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天门中学等)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契 约书 箧挈 带 锲 而不舍 B杯 杓 船 艄 树 梢稍 纵即逝 C沉 湎缅 怀 腼 腆 渑 池之会 D激 亢伉 俪 抗 争 沆 瀣一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项,都读 min; A 项,契 (q)约,其他读 qi; B 项,杯勺 (sho), 其他读 sho; D 项,沆 (hn)瀣一气,其他读 k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
2、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 2500个常用字和次 1000个常用字为主。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北京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在全球金融危机压力中力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而言,可谓是一条 “罗布荆棘的阳关大道 ”。 B在有 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时代,皇室总是极尽所能将世间的珍宝据为己有,各地官吏更是汇集民间能工巧匠打造人间珍奇, 目的只为搏取君王一笑。 C安徽安庆市的韩老先生因病住进了医院,住了三天共花了 3000多元。令他和家人吃惊的是,结帐时发现帐单上竟有 300元的 “聊天费 ”。 D天一阁藏书之丰富斐声
3、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籍较多,并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博取 C结账、账单 D 蜚声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汉字数量多,字形复杂,正确识记和运用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向课本学习汉字。要在对每一篇美文的诵读与理解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不断扩大识字量。 2、在课外阅读中学习汉字。要在阅读过程中,汲取课外读物中丰富的知识营养,努力扩大识字范围,丰富文字仓库。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 ,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
4、脚 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 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 “斯包弟 ”。我们 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 “包弟 ”。 A清清爽爽合训练简化 B干干净净合调教舍弃 C清清爽爽并调教舍弃 D干干净净并训练简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清清爽爽:指整洁干净或清新凉爽。本题只是说明狗的毛干净,没有整洁的意思。调教:照料训练牲畜; “训练 ”没有照料的意思。这里侧重于 “训练 ”,所以应填 “训练 ”。 “包弟 ”很显然是 “斯包弟 ”的简称,所 以应该填 “简化 ”。
5、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点评:本题所考都是近义词,需要准确掌握每个词语的意思、用法、使用对象、色彩等,如果在考场中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本题最好使用方法就是排除法。当然如果准确知道各个词语是最好的,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名言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 B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长篇小说蛙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中国文坛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
6、名作家莫言之手。 D史诗战争巨片金陵十三钗,不同于之前反映南京大屠杀电影的单色调,以崭新的视觉、斑斓的色彩征服了不少颇为挑剔的观众的口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语序不当,应该是 “无疑让人产生 ” ; C 句式杂糅; D“征服 口味 ” ,搭配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辨析病句是 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伤原意,尽量 “多保留少改动 ”。修改语病时,要注意: A、明确语言简明的主要内容 B、要注意汉语表达的灵活性 C、要注意考题的要求。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骚
7、体 ”也叫 “楚辞体 ”,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种诗体。这类作品篇幅较长,形式自由,多用语助词 “兮 ”字。内容上多揭露楚国黑暗腐朽的现实,可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 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重挫伤,那一夜,她 “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天方才睡了。 ”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吟。 C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阿 Q 正传。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D娜塔莎节选自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
8、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除此,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复活。 答案: B 试题 分析: A骚体诗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是浪漫主义的鼻祖; C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 人日记; D娜塔莎节选自战争与和平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现代文阅读 走向生态城市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建设生态
9、城市。 “生态城市 ”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 “人与生物圈 ”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城市生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出现生态城市。简单地说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 目标是实现人 自然的和谐 (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 ),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
