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这里的瀑布群,枯水期清流潺潺, 飞短流长 ,声韵清脆,美不胜收。 B为了迎接中国第一个世界职业拳击冠军熊朝忠,只有 8万人口的马关县城几乎 万人空巷 。 C简单地模仿电视台同类节目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鹅行鸭步 只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D在颁奖会上,捧起奖杯的张玲说: “这次被评为最佳歌手,对我来说,实在是意想不到的 不虞之誉 ,我的内心很忐忑 ”。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
2、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B项,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A:飞短流长:飞、流是散布的意思,短、长是是非、善恶的意思,指散布谣言,中伤他人。 C:鹅行鸭步:步是走的意思,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比喻步行缓慢,这里应用邯郸学步。 D:不虞和没料到语义重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对联都与诗歌作者有关,与其他三句不是指同一作者的一项是( 3分)( ) 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B满眼河山,大地早非李唐有;一腔君国,草堂犹
3、是落花春。 C花溪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D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题中, D项,是白居易,其他为杜甫。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A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 “先锋 ”色彩。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
4、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像 “中国好声音 ”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答案: B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
5、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 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构造与叙述不搭配,改为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C:关键与是否两面对一面。 D:如果与万一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
6、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 “和合 ”一 词中的 “合 ”,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 “合 ”;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 “合 ”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和 ”的状态。所谓 “和 ”,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 “和 ”,有别于 “同 ”,故而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
7、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 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 “拿得起 ”;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有为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 “想得开 ”;用两个字来说,叫做 “无为 ”;用一个字来说,叫做 “弛 ”。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 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 “放得下 ”:
8、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 “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 “放得下 ”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 ”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 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 “张弛和合学 ”: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 “生
9、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关于 “和合 ”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 “和合 ”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是 “合 ”,只有 “合 ”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 “和 ”的状态。 C孔子力主 “和而不同 ”,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 “拿得起 ”,道说 “想得开 ”,佛言 “放得下 ”,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小题 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 A人的精神需求是
10、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 “和 ”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 “合 ”,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 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小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 “和合 ”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 “张弛 ”之道,破 “生死 ”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
11、 “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 “生 ”,不研究 “死 ”,而佛学的引人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类注意 “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
12、 “和 ”的状态。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C 项,“要素 ”指人的 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 A项中,原文无 “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 ”这一说法; C项 “缺一则互补 之说即无从谈起 ”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 D 项中, “中国固有的学问 ”是比 “儒道两家 ”大得多的概念
13、,不可混淆;且 “只是 ”一词太绝对,原文为 “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 20 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种语言,获 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
14、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 “最尊贵的中 国人 ”。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 “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 ”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 “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 ”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 “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 ”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同 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
15、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 “四夷之邦 ”。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 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 ,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
16、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 “童叟无欺 ”四字,常对他说: “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 ”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 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 ,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 -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
