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 8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句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 ( 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道、释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在山顶山相逢。 (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
2、答此题,可结合着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第 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 “买椟还珠 ”最为恰当。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
3、一项是( )( 3分)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 , , , ,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的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突然发现它写的真好 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不禁哼出一句 “月亮的脸偷偷的在改变 ” 现在要 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语句衔接题一般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分析。 句紧承 “我没有
4、什么特别的感觉 ”一句,并引起 句, 句是对 句的评价, 句另起一层, 句紧承 句, 句中 “这时 ”照应 句。所以选 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感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 “青春之国家 ”!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
5、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 撰写微博,围绕着 “追星 ”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 “假正经 ”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成分残缺, “一幅 大写意 ”缺谓语动词,应在 “一幅 ”前添加 “形成 ”。 C语序不当,第二个分句中 “剥夺 ”的宾语应该是 “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 ”,应把 “依然坚强 ”提到 “生命 ”的前面,并在 “生命 ”前添 “的 ”。 D句式杂糅, “耐人寻味 ”就是 “让人寻味 ”,不能作 “有 ”的宾语, 该句
6、与 “总有一种滋味留在心中 ”杂糅。故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每小题 3分,共 9分)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 “家风 ”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 “纲领 ”,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 ”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字
7、。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姓氏相同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 ,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
8、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 “最大公约数 ”。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 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 “深入 ”,到具体行动上的 “浅出 ”。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
9、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 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10、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 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小题 1】下列关于 “家风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成员受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11、。 B受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影响, “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 ”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 C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D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 “纲领 ”,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小题 2】下列对 “家风 ”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 值观更易实现 “深入
12、浅出 ”。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 “最大公约数 ”,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C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D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小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 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家庭道德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B有的大
13、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并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 C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D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论述 “家风 ”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 D项,偷换概
14、念, “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的应为 “家族组织 ”,而非 “家风 ”。所以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 B项,理解不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 “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错误。所以选 B。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分析选项是否正确, A“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程度言重了。 B“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
15、社会地位,更加赢得社会的认同 ”错,目的是为了赢得家族成员的认同。 D“离开了良好家风的继承和发展,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贯彻落实 ”,绝对化,家风是重要载体,而非唯一载体。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题。 何嗣 j:由职业校长而践行现代大学制度 俞 可 1897年 4月 8日,地处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 )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滥觞。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 (校长 )何嗣 j 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何嗣 j(1843一 1901),字梅生,江苏
16、武进人,世代耕读。以一介生员入伍 (淮军 )而辅佐两广总督张树声,仕途坦荡却并非得意,便遁隐乡野。 1896年,清廷决意创办南洋公学,天降大任于斯人,何嗣 j认定办学乃安身立命之举, 毅然肩负南洋公学首任总理之职,为该校百年伟业奠基,为中国教育体制拓荒。 甲午战争惨败。 1860年 10月 31日,太常寺少卿盛宣怀向光绪递呈奏折,阐明创办南洋公学之意,并提议三品衔分省补用知府何嗣馄出任公学总理,总办公学事务并节制下设的监院和华课总教习。盛宣怀之所以慧眼识中何嗣 j是因为他热衷于教育,主张 “开通知识,教育尤亟 ”;盛宣怀称其 “学术湛深,不求闻达,志气尤坚卓,不致 始勤终堕 ”, “总理之人非
17、该员不足当此选 ”。 以 “明体达用,勤学善诲 ”为培养目标,何嗣 j设计了严格的选拔制度。师范新生皆持 “白据 ”即 “南洋公学师范学堂试业证 ”,两个月后再确定去留和分层。分层采用 “五层格 ”,每合一层格者可换据,依次换为蓝、绿、黄、紫、红据。执红据者准予担任教习。每季考核一次,优者递进,劣者淘汰。何嗣 j每月按层格发给师范生津贴,一层格每月津贴膏火银 6两,进一层格加银 1两, 10两封顶。对成绩欠佳与违犯校规者,则扣除膏火银。一旦兼职教员,师范生可额外领取 40两,而总教习月薪也不过 100两。 打江 山易坐江山难。办学亦然。一旦有章可循,学校成员即可按部就班,学校运作亦可有条不紊。