10、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 “供养 ”自然, 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 “人和 ”。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 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 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 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 会生活的生态化,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 “生态化 ”。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
11、,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和谐性。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 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高效性。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 “高能耗 ”、 “非循环 ”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 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
12、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 “掠夺 ”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 “繁荣 ”,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现代城市与生态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不能因此而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尽善尽美、不可实现的理想乌托邦。现代城市到生态城市可能是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 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开展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价值观是 “反自然 ”的,与生
13、态城市价值观是相悖的,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 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小题 1】下列对 “生态城市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城市 ”要求人们在城市建设中,要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B “生态城市 ”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与传统城市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和谐性、高效性和持续性。 C “生态城市 ”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条件之一,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 D “生态城市 ”不仅能使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而且能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
14、实现人与 人的和谐。 【小题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可以实现人 自然的和谐。 B只有等生态城市建成之后,才能使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 C作为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的人 自然地和谐的实现,标志生态城市的建成。 D人 自然的和谐的实现,靠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生态城市中,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即生态城市不仅能 “供养 ”自然,而且能 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B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更重视采用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
15、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 C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 “生态化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生态城市特别注重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要求生态建筑和城市景观建成之后必须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与 C项有关的原文是 “城市生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出现生态城市 ” ,该句是说出现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而 C项却说是 “条件之一 ” ,所以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
16、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的意思是 “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人 自然的和谐,建成生态城市 ” , B项反过来说,所以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点评: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的。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以偏概全 “更重视 ”错误。第三段原文是
17、 “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 又有利于创 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 ” 。 C项信息遗漏。由第二段括号里的内容可知,应该是 “从而 实现人 自然的和谐发展 ” 。 D项前后两句无因果联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点评: “筛选与整合 ”在选择题中 ,主要是通过对芜杂的信息材料的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因此一定要把选项和原文一一比对。本题涉及话题比较抽象,一般人不容易想象,只能凭借原文的准确的理解才可把答案:选出。 超级蛀虫 “这栋小别墅我已经建好多年了, ”主人边抚摩着墙壁边得意地说, “十年前我在一家建筑工程局当领导,那个地方,各种板材、门窗应有尽有。每个月报预算时,我多报 1
18、或 2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些小事没人会发现。就这样,别墅很快就建起来了。你看,挺好吧 这个小院子也不错吧 这块地我弄到得更早,那时候我还在土地管理局管 事呢 !” “是不错, ”客人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房子的基座还是砖的呢。 ” “基座?这是后建的, ”主人说, “在建筑工程局工作一年后,我又调到了一家砖厂。怎么样?这砖也没得说吧?看够了吗?咱们进屋吃饭去吧。走这边,兄弟,把鞋好好擦擦。屋子里有地毯,别踩脏了。从砖厂调出来后,我又去了乌兹别克地毯厂在莫斯科的一个分厂。那儿生产的地毯漂亮极了 !我攒了七八块呢 你快坐下,别拘束。你的日子过得太清贫。虽然你只在学校教书,可想
