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203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 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 使心伤。 注 商风:秋风。 怆 ( ling) :悲伤。 ( 1)诗中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四句体现了“凤凰 ”怎样的品性?( 3分) (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1)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 2)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

2、才不遇的悲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 题。( 6分) 定 林 宋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 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仍:又。 【小题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小题 2】诗人为什么认为 “悲虫 ”也会有 “好音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答案: 【小题 1】运用拟人手法, 诗人将 “云 ”和 “月 ”人格化。诗人欲要和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小题 2】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就能

3、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小题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此题思考的关键点是 “对宿 ”和 “寻 ”,这显然是人的动作,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的组织还要注意两点: 1、 “对宿 ”和 “寻 ”所表示具体情形。 2、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境和感情。 【小题 2】此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时一定要重视卷上的注释, “罢官后作者常到此游憩 ”,大致提供 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并暗示了作品的主题。审题时要注意,是否是 “好音 ”,取决于人的观点态度和人生认识,这需要从前三联的描写中感受。特别是第三联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个优游自在,愉悦闲适的形象。这

4、就是组织答案:的关键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 1)简析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 “住 ”字的含义。( 2分) ( 2)词的上阕说 “依也替江愁 ”,下阕说 “毕 竟笑山孤 ”, “愁 ”与 “笑 ”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答案:( 1) “住 ”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 2)不矛盾。从 “愁 ”到 “笑 ”,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

5、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 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注 阑:阻隔 ;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 1)简析 “隔 ”字的双重意蕴。( 3分) (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答案:( 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 2)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

6、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 题。( 7分) 古风(其三十 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 ,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 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徂辉: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小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7、B诗中 “荣华东流水 ”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来万事东流水 ”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 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小题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 “剑歌行路难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小题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的能力。 A项 “全诗基调昂扬奋发 ”是错误的,因为 “梧

8、桐巢燕雀,枳棘栖 鸾 ”两句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诗歌的情感基调应是激愤的。另外从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句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伤感,因此在激愤之中,还渗透着诗人的悲伤之情。 【小题 2】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抒发了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 鸾 ”表现了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现实;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站在全诗角度适当展开组织答案: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 1】找

9、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分) 【小题 2】一、二两句诗中 “醉别 ”“江风引雨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小题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小题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小题 2】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小题 3】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小题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联

10、想排查雨霖铃的句子时只需注意 “季节 ”和 “抒发离别之情 ”的信息。 【小题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将诗句表达的情感明确交代,实际上就是要考生分析鉴赏所给诗句抒情的手法。 “醉别 ”的 “醉 ”字包含情感信息,有 “借酒浇愁 ”之意;而 “江风引雨 ”是景,属于借景抒情。 【小题 3】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和效果的能力。 题干将 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盘托出,实际上是要考查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法及其作用。而诗歌最后两句的手法与雨霖铃中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出一辙,是由实及虚。而这种手法的一个通常的作用就是,拓展意境,丰富内容,便于抒发更深远的感情。 阅读

11、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 、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 “寂寞壮心惊 ”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 【小题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 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

12、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小题 2】借代,如 “烟尘 ”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 “鼓角 ”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 “请缨 ”,典出汉书 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小题 1】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寂寞壮心惊 ”是诗歌的结句,也是对诗歌情感的总束。因而,对诗人发出这样感慨原因的分析,自然就要 在立足该句的基础上,从诗歌前面寻找答案:。应重点关注 “岁暮远为客 ”“朝廷谁请缨 ”“寂寞 ”“壮

13、心 ”等语词。 【小题 2】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所给注释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以及 “烟尘 ”用在动词 “犯 ”之前的语法分析可推知, “烟尘犯雪岭 ”一句使用的是借代手法。 “请缨 ”扣合了教材滕王阁序中出现的典故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知识迁移即可推断出 “朝廷谁请缨 ”一句使用的是借代手法。鉴赏表达技巧类诗歌,需要注意: 明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结合相关诗句 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

14、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 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 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 ,西风吹客衣。 注: 陈与义(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小题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分) 【小题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 “若即若离 ”,你同意这种说

15、法吗?请简述理由。 ( 6分) 答案: 【小题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意的感情。 【小题 2】同意。虽然诗题是 “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 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中形象的认识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层级分别为 B级和 E级。 理解诗句内容,要从标题到整个作品进行全面分析,在具体语境中得出其所体现的含义。第二联主要是对燕子和梧桐两个意象在具体环境中所体现的情境,可结合整个作品内容对其进行分析。而作者的思想情感则是

16、通过这两种意象来表现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其所营造的氛围来进行鉴赏。 【小题 2】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分别 D级。 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对文章的写 法进行认真地分析,从而全面理解其思想内容。全诗写雨,但又没有具体描写雨的特点、情状,而是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雨,这种手法属于侧面描写,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却也表现了雨的特点。这就是若即若离的感觉。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 1) “峡口送友

17、人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 3)有人认为 “峡口送友人 ”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 ”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暮春 飞花 ( 2)思念故乡之情 (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用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有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映 一蓑新绿。 有

