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广东阳东广雅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呓 ( y)语商 榷 ( qu) 踯躅 ( ch ch) 戛 ( ji)然而止 B 酣 ( hn)眠 曲 折( q)坍 圮 ( p)城 垣 ( yun) C 梵 ( fn)文臧 否 ( p) 逡巡 ( jn xn) 缧绁 ( li xi) D奔 踹 ( chui) 摇 曳 ( y) 扉 ( fi)页 撅 ( ju)树枝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踯躅 zhzh; C梵文 fn逡巡 qn; D 摇曳 y。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
2、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把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 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A B
3、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就 4个小句子,逐一分析。 句对应,因 句前有 “相比而言 ”承接 句,先谈 “顺境 ”再谈 “逆境 ”; 句前 “而且 ”表明是在 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 “逆境 ”的作用; 句是对前三句的小结。因此顺序是: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
4、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 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
5、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把 字改为 “让 ”; B“反腐败的问题 ”与 “深恶痛绝,不能搭配, C“城市为重点 缺介词 “以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B金秋季节,小王决心说服第一次来北京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去长城游览,以了结他多年来的心愿。 C各个国家在高科技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高科技上胜人一筹,关键在于能否重用人才。 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6、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 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 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
7、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A “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 ”杂糅,应为 “严重缺乏的是睡眠 ”。 B“说服 爸爸和妈妈一起去 ”岐义。 D“体现了 ”后缺宾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教授热爱研究工作,常常与学生们 相濡以沫 ,合力探讨解决艰深的学术问题。 B我们一直致力于这个新的实验,但却 屡试不爽 ,结果都不能让人满意。 C王老师素善 草书,只见其凝神挥毫,立马写就,真是 笔走龙蛇 。 D翘首西望,海南托着的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 巧夺天工 。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
8、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C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A相濡以沫: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同困处在陆地上,用湿气相互滋润, 用唾沫相互沾湿,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常用于夫妻间。 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 :差错的意思。 D巧夺天工 :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9、() A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 惟妙惟肖 ,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B走进花园,郁金香开得正盛, 五颜六色 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丽。 C周朴园虽严厉地质问侍萍来周公馆的目的,但他实际上是 外强中干 ,故作镇静。 D李虎整天 危言危行, 今天威胁这个,明天又打了那个,如此下去,非走上犯罪道路不可。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A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逼真、传神; C外强中干:指外表强有力,实则虚弱用以泛指人或事
10、物,应改为 “色厉内荏 ”; D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多用于褒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彤管有 炜 (y)邶 风 (bi)垣 (wi)归 荑 (t) B 踟蹰 (ch zh)静女其 姝 (sh)尔卜尔 筮 (sh)城 隅 (y) C 载 (zi)笑载言静女其 娈 (lun)A(x)其笑矣说 怿 (y) D 隰 (x)则有泮 愆 期 (qin)汤汤 (shng)渐 (jin)车帷裳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炜 wi, gu; B蹰 ch; C载 zi。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
11、、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风流余韵话板桥 公元 1765年 12月 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许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而那些专门以造伪为生的所 谓 “名士 ”书画家,从此也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以骗得附庸风雅的富贾大商们的金钱。 清代乾隆四十年( 1775年)以后,道光以前,
12、伪造板桥作品的现象一度达到高峰。张大镛说: “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直到 20世纪 40年代,赝作仍然多得吓人。 ” 不过这些赝品的出现,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尽管这些可以损害板桥的名声,模糊人们心目中板桥的形象。但是对于真正喜欢板桥、研究板桥的人来说,这些赝品是藏不住尾巴的,最终会露出作伪的破绽。最有趣的是,板桥生前卖书卖画, 并未变富,以至于晚年嫁女时,不能陪出很多的嫁妆,只好画幅兰石图轴,聊以解嘲,而作伪者却凭借赝品由贫变富。曾经有一个叫谭子犹的人,他是乾隆时的一个木匠,曾经学板桥的字画。板桥去世后,他竟然卖赝品而稍稍变
13、富,而且子孙因此而变成小康人家。板桥书画,可谓 “活人一术 ”。 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博物馆里收藏着,影响着有史可查的历史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散落在广大的民间,在民众的口碑里广泛地流传着。 在我们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 “难得糊涂 ”的横幅。这幅书法作品是板桥五 十九岁时创作的,当时他正在潍县做七品县令,正赶上潍县连年的灾荒。在赈灾救灾的过程中,他为潍县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却也得罪了不少的官绅。尤其使板桥困惑的是:为什么在灾难面前,政府不提前预防?为什么在赈灾、救灾之后,老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为什么在赈灾过程中,那么多人冒领、滥领救灾物资
