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1827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零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诃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解 剖 ( po) 朔 ( shu)风 血 ( xu)汗残羹冷 炙 ( zh) B作 揖 ( y) 熹 ( x)微描 摹 ( m)不落言 筌 ( qun) C 戕 ( qing)害 创 ( chung)伤付 梓 ( z)模 棱 ( lng)两可 D精 髓 ( su)拱 券 ( xun) 恍 ( hung)惚条条 框 框( kung)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基本上考的是易错字的读音,平时要多注意积累。 A剖 pu, B摹 m,框 ku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涕泗显宦黯然残绝人寰 B默契莞尔弭谤急不瑕择 C商榷蜕变吞噬一脉相成 D云霄横亘磐石茕茕孑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残 -惨,惨,悲惨;瑕 -暇,形旁为日,表时间;成 -承,继承。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和好友小聚, 海阔天空 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力量,不再害怕独自在异乡闯荡。 B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 屡试不爽 ,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对于任何地区来说,打假活动都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那

3、些冒牌货又会 东山再起 。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 火中取栗 ,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答案: A 试题分析: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不可误解为 “没有成功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使用对象一般是人而非物。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 利用,冒险出力却 一无所得。与此句语境不合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留守儿童 ”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B丁俊晖本赛季战绩

4、辉煌,夺得温布科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中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C陈丹晨先生对来访的几位朋友说,把这些点滴呈现给年轻的后来者也许不无有用。 D上海交响乐迷中近六成的人士收入并不丰厚,难以承受百元以上甚至数百元的高价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偷换主语, “留守儿童 ”后没下文; C “也许不无有用 ”语义重复; D语序不当,改为 “数百元甚至百元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那种叫 “水晶 ”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琢而成。 B当这些年轻人踏上返京的列车时,他们已是满载收

5、获。 “有没有实践就是不一样。 ”杨斌说: “我们会把这次学习到的东西带回去,向更多人宣传。 ” C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D孔子(前景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长长的 ”“绿绿的 ”是补语,补语的并列用逗号; B“杨斌说 ”属于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改为逗号; D括号的内容是解释 “陬邑 ”的,应紧随其后。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

6、街亭失守,请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 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撤兵。(三国演义) B流浪人得知爱斯梅拉达被判处死刑,非常愤怒,他们一路冲向法院,包围巴黎圣母院。加西莫多因为是聋子,误以为他们是来追捕她的敌人,在教堂顶上抛下建筑材料,造成流浪人的大量伤亡。(巴黎圣母院) C陈姨太等人打着维护家族荣誉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 “鬼 ”,吓死老太爷,接着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害死了瑞珏;他们知道是战争导致商场被毁,却逼着觉新赔偿股票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家) D楚国的大夫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个

7、怎样的人,子路说,他发愤时竟忘记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论语) 答案: D 试题分析:回答的话是孔子说的,而不是子路说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梁启超传序 刘再复 把一个人的传记几乎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只有通过梁启超的传记才可能。梁启超作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存在,他打通了中国近代史各类关键性人物关系,包括政治层面就、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国内外层面的关系。在各层各类能够呈现历史风貌的重要人物关系网络中,他是独一无二的启承转合且举足轻重的人物。这除了得益于他先进的

8、思想和巨大的多方面的才华之外,还得益于他本身的两大特点:( 1)他是一个拥有巨大书面文字语言又拥有巨大行为语言的双重存在,他既创造了巨大的 “知 ”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 “行 ”的体系。因此,他既与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人 物关系密切,又与政治界、军事界、外交界、教育界、财政界的人物关系密切。也就是说,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 2)他除了拥有罕见的知行兼备的能力之外还拥有一种无人可比的极为 “谦和 ”的性辂魅力。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又极为“谦和 ”的人物,这就是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他们成就巨大,但从不称霸,“但开风气不为师 ”。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事又