19、弄点儿东西也不难,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行 ” “不行,对不起, ”客人的情绪有些激动, “我做不到 ” “快请坐 !”主人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 “坐到沙发上来 !你看我这儿摆着的这套家具。我能在家具厂白干吗?我这套家具是当次品弄来的。梳妆台上掉了一颗螺丝钉,大衣柜的门把手有点晃动。你问这能算次品吗?当然了。这就是次品 ” “你的书可真多, ”客人说这话的时候,脸上一直紧张阴郁的表情不见了,突然焕发出了光彩, “这么多书,简直就像一座图书馆! ” 客人起身走到了书架前。书架上是一排排按照颜色和规格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书。 “司汤达全集, ”客人又惊呼, “ 本也不少! ” “你说的是哪些? ”主人问
20、, “是那些黄色封面的书 吗?你说得对,那是整套司汤达全集。我在两旁故意摆上了绿色封皮的。这样搭配显得和谐。黄绿搭配,就像鸡蛋配青葱,漂亮 !” “这些绿色封皮的书,啊,是莎士比亚的 !你认为莎士比亚是配菜? ”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莎士比亚当然也很了不起。 ”主人宽厚地一笑,急忙纠正道, “坦白地说,这两个人的书我都没读过。我只是在一家书籍拍卖行管了两三个月的事,顺便就挑了一些 快来吃饭吧。快坐下,咱们先喝一杯。 ” 主人把一只装满酒的酒杯推到了客人的面前。 客人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那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 “我怕我把这只杯子给打碎了, ”他看着眼前这只杯子, “这可是非常罕见的艺术品,应该
21、摆在展览馆里 !” “真让你给猜对了 !”主人大叫了一声, “有一次,我负责一个展览会,我借口说这些展品在运输途中损毁了 干杯,祝你健康!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次展览!你能来,太好了!多吃点。这种鲑鱼在你们那儿是不是见不到啊?红鱼子呢?牛排呢?多吃点,别客气!现在我老了,就调到一家食品超市当负责人去了。超市虽然不大,但肯定够咱们这辈子吃的了!咱们又能吃多少?咱们国家这么大,这点儿小事没人管 ” 两个人酒足饭饱。 “咱们出去散散步吧, ”主人 说, “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走。我这个院子足够大了,你不用担心。你闻到花香了吗?这是我在市绿化管理局工作时弄回来的。这种花的味道怎么样? ” “闻到了, ”客人还
22、没说完,就捂住了胸口, “这是什么味道啊?熏得我头直晕。我都快站不住了 ” “那你赶快找个地方靠一会儿吧。 ”主人连忙说, “就靠着这棵松树站一会儿吧。这是一种古老的珍稀树种,已经有一百年的树龄了。是我从一个自然保护区弄来的,用一节火车车厢单独运过来的。我一共运来了三十多棵呢 别叫了 !”主人说着,突然朝一只用锁链锁着的公狗喊了一声, “你连自己人也不认识吗?这 是纯种瑞士灵獒,得过冠军。我以前在一家育犬基地当过经理 !” 不远处,有一只公鸡已经开始报晓。 “这是一只荷兰鸡, ”主人说, “我在 ” “你还在养鸡场当过领导? ”客人问了一句。 “是啊, ”主人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 ” 客人没
23、有回答。他的目光越来越忧郁。一种莫名的激动使他喘不过气来。他面色苍白地抬起头眺望着遥远的苍穹。 “星星啊,星星, ”他动情地说, “你们是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即,又是那么明亮,那么晶莹 ” “可不是嘛, ”主人这时也是精神一振, “你看那颗星星最大,最亮,油汪汪、水灵灵的。我在天文馆 ” 还没等主人说完,令人恐怖的一幕就发生了: “不许动星星 !”客人突然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了主人的喉咙,怒不可遏地大声喊道, “你这个浑蛋 !你给我滚远点儿 !你不能再打星星的主意了 !大家需要星星 !孩子们也需要星星 !你总得给老百姓留下点儿什么吧 !”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24、是( 4分) A通过主人侵吞国家财物的事实,反映了其贪婪的本质,主要源于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 B主人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的书,碰巧司汤达和莎士比亚的书未阅读过,其他书籍均已阅读。 C通过小说可以看出主人是个习惯揩 国家油水的家伙,只要他工作的地方,他都占过小便宜。 D从表面上看,主人侵吞的是国家的大量财物,其实他是搜刮国家中全体纳税人的血汗。 E小说通过主人的炫耀,揭露官员公权私用,靠吸取老百姓的血来养肥自己的罪恶本质。 【小题 2】如何理解 “脸上紧张阴郁的表情一下不见了,突然焕发出了光彩 ”这句的含义?( 4分) 【小题 3】请简要分析 “客人 ”这个人物形象。( 6分) 【小题 4】作者
25、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2】( 1)从主人的话可以看 出 “客人 ”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教师。他已经领教了 “主人 ”对别墅、砖、家具的炫耀,所以对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深恶痛绝,对百姓的生活及其国家的前途表示担忧,所以 “紧张阴郁 ”。 ( 2)由于客人教师的特殊身份,当他突然看到许多书籍,职业形成的爱好,素养造就的追求,自然兴高采烈,所以 “突然焕发出了光彩 ”。 【小题 3】客人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主人对自己一系列贪污腐败的行径的炫耀后,表现得异常气愤。在得知主人要霸占老百姓的精神寄托的星星时,忍
26、无可忍, “突然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了主人的喉咙 ”。 【小题 4】示例:合理。能充 分展现主人的贪婪本性。在侵吞别墅、地毯、灵獒等物质之后,对一穷二白的老百姓的精神寄托 星星也不放过,将其贪婪本性揭露到极致。这样更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对这样贪得无厌的小人深恶痛绝。 不合理。主人只是赞美星星 “最大,最亮,油汪汪、水灵灵的 ”,并未表露侵占星星的心愿,客人的行动显得不合理。对于充满物质欲望的主人,占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不可能占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星星,他接下来只会变本加厉地占有更多的物质财物。(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主人侵吞国家财物,主要是他巧舌如簧,国家缺乏必要的监管。B
27、.通过主人的贪婪本质可知,占有这些书籍是满足其占有欲,所以其他书籍也不会阅读。 C.通过文题 “超级蛀虫 ”可知, “揩油 ”“占过小便宜 ”程度过轻,无法展现其贪婪的本质。 考点:分析文章内容。 点评:做这类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流露出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对,找出选项中与原文细微的差别,判别出是原文的转述,还是有别于原文。对于小说阅读中还要结合人物形象去分析。 【小题 2】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上文主要写了主人对别墅、砖、家具的炫耀,客人对此举动很担心、痛恨,所以 “紧张阴郁 ”。下文写客人看到书后的表情, “突然 焕发出了光彩 ”说明客人很喜欢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8、。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时,有时只有理解了句子中某个或是某些词语的含义,就可以把整句话解释清楚,本题就属于这类题型。本题只有理解 “紧张阴郁 ”“突然焕发出了光彩 ”,就可以把本句话的含义搞清楚了。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主人对自己一系列贪污腐败的行径的炫耀后, “脸上紧张阴郁的表情 ”,这说明客人对这种行径很痛恨,客人关心人民大众。当客人看到书后,“突然焕发出了光彩 ”说明了客人的职业特点,有职业素养。文章结尾在得知主人要霸占老百姓的精神寄托的星 星时,忍无可忍, “突然用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掐住了主人的喉咙 ”。这些充分说明了客人的形象: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
