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74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科学研究表明, , 。 , , 。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人们不吃饭可以活 7到 20天,不喝水可以活 3到 7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

2、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 相连,先从反面说人们生存必须的吃饭、喝水、呼吸空气等方面,然后说 空气恶化现象,以及 恶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者乎。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五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 “主 谓 宾 ”“

3、定(状) 中心词 ”,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 ”,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分析可知: B项是被动句,其他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与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中 “觞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知 一 死生为虚诞 B 舞 幽壑之潜蛟 C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 之也。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 。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

4、词性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 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 ,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例句与 C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A项数词“一 ”活用作动词, B项动词的使动

5、用法, D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面选项中 “而 ”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顺流而东也。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 “而 ”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 “但是 ”“却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 “

6、如果 ”“假如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 “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 3复音虚词 “而已 ”,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 分析可知:例句与 D项中的 “而 ”放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表修饰。 A C项表转折 B项表并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选出句中 “之 ”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句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 B 试题分析:常见文言虚词 “之 ”的用法:(一)结构助词,

7、 1.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的 ”, 3.宾语前置的标志, 4.定语后置的标志, 5.衬音助词,调整音节,无实意。(二)代词, 1.我、他、她、它(们), 2.这、此。(三)往,到 .去。分析可知, B.“之 ”动词 到, A D项结 构助词 “的 ”, C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鲁迅先生自写了狂人日记后,一发而不可收,其后作品 不绝如缕 ,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 B回到家乡,在田间漫步,恰好碰上李大爷,寒暄之后,他高兴地对

8、我说:“今年 五风十雨 ,一定能大丰收啊! ” C师生座谈会上,张老师说: “刚才姜波同学说得比较全面,但难免 挂一漏万 ,请大家补充。 ” D我们虽然缺乏经验,但可以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 邯郸学步 ,但最终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 A项 “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也比喻微妙的声音连绵不断。此

9、处用来形容作品不当。 B 项 “五风十雨 ”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用在此处恰当。 C项 “挂一漏万 ”形容所举甚少,遗漏很多。常作为谦词,用在此处谦敬错位。 D项 “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是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当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之后,再听到这首二泉映月,不觉感慨万千,文思飞扬。 B悲愤可以出诗人,牢骚却并不一定能兴家国。这一观点在北宋大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阐述。 C志大略

10、疏的袁绍,文武兼资的曹操,弘毅宽厚的刘备,任才尚计的孙权,都有统一天下之志,而后袁绍因为败亡,演成了三分之局。 D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爱惜生命的,哲人的 “未知死,焉知生 ”和普通百姓的 “妤死不如赖活着 ”,都体现出一种极强的生命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项由于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B项搭配不当; C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袁绍 ”应放于 “因为 ”之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11、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 B 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舳舻:首尾相接的船只。 C夫 夷 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火尚足以 明 。明:明亮。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 D.明:照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加点 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 毕 至,少长咸集。毕:完成、结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 一也。 致:情趣,情致。 C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 。 望:远

12、远地看见。 D况 修 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修理、整治。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 A毕:全、都。 C 望:阴历每月十五。 D修:(寿命)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 们的

13、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儒家,虽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与变异,但在本质上,都未能区分开知识与道德,甚至坚决反对这种区分。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的核心纲领:知行合一。即统一知识与道德。 中国哲学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知识、理性、理论总要紧紧围绕现实来做文章,并形成了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由于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人们仍未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包括中国当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们,都希望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来批判康德。他们都认为康德割裂了天人 合一这一道德宇宙论的哲学核心。而从根本上暴露的是,这些新旧儒者不能容忍区分知识与道德,即不

14、能让道德脱离经验世界,变成先验的存在。 那么,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在经验世界中的具体的 “行 ”是怎样的呢 表面上孔子与康德一样,都提出 “道德高于知识 ”,但是 “孔子虽毕生抬举道德,高扬人的伦理主体性,但由于他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进行这种活动,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崇高,不够 道德 的 ”。把道德与实用挂靠起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因此,与儒家伦理理想总建立在某种 “模范 ”或 “典型 ”上完全相反,康德认为,由榜样而求道德,恰是加于道德的致命伤。 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事实上总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道德的世俗标准,也会扼杀

15、道德的真实源泉,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知行不仅不能统一,合乎道德,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得越隐蔽,危害也越大。于是,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所以俗谚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所以章太炎先生说: “农人于道德为最高 ”, “知识愈进, 则离道德也愈远。 ”毛泽东先生甚至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看到了知识与 道德的分裂与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反思与觉悟,新道德主义者就必须在区分知识与道德的基础上提倡 “道德高于知识 ”,由此看来,不建立起超验的道德本体,不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不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而想重建中国道德文化,恐

