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1831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 求田问舍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B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已经 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地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西安的姿态,低调而内敛,如同一个优雅的老者, 深藏若虚 。第一次到西安的人,都会被那连绵近 14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古城墙吸引。 D “被电脑 ”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

2、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 龙飞凤舞 ,而卷面字迹却难以辨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比喻只知谋置产业,胸无大志。 B 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应用 “积重难返 ”C 把宝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似的,形容人有知识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 D形容山势巍峨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分)( ) “雅舍 ”最宜月夜 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 , , , , ,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待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此时尤为幽绝 若逢细雨蒙蒙之际

3、, “雅舍 ”亦复有趣 滴水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 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 若逢大雨滂沱,则惶悚不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承接前文的 “得月较先 ”; 与前文都写 “雅舍 ”之趣; 写“雅舍 ”遇大雨滂沱的情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可服用感

4、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的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可在 “对人们群众生命财产 ”前加上介词 “以 ”。 B 搭配不当,可将 “减少 ”改成 “缓解 ”或 “减轻 ”。 C 逻辑不当,应改为 “也许在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

5、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 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 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 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

6、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 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

7、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 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 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 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

8、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 “步调 ”(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

9、 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 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 科学之谜 2013年第 1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 “触幻觉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B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10、。 C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D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 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C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

11、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

12、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夸大其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因果倒置,原文是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 “毫无差别 ”过于绝对,原文是 “几乎

13、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 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D项,张冠李戴,末句 “水平方向 ”应为 “垂直方向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 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 11月 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 95岁。 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 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

14、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 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他被称为 “京城第一玩家 ”。少年的 “王家二少爷 ”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

15、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 “玩物 ”是 “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 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是 “雕虫小技 ”,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锦灰堆 ”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

16、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 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 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 ”、 “商饕餮纹大钺 ”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

17、局的 “内行红卫兵 ”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 “散尽 ”,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 “书呆子 ”,在 “反右 ”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 “芳嘉园 ”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 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 “大床 ”写了一幅对联 移

18、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 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 “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 ”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 “生死永相匹 ”。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文中写王世襄借 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 B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

19、是出不了了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 “雕虫小技 ”,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小题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分) 【小题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的吗? ”而他对自己的评价

20、又是: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 “学问与乐趣 ”“藏与散 ”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D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CE不给分 【小题 2】 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 “玩 ”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 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 在为人处世

21、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 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 “学问 ”,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一点 1分,共 4分) 【小题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 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

22、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 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 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 示例二:藏与散 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 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 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 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 (观点明确 2分,分析充分 6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

23、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的表述正确但不全面,还隐含着对不能出现像王 世襄这样的大家的担忧。 B项 “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的表述正确,但 “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明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 C项 “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 ”与文不符。 E项 “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 ”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 杂稿等十二类。 ”这些内容是写他在古文物方面的成就。

24、“王世襄于 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这些内容是写他为保护文物所做的贡献。 “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 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 ”。由这些内容可见其俭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从文中可知,王世襄的 “玩 ”不只是玩,而是 “研玩 ”,是研究,投入极大的热情,持之以恒地钻研,而这些品 质正是工作所应具备的。 从他对古文物的研究成果以及启功先生对他的评价可

25、以看出他的所谓 “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完全是自谦之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个人认为首先要对两个话题进行权衡,孰易孰难,哪一个更适合于自己写。 “学问与乐趣 ”相对容易得多,学生也很熟悉。结合王世襄的“玩 ”与他所取得成就,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乐学 ”,然后结合自身发表看法即可。 “藏与散 ”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二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明显要比第一个难些。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

26、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 “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 ”已论赏赉,复曰: “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轫,将焉用之 ”大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 “当如是,不当如彼。 ”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

27、“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 ”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 “温树 ”。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 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 “此不敬,此诽谤。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