18、开学当年 10月,何嗣 j拟定南洋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一一予以规制,事无巨细,无一挂漏。 “凡章程所无,未经总理注入者,不准据事理擅行。凡章程所有,未经总理注废者,不准据事理擅废。 ”该章程由何嗣 j亲笔书写,张贴于大众易见之处。治理学校,何嗣 j以严厉著称。 1899年 4月 19日,他发布学生奖励办法,以 “中课、算学、英文三项积分而定,一项不及格者皆不奖 ”。这些皆为办学过程中凝聚而成的思考与策略,何嗣馄每年年终把新增与改易的规 章制度汇辑成册,并增订公学章程。 设置师范院旨在解决南洋公学的师资问题,而公学又为师范生提供绝佳的教学实践基地。师范院一旦启动,公学其他教学机构的设置便纷纷
19、跟进,首先便是何嗣 j仿照 旧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校之法 ”创设的外院即高等小学堂,于1897年 10月 5日招生, 1l月 9日开学。大班毕业生可升入 1898年 4月 22日开学的中院即中学堂。 5年制 (包括 2年高等预科 )的中院为学生提供 “充分预备而升入大学 ”。外院还为师范生提供编写教材的可能,有些校本教材竟可辐射到国内其他新式小学堂,如蒙学课本物算笔算 本国地理教科书少 :当然,新设的译书院介译大批西学经典,既用作教材又开启民智。外院 1899年 6月第三次招生,入学考试成绩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为范静生和蔡艮寅。前者就是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而蔡艮寅即蔡锷,入学半年便
20、应梁启超之邀赴日留学。 南洋公学的师范、上、中、外四院分级办学模式堪称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之创举,垂范久远。清史稿记载 :“中国教育由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焉。 ”原创者虽为盛宣怀与何嗣 j,执行则由何嗣 j独自担纲。执掌四年可谓筚路蓝缕,办学之效不可立竿见影,何嗣 j却使南洋公学异军突起。他辞 世次年, 1902年 2月13日,管学大臣张百熙在奏折中称 :“查京外所设学堂,已历数年,办理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 ” 何嗣 j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宵衣旰食,入不敷出,积劳成疾。 1901年3月 1日,何嗣 j闭门 “撰拟奏草 ”,突发中风, “搁笔侧首 ”而逝,时年 58岁。
21、盛宣怀赞何嗣 j“宏深邃密,体用兼赅,淹贯古今各国源流,有匡世之略,而不囿于晚近 ”,因而, “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 ”。他与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奏朝廷,称 “公学之营造法式、教育章程,尤为该员心力之所专 ”,何嗣 j“积劳病故 ”,故 “请将何嗣 j学行宣付史馆立传折 ”,以彰其勋。1917年,学校师生制作何嗣 j铜像一座立于校园,以资纪念。 何嗣 j著述寥寥,且大都毁于寓所 1887年失火,现存世仅存悔斋文稿五十余篇。尤其在担任校长四年期间,何嗣 j不事著述,其 “述 ”便是校长的既定职责,其 “作 ”即为所奠定的南洋公学百年基业。这便是校长职业化。面对当今大学校长
22、“双肩挑 ”固有模式并日趋院士化与官员化,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 “顶礼膜拜 ”。可见,大学章 程与职业校长共同构成现代大学制度,缺一不可。何嗣 j堪称全职校长之典范,心无旁鹜而鞠躬尽瘁。 (摘自上海教育 2013年第 15期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记述了何嗣 j兴办南洋公学师范院的经过和取得的成就,详略得当,细节突出,内容详实,有很好的励志作用。 B盛宣怀认为公学总理人选非何嗣 j莫属。盛宣怀对何嗣 j十分赏识,因为何嗣 j在事业心、学识、眼界上有过人之处。 C
23、何嗣 j拟定南阳公学章程,对学校所有事务都一一做好规定,并且不断增订完善, 每年开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 D曾两度出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范源镰和蔡锷将军都是师范院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当时因学业成绩优异而赴日本留学。 E 本文刻画了一位办学事必躬亲、焚膏继晷、积劳成疾而溘然长逝的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先驱,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教育家形象。 【小题 2】何嗣 j作为职业校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办师范教育?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6分) 【小题 3】盛宣怀在文末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了何嗣 j的功绩,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作者认为,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 职业校长
24、才能对大学章程 “顶礼膜拜 ”。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5分)答 B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D给 1分,答 A、C不给分。 【小题 2】( 6分) 师范为基 层格育师( 2分) 各就其位 按章行事 ( 2分) 增中小院编校本书(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6分) 思想宏大深沉,体系完备。 才华横溢,挽救世道。 视野开阔、有眼光,不受时代局限。 苦心孤诣,办学成绩突出。(每答出一方面给 2分,答出三个方面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 8分)职业校长是真正的教育家 ,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既不是追求科研成果
25、的学者也不是热衷政治的官员。 何嗣 j热衷教育,学术湛深,不求闻达,志气坚卓,坚持不懈。 制订学校管理章程。拟定南阳公学章程,严格执行,并且不断进行修订。 进行教育体制创新。创建系统的分级办学体制,编写教材。 不事著述。专注于校长的既定职责,奠定南洋公学百年基业。 中国大学校长忙就忙在 “双肩挑 ”:一个肩膀扛着学校管理,一个肩膀背着科研教学。中国的大学校长一直没有被看成专门的职业。大学校长一般都是由专家学者转型而来,由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常常习惯性地用学术思维、实验室思维来管理学校。大学校长职业化是世界性趋势,也是大学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前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每答出一方面给 2分,联系现实
26、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传主的人物精神、传记的结构及写法等角度分析, E项,何嗣 j是 “中国近代史上杰出教育家 ”稍有过分,文本中只是说 “何嗣 j堪称全职校长之典范 ”; D项,错在于:文本并没说此两人皆是师范院高等小学堂毕业生; A项,错在文本中并无细节描写;而且重点在宣扬何嗣 j的业绩,并不在于砺志; C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每年何嗣 j校长只是把 “新增与改易的规章制度汇辑成册 ”。所以选 BE。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
27、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到传主何嗣 j作为职业校长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办师范教育这句话所在的段落,然后联系全文,进行筛选概括。组织答案:时要分条陈述。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 答此题,首先要从文本倒数第二段中找到叙述盛宣怀对何嗣 j的称赞的语句,例如, “宏深邃密,体用兼赅,淹贯古今各国源流,有匡世之略,而不囿于晚近 ”和 “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 ”两段文字。据此可知,盛宣怀称赞的主要是何嗣 j的思想、才华、视野和成绩四方面。综合起
28、来概括即可。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着传主何嗣 j在文本中兴办师范教育采取的措施及他取得的功绩来作为 “职业校长在位期间只能是教育家,其真正造诣为领导智慧、思想与实践。而且,只有职业校长才能对大学章程 “顶礼膜拜 ”。 ”的主要依据,并给 “职业校长 ”的任务和身份定位和评价,然后再结合文本中何嗣 j的表现进行评析;要分条陈述。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的情况来阐述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
29、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 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
30、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 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
31、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
32、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 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
33、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 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 “险 ”、 “奇 ”、 “静 ”;对四角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 “梦一样呆着 ”,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痛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