9、谦让,能与各类人物坦诚交往又不丧失原则。这种性格魅力使他能够与袁世凯这种人相克相生,从而构成近代史变化万千又有主线的极为精彩的一页。如果写康有为传 ,就很难选择以传主及人物关系为基本构架的写法。因为康有为虽然比梁启超更有原创性(指思想理念)也更有深度,但他性格专断、固执、主观,名声很大又霸气十足,远离谦和作风,所以人际交往既缺乏广度,更没有如梁启超与黄遵宪、谭嗣同等交往中所蕴涵的如歌如泣的诗意。 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而把握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这在海外的中国史研究中,也曾有人感悟到,值得一提的是约瑟夫 列文森。他在一九五三年完成的重要著作的题目就叫做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其内容也是通过对梁启超

10、传的写作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尽管列文森 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著作却一直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他在书中留下一句著名的评价梁启超的话: “如果一个人拥有能够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 ”梁启超早已冲破专制囚笼,并翱游于思想自由的普世天空与大地中。梁启超的思想体系,充满自由点,少有固定点。有人因此而攻击他 “善变 ”,其实,他的所谓 “善变 ”,恰恰是与时俱进,恰恰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 “我执 ”、破 “他执 ”、破固定点,不断地向真理靠近。他敬重自己的老师康有为,但是,当康有为与张勋勾结一起妄图复辟帝制时,他 能不改变一下

11、 “忠于老师 ”的角色吗?袁世凯 “借助共和 ”而和平终结帝制时,他与袁世凯妥协合作,而袁世凯 “埋葬共和 ”复辟帝制时他则反戈一击,给袁氏以致命打击。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表面上看,这是变,而究其深层,他始终不变而一以贯之的则是他的爱国之心,他的救国激情,他的把中国从专制引向兵和、引向富强、引向自由的努力。 (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梁启超打通了中国近代史政治、思想、文化、国内外层面的关系,也打通了当时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 B梁启超拥有罕见的知行 兼备的能力,因此,创造中国近代史的各类创造主体都与他相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巨大的历史存

12、在。 C梁启超在思想上比康有为更有深度,在人格魅力上又能胜出一筹,不仅能以谦和之风与人相交,更有如歌如泣的诗意交往的经历。 D梁启超总是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地破 “我执 ”、破 “他执 ”、破固定点。因此,他的思想体系,充满着自由点,而少有固定点。 【小题 2】下列对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一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书作者约瑟夫 列文森通过梁启超传的写作既反映了集启超的思想体系,又了解把握了中国近代史的骨架与筋脉。 B该书对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进行剖析,具有深远意义,因而成为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C该书作者认为梁启超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因为他拥有打开其囚笼的钥匙。尽管作者英

13、年早逝,但这一评价却让读者铭记于心。 D该书主要是通过写梁的传记而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风貌,这方面与国内的梁启超传大体是一致的。 【小题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梁启超大事有决断,小 事又谦让,能够不失原则地与各类人物交往。这种性格使他与袁世凯时而妥协合作,时而反戈一击,因而有人攻击他善变。 B梁启超一方面具有书面文字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行为语言的能力,他既创造了巨大的 “知 ”的体系,又创造了巨大的 “行 ”的体系。 C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突出的推动历史前进而又极为 “谦和 ”的伟大人物。他们 “但开风气不为师 ”,成就巨大,却沉稳谦和,

14、令人敬仰。 D梁启超多次以今日之自我反对昨日之自我,从深层看,他其实始终没有变,以一颗爱国之心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关键性 ”漏掉了。 C康有为在思想上比梁启超更有深度 D因果倒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书是海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绕不过的重要史学里程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文有特定情境,非 “时而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完成后面的题目。( 18分) 晏阳初在定县 艾云 风吹着,非常清冽,但仍然冷得 砭骨,他将围脖又绕了一圈。 晏阳初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他眯着眼睛,非常享受地呼吸着。旋即,他的心又开始发沉。 他已经走了许多村庄,每到一处,他看到的是凋敝的村落,薄薄的茅草搭建的房舍下,闪出的是一张张如干涸泥土般皴皱无华的面容。这些种田人,曾经披星戴月,耕耙犁耧,供养了许多人的吃食。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吃的,只能束手待毙。令人震惊的庞大死亡数字,已不单是数字,而是多少条人命,就那样訇然倒下,倒在炕头、门口和庄稼地。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几尽灭绝的惨景,不堪入目。 35岁的晏阳初, 1928年走在定县的乡村小路上 。乡