28、十二。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寻改起居注 寻:不久。 B已论赏赉 赉:赏赐。 C审能行之 审:清楚。 D未尝讦人过 讦:揭发。 【小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濂诚谨的一组是( 3分) 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 当如是,不当如彼 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 濂具以实对 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很强。他先后跟随梦吉和吴莱学习,通晓五经,后来被举荐担任了翰林编修。 B宋濂对春秋有自己的见解。他奉召讲解春秋

29、左氏传时,说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遵行,则赏罚公正,天下安定。 C宋濂很受太子敬重。担任太子的老师十几年,宋濂对太子的言行都用礼法来劝导,使其符合正道,太子都恭敬地接受。 D宋濂多次受到太祖的称赞。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很生气,有的大臣说茹太素不敬太祖,只有宋濂认为他是尽忠太祖的。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5分) 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 文者,后先相踵。( 5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宋濂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依

30、据汉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部分奏报皇上。 从小到老,宋濂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小题 1】 试题分析:审:慎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不在答题区间内,这一句指宋濂教太子的事。 指的是皇帝。 指的是茹太素。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宋濂没有担任翰林编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据:依据。故事:(汉唐)前例。量:衡量。中:适合(的部分)。 去:离开。造:登门。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定语后

31、置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赠裴十四 李白 朝见裴叔则 ,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 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西去,李白写诗相赠。 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俊伟, “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 【小题 1】分析诗人笔下裴十四的形象特点。( 5分) 【小题 2】杜甫评价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 6分) 答案: 【小题 1】裴十四就像晋代

32、的裴叔则一样,仪容俊伟、光彩照人;( 1分)他的襟怀似奔腾的黄河水一样宽阔宏大;( 2分)在庸俗黑暗的社会里,裴十四高贵脱俗、知音难觅。( 2分) 【小题 2】第一句妙用借代、比喻,裴十四的俊伟形象如在眼前;第二句运用夸张手法,气势恢宏 ,境界阔大;第三句写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裴十四的品节,即使金高南山也难能让他一顾,想象奇特;最后一句 “飘若浮云 ”状写裴十四,表现其飘逸脱俗的气质,吻合整首诗的脱俗风格。(写出任意 3 点即可得 6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此诗以奔腾的黄河水,象征裴十四宽阔宏大的襟

33、怀。 “千金难买一顾 ”,表现郑子瞀不贪贵乐利的品格;高比南山的金银,定然也难买裴十四的一顾,运用郑子瞀的典故,是为了盛赞裴十四的高贵品格。在那险恶的政治环境里,襟怀豪迈的 裴十四不肯摧眉折腰,不肯为富贵而忘义;在 “众人皆醉 ”的庸俗的黑暗社会里,裴十四难觅知音, “徘徊六合无相知 ”句,揭示了品格磊落的人不容于世的生活真实。结尾 “飘若浮云且西去 ”,写裴十四即将西去,行踪飘忽不定,点到赠别上;以飘若浮云状其人,也为裴十四涂上了灵异脱俗的光彩,与全诗诗意相吻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其实是答李白诗歌特色的。李白诗歌

34、的特色主要有: 一、讴歌理想,抒发悲愤。二、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三、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三、李白在 艺术手法上善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敢于大胆的夸张与想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5分) 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 。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

35、知是真情祝福,还 是假意应付。方便是方便, 。 答案: 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 试题分析:第一句应根据下文的内容概括出网络的优势和不足;第二句,与 “方便则方便 ”呼应,应为转折关系,写出网络交流的缺憾。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仔细观察右面一幅题为 “鲁迅大撤退 ”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小题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 2分) 【小题 2】对于 “鲁迅大撤退 ”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 4分)

36、答案: 【小题 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教材这一事件。 【小题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可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 教这颗 “毒瘤 ”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看漫画,鲁迅的作品被抖出语文教材,再看标题 “鲁

37、迅大撤退 ”,即可知漫画反映的是鲁迅的文章被踢出来这一社会现象。 考点: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小题 2】 试题分析:对这个事件可以有赞同和不赞同两个观点,理由可以从鲁迅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鲁迅文章的艰涩难懂,文章退出教材并不代表鲁迅精神退出历史舞台等方面来思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 缺部分。( 6分) 【小题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小题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师说) 【小题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阿房宫赋) 答案: 【小题 1】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

