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88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33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现任苹果公司董事长认为,乔布斯在这个世界上是 别无二致 的,像他这样能够带来如此深远影响的人非常少见。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经宣布,其作品在全国书店全部售罄,出版社不断加印。如果莫言没有获奖,这样的销售成绩是 不堪设想 的。 C由于长期无序采矿,北岳恒山山体多处被 “开膛剖肚 ”,形成触目惊心的 “白色疮疤 ”。青山绿水被糟蹋成残山剩水,不啻是一出 煮鹤焚琴 式的悲剧。 D突发的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财产损失。抗震救灾中,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

2、,没有出现擅离职守、 久假不归 的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煮鹤焚琴:把鹤煮了吃,拿琴当柴烧,比喻做煞风景的事。 A.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这里应该用 “独一无二 ”。 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不合语境。 D.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不合语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起到了纽带的 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B对于备受关注的三沙市旅游开放问题,市长肖杰透露,目前,邮轮建造、确定旅游路线景点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也正在研究制定中。 C元宵节

3、虽然过去了,由于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雾霾天气并未随之散去,导致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转差,部分区域小时浓度达到 700微克 /立方米以上。 D中国正在研究航空母舰的发展问题,是为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中国坚定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绝不会因为发展先进武器而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句式杂糅。去掉 “是功不可没的 ”。 C.“天气 散去 ”搭配不当; “达到 以上 ”也搭配不当。 D.成分残缺,“世界和平 ”后加 “的能力 ”。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张切糕 李切糕 申 平 县志上记载着两个卖切糕的人物:一个是张切糕,一个是李切糕。

4、张切糕是英雄,李切糕是汉奸。 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切糕是一种北方百姓喜欢的食品。做切糕的主要原料是黄米面和芸豆。基本 做法是在装有沸水的大锅上铺上箅子,然后撒一层芸豆,再撒一层面粉。就这样一层层地撒下去,直到半筷子多高。这时由于下面的热气不断冲上来,切糕已经半熟。随后盖上笼屉,加火蒸之。待火候到了,端出笼屉,将切糕倒扣在板上。高手做出的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粘,香气四溢。不会做切糕的,要么做夹生了,要么就黏成一坨,甚至粘在锅里取不出来。 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

5、劲道爽口之外,还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 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的,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不但切糕做得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来,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了两个时辰,切糕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 “热切糕啊! ”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也没人买。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

6、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 吃不起了。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 “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把李切糕请来。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 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

7、切糕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 我做切糕的 绝技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俯耳

8、过来。 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却使张切糕心下一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 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李切糕很快出狱。因 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为日本参事官送切

9、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 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 傅,当上了甩手掌柜,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谁知这天,日本宪兵队却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虽然

10、李切糕的名气没有张切糕的名气大,但在日本鬼子占领县城之前,他做的切糕也能卖完,生活无忧。所以也能和张切糕相安无事。 B张切糕做的切糕犹如黄金片,劲道爽口,而且块头大,直径足有两米,这些为张切糕带来了名气。文章对人们不买李切糕做的切糕的描写,侧面体现了张切糕做的切糕的美味。 C李切糕得到如何把切糕做大的绝技, “不由拍手击掌 ”,这个动作使张切糕产生了怀疑,于是传授给李切糕名为求富贵而实为要他命的所谓绝技。 D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张切糕和李切糕在技艺、品行等方面的对比,老百姓对张切糕和李切糕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等。 E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蕴含深意,如李切糕临死前说的 “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11、! ”一句,是李切糕死前 突然明白了张切糕的用意而发出的无奈之叹,也体现了李切糕深深的怨恨。 【小题 2】小说第三段详细介绍了切糕的原料及做法,有什么作用? (6分 ) 答:_ _ _ _ _ 【小题 3】张切糕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 答:_ _ _ _ _ 【小题 4】小说为什么要以 “张切糕 李切糕 ”为题?这篇小说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 _ _ _ _ _ 答案: 【小题 1】答 C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E给 1分;答 A、 D不给分。 【小题 2】示例: 为下文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等情节做铺垫,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衬托了张切糕制作切糕的

12、技艺之高超。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张弛有度。 (每点 2分 ) 【小题 3】 做切糕技艺高超,名气大。 有气节,宁死也不为侵略者做切糕,最后死在狱中。 机智,有计谋。他看出了李切糕的用心,用计使做了汉奸的李切糕最终得到惩罚。 (每点 2分 ) 【小题 4】 张切糕和李切糕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以人物名字为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 (2分 ) 张切糕和李切糕均是以职业命名,构成了一定的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启示:民族大义高于技艺,人品重于技艺。 (2分 )如果想凭一技之长媚敌求荣,一定没有好下场。 (2分 )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他做的切糕也能卖完 ”

13、错误,原文说 “有时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也没人买 ”。 D.“老百姓对张切糕和李切糕不同的态度的对比 ”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对比; E.“体现了李切糕深深的怨恨 ”表述欠妥,这句话更多地体现了李切糕的无奈。 试题分析: 【小题 2】本题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在文中,作者介绍了 “高手做出的切糕,金黄细腻,黏而不粘,香气四溢 ”,正是 因为切糕如此美味,才有了下文日本参事官想吃中国的切糕的情节。同时,文中介绍了切糕复杂的制作工艺,而且把高手所做的切糕和不会做切糕的人所做的切糕进行了对比,衬托了张切糕制作切糕技艺之高超。 试题分析: 【小题 3】本题考查鉴

14、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要从具体情节入手,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例如,任凭日本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最后死在监狱中,从这一情节可概括出其有气节的特点。从张切糕设计杀死已成为汉奸的李切糕这一情节,可概括出其机智、有计谋的特点。 试题分析: 【小题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张切糕和李切糕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张切糕技艺高超,富有民族大义,而李切糕技艺一般,后来沦为汉奸。作者以 “张切糕 李切糕 ”为题,除了点明主要人物外,还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探究小说给人们的启示,要以人物性格及情节为切入点,李切

15、糕媚敌求荣,为人不齿,最终也得到了惩罚。要根据这一要点来谈启示。 语言表达 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有三处在语言表达上有问题,请找出并予以修改。要求:中心明确,表达符合事理,语义连贯通顺。 (6分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少读不能算是羞耻,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 “十里洋场 ”,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少读如果能够彻底,必能深思熟虑,以至于变化气质。 “开卷有益 ”,不是说什么书都可以读,要读经典,才能真有裨益。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不仅是自欺欺人,更是趣味低劣。 (1)_句,改为_ (2)_句,改为_ (3)_句,改为_ 答案: (1) 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2分 ) (2) 删除该句。 (2分 ) (3)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2分 ) 试题分析:首先,要把握文段的中心。该段文字意在强调读书不在多,关键在彻底。 句偏离中心,应删去。 句中,批评的不是 “读书人 ”,而是 “为装点门面 ”而读书的做法, “许多读书人 ”应改为 “许多人读书 ”。其次,要注意语言规范、准确。对 “多读 ”“少读 ”的讨论应该有对应关系,从 句来看, 句中的 “少读 ”“多读 ”应调换语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