16、村的个人编年,由于这个人的出现,开始有了一种全新的内容和意义。 飒飒地,风吹在油绿的槐树上。他走着,健康挺拔的他,迈过土辙,迈过田塍,走在中国的乡野。他决定从此把自己的年华、精力、所学知识,都献给这苦难深重的土地。 抬眼望去,远处,隐约氤氲中的燕山山脉,逶迤连绵着,似有旷世传唱的燕赵悲歌之余韵。 他一边想,一边走着,正好走到一块麦田。一垄垄的麦苗在黑色的泥土里正分蘖出一簇簇新的叶脉。他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捋尽苗叶儿上的土屑。他的思绪仍在活跃中。他想,帮助穷苦的人,不是那种俯视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而是扑下身 子,双脚踏在泥泞中,去切实体验他们的愁苦与悲伤。他了解了中国的农村现状以后,不无痛心地看到

17、,在农民这里,贫、弱、愚、私像四条绳索正捆住他们。这绝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而是诸多合力拧成了戕害他们的粗大的紧箍咒,他们在艰于呼吸中,一天天接近人类灾难的最底深渊,苦苦挣扎。 晏阳初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缓缓地站起来,在地头踱步。他已经跑了一天,现在已是傍晚,空旷的天际正由湛蓝转为灰暗,而夕阳却在西天,呈现着它最为壮丽绚烂的辉煌。 乡野之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美妙啊。这里的人们,不该生活的那么苦啊。 晏阳初初步拟定了几个方案。如果治贫,先要抓生计教育;如果治弱,就要抓卫生教育;如果治愚,就得抓识字教育;倘若治私,则必须进行公民教育。 陆陆续续的,从全国各地自愿来到定县,以各种方式为农民服务的知识

18、分子散布在许多的村庄。这些目光清澈、浑身上下充满热忱的年轻人,他们为一种冒险精神,为乡村的建设出一把力的充实感,为一种忘掉小我投向大我的魅力无比的事业,无怨无悔地来到这里。 晏阳初走出院落,往平民教育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走去。 平教会在一个青砖瓦房的小院里办公。来定县的人逐渐多起来,大家都在忙碌,脸上却有着充实和兴奋 的表情。义务服务人员已经有一千多名,拿很低的薪水的有二百多名,平时都分散到各个村户。晏阳初常常很是感动。在中国,有多少热心肠,在为民族的复兴做着小事和实事。 晏阳初与正准备出发的人打招呼。他发现自己和这些同事,脸被晒得黑红,身体却一天天开始健壮。一个人充实的办法就是工作。改变传统知识

19、分子述而不作的风气,就要成为一个双脚沾满泥泞的人。实际上,人是不需要很多的,他只要觉得过的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自然中,与阳光、花朵、禾苗、露珠儿照面;在田间地头,与农人唠嗑、交流,帮他们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这样的生活真有意思。 晚上闲下来的时候,他捻亮了屋子里的油灯,准备阅读鲁迅的文章。他最佩服鲁迅,先生对人性深处的揭示可谓力透纸背。相比较而言,晏阳初对一些在上海亭子间写作的感伤文人的小说,则心存疑问。那过多的颓废和幻灭,仍然是太灰冷了。虚无又怎么样?无望又怎么样?人不还得活下去?他佩服文学家内心挣扎的勇气,那真是在煮自己的皮与肉。他自己学不来,他只是想,人无法选择时代,他只能是偶然地正好活在