14、,又有那么多的人被遗忘?就是在这种既知又不知,知又不能道破的人生困惑之中,板桥写下了这浓缩人生困苦又深含人生哲理的四个大字: “难得糊涂 ”。 “难得糊涂 ”在板桥的思想里,它的真意是不能糊涂。直到晚年,他还写下了这样的对联: “富于笔墨穷于 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物,他能糊涂吗?现实的苦难,世道的不平,对一个心中流淌着正义热血的正直士人来说,他是不可能糊涂的,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 “难得糊涂 ”的精髓。 可是,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 板桥当
15、年为大商人写有一副对联: “打松算盘,得大自在。 ”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但这可能吗?这又是 “难得糊涂 ”的警世之意。 当然,一些乡愿之辈,圆滑之辈,世故之辈,也 可以把板桥的 “难得糊涂 ”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清人钱泳在履园从话中对 “难得糊涂 ”的庸俗解释:“郑板桥尝书四字于座右铭,曰 难得糊涂 ,此极聪明人语也。余谓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又难得糊涂,须要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变生荆棘,必遭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 ”这样解释,就把板桥作品中蕴含的 “真气 ”、 “真意 ”、 “真趣 ”一扫而空了,使之了无余韵了。 在现实生活中,板桥敢于冲破种种
16、流俗观念。在学术、艺术思想领域,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古人,在今人之下。因此,板桥告诫他的弟弟要善于读书,只有 “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 ”总而言之, “读书要有特识,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 ” (节录自郑板桥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小题 1】本篇传记侧面写了郑板桥哪些事?各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 【小题 2】郑板桥告诫弟弟 “读书要有特识 ”,请简要分析怎样做才能 “有特识 ”?( 5分) 答: _ 【小题 3】 “难得糊涂 ”在郑板桥思想里是 “不能糊涂 ”,但郑板桥又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
17、“糊涂一点 ”,而清代钱泳把 “难得糊涂 ”理解为一种 “处世守身之道 ”。你怎么理解 “难得糊涂 ”? 请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6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 写郑板桥去世后,很多人靠制造板桥书画的赝品来挣钱,甚至变得富有;作用: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 写今天很多的旅游胜地都能看见 “难得糊涂 ”的横幅;作用:说明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同时也揭示出 “难得糊涂 ”的不同含义,刻画出郑板桥的精神品质。 【小题 2】 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能人云亦云。 学习古人,学习书本,但不能拘泥于古人和书本。 不能机械模仿,不
18、能依样画葫芦。 【小题 3】观点一:我觉得 “难得糊涂 ”的意思是 “不能糊涂 ”,在现实苦难和世道不 公面前无论别人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一个关心百姓、心系国家充满激情的人,不会糊涂,也不能糊涂,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正是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格的写照。 观点二: “难得糊涂 ”是指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整天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的人,生活得会很累,因此 “难得糊涂 ”警示我们:不要在名利面前过于计较,要学会大度、宽容和超脱,人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观点三:很多人的处世之道:不要凡事都要弄个明白,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9、,明哲保身 ”,和自己的切身 利益无关的事,糊涂一点好。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 ”嘛,这种处世手身之道带有明显的自私和利己主义,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思想。(观点明确、积极给 4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相关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从文中 “板桥去世后,他竟然卖赝品而稍稍变富,而且子孙因此而变成小康人家。板桥书画,可谓 活人一术 ”、“ 在我们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 “难得糊涂 ”的 横幅。 ”等可以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
20、: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文中 “在现实生活中,板桥敢于冲破种种流俗观念。在学术、艺术思想领域,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古人,在今人之下。 ”可以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 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
21、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计 21分)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 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
22、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 ,曰 “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愠喜之色,惟遏酒则饮,时或无酒,亦
23、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 秫谷,可酿酒。 【小题 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 ( ) A博学善 属 文属:通 “嘱 ” B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 况 况:比 C州郡 觐 谒觐:拜见 D亦欣然无忤,酣醉便 反 反:通 “返 ” 【小题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 ( ) 以为三径 之 资可乎 所 之 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以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以 宋元嘉中卒
