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32509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站台所用的时间时可以看作质点 D裁判员给跳水运动员打分时可以看作质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物体的几何尺寸对研究问题不造成影响,此刻物体可以看作有质量的点,即质点。因此在本题中具体的体育动作都不能看作质点, D错。火车经过某一站台的时间,所以不能看作指点,因此最终答案:为 B 考点:质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质点的理解,当物体的几何尺寸对研究问题不造成影响,此刻物体可以看作有

2、质量的点,即质点。 如图所示,木箱放在相互垂直的墙和水平地面的拐角处静止不动,墙和地面均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地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B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木箱的形变而产生的 C木箱受两个力: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 D木箱受三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墙对它向右的弹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弹力的产生要具备接触且形变,弹力均由施力物体形变产生。本题中水平面对物体有支持力,但是竖直墙壁对物体没有支持力,因为即使把竖直墙壁撤走,物体依然可以保持平衡,所以本题受两个力。综上所述,答案:为D 考点:弹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方法等。常见的判断方法有假设法,状态法

3、等。 关于重力和重心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B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力式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方向竖直向下。重心是物体上重力的等效点,即物体各部位均受地球吸引,但是其效果等效为某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轮胎等,所以答案:为 C 考点:重心和重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心和重力的概念。重心随形状、质量分布均有关系。 竖直上抛的全过程可以看成先是以某一初速度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最高点后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上升和下降的加速度大小都为 g=10m/s2,且方向均向下。

4、现以 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m B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 1s C上升到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10m D再次下落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小于 20m/s 答案: A 试题分析:当速度减为零时,上升到最高点,则根据 可得,最高点高度为 20m。另外根据 可知,上升到最高点时间为 2s。上升阶段为下降阶段的逆过程,上升到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5m。由于是恒定的匀变速过程,所以加速度不变,即忽略阻力,所以回到出发点速度为20m/s,所以答案:为 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本题通过

5、图像问题能更加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过程。 小石子从塔顶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瞬间的速度为 40m/s,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石子在第 1s内和第 2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 1:9 B小石子下落到地面的时间为 4s C塔顶到地面的高度为 160m D小石子在落地前最后 1s内下落 45m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小石子在第 1s内和前 2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9,所以 A错。落地速度为 40m/s,则 v=gt可知,下落时间为 4s, B对。根据公式 可知,高度为 80m,所以 C错。下落 3s的高度为 45m,所以最后1s下落的高度为 35m,

6、 D错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特殊情况,相关推论均可以成立。 物体从 A向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 A点时速度为 10m/s,通过 B点时速度为 4m/s, C点为 AB的中点, AB的距离为 14m,则( )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6 m/s2 B 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4 m/s C物体从 A到 B所用的时间为 4s D物体通过 C点的瞬时速度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位移为 , B错, D对。 可得 a=-3 m/s2, A错。根据可得时间为 2s, C错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

7、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通过基本公式化简后容易得到答案:。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v随位移 x的变化规律为 , v与x的单位分别为 m/s和 m,据此可知( ) A初速度 B初速度 C加速度 D加速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通过待定系数法,则初速度为 2m/s,加速度为 ,答案:为 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通过基本公式化简后容易得到答案:。 滑块沿光滑斜面从顶端向底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斜面的中点时与运动到底端时所用的时间比值为(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且 v=at,根据题意,到

8、终点的速度为到底端速度的 ,所以时间也为 ,答案:为 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通过基本公式化简后容易得到答案:。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 2s内,物体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0 1s的加速度为 4m/s2, 1 2s的加速度为 -4m/s2 C第 1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 2m D第 2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0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 v-t图像,倾斜程度代表速度大小,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前2s内,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错。 0 1s的加速度为-4m/

9、s2, 1 2s的加速度为 -4m/s2, BD错。第 1s的面积大小为 2m,所以 C对。 考点: v-t图像 点评:本题考查了 折线 ABCD和曲线 OE分别为甲、乙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t=2s时,图像相交于 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B第 3s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 C 2 4s内,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 D 2s末,甲、乙未相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 x-t图像,倾斜程度代表速度,所以第 3s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反, B对。当 t=0时甲位移大于乙,所以 A错。 2 4s内,甲做匀速运动,只是方向与正方向相反,乙

10、做加速运动。 2s末,甲、乙相遇, D错。 考点: x-t图像 点评:本题考查了 x-t图像的倾斜程度以及焦点,走向的含义,常常与 v-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均匀变化时,加速度恒定不变 B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一定大 C速度为 0,加速度一定为 0 D加速度大于 0,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从公式来看, A说法正确。 B 速度变化大,但是时间可能长,所以 B 错。自由落体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C错。加速度大于零,但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可能减速, D错 考点