16、怕仍然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非理性的利用和盲目开垦,最终仍不会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小题 1】下列对于道德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道德主义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前者能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而后者的核心纲领 是知行合一。 B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都提出了 “道德高 于知识 ”的观点。 C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思想对新道德主义者产生了启蒙作用,促使他们区分知识与道德。 D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与经验世界相脱离,不让道德变成先验的存在,而新道德主义则与之相反。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17、今天人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是因为中国的实用理性传统。 B孔子虽然提出了 “道德高于知识 ”,但由于他所讲的 “道德 ”脱离不了经验 世界,所以他标举的道 德价值,仍是不够道德的。 C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可见道德大旗是擎在劳动人民手中的。 D如不能区分知识与道德,而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那就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为不道德、伪 道德大开方便之门。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就能最终在人们心中 树起道德的原则。 B道德与实用是不能

18、联系起来的,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 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 C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 “仗义 ”与 “负心 ”的两相对照,说明知行不能统一, 知识与道德是分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D道德高于知识的成立,是建立在区分知识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是道德,知 识是知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概念 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 ,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 ,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

19、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 ,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 (特有属性 ),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分析可知, B.“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 ”错。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 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

20、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 C.“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 ”是为了证明 “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 ”“知识与道德分裂 ”甚至“背道而驰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 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 “概括 ”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分析 ”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结合

21、原文可知: A.“只要 就 ” 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原文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 托尔斯泰的眼泪 余 杰 年轻的艺术家夏里亚宾跟友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一起去看望托尔斯泰。夏里亚宾回忆文章中 这样写道: “要知道,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以前我只是从画像上见过列夫 托尔斯泰,现在是活生生的本人。 ”以前,他从照片上得出的印象,托尔斯泰不仅是精神的巨人,而且身材魁梧:高大、健壮、宽肩阔背。但是,此时此刻的托尔斯泰却是中等偏矮的个子。托翁亲切随和地向他伸

22、出手来,小伙子感到非常害羞。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小声说: “如果让我演奏,真不知怎么办 我的手都冻僵了。 ” 果然,托尔斯泰请拉赫玛尼诺夫弹一曲。夏里亚宾忐忑不安,看来自己也 要被点将唱歌了。不出所料,托翁让两人一起表演歌曲老伍士。托翁恰好坐在他的对面,两手插在短衫的皮腰带里。夏里亚宾有时无意中把目光投向托翁,发现托翁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和嘴巴。当夏里亚宾含着泪水唱出将被枪毙的士兵最后一句话:愿上帝保佑你们回到家乡吧。托翁抽出手来擦去了流下的两滴眼泪。 许多人把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的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当然这是有一定

23、道理的。但是,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托尔斯泰的那一串眼泪让我们窥见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脆弱。在听演唱的时候,他并没有 把自己当作 “托尔斯泰 ”来看待,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时,他成了一个普通的听众。正是在这种平常的心境下,他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托尔斯泰才是最自由的,也是最美的。流泪的托尔斯泰比海伦还要美丽,我觉得。 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与他最亲近的人物之一是年轻的秘书费 布尔加科夫。布尔加科夫是托尔斯泰热情的崇拜者,当时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他在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到第一次到托翁家的情形。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穿着西伯利亚式的毡靴,精神抖擞、容

24、光焕发地走进来。 “我真高兴,非常高兴, ”他说, “你来了,我需要您的帮助 ” 片刻之后,托翁关切地问: “您的嘴唇怎么这么干哪?您不舒服吗? ”布尔加科夫回答说,可能是累了,因为晚上在车厢里没有睡好。 “那你就躺着吧, ”托翁指着沙发对布尔加科夫说, “休息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当我读到这个片断时,久久不想翻过去。这是一座怎样的大山啊,你已经感受不到它的高度。有的半高的山,很有些凌人的气质,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来。 看看真正的大山吧 这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老人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一见面,托翁就把年轻人当作家里人。托翁面对 20出头、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时,就像是老爷爷见到小孙子

25、一样。托翁真不愧是大作家,一个照面就发现了年轻人干裂的嘴唇。那句问候,真是让人如坐春风。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那些汗牛充栋的颂歌,在这样一些细节面前轻如鸿毛。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选自余杰托尔斯泰的眼泪,有删节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许多人把托尔斯泰看作是遥不可及的巨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生活中的托尔斯泰和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 B夏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两人拜访托翁并合 作表演老伍士。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留下了眼泪。 C选文引述了费 布尔加科夫列夫 托尔斯泰一生的最后一年中回忆第一次到托翁家