24、A两个 “之 ”字相同,两个 “以 ”字不同。 B两个 “之 ”字不同,两个 “以 ”字相同。 C两个 “之 ”字相同,两个 “以 ”字也相同。 D两个 “之 ”字不同,两个 “以 ”字也不同。 【小题 3】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 “任真自得 ”的一组是(分)()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 征著作郎,不就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 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B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
25、一起喝 酒,就抚琴作乐。 C陶渊明开始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D文中 “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 ”句与我们学过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小题 5】翻译下面句子( 9分) ( 1)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答: _ ( 2)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答: _ ( 3)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答: _ 答案:【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1)一向简慢贵人,不私下巴结上司。( 2)解除官印离开彭泽县,于是写下了归去来。( 3)不
26、曾到过(游历)别的地方只是去一些田间家舍和庐山游玩罢了。 【小题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 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 “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A项,属:撰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以: 助词 “的 ”, 动词 “到 ”, 介词 “因为 ” 介词
27、 “在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 “意义 ”和 “用法 ”两点, “意义 ”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 ”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 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说明清贫病弱 说明为谋生而做官。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
28、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陶渊明不懂乐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 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
29、翻译:( 1)重点译 “简贵 ”、“私事 ”各 1分,大意 1分;( 2)重点译 “去 ”、 “赋 ” 各 1分,大意 1分;( 3)重点译 “造诣 ”、 “之 ” 各 1分,大意 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 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
30、参军,对亲朋说: “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 ”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被陶潜命令用于种秫谷(可酿酒),他说: “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 ”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他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慢贵人,不私下巴结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 ”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没过多少时间,征陶潜去官府里做官,他没有去。后来他谢绝了所有州郡官的拜见。陶潜的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人
31、有时备了酒邀请他,有时邀请陶潜一起喝酒坐坐。虽然不认识主人,他也很高兴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喝得畅快淋漓后就回家。不曾到过(游历)别的地方,只是去一些田间家舍和庐山游玩罢了。 他 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不喝,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 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
32、 63,所有文集流传于人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移家别湖 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小题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分) 答:_。 【小题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 “系 ”和 “啼 ”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分) 答:_。 答案:【小题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1分)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1 分)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1分)。(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
33、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小题 2】用 “系 ”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 1分)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1分)。用 “啼 ”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1分)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
34、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 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本题可据此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 “系 ”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宋人周邦彦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
35、,别情无极 ”,王实甫西厢记 “柳丝长,玉骢难系 ”、 “柳丝长,咫尺情牵惹 ”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 相承的。 “啼 ”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 “啼 ”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 3分,共计 9分) “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小题 1】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和