20、这时代,这是命定。选择干什么,有时也是命定。晏阳初觉得自己更适宜撩开双腿,在田野上奔跑。 在油灯下看东西时间长了,眼睛会发涩。晏阳初放下书本 ,躺在床上,双手托着后脑勺继续在想。 多年来的军阀混战,让百姓吃不消。他觉得近些年的党派之争,也遮蔽了中国许多本该解决的现实问题。他觉得中国缺的不是立志做大事的人,而是鲁迅所说的,缺的是甘愿做小事业的人。中国人的功名思想,为的是给自己留在世和后世的名声。人人都在搏名声。大家都在搏。 晏阳初的面孔开始有了些激动,随后又是平静。不能完全否定人要搏名声,否则,就会少了动力。但是现在军阀在搏地盘,政治家在搏江山,就连知识分子所搏的,也无非是道德文章的青史留名。可

21、是谁又学会了做一个悲悯的人,意识到在搏的背后,如果让民 众有太大的牺牲,该是于心不忍哪! 夜,渐渐深了,窗外的迎春绽开着米色的瓣粒,发出幽香。 (摘编自艾云同名长篇散文,钟山 2010年第 3期) 【注】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1920年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回国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6年晏阳初与一批归国博士来到河北定县,开始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 【小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始部分叙述当时农村的惨象,写出了晏阳初定县实验的时代背景,间接解释了晏阳初离开城市,到农村推广平民教育的原因。 B晏阳初把中国农民的问题精炼地概括为 “贫、弱

22、、愚、私 ”,他对定县的治理方案便是针对这四大问题展开的。 C平教会的人们拿着很低的薪水却充实而兴奋,是因为在为穷苦人民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D晏阳初欣赏鲁迅先生对人性深处的揭示,但对上海亭子间写作的感伤文人的作品则不以为然。 E晏阳初认为,中国缺的不是立志做大事的人,而是甘愿做小事业的人。他对军阀、政治家、知识分子搏取功名的做法十分鄙夷。 【小题 2】结合原文,概括文中晏阳初这一人物形象。( 4分) 【小题 3】文中不乏简省而又精炼的环 境描写。试分析 “空旷的天际正由湛蓝转为灰暗,而夕阳却在西天,呈现着它最为壮丽绚烂的辉煌 ”这句描写的作用。( 4分) 【小题 4】艾

23、云善于将小说的情节安排融入她独有的散文模式中。请就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DE 【小题 2】爱国爱民,把生命奉献给苦难深重的土地;真诚悲悯,切实体验穷苦人民的愁苦与悲伤;生命充实,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淡泊名利,甘愿做具体实际的小事情。 【小题 3】写出了乡村壮美的自然景象,与前文农村穷苦人民艰难的生存处境相对比,烘托人物激动、悲怆的情感心理,暗示了平民 教育事业的前景。 【小题 4】结构方式上,以晏阳初一天的生活作为全文线索,按照白天、傍晚、晚上的顺序,写出了晏阳初在定县时的思考与实践,散而不乱。 【小题 1】 试题分析: D项, “不以为然 ”错;

24、E项,晏阳初并不完全否定人要搏名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要以情节的先后逐点概括,再将内容相同相近的归类,分点答出。本题没要求简析,则只要概括出要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一般有四个思考方向:环境,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方面。有一点则答一点,没有也不要牵强附会。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故事,题目又提示有

25、“散文模式 ”,就要思考 “散文模式 ”意味着有哪些特点,然后再结合小说的情节特征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 3分)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

26、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起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 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 笠韵戮惚嶂取 br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

27、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 杀伤相当。 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己为遂等所灭。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 得赐葬云。 (节

28、选自明史)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 C坚壁不出壁:营垒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的一组是 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乃躬迁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时盛夏,居海舟两月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 A B C D 【小题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

29、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小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4分) (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4分) (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4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4】 ( 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

30、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以答复。 ( 2)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困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进攻倭寇营垒。 (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小题 1】 试题分析:督:率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句是唐顺之被推举, 是升官, 是逝世。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所选句子的断句,主要是要看句子的结构,一般一个句子只含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

