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湖北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26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阑珊 条形码 好高骛远 甘之如饴 B妨碍度假村桀骜不驯攻城掠地 C讴歌名信片暴殄天物惹是生非 D熨帖行旅包拾人牙慧计日程功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掠 ”应为 “略 ”; C.“名 ”应为 “明 ”; D.“旅 ”应为 “李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巨大能源公司加快资产结构调整, _亏损资产,同时联合较强的优质电厂,全面提升公司盈利空间。 楼市调控新政 “国五条 ”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积极作用,连续几周北京房价 _增幅的
2、下降就证明了这一点。 2013年 1月 19日上午,由郑达贤教授主编的台湾百科全书 地理卷_工作会议在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召开。 A剥离 同比 编撰 B剥离环比编纂 C脱离环比编纂 D脱离同比编撰 答案: B 试题分析:剥离:分离,需精心地准备和策划。脱离:离开。同比,跟去年同期比。环比,跟上一个周期比。编纂:编辑 (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主要是 “编 ”,不需添加自己的观点。编撰:编纂;撰写。 包含编纂的意思,同时可以撰写自己的观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本着 “取之于文学,还之于文学 ”的理念,麦家的 “文学理想谷 ”模仿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除了方便读者阅读
3、,还为写作爱好者提供了免费的写作空间。 B中国警方在将糯康集团主犯抓捕归案后,他的残余势力目前大部分已经自动解散或向政府军投诚,糯康集团被彻底摧毁。 C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再次吸引中国人对 “洋垃圾 ”问题的关注,据悉,英国每年上千万 吨垃圾运往亚洲填埋,其中至少 200万吨进入中国。 D北京的传统百货商场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目前百货行业的净利润平均水平仅有 3%的均值。传统百货正在步入微利微增长的时期,转型求变已迫在眉睫。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中途易辙,应改为 “在中国警方将糯康集团主犯抓捕归案后 ”; C项搭配不当, “吸引 ”应改为 “引发 ”; D项成分赘余, “平均水平 ”“
4、的均值 ”去掉一个。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唐朝人把当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朝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诗统称为古体诗。 B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C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颈联,五、六句为颔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D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答案: C 试题分析: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
5、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晓得中原雅音 刘醒龙 作为母语的湖北方言,有三个与众不同的词语。 2005年夏天,一家电视台派人来家中采访,他们想要了解最能体现湖北人性格的一句话。我回答说这句话只能是:你是个苕!在南方诸省,虽然多有使用苕字的,论起遍及程度和使用频率,任何地方都不如湖北,想表达的意思还没有吐露丝毫,便脱口指令对方是个苕。在湖北方言中,还有一个说起来十分动听的词:晓得。最好听的却是第三个词:兴。据说,苕、晓得、兴,是古汉语的一部分。当北方游牧民族用血与火外加他们的语言洗劫中原
6、大地后,这些语言就成了残存于南方的化石。我常看凤凰卫视一位女主播的节目,不为别的,就因为她喜欢用晓得一词,来替代国语中的同义 词 知道,每次听她说晓得或不晓得时,宛如天籁中飘来中原雅音。 作为一方水土中的母语, “苕 ”字是本地人最常用的,用起来后亦是最为夸张的。“苕 ”所对应的是现代汉语 “傻 ”,真用起来意味却大不相同。当一个人对另一个说你真傻时,含意里往往多为惋惜。当这个人对那个人说你是个苕时,就不仅仅是惋惜了,更多的是这个人欲表达自己的见识,是个性的肆意张扬。在某件事情问答时,如今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 “知道 ”或 “不知道 ”,说 “晓得 ”和 “不晓得 ”的越来越少。细细揣摩与体会,
7、这样的替代实在太遗憾。人们相信或者不相信,都不能改变这样的事实 。就音乐性来说, “晓得 ”一词所传达的美感要超过正在趋于普及的 “知道 ”。很多时候,人们说知道时,往往并不是真的知道,之所以那样说,部分原因是应付。当然,人们在说晓得时,也是多有不晓得的。那不要紧:晓而得,是一种参悟;知而道,却是俗套。 都说凡事都像耕种,一分辛苦,一分收成,所以 “种 ”是沉重的,得下大力气,身手稍有不到都不行。种菜、种麦、种棉花、种黄豆等。一般人已经记不得还有一种说法:兴菜、兴麦、兴棉花、兴黄豆。在我们的方言母语中, “兴 ”即是“种 ”。对比之下,不难领悟, “兴 ”的美妙。 “兴 ”是自然的,带着天籁气