17、出的 “贺诗 ”是 “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小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 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 B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 C文章第
18、 5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 D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 【小题 2】 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 “我 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有什么妙处?( 6分) 【小题 3】 从全文看,辜鸿铭的 “了不起 ”和 “怪 ”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8分) 【小题 4】文中有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 ”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
19、响是什么?( 8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修辞:以有形对比(反衬)无形、以比喻(心中的辫子)使得生动鲜明( 2分)。情感:他以留辫子的偏执方式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遭遗弃的痛心,也表明他对心中有守旧思想的人的虚伪的不齿情感( 2分)。语言犀利:以自己外表之丑直击对方内心之丑,产生无比强力的震撼力,一针见血( 2分)。 【小题 3】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 2分)。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中国文化( 2分)。慈禧生日,以诗讥讽( 2分)。袁世凯丧日,大开堂会,热闹三天( 2分)。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中国人的尊严( 2分)。(选四项即可) 【小题 4】 第一问: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
20、初,国家内忧外患,是他内心痛苦,绝望挣扎,用狂放的行为维 护国家尊严( 4分)。第二问:今天,我们国家强盛,机会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积极创造,维护民族尊严(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此题需逐一排查。本题中, A: “顽固守旧、行为狂放 ”错。 B: “屡遭 ”错误。 D: “反感 ”错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此句话
21、可从 “使用修辞手法 ”、 “表达情感 ”、 “语言特色 ”上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此题可从文中诸如 “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 ”、 “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中国文化 ”、“慈禧生日,以诗讥讽 ”、 “袁世凯丧日,大开堂会,热闹三天 ”、 “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中国人的尊严 ”等方面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2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 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
23、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 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 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 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
24、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 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 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 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 “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 “刘白 ”云。
25、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本文有删节) 注 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昌初 致仕 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B居易 累 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 李文爽 燕 集燕:通 “宴 ”,宴饮。 D鸡林国 行贾 售于其国相行贾:市场价格。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权贵有嫌其出位 怒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 而赋新井篇 言既浮华 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26、。 B权贵有嫌其出位 怒 俄有言居易 母堕井死 而赋新井篇言 既浮华 行不可用贬 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 位怒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 死而赋新井篇言 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 位怒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赋 新井篇 言既浮华 行不可用贬 江州司马。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 “谑 ”后 “叹 ”,直接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 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也是他 “放纵诗酒 ”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 时流
27、传甚广。内至宫廷,外 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 “兼济天下 ”;遭挫折能顺其自然,借佛教生死之说安慰自己。 【小题 4】翻译题( 10分) ( 1)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 2)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1)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2)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
28、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行贾:商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 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
29、: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 “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 ,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 “直接 ”错,为侧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
30、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 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 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 “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 居 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
31、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 “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 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 “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
32、重用。 ”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 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低沉落寞。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
33、。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 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 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
34、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 “元白 ”。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 “刘白 ”。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 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 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