31、,尤其要注意虚词和有活用用法的实词。第一句:“竣 ”“下 ”各 1分,语意 2分,共 4分。第二句: “列 ”“薄 ”各 1分,语意 2分,共4分。第三句: “故事 ”“以 ”各 1分, 语意 2分,共 4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 【唐】岑参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注】 盘石:地名,在黄河南岸。永乐:地名,在黄河北岸。闺中:指岑参之妻。齐梁体:一种诗体。 罗袜:借指妻子。 索居:独居。 【小题 1

32、】诗歌颈联是什么意思?( 4分) 【小题 2】诗歌尾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与首联有何关联?( 4分) 答案: 【 小题 1】诗人见皎皎初月,想起妻子新描画的秀眉,( 2分)望云团朵朵,想起妻子刚梳理的柔美秀发( 2分) 【小题 2】妻子独守空房,思念丈夫。( 2分)与首联的一水相隔、寂寞孤独相呼应。( 2分) 【小题 1】本联中的人,应该就是前一联所描写的人物,即妻子。要注意尾联中的 “笑 ”,是花笑人,因为人在 “索居 ”,这样,和首联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试题分析:本题只要能将诗意复述即可。 “新月如眉 ”“云鬟 ”的说法应该不陌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33、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鉴赏人物形象,但没要求简析 ;因而只要概括出人物形象即可。第二问中考查的是内容上的照应,要回答出有何关联,就要必须找出内容上的联系点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两次葬花的原因。( 3分) 答案:第一次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第二次是因为误会宝玉,借葬花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重要情节的熟悉程度和概括能力。答到一项给 2分,答到二项给 3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层级为识记 A。 上学的日子,我们每天都要走进校门。 校门见证了我们人

34、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也留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记忆。请选择你求学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座校门,写两段文字。 要求: ( 1)行文紧扣 “校门 ”,但不得出现真实校名。 ( 2)第一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出校门的特征,并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3)第二段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关于校门的情怀,并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 4)每段文字 1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一、这是一座朴实的校门,两边低矮的墙壁由中间一个三至四米的电动推拉门联结,墙面上唯一的装饰是几个烫金大字组成的学校名称。与那些高大华丽的校门相比,它几乎没有气派可言,它就象一本古朴的线装书的封面,静静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35、它虽不华美,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路面上的斑斑痕迹,留下过我的足迹;那矮墙上烫金的校名,见证了我的成长;校门旁花坛里盛放的鲜花,挥洒过师生们的汗水:这亲切的校门啊,静默地守望着学子们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 15分) 示例二:走上一个斜坡,便可看见这座校门。左边是铺满红色瓷砖的保安 楼,右边是屹立着的水泥柱,上方架着一块写有校名的巨大的拱券,站立在下方,好像头顶着一座知识的彩虹。两旁粗壮的樟树,与希腊神庙的石柱相比也丝毫不逊色。(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但没有写出校门的特征) 就是这么一座校门,迎送了多少胸怀大志的学生;这座校门,送出了无数充满希望的栋梁。这门犹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朴(

36、忠)实地守护着学校,欣慰地看着学生茁壮地成长!(抒发了对校门的情怀,有拟人,少了排比)( 10 分) 试题分析:两段文字合并计分。 第一段不是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扣 4分;没有写出校门的特征,扣 2分;没有打比 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各扣 2分。 第二段不是主要用描写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扣 4 分;没有抒发关于校门的情怀,扣 2分;没有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各扣 2分。 没有分段,或只达到一段要求的,先扣 7分,然后在 8分内按要求扣点给分。 写出了真实校名扣 1分。 少字,每 20个扣 1分。 错别字,一个扣 1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古诗文填

