 浑身解( xi)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铩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著导读 简述题 (选做一题 )( 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于玄德曰: “深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 ” “此图 ”指什么?此 前发生了哪些事让张松决定献图给刘备?结果如何?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2)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先主叹曰 :“朕不久于人世矣 !”遂遣使往成

44、都 ,请丞相诸葛亮 ,尚书令李严等 ,星夜来永安宫 ,听受遗命。 刘备死后,谁继位?在白帝城,刘备是如何托孤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 )题 (二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 答案: ( 1) “此图 ”指西川地图( 1分)。因张鲁欲兴兵犯境,张松自请前往许都说服曹操攻打张鲁( 1分)。本想借机献图给曹操,不料曹操不予礼遇,还乱棒打出( 1分)。回川途中,却受到刘备厚待( 1分 ),便献地图给刘备。刘备最终入主西川( 1分)。 ( 2)刘禅。 (1分 )刘备兵败,退驻白帝城,气恨交加,一病不起。心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托孤诸葛亮 (1分 )。说如果刘禅可以成事,就请诸葛亮辅佐他,如果刘禅

45、不才,诸葛亮可取而代之, (1 分 ) 诸葛亮表示愿肝脑涂地,报知遇之恩。(1分 )并交代儿子们应父事丞相孔明。 (1分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题目,答题时应试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把相关的情节简要叙述出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 ) A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 B刘备惧怕曹操势重,便向袁绍求救。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

46、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陈琳的檄文历数曹家几代人的罪名,痛快淋漓,把曹操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曹操打败袁绍,便把陈琳杀了。 C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 让与刘备。刘备辞谢不受。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而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方才接受。 D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后,曹军四面出击,抢占各要点,赵云遭遇曹军大部队,但他并未慌乱。而是显出一位老将的风采,且战且退,同时杀透重围,救出张飞后又救了张著。以几十骑的兵力,使得曹军落荒而逃。最终赢得胜利。曹操知晓后,称赞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E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巾

47、帼女衣相辱,激他出战,司马懿不为所动。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为了延年益寿,诸葛亮祈禳北斗, 不料被魏延不慎扑灭了祈禳的灯火,诸葛亮仰天长叹。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 答案: BD 试题分析: B曹操没有杀陈琳,而是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D救出黄忠后又救了张著,刘备称赞。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 ) ( 2)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 ( 2)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 ( 4)辘辘远听, 。 (杜牧阿房宫赋) ( 5)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6)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答案: (l) 芳菲菲其弥章 (2) 幽咽泉流冰下难 (3)雕栏玉砌应犹在 ( 4)杳不知其所之也 ( 5)羁鸟恋旧林 ( 6)凌万顷之茫然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