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1796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2015 学年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镣 铐( lio) 坳 堂( o)一 沓 纸( d)肆无忌 惮 ( dn) B铁 镐 ( go)引 擎 ( qn) 蹬 三轮( dng) 呱 呱坠地( g) C h泪( wn) 喋 血( xu)国子 监 ( jin) 强 颜欢笑( qing) D 菲 薄( fi) 挣 脱( zhng)黑 黢 黢( q)呼天 抢 地( qing)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的坳堂( o )是课内逍遥游中的生字词,所以课下注解出现的生字词一定要记住。 B铁镐( go

2、), C引擎( qng), D项中的强颜欢笑( qing)意在考查学生对 “强 ”这个多音字的掌握程度,掌握这个词的读音主要从意思出发, “强 ”是 “强大 ”的意思的时候读二声,是 “勉强 ”的意思时读三声,因此,在这里读的是三声。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3分) A蜷曲廖落桀骜峰利陨身不恤 B遨翔攒聚食不果腹金榜提名 C厮守编缉黯然失色劳民伤财 D憔悴迁徒孤苦伶仃慢条斯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应为寥落、锋利、殒身不恤,而这三个考查的都是音似形近字的写法,要根据意思判断它们的写法。 “殒身不恤 ”的意思是 “牺牲

3、生命也不顾惜 ”,所以, “殒 ”是 “牺牲 ”的意思,而 “陨 ”是 “落 ”的意思。 B翱翔、金榜题名,“金榜题名 ”中的 “题 ”是 “写 ”的意思,而 “提 ”则没有这个意思。 C编辑, D迁徙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政府 画地为牢 ,利用行政权力对本地区企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这种做法或许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B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距离老百姓不再遥远,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也已成为公众 耳熟能详 的词汇。 C三年的学校生活中

4、,我们一同欢笑,一同流泪。而今毕业在即,同学们 劳燕分飞 ,各奔东西,但我们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永恒的回忆。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 八面玲珑 :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画地为牢:在 地上画一个圈儿当作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B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符合语境。 C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这个词的适用对象是夫妻,不能用于同学。所以,成语的适用对象也是成语考查的一个方面。 D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此

5、处属于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2014年出现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暴发。据世界卫生组织 10月 8日的最新 疫情通报显示,埃博拉病毒已致近 4000人死亡。 B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 “三个倡导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契合,是我党凝聚全社会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C旅人结束一个阶段的行程后,都想得到理想的食宿条件以恢复体力,这不但是下一段行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之后旅途中的精神状态。 D杭州将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高级人才提供人才租赁房,位于滨江区的 70

6、0余套高级人才租赁房预计将于 2016年底交付建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出现了 疫情大暴发 ”杂糅,是 “出现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和 “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暴发 ”的杂糅; “据 显示 ”句式杂糅,是“根据 ” 和 “ 显示 ”的杂糅。 B缺少介词, “以 为基本内容 ”, “凝聚 共识 ”搭配不当,应是 “达成 共识 ”。 D语序不当。先 “建成 ”再 “交付 ”。要考虑句子的顺序是否符合事件的逻辑顺序。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一首好的现代诗,它的描写、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后呼应的。请依诗意,仔细推敲下面三节现代诗,选出最适合填入空格处的选

7、项( 3分) (甲)归 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 了 (刘大白秋晚的江上) (乙)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 在雪地上 / 又 的写遍了相思 (冰心相思) (丙)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 的小溪最清亮 (何其芳花环) A红颜 /纵横 /影子 B红颜 /悄悄 /镜子 C青丝 /纵横 /镜子 D青丝 /悄悄 /影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甲) “红颜 ”呼应 “斜阳 ”,(乙)既然是 “写遍 ”,宜用 “纵横 ”,(丙)

8、由 “开落在幽谷 ”的花、 “无人记忆的朝露 ”可推测出小溪也应是无人知晓的,即没有被人 “照过影子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4分) 逃 离 郭静娟 学校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的树条,短短长长。树干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

9、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 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

10、的人们难堪无助。 ”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 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

11、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 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 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象的 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

