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174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甄 ( zhn)选 症 ( zhng)结受益 匪 (fi)浅 孱 头( cn) B吝 啬 ( s) 潺 hn)相形见 绌 ( ch)归根结 蒂 ( d) C 谄 媚( chn) 羸 弱 (li)征 召 ( zho) 稍 纵即逝( sho) D忖 度 ( du) 虔 (qin)诚前 倨 ( j)后恭 荷 (h)枪实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近字读音的辨析,按照粗读找明误,细读辨真伪的原则,初读一遍,不容易发现 A中 zhng fi C中

2、 zho D中 j,对于声调的考查一般较难,需要记忆上的死功夫。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 A敲诈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 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 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 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固定词语的记忆要清晰,结合词义来记忆会增强准确性。湖北卷考查字形喜欢考偏旁部首的一致, A项中观摩、根深蒂固、呕心沥血; B项矫揉造作; C项中焕然一新; D项全对。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

3、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抨击真是 惟妙惟肖 。 B天灾无情人有情,面对无情肆虐的冰雪,大家 休戚与共 渡过难关。 C在母亲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性格热情、大方, 豁然开朗 ,是个再机灵不过的小家伙。 D对于先生应该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的告诫,他总是认为 不足为训 。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中,我们首先当然要明白词语意思,其次我们必须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 B“休戚与共 ”指彼此之间的忧喜和祸福都共同承受。A“惟妙惟肖 ”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 “抨击 ”, “惟妙惟肖 ”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C“豁然开朗 ”指道理一下子明白了。 D“不足为训 ”指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

4、的做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校长一再强调,语文课要把语言 知识运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鉴赏能力结合起来。 B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C我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关注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巴金( 1904年 11月 25日 -2005年 10月 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他一生创作与翻译了 1300万字的作品。 答案: D 试题分析:病句题要熟悉病句的六种基本类型,同时做题时不能吹毛求疵,好像不找出问题誓不罢休,那就

5、危险了。在理解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基本类型上。 A 保持语言结构的一致,改为 “学生良好的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 ”,B语句不通,语序有误,改为 “每逢民工进城之日 ”, C 去掉 “切忌 ”不然意义说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中,表述 错误 的一项是 A窦娥冤原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位于 “元曲四大家 ”之首。 B威廉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作家、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讲述了英国王子哈姆雷特的

6、复仇故事。 C “白衣卿相 ”指的是北宋词人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代表作雨霖铃。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课文苏武传就选自于这部著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除了记忆别无选 择,丢分可惜。在名著导读中我们知道,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不是英国王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人有着对短暂生命的觉悟,意识到生不由己,死的必然,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意识到面对社会和自然的威力自己

7、的无能为力 所有这一切都使他的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如果人不能从他的 监狱 中解放出来和打碎这一监狱,如果他不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就会疯狂。 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孤寂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人永远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这个问题一成不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各不相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的范围则取决于人所达到的个性的高度。在一个孩子身上, “我 ”字几乎还没有形成。每个孩子都同母亲融为一体,只要

8、母亲在他身旁,他就不会有孤独感。他的孤独感通过母亲的存在,同母亲的乳房和肌肤的接触而得到和缓。 一直到孩子发育到产生孤独感和个性这个阶段,母亲的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独感,他必须以其他的方法克服这种孤独感。 人类在孩提时代几乎是以同样的方式体验与大自然的和谐。大地、动物和植物完全是人的世界。人把自己看作和动物完全一致,这表现在人装扮成动物以及崇拜图腾或其他的动物神。但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就越要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 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途径是不同形式的纵欲。例如借助于毒品达到恍惚状态就是一种形式的纵欲。在短暂的极度兴奋中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如果是集体纵欲,那么

9、参加者还 会体验到与一组人共命运的感受,从而加剧效果。参加者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强烈的孤独感,但渐渐地恐惧感又会上升,因此就必须重复这一仪式。酒和毒品是生活在一个非集体纵欲的时代一些人所选择的方式。他们一方面想通过酗酒和吸毒去克服孤独感,但在纵欲以后他们的孤独感却加剧了,所以不得不更经常地,更强烈地去重复纵欲行为。 通过纵欲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的所有方式都有三个特征:首先这些方式都是强烈的,甚至会很激烈;其次它们需要整个人 包括身心都投入进去,第三就是需要不断重复 因为纵欲的效果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但是,无论是 过去的人,还是现代人,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却与此截然相反。这一方法就是通过同一

