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1801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安徽高三语文二轮专题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 25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追溯 联袂 咏叹调 绿茸茸屡试不爽开源截流 B更叠嗔怪 贴标签 马蹄莲忙里偷闲毋庸讳言 C震撼遨游 座右铭 慢腾腾盲人摸象钟灵毓秀 D敕造希冀 试金石 昧良心面目全非攻城掠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开源截流 ”应为 “开源节流 ”; B.“更叠 ”应为 “更迭 ”; D.“攻城掠地 ”应为 “攻城略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 栩栩如生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

2、出了一张 “中国名片 ”。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 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据悉, “泉城美食节 ”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 “美食家 ”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 大快朵颐 。 D “被电脑 ”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 龙飞凤舞 ,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B.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 C.大快朵颐:指大饱

3、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 D.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俄罗斯媒体称,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中俄之间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B少打电话,不乱捐赠,甚至是不炒作、不煽情,从满腔热忱 到理性冷静,网民心态日渐成熟,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前行的缩影? C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套住房的 “房爷 ”“房姐 ”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

4、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的目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关联词位置错误,把 “一旦 ”提到 “中国 ”的前面; C项,成分残缺, “除了 ”前加 “中国民众 ”; D项, “扩大 ”与 “标准 ”不搭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礼仪文化 礼仪本身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在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大量西方文化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的冲击。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探讨和思考的话题。越来越

5、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必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比如 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要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了空洞的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

6、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这一切与基督教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 因为礼仪是宗教的重要活动方式,由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这种礼仪的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精神与物质、政治与文化的高度契合,使得人们获得高度的自信与优越感。正是西方人的自信与优越感赋予了西方文化强大的感染力,使其礼仪文化被视为世界标准。对照我们现在的中国社会状况,我们与西方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的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

7、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 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文化施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地需要一套完

8、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 “先行军 ”。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小题 1】关于礼仪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大量西方文化涌进,西方礼仪文化不断冲击并促使中国的礼仪文化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最快时期。 B我们民族的礼仪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缺乏虔诚的宗教信仰。 C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以及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使得当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是西方礼仪。 D礼仪是社会文明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如果一个社会的礼仪标

9、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就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小题 2】对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与融合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越来越多的人探讨和思考如何保护中国传统礼仪,以及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地融合。他们认为中西礼仪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B盲目热衷西方礼仪,拿它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或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会使中西礼仪文化 的融合陷入误区。 C当前中国在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中体现更多的是借鉴西方。我们借鉴其形式容易,从形式上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也不难。 D当前,中国只要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就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实现和谐社会。

10、【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礼仪文化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最具民族代表性。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 B当前部分青年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做法的出现,淹没了民族的传统礼仪,丧失了民族的自尊。 C我们要想建立起自信和优越感,确立我们的感染力,不仅要借鉴西方礼仪的形式,更要借鉴其内在灵魂。 D一个社会缺乏礼仪,就是不成熟的社会。别人认同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礼仪文化才能真正施行于世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 “进入了一个纵向传承与横向融合的最快时期 ”原文无据,且只是 “

11、横向融合 ”。 B项, “与西方的差距难以弥补,是因为我们民族缺乏虔诚的宗教信仰 ”说法错误; D项,表达不准确,原文说 “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 ”。 试题分析: 【小题 2】 “只要 就 ”的表达与原文不同,应改为 “只有 才 ”。 试题分析: 【小题 3】 A项, “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力的复兴 ”应改为“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 ”; B项,表述有误,变未然为己然,原文说的是这种情形泛滥可能导致的后果; D项, “一个社会缺乏礼仪,就是不成熟的社会 ”表达不严密,绝对化。 语言表达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12、(3分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_,无论如何斗移星转 、岁月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作者不但用亲身的实践诠释了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而且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答案: 试题分析:和横线前的 “不仅 ”能够连贯的是 和 ,但因为 句后有 “这种感觉 ”,前文没有照应的语言,所以只能是 ;在语意上承接 中的 “永恒的普世价值 ”的只能是 ; 中的 “心理状态 ”和 紧密相 接; 中的 “

13、不但 ”和 中的“还 ”连接紧密; 中的 “这种奇妙感觉 ”和 中的 “这种感觉 ”紧密相连。 如果你是一位记者,要去采访某位专家,请根据下列专家的回答,补写出你所提出的问题。 (要求:语言得体,简明通顺 )(6分 ) 记者:_ _ _ 专家: “诺贝尔文学奖 ”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但并非代表着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作为一个文学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也受到一些诟病。比如受到西方中心主义与冷战思维的影响,遗漏了托尔斯泰、乔伊斯等文学大师。在具体的评选过程中,以翻译文本评选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尽管如此,莫言获奖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却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自1980年

14、开始, “走向 世界 ”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梦想,中国作家心中普遍存在着 “诺贝尔情结 ”。莫言获奖或许有助于中国文学舒缓这一焦虑,也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审视 198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重新思考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答案:请您介绍一下该如何认识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获奖的意义何在?(每问 3分 ) 试题分析:因为专家的答语是回答记者提问的,概括专家的答语,可以得出他主要是阐明了自己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及莫言获奖对当代文学的标志性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在,由此很容易得出答案:。 2013年 1月 16日首先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在腾讯微博上发起 “光盘行动 ”,倡导网友珍惜粮食,加入行动。微博一经发布既得到社会各界、众多媒体的支持和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请你以网友的身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一则网络留言,表明自己对 “光盘行动 ”的观点并提出建议。 (不超过 40字 )(6分 ) 答:_ _ _ _ 答案:示例: 支持 “光盘行动 ”,每个人从我做起,才能保证 “光盘行动 ”收到实效。 “光盘行动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浪费,要根除浪费,还须从源头上治理。 (6分。有其他观点或 建议,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试题分析:在正确理解 “光盘行动 ”的内涵的基础上,谈要实现该目标的意义、参与范围、参与方式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