12、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小题 1】作者写了自己生活中哪几 次 “逃离 ”?结果如何?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3分) 【小题 2】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小题 3】联系全文看,你认为 “一棵树 ”的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 【小题 4】王维一例传达出作者对 “逃离 ”怎样的认识?作者认为面对生活应有怎样的态度?( 4分) 答案:【小题

13、1】 逃离学校生活走上社会,结果快乐只是短暂的。 逃离现实社会环境,结果发现无处可逃。 以旅行逃离此地,寻找陌生的风景,结果失落而回。 【小题 2】 拟 人的手法写出了生活对我们的嘲弄。我们自以为通过逃离能得到快乐,却没意识到其实已无处可逃。 即使生活充满美好,但心若寂寞,眼中世界依然荒凉。 【小题 3】( 1)写 “一棵树 ”姿态不变却有风格迥异的美,引出下文对人们选择逃离的思考。 ( 2)文末用 “一棵树 ”收束全文,首尾呼应。 ( 3)一棵树独自站立、不逃离却活得精彩,这一形象深化了主旨。 【小题 4】认识:作者认为即使逃离了现实的喧嚣,但若没有洒脱的情怀,现代人终逃不过内心的寂寞。 态

14、度: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生活中的束缚、痛苦无处不在,只有立足当下生活,勇于承受生活 之苦,才能发现痛苦背后的美好、欢乐。 【小题 1】 试题分析:可知文章是从逃离学校开始写起,到社会中有不断逃离自己目前处境,到最后逃离社会去旅行。根据题目的要求 “哪几次 ”以及 “3分 ”的分值,可以确定是三次。然后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这三次的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还要注意语言的概括和简洁。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将句子放归到原文中,在原文中理解这句子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还原修辞的手法,抓住关键词语,化形

15、象的语言为 直白的语言。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一棵树 ”这一形象的作用,就要考虑这一形象在结构上以及内容上有何作用。文章前后两次运用 “一棵树 ”,可见在结构上就有首尾呼应的作用。而 “一棵树 ”本身的形象就是对 “逃离 ”这一主题有着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道题涉及到两个小问题,一个是对王维的逃离的认识,另外一个是作者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第一问只需将作者对王维 的逃离的认识在原文中找出即可。第二问则需要联系原文

16、,作者写了三次逃离,每一次的逃离都没有成功,因此,作者对逃离持反对意见,与其逃离不如面对。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6分) 先谈空灵。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 “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 “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

17、:“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 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云: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李商隐词:“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 ”风风雨雨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中国画堂的帘幕也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如韩持国的词句: “

18、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 ” 然而 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 “隔 ”。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 “空 ”。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 “事外有远致 ”,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 ”,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 “酒正使人 人自远。 ”“自远 ”是心灵内部

19、的距离化。然而 “心远地自偏 ”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 “充实 ”,由 “心远 ”接近到 “真意 ”。 节选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万物静观皆自得 ”,指的是人空诸一切,心无挂碍,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各自呈现着它们充实、内在、自由的生命。 B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遂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C艺术空灵化除了 依靠外界物质造成的 “隔 ”,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的 “空 ”,精神的淡泊。 D陶渊明所爱的 “素心人

20、”,指的是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人格投射于艺术作品而产生的神韵。 【小题 2】下列有关诗词引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苏东坡诗云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意为静谧中知微动,虚空中纳万千,说明空明的觉心,才能容纳万境。 B李方叔的 “好风如扇雨如帘 ”,韩持国的 “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 ”,可见自然风雨造成了间隔化效果,营造了诗境和画意。 C陶渊明的饮酒诗让我们看到艺术境界的空并非真正的空,而 是由 “心远 ”接近 “真意 ”,获得充实。 D司空图诗品中的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形象化地描述了艺术的心灵“空 ”的特性。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21、1】 试题分析:做类似的题的时候,只需依据选项内容找到文章中的对应区域进行对读,来确定答案:正确与否。根据文章中的第五段可知 “素心人 ”指的是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的心襟、气象、境界。并不是指艺术神韵,因此选择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理解,只需将选项内容放到文章中对比即可。根据文章的第四段可知,韩持国诗句中的间隔化效果不是自然风雨,而是由画堂帘幕造成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1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

22、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 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