10、组人保持一致,通过同一组人的习惯、风格和看法保持一致来达到同其他人的结合。 在一个低级社会中一组人为数甚少,往往由血缘关系相近或者生活在一起的人组成。随着文化的发展,一组人的人数也随之增长,它变成了一个政治体、国家或一个教派。在今日的西方社会,同一组人结合仍然是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在这种结合中,参加者为了使自己属于这一组人而失去了大部分个性。如果我与他人完全一样,我的感情、思想与他人一致,我的衣着、习惯和看法都与这一组人的楷 模看齐,我就可得救,就不会再经历可怕的孤独。虽然民主制度和专制的国家形式有区别,但把人变成一个模式的程度也委实使人担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总想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同

11、他人结合,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那就只能采取同一群人同一的方式。我们只有理解了人是多么害怕与别人隔绝,才能懂得担心与众不同和同一群人疏远会产生何等的威力。有时这种担心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人们考虑到与众不同会带来实际危险。 大多数人生活在一种幻觉中,以为自己是按照个人的意愿行事,是具有个性的人,是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他们认为他们的观点 之所以和大多数人吻合纯粹是巧合罢了。他们甚至认为这正好证明了 “他们 ”的观点是正确的。至于他们尚存的、希望自己有个性的要求则通过微不足道的东西得到满足:如在毛衣上绣上自己的名字,在玻璃窗口挂上自己的名牌,参加一个政党或者一个学生联合会。 “来点儿别的

12、”这一广告口号证明了在一个几乎不存在个性的社会现实中,人们是何等地需要个性! (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的范围则取决于人所达到的个性的高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母亲在他身旁,孩子就不会有孤独感。 B人类在孩提时代把自己看作和动物完全一致,但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就越感觉孤独。 C在一个非集体纵欲的时代,某些人选择酗酒和吸毒克服孤独感,但只有短期效果。 D集体纵欲的参加者会体验到与一组人共命运的感受,从而加剧效果。 【小题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同一组人结合是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 B借助于

13、毒品达到恍惚状态,体验到与一群人共命运,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 C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同他人结合,只能采取同一群人同一的方式。 D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 会有恐惧感。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装扮成动物以及崇拜图腾或其他的动物是出于摆脱孤独的需要。 B想通过酗酒和吸毒从根本上克服孤独感是适得其反的。 C人害怕与别人隔绝,担心与众不同会带来实际危险,因此努力向他人看齐。 D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是具有个性的人,按照个人的意愿行事,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

14、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文章中原文说 “所有这一切都使他的孤寂的存在成为无法忍受的监禁 ”,只有人开始对自我存在及个体局限产生认识,才会有对孤寂的恐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注意答案:项在原文中都能找到依据,否则作答是很难的,往往要耽误时间。 A原文前提是 “在今日的西方社会 ”, B“体验到与一群人共命运 ”是集体纵欲的效果, C前提是 “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方 式 ”, D原文第二段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15、 3】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回答此题,可先在原文中找出各选项内容的相关文字,再逐一进行比对。作者认为这只是大多数人的 “幻觉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生若直木 张承志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 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

16、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次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 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 !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 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

17、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 “四人帮 ”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 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

18、,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 江西民谚 ”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

19、,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注 镇纸: (书画家 )写字画画时压纸 的东西,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 锛子:斧的一种。 【小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由檀木镇纸联想到 “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 ”,意在要人们忘却政治伤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忘却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B真正的强者,不是那个向人讲述大难之后有成功的人,而是我们永远不会发现有痛苦表情的那张脸。这是本文给我们的启迪,它告诫我们面对苦难不能有痛苦和哀伤。 C张承志的生若直木,讲的是作者因一位老书法家赠与的一对白檀木镇纸

20、而体会到了 一个人生哲理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文章语言充满生命气息。 D朋友写的小说满篇都是他的苦难遭遇,骨子透出凄凉、压力。 E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难事、挫折,而这些沟沟坎坎也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但伤害过后是一遍遍地怨天尤人,还是像那对镇纸一样,不管当初斧劈锛凿,如今去包容这一切,光洁地呈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选择。 【小题 2】 “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 ”,作者 “佩服 ”的是什么 (5分 ) 【小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作者 “收到镇纸 ”时正好在 “读一个小说 ”,这两件事是巧合呢,还是有意 安排 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6分 ) 【小题 4】就本文的思

21、想内容,谈一点你的感受 (100字左右 )。 (6分 ) 答案: 【小题 1】 A B 【小题 2】答案:示例:檀木镇纸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虽经斧子劈锛子凿,内里都是坑疤,却不外露。由此感悟出 “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 “不去炫耀自家伤痕 ”。 【小题 3】下面两种看法均可,答案:示例: 这是有意安排,由物到理的衔接 (过渡 ),从镇纸的 “不语斧凿 ”意识到写个人苦难的小说是 “语斧凿 ”,进而升华到人生应如 “直木 ”,应 “不 语斧凿 ”。 这是生活中的 “巧合 ”, “我 ”从这个偶然巧合的事 收到镇纸时正在读朋友写的个人苦难的小