1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区别与练习。要注意加速度的其他表述例如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以下四种运动中,运动位移最大的是( ) A物体先向东运动了 4m,接着再向南运动了 3m B物体先向东运动了 4m,接着再向西运动了 3m C弹力球从距地面 2m高处竖直下抛,撞地后竖直弹起 3m高 D物体沿着半径为 4m的圆周运动了四分之三圈 答案: D 试题分析:位移是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A的位移大小为 5m, B的位移为 1m, C的位移也是 1m, D的位移为 ,所以答案:为 D 考点:位移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位移的

12、判断,位移是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填空题 图为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 1)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有( ) A 天平 B 低压交流电源 C 秒表 D 刻度尺 ( 2)关于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实验中的钩码挂越重越好 B小车应该从紧靠打点计时器的位置处释放 C应该先放开小车,后启动打点计时器 D选一条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计算速度 (3)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 9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则打 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 =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_m/s2。答案:( 1) A

13、C ( 2) BD (3) 0.22 0.4 试题分析:( 1)在本实验中,利用 求速度,且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工具,所以 AC都不用 ( 2)钩码挂越重,下车下落太快,可能来不及打点,且松手应先小孩动之前打开计时器,所以综上所述 BD是合理的。 ( 3) ,并利用 可以求得加速度为 0.4 m/s2。 考点:打点计时器 用法及求速度的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运用,并通过它求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方法。 在下列各图中,画出木块或小球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 木块静止在水平面上 木块静止在斜面上 小球被光滑斜面和光滑挡板夹住静止不动 倒 V型支架的底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固定一个小球,整体

14、静止不动答案:试题分析:受力分析的顺序是先重力、弹力,后摩擦力、外力,受力分析如图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应该如何对物体受力分析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4s的时间,速度由 2m/s增加到 10m/s,则汽车的加速度是 _m/s2,加速的距离为 _m 答案: 24 试题分析:根据定义 ,根据 ,求得位移为 24m 考点: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速度定义以及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位移的方法。 计算题 轻质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下端悬挂一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L1=15cm,再悬挂 2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 L2=25cm。设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 g

15、=10m/s2,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k及原长 L0。 答案: k=20N/m L0=0.1m 试题分析:设劲度系数为 k,原长为 L0 ,由题意得 挂上一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1=L1L 0 挂上三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2=L2L 0 由重力等于弹力得: 由 得: k=20N/m L0=0.1m 考点:胡克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胡克定律的理解,其中 x指的是形变量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1秒内位移为 2m,求 (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 2)第三秒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 1) ( 2) 10m/s 试题分析:( 1)设加速度大小为 a,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16、 ( 2)设第三秒初和第三秒末的速度为分别为 v3、 v4 由速度公式得: 第 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常见的平均速度的推论。 如图所示, ABC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一滑块从顶点 A点静止释放,沿光滑斜面 AB运动的加速度为 4m/s2,经过 B点后,在粗糙的水平面 BC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 C点停下。已知从 A点到 C点所用的总时间为 3s, AB段的长度为 2m,设轨道经过 B点拐弯处平滑连接,使得滑块经过 B点前后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求: ( 1)滑块滑到 B点时速度大小 (2) BC的长度 L 答案:( 1) 4m/s(

17、2) 4m 试题分析:( 1)设 AB=x1,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a1=4m/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 , 解得: vB=4m/s ( 2)设下滑的时间为 t1 ,则 水平运动时间为 t2,则 t2=3- t1=2s 水平位移大小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常见的平均速度的推论求解题目的方法。 小汽车甲以 8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某时刻,发现在其正前方 20m处,有一货车乙刚好以 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当乙车速度达到 12m/s时,便保持此速度匀速运动,而甲车继续匀速运动。 ( 1) 求乙车速度增加

18、到 8m/s所用的时间 ( 2)判断甲车能否追上乙车?若能追上,求出追上时所用的时间;若不能追上,求出甲、乙之间的最小距离 ( 3)请在图 11中画出 0 8s内甲、乙两车的速度 v与时间 t的图像 答案:( 1) 4s( 2)追不上,最近距离 4m( 3)见答案: 试题分析: (1) (2)乙车速度达到 8m/Ss时,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此时,甲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因为甲、乙运动的位移差为 所以,甲车不能追上乙车,且此时的距离就是最小距离 其最小距离为 其它解法只有合理同样得分 ( 3)如图所示 考点:追击相遇问题 点评:本题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相关公式求解追击问题,本题可以列出方程,通过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计算的答案:的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