26、的情形时说到 “当我读到这个片段时,久久不想翻过去 ”,这是因为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 D文章以年轻艺术家夏里亚宾和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以及年轻的费 布尔加科夫来衬托对比托尔斯泰的 “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 ”的特点。 E “一切繁文缛节都显得多余了 ”,这句议论意在表明托尔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 【小题 2】文章第 段花大量笔墨写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文中第 段中说 “真正的伟大却是平凡 ”,托尔斯泰的伟大与平凡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27、4】为什么说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小题 1】 AE(答对一项得 2分,答对两项得 5分 ) 【小题 2】 突 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 与下文跟托尔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翁的形象。 (每点 2分 ) 【小题 3】伟大体现在:他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可列妮娜复活,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巨人。 (2分 ) 平凡体现在:他也有作为普通人的脆弱 ;(2分 )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关心爱

28、护。 (2分 ) 【小题 4】 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 他从未以伟人自居 ,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 ; 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与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 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托尔斯泰被眼前的这两位年轻人深深感动了,以致留下了眼泪。 ”错误在于托老被感动的不是两个年轻人的到来,而是他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演唱者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C错误在于 “这一细节描写取材于生活小事,写得非常精彩 ”,而是感动在一个时代精神的最

29、高成就老人的和蔼可亲。 D错误在 于 “衬托对比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这是我有生以来初次面对这样一位以其语言和思想令世人激奋的巨匠。 ”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即使是比夏里亚宾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也感到很紧张,双手冰凉。 ”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而这些都为见到托翁以后他的平易近人作对比。 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考点:分析文本的 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

30、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分析托尔斯泰的平凡和伟大,伟大自然是指他的那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平凡则指他和常人相同的地方,类似于他的脆弱,他的和蔼可亲,他对年轻人的爱护等。 答这类的题目,先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锁定答案:范围,再根据分值概括整合出几个要点就行了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首先考查的是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 ”, “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 ”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让人 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所以才会说,是不需要任何颂歌

31、的。 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 “形 ”,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 “意 ”。 考点:考查学生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 ”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后面题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

32、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 善 ,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 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

33、,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 愈彰,与乎石门之 徒 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 “道家可以治国乎? ”对曰: “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 “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小题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

34、明宗祖庙讳遨, 故世行其 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 善 善:善良 C世 目 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D与乎石门之 徒 异矣徒:门徒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遨 乃 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 之 及其所 之 既倦 C 因 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 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 ,或不焉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

35、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4分) (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3分) (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 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

36、,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得罪 ”1 分, “省 ”1 分, “由是 ”1 分,“高 ”1 分。) ( 2)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验 ”1 分, “信然 ”1 分, “不之求 ”1 分,) ( 3)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 “大 ”1 分, “延 ”1 分, “以为 ”中 “以 ”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

37、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 A 字:人的表字; B;善:友善,交好 D 徒:同一类的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 “之 ”“乃 ”“因 ”“焉 ”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 D.都是语气词, A.于是,就;竟,却, B.代词,他;动词,到,往, C.于是;趁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38、。 【小题 3】 试题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 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考点所说的 “评价 ”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阅读要求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对文中体现的内容进行主观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 “这一个 ”特

39、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语境分析可知, 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 ”于原文无据。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 1) “得罪 ”“省 ”“由是 ”“高 ”,( 2) “验 ”“信然 ”“不之求 ”(宾语前置)( 3) “大

40、”“延 ”“以为 ”即 “以(之)为 ”中“以 ”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 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

41、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 ,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卖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 抛妻离子而远离

42、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 “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 ”他回答说: “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 理好天下。 ”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张

43、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 “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 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 行子:出行的人。 【小题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 5 分) 【小题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4、( 5分) 答案: 【小题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 2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 1分)的壮观( 1分)景象。 【小题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 2分)以及 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 1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 1分)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和 丽的色彩,写作者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

45、美好画图。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 髦校 共辛糇糯笥甑暮奂!旰笮滤 谇嗖莘崦 穆飞系酱 伊鳎 留链堆陶 诒宦萄畲赜档拇遄吓倘撇蝗 缘靡懒挡簧帷庖磺校 嵌嗝炊 说木跋螅 髡呤浅啥既耍 阅戏饺说男缕娴难酃猓 瓷笫 诱馊 钡拿谰 ,字里行间充溢着欢悦 、愉快的感情。第三、四句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同时,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 。 “晚虹 ”、 “斜日 ”、 “青草 ” 、“残烟 ”、 “ 绿杨 ”,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

46、丽中又 有清新之感 ;风光宛如旖旎江南 ,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 。颜色上的搭配 ,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 , 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最后两句 : “ 行子喜闻无战伐 ,闲看游骑猎秋原 。 ”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 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现在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 “喜 ”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 ,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

47、快。 一个 “闲 ”字,与上句 “喜 ”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 “秋原 ”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 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 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 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小题 2】仰观宇宙之大, 。 ,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答案: 【小题 1】长太息以掩涕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小题 2】仰察品类之盛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小题 3】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太息 ”“虚诞 ”“蜉蝣 ”“须臾 ”等。每句 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