37、空。( 5题限选 4题)( 8分) 【小题 1】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小题 2】 ,枉用相存。 ,心年旧恩。(曹操短歌行) 【小题 3】 曲终收拨当心画, 。 ,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 4】 ,两朝开济老巨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小题 5】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答案: 【小题 1】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小题 2】越陌度阡,契阔谈宴, 【小题 3】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小题 4】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小题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试题分析:默写题中有任何书写错误,则该题不得分。注意 “徵、契、舫、频烦

38、、肱 ”等字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接要求作文。( 50分) 孔子曾提出 “已所不欲,勿施予人 ”。他认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必施加给别人,那么, “己所欲 ”(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否就应该施加于人呢?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 700字。 答案: 范文: 沉默的父子 父亲是一位钢琴家,儿子是在父亲的琴声中降生的。 父亲嗜琴如命,每当世事困扰他时,他独爱在钢琴前,灵巧的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也

39、拨动着 自己的心弦。他时而弹起秋日私语,灵魂与美丽的自然融合,时而弹起童年的回忆,思绪在记忆中徜徉。他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止,琴声就这样萦绕。 儿子降生,父亲视儿如琴,心里默默念叨: “我一定把你培养成最出色的钢琴家的。 ” 从此,父亲带着儿子朝着目标开始奋斗。先是早教,别人家的孩子在看儿童画报,看动画片,而儿子在听理查德的梦中婚礼,车尔尼的第三交响协奏曲。父亲欣慰地看着儿子在自己预定的轨道上行驶,无差无错。 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了,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快乐地上学了,可父亲认为这样的学校教育无法实现孩子做钢琴家 的目标了,他毅然决定自己教育孩子,而每日的教程就是钢琴,一天八小时,这是一个 8岁孩子童年

40、的全部。慢慢地,孩子的手指变得纤细而修长,指关节也渐渐突出而有力了,父亲满意地笑了,儿子则只是沉默,没有反抗,没有兴奋。 初中,父亲开始带着儿子参加各类的钢琴比赛,儿子总是很争气,捧回了一个又一个的奖杯,看着那排列整齐的奖杯,听着父亲在亲友邻居面前的炫耀,孩子静静地坐在钢琴前,沉默着。 成年了,儿子巧遇伯乐,终于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家,他开始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电视里不间断地播报着他的新闻。一次专访,记者问: “你的成功主要是 谁的功劳? ”,儿子沉默很久: “没有人。 ”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儿子还是从大洋的另一边赶了回来,看着病床前西装革履的儿子,父亲脸上是欣慰的笑容,他虚

41、弱的说: “我终于尽到了我自己的责任了,这辈子我没有什么遗憾了。 ”儿子俯下身子,轻轻地靠在父亲的身上,贴着他的耳朵,慢慢地说: “你只是尽到了一个钢琴家的责任,你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吗? ” 父亲愕然,不语。(试评得分: 48分) (一)审题立意 切合题意,如: 己所欲,慎(择、慧、智、思)而施于人。 己所欲,未必施于人。 己所欲,可施于人也。 己所欲,不必(可)施于人。 己所欲,可施于人。 偏离题意,如: 1.从 “己所欲,施于人 ”的角度中提炼出: 好东西要分享; 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人要有善心,要懂得感恩。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从 “己所不欲,是否施于人 ”的角度中提炼出: 人与人之间

42、应该懂得尊重; 万事莫要强求,要相互理解。 要保持个性的独立。 注:这些同学的立意都是在原材料的分析上进行了一个 “拐弯思考 ”,以致于偏题跑题。 3.但如果是紧扣 “勿施于人 ”来谈要尊重,要理解,这可以视为基本切题。 (二 )文章体裁 记叙文,议论文。 文体自选,但选 定了文体就必须吻合文体要求。 即:选定记叙文,则必须具备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选定议论文,则必须具备议论文的要素。不可文体杂糅。 结构完整,字数 700字以上,正常给分。 结构不完整的: 1.600字 700 字:每少 50字扣 1分。 2.600字以下,少于 30分。 3.400字以下,少于 20分。 4.文段中使用 “伪排比句式 ”,与观点材料联系不紧的,视为无效文字。 试题分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