18、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本词写于作者 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小题 1】 (1)赏析上片 “映一蓑新绿 ”句中 “蓑 ”“映 ”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 ) 答: 【小题 2】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蓑 ”字勾连 “新绿 ”,形容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则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 ”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中的白 、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小题 2】下篇紧扣江行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

19、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小题 1】本题考查诗词中炼字的赏析,应注意结合词所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心情。 “映 ”字乃相互映衬之意,应考虑是哪些事物映衬,出现了什么景象,给人的感觉如何。从前文中可知,是绿草、白 、红蓼相映,构成了色彩丰富的美景。 “蓑 ”是名词,与新绿搭配,为什么要说成 “一蓑新绿 ”呢?分明是用 “蓑 ”之形来形容新绿的状貌,参差而有序。 领悟诗词中炼字的妙处,要扣住妙字与词中景物的关联,把握住作者的心境。本词中 “映 ”将绿 草、白 、红蓼等事物纠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画面,完成了对作者心境的表达。而 “蓑 ”字与 “新绿 ”呼应,细细体味两者之间的联系,便发现了 “蓑 ”字

20、之妙。 【小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明显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上片的绘景中可看出作者的愉悦,下片中便交代作者如此绘景的缘由,当然是作者的心境所决定的。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体现作者情感最为真切,反映了作者心随所欲,无拘无束的思想。 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善于从描绘的景象找到突破口,更要注意诗词中直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这首词中上 片中的写景为全词定下了基调,白 、红蓼,一蓑新绿足以显示出作者对江行中美景的喜爱。而后在下片中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等,能够更明确的触摸到作者的思绪。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送人

21、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小题 1】指出诗中 “子规 ”意象的含义。 (2分 ) 答: _ 【小题 2】诗中 “故园便是无兵马 ”与 “犹有归时一段愁 ”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 答: _ 答案: 【小题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小题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离,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小题 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本题具体体现为对诗歌的常见传统意象的理解。 解答本题的

22、突破口有两个方面: 1、标题中的 “送 ”字,还有第四句的 “归时一段愁 ”。 2、对 “子规 ”(即杜鹃鸟)这个课文常出现的意象的理解。 “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琵琶行)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陷锦瑟)等,都表达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痛苦心情或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 【小题 2】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理解。此题延续了江西诗歌鉴赏题中一道关系型题的风格。 2008年是虚实关系, 2009年是情与景的关系,今年是两个句子的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读懂全诗基本内容。便是即便的意思,有退一步讲之意。兵马指战火。即便无战火,为什么归时犹有一段愁?答案:点在于第 2句“山村落日梦悠悠

23、 ”,此句借景抒情,山村寂寥,落日归山,而我回乡的梦却是那么遥远。悠悠,遥远之意。 阅读 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 寒云抱泉石。 山翁 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小题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 1分) 【小题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 “隐者 ”的形象。( 3分) 答: 【小题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 【小题

24、 1】踏 【小题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坊、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A 【小题 1】本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 诗歌题目是 “访隐者 ”,主导是一种动态,对隐者的寻找,全诗中要从动作入手,可以找到 “踏 ”字,将寻访的姿态尽相展现。 【小题 2】本题考查对诗作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隐者的形象是避世的,自然的,做出这个判断非常简单。答题过程之中要注意基本步骤,从原诗中提取与隐逸有关的词语,如独饮、落花满地不扫等细节,按照先分析后总结的顺序整理答案:即可。 【小题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对

25、比分析能力。 A项与诗歌相同,都是隐逸情怀的表现, B项是对蜀道的畏惧以及对安宁的追求, C项是年老体衰的表现, D项是自我寂寞伤痛的表达。分析时对课本中所学诗歌的理解是关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 无奈客思家。 【注】 本诗约作于皇 元年 (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

26、1)又申之以搅 亦余心所善兮 答案:( 8) ( 1) ( 3分)表现了 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 2)( 5分)一句一个场景 拟景写情,情景交融 对仗十分工巧。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 树欲相依。 注 刘孝绰( 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 来源 :Z.xx.k.Com (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3分) 答

27、: -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 答案:( 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 :

28、怎。 (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而秦观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 答案:( 1)此词感情悲伤,认为见面的欢喜抵不上原来的离愁,随着离别又添了新的离别的悲伤,感情侧重于相见前后的悲伤,只看到了消极的方面;秦词写深沉的爱情,认为感情只要是长久,就不在乎是否日夜相守,是对离别人的劝慰,侧重于表现情感之深,态度积极。 ( 2)月、风衬 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9、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 yn( 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 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 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 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1) “斜红叠翠 ”一句, “红 ”“翠 ”和 “斜 ”“叠 ”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4分) 答: 答案: ( 1) “红 ”“翠 ”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 “红 ”借代花,以 “翠 ”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 ”“叠 ”描写花叶的形态, “斜 ”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 “叠 ”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 2)答案:既有对自然 “风与日 ”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 “风与日 ”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