23、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陈情表) 【小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茕茕独立,形影相 吊 :伴随 B寻蒙国恩, 除 臣洗马:拜官受职 C猥以微贱, 当 侍东宫:担任 D 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 或许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具 以 表闻思垂空文 以 自见 B臣 之 进退,实为狼狈辩乎荣辱 之 境 C报养刘之日短 也 且夫水之积 也 不

24、厚 D皇天后土,实 所 共鉴素 所 自树立使然也 【小题 3】将下列句子按照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遂去,不复与言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安能以身之察察 奚以知其然也 重为乡党所笑 A / / / B / / / C / / / / D / / /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课内古文语句。( 5分)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 2分)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1)为什么要思虑深切,行为超出世俗,让

25、自己被流放呢? ( 2)如果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于无尽的宇宙,他还要依赖什么呢? 【小题 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即可, “形影相吊 ”应理解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 ”,因此, “吊 ”在这里是 “安慰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介词,用;连词,用来。 B取独,不译;结构助词,的。 C句末语助词,不译;句中表停顿, 不译; D所字结构,所加动词相当于名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内的特

26、殊句式的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一定将特殊句式的每一类的特点了解清楚,不同句式有不同的特点,本题同时也可以用排除法选出。它们的分类标准是:状语后置 /省略 /宾语前置 /被动 /定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的地方:( 1) “深思高举 ”是 “思虑深切,行为超出世俗 ”的意思, “自令放为 ”是 “让自己被流放 ”的意思。( 2) “乘 ”是 “顺应 ”的意思, “御 ”是 “驾驭 ”的意思,可以引申为 “

27、把握 ”。 “彼且恶乎待哉 ”是宾语前置,可以翻译为 “他还要依赖什么呢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 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

28、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 ,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

29、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 狼狈。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5分) 某

30、闻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废。至两汉, 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 。则学者不尊严,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 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 ,至于忘本趋末,流而不返。 (节选自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小题 1】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 3分) 师 道 尚 存 故 其 学 者 各 守 其 经 以 自 用 是 以 汉 之 政 理 文 章 与 其 当 时 之

31、 事 后 世 莫 及 者 其 所 从 来 深 矣 后 世 师 法 渐 坏 而 今 世 无 师。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是故学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 答案:【小题 1】师道尚存 /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 /是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 /后世莫及者 /其所从来深矣 /后世师法渐坏 /而今世无师。 【小题 2】所以,当今的求学的人只知道与时势周旋,顺从世俗,以追求利禄为最 迫切的急务。 【小题 1】 试题分析:做断句的题是,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停顿之处,然后结合有标志性的词,确定断句之处。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

32、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的地方: “学者 ”是古今异义词,是 “求学的人 ”的意思, “徇 ”是 “顺从 ”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 我听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先敬重老师,老师受到敬重 ,他传授的学问道理才受尊崇;学问道理受到尊崇,学习的人才会深怀敬意;深怀敬意,才会坚守不移;坚守不移,才能敢于施行;敢于施行,才无所畏惧而不改变操守。(当)夏商周三代衰落(的时候),学校(也就)被废弃了。到了两汉,尊师之道还能够保存,因此当时求学的人还

33、能坚守老师传授的经学来供自己运用。因此,汉代的政治、文章及当时的各种措施,后世没有能比得上的,它的原因是很深远的。后世尊师的风气逐渐败坏,现在可以说没有老师了。求学的人不尊重老师,所以往往自己 轻视自己所学的道。轻视所学的道,就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不能达到最高 的境界,就不能深信不疑;不能深信不疑,就不知道有所坚守;所守不稳固,就容易有所畏惧,为外物所动摇。因为这样,做学问的人只好随波逐流,追随时俗,把追求利禄作为当务之急,以至于忘本逐末,像水之趋下而不知回头。 语言表达 下面这份请柬共有四处不当,请指出其中的三处并加以修改。( 3分) 请 柬 刘湘老师: 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十二