35、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 1】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 5 分) 答:_ 【小题 2】本诗以 “忧 ”贯穿全诗,请指出作者的忧愁包含哪些内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答:_ 答案:【小题 1】角度:视觉:早鸦;听觉:鼓声。特点:萧条凄冷。 【小题 2】( 1)生活艰辛:心关桂玉。( 2)命途不顺:运落风波。( 3)生命衰老:白发。 【小题 1】 试题分析: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 ;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
36、心情。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 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凄冷萧条的景物,突出了作者当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与不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忧 ”是全诗内容的结构线索,作者在诗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艰辛之“忧 ”;命途不顺之 “忧 ”;生命衰老之 “忧 ”; “忧 ”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从渲染氛围 (借景抒情 )到直接表达 (直抒胸臆 ),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之情。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
37、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 40字以内)( 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她说: “是我的 21岁生日。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着,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 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 ,”维奥斯特说, “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 回头看
38、看, _ 答案:如果回头看看,往往会发现一些人生的疵点。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回答此题,需要结合语段内容加以分析概括,然后,按照相关内容,设计一个结尾句子,要和前文相联系,就是这个故事给的启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 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和句子( 6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 “夺冠 ”;文雅一点,可以说 “折桂 ”“夺魁 ”;如用四个字,可以说 “成为擂主 ”“传来捷报 ”;甚至还可用 “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 1)决赛输了,可
39、以直接说 “失利 ”;文雅一点,可以说 “ ”“ ”;如用四个字,可以说 “ ”“ ”;甚至还可用 “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 ”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 “战平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 “互交白卷 ”“ ” “ ”。 答案:( 1)败北 折戟 饮恨赛场 铩羽而归(或屈居亚军等 ) ( 2)握手言和 难分伯仲(或均无建树、难决雌雄等)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要考虑到语言的得体等要求,依赖平日的语言积累能力,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概括回答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
40、空缺部分。 ( 1)实迷途其未远, ( 2)鹤汀凫渚, ( 3)舸舰迷津, ( 4)水击三千里, ( 5)朝菌不知晦朔, ( 6)彼于致福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鹤汀凫渚 ”、 “舸舰 ”、“抟 ”、 “蟪
41、蛄 ”、 “萧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 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从苏州、扬州等地高校毕业的 5名女大学生,成为扬州瘦西湖景区首批 “大学生船娘 ”,近日正式上岗。有人质疑,大学生去干摇橹划桨这样的体力活儿,是不是太浪费了?然而,几位女大学生却说: “能养活自己,适应社会,奉献他人,这样的工作是体面的。 ”这一回答,使那些质疑显得苍白、陈旧。 材料二:扬州籍的清华大学建筑系 96届学生卜冰,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建筑设计院工作。面对大城市大单位这样令人羡慕的位置,卜冰却觉得这里
42、论资排辈,很不适应,仅半年时间就毅然离开,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 学位,毕业后创立 “集合设计 ”事务所,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天空。 材料三:歌唱家李娜在事业如日中天、商业演出与演唱邀请应接不暇时,突然剃发为尼。原来,她虽然在圈子里打拼了十几年,却一直对这个圈子不适应。十年来她虔心礼佛,从不曝光自己,内心十分安宁。 适应是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如何适应却是一个考验智慧的大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剧除外),不少于 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适应 适应,是人生的一个法则,它不同于其他方面,没有那么繁琐,不过他却 会给你
43、带来不同的结果,影响它的,是你的理念。顺应它?反抗它? 从记事以来,自己跟着父母已经在这个小区生活了十年了,现在想起刚来到这个小区的时候,真的感到很留恋。 还记得离开那栋老房子时,知道呆在这已经呆惯的地方的时间不多时,竟然有一丝不舍。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属院里,那里有这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居民楼,楼身漆着那种很老的暗红色的漆,从远处看,可以显示出年代的久远。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充满古老气息的小区中度过的。在这个小区中,居住着好多工人及其家属,所以虽然人很多,但是我的父亲跟他们大都认识,我便认识了好多朋友,小的 比我小四五岁,大的竟都上了初中。那时的我还没上小学,就知道整日和别人去小区里的一个废旧俱乐部
44、里玩。那里有一个满大的操场,每天吃过饭,就会叫上其他小孩在那里疯疯闹闹,真的好怀念。 来到新的小区,望着在一旁平静地说笑的小孩,一股莫名的孤独感慕然涌上心头,一切太陌生,又太想接近他们,很矛盾,很委屈。那时候真的好后悔,好后悔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我甚至感到迷茫,迷茫以后的生活就要在这里度过了吗?也许是在以前疯闹惯了,实在不习惯这种相对文静的玩耍。我只能等待,等待一个肯亲近我,肯跟我做朋友的人。 到家了,走进门,我好奇 地打量着这陌生的环境,呵!真是干净的可以,什么都没有,整个客厅,房间空荡荡的,心里,同样是空荡荡的,没有了最初的好奇,期盼,有的,只是陌生与恐惧。于是,我开始哭闹,我要回家,要回
45、那个有家具,有朋友,有树有草的家,我想它了 不过我的父母是肯定直接忽略的,他们只是草草安慰安慰我。小孩子嘛,懂什么?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可是他们不懂,那种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熟悉的环境,那种陌生感,是我在心里真的怕了。我感到恐惧,感到无助。于是,一个月,我的父母很少再见到我笑了。 不过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好好的在这里生活,学习 ,适应了,也就放下了。就好像刚刚上小学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孩子没有了开始的好奇,开始哭闹,不愿离开父母一样,过一段时间不还是适应了吗?在这个新的小区里,我交了好多朋友,开始了新的生活。 人,要学会适应,就好像野外的动物,鹿儿要学会逃跑才能活下来,狮子也要学会捕
46、猎才不至于被饿死。当然,我要说的没有那么可怕,只是,要适应,要接受,才能更幸福。 这篇议论文正确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提炼出 “适应,是人生的一个法则 ”的观点,审题、立论正确,文体选择恰当。结合自身实践,叙写实践的真实例子,从整体布局上看,文章 “总 分 总 ”的结构,完整严谨,过渡自然。从论证过程和方法上看,文章合理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文章审题准确,感悟深刻,思维缜密,结构严谨。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给出的 3则材料里都出现了 “适应 ”这个词,材料的最后一段是提示语,再一次强调了 “适应 ”的概念,所以这道题要围绕 “适应 ”去写作。第一则材料,重在强调 “适应意味着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去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则材料,则意在突出 “适应意味着在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另外开辟一片适合自己的天地 ”;第三则材料, 则是讲 “适应意味着在发现无力或无意改变环境的时候,可以换一个适意随情的环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可以说,这三则材料,一为原地适应,一为突破困境,一为避让自适,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取向。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向来写,也可以综合考虑两个或三个方向来写。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