29、的形象。 点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步骤: 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发性试题。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述说理由。无论是认为合理还是不合理,都要把理由阐释清楚,而且理由要以文本为基础,不能脱离文本。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点评: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
30、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 文言文阅读 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 3 分) 且所 谓文者, 务 为 有 补 于 世 而 已 矣 所 谓 辞 者 犹 器 之 有 刻 镂 绘 画 也 诚 使 巧 且 华 不 必 适 用 诚 使 适 用 亦 不 必 巧 且 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选自王安石上人书) 答案: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 / 所谓辞者 / 犹器
31、之有刻镂绘画也 / 诚使巧且华 / 不必适用 / 诚使适用 / 亦不必巧且华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 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注意本语段中的 “矣 ”“者 ”“也 ”常常用于句末, “诚 ”用于句首, “诚使巧且华 ”与 “ 诚使适用 ”句式一致, “不必适用 ”与 “ 亦不必巧且华 ”句式一致。 考点:断句。 点评: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
32、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诗集传序(节选) 【宋】朱熹 曰: “然则其所以教 者,何也? ” 曰: “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 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 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
33、而讨论之 ,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 曰: “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 ” 曰: “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 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
34、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 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 ”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小题 1】下列划线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则亦 刊 而去之刊:删改 B则天子 巡 守 巡:巡视 C以行黜 陟 之典 陟:罢免 D乐而不过于 淫 淫:放纵 【小题 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35、而 其 言皆足以为教 吾 其 还也 B亦必陈而观 之 填然鼓 之 C其不同若是,何也 大王来 何 操 D 因 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相如 因 持璧却立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产生源于言语不足,感触纯正时,时而劝勉,时而惩戒,就能充分发挥教化作用。 B孔子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虽一时无法实现政治主张,但影响千秋万代。 C国风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都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作品。 D这篇序文,根据义理之学,结合历史事实,强调诗的教化作用,熔文学、史学、理学于一炉。 【小题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6、9分) ( 1)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3分) ( 2)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3分) ( 3)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 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1)圣人早已配上音乐,用于民间礼俗,用于国家典礼,以教化天下。 ( 2)言辞温和庄重,含意广博缜密,它们的作者常常是圣贤中人,当然可以作为万代不变的准则。 ( 3)这就是诗作为一部经典所以能够遍及人事、具备天道、无理不包的原因。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陟:提升
37、、提拔。见诸葛亮出师表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考点:理解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 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本题只要联想到出师表中的这句话,很容易判断出本题的答案:。 【小题 2】 试题分析: A.他的 还是; B.代词 凑足音节,无实义; C.为什么 什么; D.于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虚词的含义。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
38、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 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如果感触比较杂乱,所表达的言语不是无可选择,那么身在朝廷之上的人,一定会反躬自问,有所劝勉,有所惩戒,这也就产生了教化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内容。 点评:作分析归纳题时,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然后以题目为中心,搜索信息,对选项作比较,找差异点,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是否准确。有时也可能是对某个词语的理解错误而造成的选项错误。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几个得分点:( 1)固:本来
39、;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省略句,省略介词 “于 ”;化:教化。( 2)庄:庄重;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判断句;所以:表方式,用来。( 3)整句是判断句;所以:表原因;具:具备,包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定要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好,因为它关乎整个句子的翻译和翻译的得分。而要把握住这一点,高一的时候,就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比如本题中的 “所以 ”就要明白它有两种用法: 的原因;用来 的(途径、工具等)。遇到句子中出现了这个词,就可 以对号入座了。 【参考译文】 问: “那么诗用什么来进行教化呢? ” 答: “诗是人心感于外物,弥补言语表达不足而产生