34、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英语教学研讨会,请您做好发言准备,届时务必光临。此致 敬礼! 黄河中学校长办公室 2014年 11月 5日 答案:( 1)请柬不需要问候语, “您好!工作一定很 忙吧! ”多余,应删掉。 ( 2)开会地点没有说明,应具体交代。 ( 3) “务必 ”应改为 “敬请 ”、 “恭请 ”等敬辞。 ( 4)格式不对。 “敬礼! ”要顶格写。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各种应用文体的格式。本题中( 1)( 4)属于格式的问题,( 2)属于请柬的内容,要交代具体的地点。( 3)属于语言得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35、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 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陈情表) 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亦欲以,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惨象,;流言, 。 (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 1)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 2)黄花地,晓来谁染霜林醉 (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4)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 5)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 “奄奄 ”“染 ”“芥 ”和 “究 ”的写法,同时也要注意 “了 ”“尤

36、 ”不要漏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实际上,每天都一成不变,是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觉。 ” 保罗 柯艾略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 渡边淳一钝感力 在面对自然、事业、他人、自我时,你如何看待 “敏锐 ”与 “迟钝 ”?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注意】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37、敏锐智慧与 “钝感 ”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写道: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钝感力,顾名思义即迟钝的力量。在渡边淳一看来,现代社会里,很多时候, “钝感力 ”要比敏锐聪慧更重要。 从古至今,只要存于世,便免不了尘世的烦扰,现代人尤其如此。物质生活逐步提高,人们的怨气却有增无减,人们被舒适的生活娇宠成习,对生活要求愈加苛刻,恨不能将其建设成没有碰撞、风平浪静的乌托邦。人们为了争 夺 “幸福 ”而变得愈发 “不幸福 ”。我将这一切归结于现代人心底遗失的 “钝感 ”和日益衍生的敏感。 对于 “钝感 ”,早在千年前便已有精妙

38、的诠释。中国的佛教大师拾得面对旁人的诽谤侮辱从容不迫,答: “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字字句句,无不透漏着 “钝感 ”的智慧。 “钝感 ”并非是木讷呆滞,而是蕴涵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高处不胜寒 ”,低处亦不一定风平浪静,摩擦、流言在所难免,与其任心千疮百孔,不如学会运用 “钝感力 ”,将无中生有、浮华尘灰过滤忽略,还自己一个清明心境。红楼梦中黛 玉缺乏 “钝感力 ”,心太过七窍玲珑,才会陷入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的境地。才女张爱玲也是因为对于生命过分敏感,最后孤死异国。 钝感有时如此重要,难怪郑板桥先生感言: “难得糊涂。

39、 ” 聪慧的生命固然不易,而 “难得糊涂 ”的生命更是重要且可贵。犹如禅宗提倡的生命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中的第三重,是历经了浮华生落,心已足够饱满后方能达到的境界。 “难得糊涂 ”需要 “钝感力 ”。现代生活里灯红酒绿过多,若全收入囊中,只怕会撑得无法前行,唯有用 “钝感 ”的无形之力才能化解现代社会中的有形之力,让自己轻装上阵。 “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如是说。或许,正是因为他将他的 “钝感力 ”运用得恰如其分,避开了名利,才促就了他的成功。 运用 “钝感力 ”,用对 “钝感力 ”,是人存之于世的

40、大智慧。重剑无锋, “真正的战士,是内敛且有自控力的,如同一把插在刀鞘中的利刃 ”。 “七窍玲珑心 ”固然可贵,但 “钝感 ”的智慧却更禁得起生命的重压,历得尽未知的风雨。 惟其如此,很多时候, “钝感 ”比所谓的敏锐智慧更重要。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保罗 柯艾略和渡边淳一的两句话,总结出 “敏锐 ”与 “迟钝 ”的统一之处来。其实,生活、学习和工作都需要 “敏锐 ”与 “迟钝 ”的结合, “敏锐 ”的同时一定要有 “迟钝 ”配合,也可将二者进行对比。材料给我们指明了作文的方向, “敏 锐 ”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新奇来,而 “迟钝 ”则是要我们不为生活中的那些琐事而动摇的意志。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则要对别人的付出 “敏锐 ”,对别人对自己的索取 “迟钝 ”;在事业上,则要对自己的工作保持 “敏锐 ”,能够创新工作,开拓一片新天地,对在事业上出现的不和谐的小意外则要保持 “迟钝 ”等等,都可以立意,进行构思。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