34、“呆 ”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 “布旗上有个藏文字 ”、 “藏靴上 一层细土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 “我 ”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题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小说中的 “骑手 ”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
35、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答 E3分,答 C2 分,答 A1 分,答 BD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小题 2】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强化了山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那鹰却忽地不知去向 ”,暗示骑手已经到来; “那鹰又出现了 ”,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小题 3】 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朴质自然的力与美; 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性情:大口吃 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小
36、题 4】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活动的主要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的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结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和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 A项,将 “以静衬动 ”改为 “以动衬静 ”;
37、 B“呆 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不对,只能写出他当时的情态; D“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刻画 ”不对,文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而侧重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的描写。所以选 CE。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 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答题时,可先从小说中找到三次描写鹰的语段,然后分析写了鹰的什么形象,再对作者写鹰的意图进行具体的分析。小说对鹰的描写可以看作景物描写的一部分,可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入手思考问题。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38、,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描写鹰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在荒凉僻静的峡谷中,只有一只鹰在移来移去,看不清鹰飞,只感觉到它们在移动,表明背景之高险,为骑手的出场提供了独特的背景。第二次描写鹰在第四段,鹰突然不见了去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了骑手的到来。第三次出现在第九段,在险、奇、静的峡谷上方有着自由飞翔的老鹰,下方有从容沉稳的骑手,两者相互比照,突出了骑手的形象内涵。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
39、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外貌描写主要在小说的第十段, “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可见此人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动作描写较多,第八段最后一句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第九段 “骑手轻轻一夹,马便上石板 ”,都写出了他骑术高超,山路虽崎岖,但从容沉稳。第十三十四段,大口喝酒打开吃肉的动作,反映了他性格的豪迈
40、不拘小节。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峡谷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来分析,峡谷是小说的一个环境背景,作者所用笔墨很多,因此它不单单是一个骑手活动的背景,为烘托塑造骑手的形象服务,同时还是一个突出的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对此对象的竭力塑造,使小说的内涵拓展了,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 悟。自幼好学,善 属文 。举
41、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 践祚 ,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 励精 听受,尝谓休烈日: “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对曰: “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 ,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 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
42、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 于休烈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43、一项是 (3分 ) A自幼好学,善 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 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 励精 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 荡覆 ,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 /奏为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 /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 /殊不介意 /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 /奏为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 /自持殊不介意 /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 /奏为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 /修撰以下之
44、 /休烈恬然 /自持殊不介意 /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 /嫉之 /奏为国子祭酒 /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 /殊不介意 /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
45、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 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4】( 1)( 5分)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幸。( 2)( 5分)而近亲贤才,屈身接纳士人,举荐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小题 1】 试
46、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 C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工作或事业。所以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事件转换)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因果复句)嫉之(事件变化)奏为国子祭酒(并列)权留史馆修
47、撰以下之(陈述主题变化)休烈恬然自持(并列)殊不介意。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级。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A项, “直言不讳 ”的回答不正确,它是借禹、汤讽谏。所以选 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 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罪己 归罪自己,规 改正,过 错误
48、。( 2)亲 亲近,贤 贤才,推 举荐,毂 后辈,曾 一点都。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 ,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 肃宗即 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 “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 下来,这 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 ”他回答说: “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 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 ”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 “国史一百零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