40、的。人心的感触有邪有正,因此用言语表达出来,也有是有非。只有圣人居于上位,感触无不纯正,他们的言语也就都有教化的作用。如果感触比较杂乱,所表达的言语不是无可选择,那么身在朝廷之上的人,一定会反躬自问,有所劝勉,有所惩戒,这也就产生了教化作用。过去周代兴盛的时候,上自国家祭典、朝廷政治,下至平民百姓,人们的言语无不纯粹无疵,出于正道。 圣人早已配上音乐,用于民间礼俗,用于国家典礼,以教化天下 。至于诸侯 各国的歌谣,在帝王外出巡视时,也一定要各国献上,借以观察民风,以施行进退赏罚的常法。自昭王、穆王以后,逐渐衰落;到了平王东迁,这事就被废弃不讲了。孔子生在这个时代,既然得不到帝王的位置,无法实施
41、劝勉惩戒、进退赏罚的政事,因此只有将收录着诗歌的书籍拿出来进行探讨研究,除去反复,订正纷乱;而对于那些虽好但不足取法、虽恶但不足为戒的作品,也加以删削,做到简明扼要,以传世久远,使学诗的人根据这个本子,能够考察事情的得失利弊,学习好的,改正坏的。所以孔子的政治主张虽然一时无法实现,但他的学说实已影响了千秋万代,这就是诗的教化作用。 ” 问: “那么国风雅颂的体裁,为什么这样不同呢? ” 答: “我听说,凡诗中称作风的,大多是出自民间的歌谣,即所谓男女之间的对唱,是个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只有周南召南中的诗篇,由于这两地的人亲身受到文王的教化,养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都怀有纯正的性情,因此通过言语
42、表达出来,欢乐而不流于沉湎,悲哀而不至于伤身,所以唯独这两篇成为国风中的正经。自邶风以下各篇,则因为各国的治乱不同,人的闲与不闲也不一样,人们感于外物而表现出来也就有邪正是非的差别,所谓先王之风,在 此发生了变化。至于雅颂这类诗篇,都是成王、周公当政时朝廷祭祀所用的音乐歌词, 言辞温和庄重,含意广博缜密,它们的作者常常是圣贤中人,当然可以作为万代不变的准则 。于是 变雅 ,也都是某一时期贤人君子忧时伤俗的作品,而被圣人所采用,他们那种忠厚仁善的内心,扬善防邪的用意,就是后世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企及。 这就是诗作为一部经典所以能够遍及人事、具备天道、无理不包的原因 。 ” 问者点头称是,退了下去。
43、这时我正在编辑诗集传,于是便把这些对话全都依次记下,放在篇首作为书的序言。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 安朱熹撰写。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小题 1】两首诗的结句都有 “使人愁 ”三个字,请指出两首诗中 “愁 ”的内容各是什么?( 4分) 【小题 2】两首诗在构
44、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 容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催诗抒发游子飘泊天涯的思乡之愁;李诗则抒发自己爱国忧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愁。 【小题 2】两诗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展开想象;颔联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颈联则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尾联即景生情,都以 “愁 ”字作结。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颇有章法。 【小题 1】 试题分析:崔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缥缈的江上令 人升起无限的乡愁,诗人吊古是为了伤今,
45、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李诗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他的心却始终关切着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于是当他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又把自己的眼睛转向现实政治。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字眼 “愁 ”字,然后联系诗歌前文的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如李白因受到小人的诬陷, 被逐出京城长安,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处可施。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两首诗从结构上来说,都是采用起、承、转、合的
46、结构。首联都从传说落笔,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颔联都写出了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颈联则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尾联即景抒情,抒发了浓浓的愁绪。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本题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常规的鉴赏表现手法,而是比较阅读。这需要分别对每首诗的表现手法具体分析,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的表现手法。因此这种题实际上难度加大了。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瑞典文学院 2012年 10月 11日 19时宣布,将 2012年诺贝尔文学
47、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诺奖评委会认为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 假如能为中国历代的文学家们投票,谁最有希望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此, 102名中国作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呼声最高的是李白、曹雪芹、杜甫、苏轼、屈原和鲁迅,其中,李白和曹雪芹分别得了 16票排并列第一,鲁迅得了 6票位居第六。 请你从这六位作家中任选一位,至少填出他的一篇代表作(要求为高中语文必修或选修教材中学过的),并为他们写出虚拟的获奖理由,不超过 50字。 作家: 代表作: 颁奖词: 答案:示例: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祝福拿来主义 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屈原:离骚 湘夫 人 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 苏轼:赤壁赋赤壁怀古 李白: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曹雪芹:和着血,蘸着泪,为封建末世大家族吟唱一曲挽歌,成就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杜甫: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穷年忧黎元,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叹息肠内热 (代表作 1分,除 “曹雪芹 ”外,其他要写出两篇;获奖理由 3分) 试题分析:注意作家和作品一定要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同时作品必须为高中语文必修或选修教材中学过的。获奖理由要符合本人的身份,语言尽可能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