22、说,顿悟到一种人生的哲理。(评分标准:答案:言之咸理即可,内容 4分,语言 2分。) 【小题 4】答案:示例:由檀木镇纸联想到 “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 ”作者认为个人不必去炫耀自家伤痕而应该心广意宽,干净漂亮地活下去,这种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人生的境界是高尚的。 (评分标准:答案:只要是从文本出发,有自己的感受,即可酌情给分。内容4分,语言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 A“忘却 ”错; B“不能有痛苦 ”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对句子进行具体化解读,需要结合原文本身,佩服

23、的肯定是精神层面的,也就是物件的象征意义。檀木镇纸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虽经斧子劈锛子凿,内里都是坑疤,却不外露。由此感悟出 “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 “不去炫耀自家伤痕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着手探究即可。答题首先表明观点,旗帜鲜明,再次说明理由,作答时几点谨记:分点作答,标明序号;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24、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选好切入点着手探究即可。答题首先表明自己的关于思想内容方面的所得,写出感受;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

25、后工也 。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 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 “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

26、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 ,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小题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 穷人 之辞也困厄之士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 怨刺 怨恨讽刺 C辄 抑 于有司,困于州县抑郁 D自为童子

27、,出语已惊其 长老 父老长辈 【小题 2】下列各组语句中,不是 “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原因的一项是 A诗人少达而多穷 B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 C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D愈穷则愈工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所写的东西中诗歌特别多,这是因为他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自己的不得志。 B王文康公看到梅圣俞的诗作,深为叹服,并将他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写出了许多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十分壮伟。 D我曾酷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将它依序收集保存起来。 【小题 4】把第三大题文言

28、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4分) ( 2)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4分) (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 2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1)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 能写出工巧的好诗来。 ( “然则 ”“殆 ”“工 ”各 1分,句意 1分) ( 2)辅助人家办事,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佐 ”“所蓄 ”“于事业 ”倒装各 1分,句意 1分) ( 3)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求

29、取。(能将 “铭 ”译作动词 1 分,句意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 “代入法 ”,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C应该翻译为压抑。和于在一起表示被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 A项是世人因此而得出的结论,不是 “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原因。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A根据原文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

30、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B原文说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 C原文说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 D“序 ”是作序的意思。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翻 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 “信、达、雅 ”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翻译时候结合所学内容如( 2)可联系鸿门宴 “不如因善遇之 ” ;蜀道难 “但见悲鸟号古墓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

31、参考】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 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

32、书,去辅助人家办事,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 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 “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 ”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 那样的作品

33、,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 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

34、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渔父词 宋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绍兴二年,朝廷 “访求山林不仕贤者 ”(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 是 “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 ”。(宋史 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 【小题 1】你如何理解该词中的 “渔父 ”形象?( 4分) 【小题 2】结合

35、词作下片对该词的景物描写手法加以赏析。( 4分) 答案: 【小题 1】这里的渔父形象,实际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 1分)开篇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二句,即形象地表现了弃红尘而去的决心,他远离俗世的生活, “醒醉无时 ”、 “披霜冲雪 ”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潇洒疏放。下片由对渔父生活概况的描写,转入一个垂钓的单独画面,用一幅空阔幽美的月夜垂钓图,映照出作者宁静的心境。(结合词作分析 2分)词人退隐之后,对于国事的关切逐渐淡漠,徜徉山水过着闲适的隐士生活。( 1分。学生答作以自然美景来自我开释或将苦闷寄托于山水也可得分。) 【小题 2】该词下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1 分)先以晚来

36、风定、上下新月、水天一色,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构成一幅淡墨静景,而在这一派静景中,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 一只若隐若现的缥缈孤鸿。( 2分)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使得画面宁静之中自有意趣。( 1分)(学生答虚实相生也可。画境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风平浪静的 江景,是词人“澄怀 ”的反映;那 “缥缈孤鸿影 ”,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 【小题 1】 试题分析:对意象的理解,我们一写出意象本身的含义用法,二写出他的象征意义、引申意义,写时结合词句,作为人物,还必须写出人物情感,精神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7、 2】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我们一般从写景的角度(时间、空间、感官等),写景运用的修辞手法,对比动静,最后到情景的关系上。本题解答时注意答题范围,下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 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下列 4首古诗都描述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节日。( 4分) (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尤眨 馨研绿一痪煞 ( ) ( 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瑶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 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 ( 4)看龙舟,看龙舟,雨堤未斗水悠悠。 一