8、韵 ,仿佛之中有如天马行空,轻重缓急都在自由境界中。 形而上的艺术品,往往是 “无用的 ”,正是因为艺术纯粹性的无用,才能保证它的美学吸引力 高贵、神奇而美丽的愉悦。在艺术之外,无用的东西也是很多。一如这里所列举的有限的方言母语,许多时候,她越来越显得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不说她,大多数人不写她,一旦她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合适的艺术形式里,她存在的价值反而映衬出那些时尚的不值,时髦的无益。在艺术的眼界里,没有无用的东西,重要的,不是种,而是兴;不是知道,是晓得;不是傻,而应当由衷地苕。所谓无用并不等于真的无用,其原因 往往是艺术的能力小了。 在人文传承中,母语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 从一九九九年至今
9、,我用六年时间来写作长篇小说圣天门口,每天都用母语与上个世纪的一群人物进行交流。多年以来,因为背井离乡,我不得不用所谓国语与人交流,而生疏了的母语在一次次的重温中重新熟悉起来。前几天读妇女闲聊录,新近来武汉落户的林白,开门见山便用鄂东方言 “笔直 ”取代标准国语 “一直 ”,让我心中为之震颤。一句方言,传授的却是血缘,依赖着母语的写作是坚实的,而失去母语的写作总是可疑的。 当年将 “苕、晓得、兴 ”等中原雅音信笔写满华章的废名先生,通 过沈从文,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总的看来,在湖北乡亲中所引起的反应却是不够。在母语显得至关重要的文学范畴中,在地域文化传承上能有多大建树,是一方水土中的作家
10、能有多大建树的宿命。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A文章第一段 “作为母语的湖北方言,有三个与众不同的词语 ”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并且制造悬念,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 “你是个苕 ”这句湖北方言,除了表达说话人的惋惜之情外,还表达了说话人对待事情的看法,张扬的是说话人的个性。 C “当北 方游牧民族用血与火外加他们的语言洗劫中原大地后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战争给中原语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D许多时候,形而上的东西看上去往往是无用的,而一旦出现在合适的艺术形式里,就表现出高贵、神奇和美丽的愉悦的美学价值。 E文章从地
11、方方言说起,将自己对方言母语的体会娓娓道来,知识趣味性强,同时又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同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题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标题在布局谋篇中的作用。 (4分 ) 答:_ _ _ 【小题 3】文章第二段两次提到了电视台的事情,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分 ) 答:_ _ _ 【小题 4】作者在文章中说: “在人文传承中,母语起着无以替代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自选角度,谈谈你对地方方言的看法。 (8分 ) 答:_ _ _ _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文章以 “晓得中原雅音 ” (作者围绕对方言母语的参悟 )为线索,一线串珠,统领全文,先介绍湖北方言
12、中的三个词语及其含义,然后指出方言母语在艺术和人文传承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作家在地域文化传承中责任重大。 【小题 3】 作者第一次提到电视台派人到作者家中采访,结构上,承接第一段的话题,引出三个词中的一个词 “苕 ”;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你是个苕 ”最能体现湖北人的性格。 作者第二次提到凤凰卫视的栏目,内容上表达作者对方言母 语的喜爱,并表达作者的观点; “晓得 ”“不晓得 ”是中原的雅音,结构上为后文做铺垫。 【小题 4】示例:我认同作者的观点。 (1)一句方言,传授的是血缘,是残存的化石,从方言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地域的人民的性格。 (2)方言母语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合适的艺术形式里
13、,她存在的价值超出了时尚、时髦。 (3)作者和作家林白在创作圣天门口和妇女闲聊录的时候都用方言写作,而用方言写满华章的废名先生,通过沈从文,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 所以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方言母语。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作为母语的湖北方言, 有三个与众不同的词语 ”起到的是引入话题的作用,没有制造悬念。 C.“血与火 ”是借代。 试题分析: 【小题 2】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要注意答题的思路,一是线索,二是文章层次。 试题分析: 【小题 3】回答作用类的题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作用,二是结构上的作用。 试题分析: 【小题 4】观点类的探究题答题的思路为:一是明确自己的观点,二是通过文本寻找相应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三看是否要联系现实寻找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