38、小题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题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试题分析: 注意易错字:骐、骥、驽(易误写为 “弩 ”)、谀、钩(易误写为“勾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根据下列新闻,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评论性文章 (60分 ) 中新网 10月 16日电据香 港明报报道,辽宁省 2013年文科状元刘丁宁,上月底向香港大学中文系申请退学,回到辽宁省本溪高中进行复读,希望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追寻 “更纯粹的国学 ”。内地报章则引述其外公称,丁宁难以适应粤语授课的课堂,令好强的她承受很大压力。港大教务长韦永庚则表示,该校设有学业指导处,帮助学生解决学

39、习困难,但他直言: “不需要照顾同学到无微不至,他们来到学校都需要自己努力适应。 ” 答案:学会放弃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 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 “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而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在讲究效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得不学会一样新的本事 -放弃,这对人也许太容易了,不正好应了人身上潜伏着的惰性吗?累了、闲了、乏了、倦了,不干就是了嘛!千万

40、别误会,我们要学会的不是放弃这个动作本身,这么说吧:正如月亮为了给世人宁静、神秘的夜而放弃了发光的本领;葡萄为了能够成为佳酿而放弃了新鲜的权力 ;又如绿叶,为了让红花显得更美艳,而放弃了自由的使命。没错,它们都放弃了一些,不过同时,又得到了另一些,或者让别人得到了一些,这就是放弃的技巧。 向来最讲究利益与价值的人类,当然也不会失了放弃的技巧和价值。林肯在竞选过程中,到处演讲,对手财大气粗,说得天花乱坠,于是林肯便放弃了原先准备充分的演讲稿,介绍自己说: 我有一个妻子,三个儿子,租有一间办公室,里面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我没什么要靠的,能靠的只有你们。 台下掌声如雷,在这样的情况下,林肯如果依然

41、照着原先准备的说,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略 逊一筹,这样的放弃不是很精彩吗? 放弃也针对诱惑而言,面对诱惑是学习放弃的最好机会。你会在复习迎考阶段去和同伴一块儿玩耍吗?你会在德芙巧克力面前把朋友的秘密说出来吗?这种或是贪图暂时的快乐,或是只顾一己之私利而放弃另一件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成绩、比如友谊,是断断不可取的。再说说中学生敏感的话题吧!我们不会更不该在这样的时候陷到花季、雨季的朦朦胧胧中去, 沿途的景色再美,为了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也决不能下车。 这样双向的东西,无论放弃了哪一边,都会对自己有影响,可性质不同,这时,哪方面对自己更重要些呢?考虑 清楚以后,就大胆地放弃另一面吧! 放

42、弃对于我们是个重大的课题,由于它需要我们思量、判断,所以懂得放弃的人,是不会顾此失彼的。 也许有一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大问题,并没有演讲简单,也没有巧克力那样单纯,那么就想想维纳斯吧,放弃了手臂才更好地诠释了残缺的美。 学会放弃,对我们很重要。 试题分析: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女士告诉记者,刘丁宁的选择,其实是不同文化氛围和环境下,理想和现实冲突的结果。 首先是环境的冲突,陌生环境下每个人都有心理不适应、想要回家的感觉。其次是文化的冲突,香港和内地的文化氛围不一样,可能个人的理想反差很大。 第三,能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直是内地学子的光荣梦想,这种长期的社会导向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 而从刘丁宁个人来看,她想追寻更纯粹的国学,从语言环境、人文氛围来看,当然会觉得在北京大学才是和 “我们 ”一样的。 张研究员说,刘丁宁现在的选择说明她懂得放弃,这是一种勇气;而且她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更值得尊重。 不过,张研究员也建议,对于有选择的人来说,在懂得放弃的同时, 也应该懂得坚持,坚持更是一种勇气,毕竟放弃也是要有成本和代价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