38、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 答案:除夕、七夕、重阳、端午。 试题分析:不同的节日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熟悉他们,一切迎刃而解。( 1)爆竹声中一岁除,告诉我们除旧迎新,自然是除夕,( 2)卧看牵牛织女星,可以看出是民间的七夕节,( 3)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黄花即为菊花,登高是九月九的传统,即为重阳节,( 4)看龙舟,看龙舟,可以看出是端午节。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谜语一般由谜面与谜底构成。阅读下面的谜面与谜底,用简洁连贯的语言,对该谜语的答案:作一个简单的 “解释 ”。( 4分) 谜面:问君能有几多愁 打一成语 谜底:对答如流 解谜

39、: 答案:谜面 问君能有几多愁 为李煜的词虞美人里的名句,其下句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流水比喻愁思之长,回答了谜面所问,即对答 愁 恰如流水一般,因此谜底为 对答如流 。(答出答案:出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分,答出比喻 2分) 试题分析:首先解释谜面的来源,谜面中有问,又问就要有答,即为对答,谜面下句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如水流,写出修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班级举行课本剧改编比赛,请从窦娥冤哈姆雷特雷雨中为自己的小组推荐一篇课文,并阐明原因。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答案:示例:我推荐窦娥冤,窦

40、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窦娥冤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在其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 “怨 ”与 “愤 ”。不少古代白话,如 “只合 ”(只应该)、 “怎生 ”(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试题分析:熟悉课文,都 是剧本,写出剧本的一些鉴赏要素,如语言、动作、人物、潜台词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年 4月 25日,著名作家郑渊洁发表博文,宣布退出中国作协。

41、郑渊洁退出作协,并非第一次,在退出中国作协前一年,也就是 2009年 6月,他声明退出北京作协,退出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作协管理水平下降,一个是自觉受到排挤。 对于郑渊洁退出作协,你怎么看呢?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请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 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 800字。 答案: 唱好自己的角色 郑渊洁宣布退出北京作家协会。 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由让我想起韩寒的一句话,幸亏没有进作协。郑渊洁的心情一定与韩寒冰火二重天,我为什么要进作协! 无论在哪里,都会有斗争,就算都是文人的地方,也逃不脱世俗。与武夫不一样的是,一个是明争,一个是暗争,表

42、面波澜未惊,暗里却你死我活。 郑渊洁,也许看过他的书,却怎么想也想不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我片面的理解,但能入作协的人,大约也有那么一点三脚猫吧!(事先声明,确实在我脑海里没有郑渊洁这个名 字) 从他宣布退出北京作家协会的几句简单解释中,可见人们眼中的儒雅气作家,现已完全脱离了风骨清高的境界,慢慢地过渡到金钱与权力的争斗。 记得还有一次,韩寒与几个作协里的老人头打嘴仗,意思是小辈竟然敢侮辱作协里所有人的智商,但在我看来,韩寒还是有先之明的,这不!一个有着高智商的人怎么会窝里斗呢! 说到底,其实作协里所有争端都离不开以下几点。 金钱:作家,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些穷书生,象韩寒、郭敬明等人有着

43、高收入的作家,在靠文字生活的人中毕竟没有几个人,有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于是,想出头的人就采取压能人的办法 群而起之,如再遇到什么无用的作协主席,下面的人就更难过了。 权力:这东东说起来无形,却无形胜有形,历来为了权力争得家破人亡的也大有人在。作协本是一个体制机构,自然就与权力有关,在下面的人想拼命往上冒,而在上的人想压住下面的人,谁也不会服谁,但绝大数下面的人会输给高高在上的人,脱离也就顺理成章了。 名声:所谓树大招风,一个人如果功高盖主,想这个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作协也一样,如果你的成就高于上面的人,除非你顺便把上面的人也带红了,要不然你一定会受到排挤,因为你的名声一大,一些人就会生活

44、在你的光环之下,就会危 及到他的宝座。 素质:作协里我归纳了这么二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主席一代更比一代狂。作协里,每年招兵养将不计其数,看似兵强马壮,实则树大中空。我们所知道的,只要你稍有一点写作水平,不管你是什么人都能进作协,所以作协现在倒象是藏污之地,一些自命清高的人也就有了意见,咱们不能同流啊!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人心永远是一个猜不透的谜。人生亦如戏,唱好自己的角色才是你应该做的,而不是为了别人而活,这样很累,也很无聊。 走吧!也许明天会更好,留下!并不代表你就失败,事事不尽如意,眼一闭不睁,一辈子不也这样过去了!眼一 闭一睁,原来还在原地!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热点的评判,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卷入其中,坚持自我就好了,退与不退是他的自由,有他的自我考量,我们做题时,要关注他的两点理由,一个是作协管理水平下降,一个是自觉受到排挤,我们针对这两点来思考即可,我想作为学生最好应该为第二点,受到排挤,遭遇不公,多考虑自我,完善自我,学会坚持,这可能最好。不要写出发牢骚,愤愤不平之文章为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