36、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排比和铺陈 D比 喻和起兴 【小题 2】刘兰芝临别梳妆时 “事事四五通 ”,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 “精妙世出双 ”这点。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但还是禁不住有些心焦意乱,不得不 “事事四五通 ”。 【小题 3】作者这样详细描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C补叙
37、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只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即可, “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诗句中,有排比、比喻、夸张、渲染、铺陈,没有起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B中, “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不符合刘兰芝的特点,她是因为自尊心使然。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
38、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结合选项答案:,逐项加以分析, A、 “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错; B、 “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错; D、 “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于文无据。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请以 “成功与失败 ”为中心,写一段排比句。(不少于 50字) 答案:虚心的往往成功 ,骄傲的常常失败;勤奋的往往成功 ,懒惰的常常失败;自信的往往成功 ,自卑的常常失败。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注意要求 “成功与失败 ”是写作的中心,而且排比修辞的要求也要注意,注
39、意从两个词语的关系加以分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默写 默写(每空 1分,共计 12分) ( 1)三岁为妇, _; _,靡有朝矣。 ( 2)淇则有岸, _。总角之宴, _。 ( 3) 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_。 ( 4)狗吠深巷中, _户庭无尘杂, _ ( 5)何以解忧? _。 _,悠悠我心。 ( 6)越陌度阡, _。 _,心念旧恩。 答案:( 1)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 2)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 3)羁鸟 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 ( 4)鸡鸣桑树颠 虚室有余闲( 5)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 6)
40、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 侧重 “识记 ”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 “靡 ”、 “ 夙 ”、 “ 寐 ”、 “隰 ”、“羁 ”等。每句 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请以 “考验 ”为题目,写
41、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考验 考验最能揭示一个人的意志和精神修养。 考验能激发人的潜力,助长人的才干,使人收获经验和学识。但是,考验同样能反映出人性的胆怯、懦弱,暴露出人自身的缺点,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燃起对进步的渴望。意志软弱的人会被挫折击垮,而性格坚忍的人往往会从中吸取教训,摔倒了,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古人云: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正如梅花历经严寒才会开放,生铁百次锤炼才能成钢,逆境往往能够造就真正的人才。正是因为受尽考验
42、与磨难,才肯下决心磨砺自己。而古今往来,凡是性 格坚定,且立下鸿鹄之志的人,鲜少有不成功。 孔子云: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深刻表明了考验对于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只有挫折才能让人认识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动力!回首我国近代百年沧桑历史,正是因为朝政腐败、国力虚弱,我们的国家才会任人宰割而毫无还手之力!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南京条约、瑷珲条约、辛丑条约上血泪斑斑的签字背后,是多少中国人民被践踏遭屈辱的史实啊!所幸的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挺住了时代的考验。改革开放、奋发图强,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日益扩大的 国际影响终于能让我们能自豪地对世界说一声: “
43、我是中国人! ”每一个国民都不会忘记近代的屈辱史,而这考验必然使我们的民族自强不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皆因知耻而后勇!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时都要接受失败的考验与磨难,这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拥有强劲的实力,是否做好充足准备。良好的心态使稳定发挥的前提。如果面对人生的考验,我们没有树立足够的信心,就相当于在站在起跑线上却主动放弃参赛资格,何其可惜!如果面对人生考验,我们没有坚定信念,立下破釜沉舟的决心,就相当于百米冲刺的最后一步将获胜的机 会白白浪费给别人,何其不智!如果面对人生的考验,我们没有冷静的头脑沉着应对,就相当于空有满腹才智,却活活被气死的周郎,又何其令人
44、扼腕叹息!回想在剑桥大学演讲的那次不愉快的插曲,温总理面临的是何等屈辱!但他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的举止自始自终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风范,何其不令人为之心折?这就告诉我们,考验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有应对的勇气和自信。 我们一生中会面临许多考验,或大或小。这些都是我们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考验能让我们不断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不断弥补和克服,这对我们成人成才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 我们要接受考验,并在考验的磨砺中不断成长,获得人生的辉煌。 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阐述中心论点: “考验最能揭示一个人的意志和精神修养。 ”接着分析问题,然后,引用古人和孔子的言论加以印证,接着联系现实,从 “当今社会
45、,每个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随时都要接受失败的考验与磨难, ”加以分析。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的议论 文。 试题分析: “考验 ”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 “化意为象法 ”,将 “考验 ”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 :“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 ”据此可以写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