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2542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B 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肯尼亚黑马卡麦斯 皮特以 2小时 07分 37秒获得冠军,这里的 2小时 07分 37秒表示时刻 C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称为瞬时速率 D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CD 试题分析:作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是往返运动,则路程并不与位移相等, A错; 2小时 07分 37秒表示时间,所以 B错,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称为瞬时速率,所以 C对,速度为矢量,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D对 考点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时间时刻的区别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物理学中基本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t = 0时乙在甲的前面一定的距离处,则两物体的 x t图象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在 x-t图像中家的倾斜程度大于乙的,且 t = 0时乙在甲的前面一定的距离处,说明正确答案:为 C 考点: x-t图像与物体运动 的相互转换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根据物体位移时间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能力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 ,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 AB.该爱好者用直

3、尺量出轨迹的长度 ,如图所示 .已知 g取10m/s2, ,曝光时间为 s,则小石子出发点离 A点约为 ( ) A. 6.5 m B. 10 m C. 20 m D. 45 m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可知,其瞬时速度为 30m/s,所以下落高度约为 ,所以选 D 考点:自由落体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因为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 答案: AD 试题分析:力的作用效

4、果是形变或者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以 A正确。根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但不一定要与物体接触。 BC 错。 考点:关于力的概念 点评:此类题型属于概念辨析,需要对力的概念有较清楚的认识,否则容易出错 如图,质量均为 1kg的物体 A、 B通过一劲度系数为 100N/m的轻弹簧相连,开始时 B放在地面上, A、 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 A向上拉起,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 A上升距离为 L,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 g取10N/Kg,则 ( ) A L 0.1m B L 0.2m C L 0.3m D L 0.4m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拉 A之前

5、,根据受力分析此刻弹簧发生压缩形变, ,即压缩量为 1cm。当向上拉 A,若拉到原长处,此刻弹簧没有弹力,所以 B物体受支持力和重力,因此没有离开地面,需要继续向上拉 A,当拉到某处,弹簧对 B的弹力等于 B的重力, B准备离开地面,所以此刻 ,所以伸长量为 1cm,所以 A上升距离 L应为 2cm, B正确 考点:受力分析、胡克定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物体的临界状态转化问题,通过结合受力分析判断出临界条件进而求解。 如图所示的位移 (x)-时间 (t)图象和速度 (v)-时间 (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

6、车做直 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 0 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t2时刻,丙车的加速度大于丁车的加速度 D 0 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 t2时刻相距最远 答案: BCD 试题分析:在 x-t图像中,代表的是位移与时间关系,所以 0 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做直线运动, A 错 B 正确。在 v-t图像中,反映速度与时间关系,其倾斜程度代表加速度大小,其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 C对, 0 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 t2时刻相距最远, D对。 考点:图像的意义 点评:此类题 型考察了看图的能力,对于图像问题需要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变化

7、趋势、所围的面积的含义等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 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 D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重力大小为 G=mg,与运动状态无关,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选 A 考点:重力、重心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关于重力、重心的理解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与时间 t的关系为 x 5t 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则该质点 ( ) A第 1 s内的位移是 5 m B前 2 s内的平均速度是 6

8、m/s C任意相邻的 1 s内位移差都是 0.5 m D任意 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m/s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待定系数法 可知,初速度为 5m/s,加速度为 2m/s2,所以 A错, D对。根据 可知,位移差为 2m,所以 C错。前 2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B错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通过待定系数法求解初速度以及加速度 在 2011年国际泳联世锦赛上 ,中国选手秦凯和罗玉夺得了跳水男子双人 3米板比赛的冠军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研究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时 ,可以将正在比赛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

9、,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 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 ,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 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 ,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将认识为质点,如何研究其动作,所以 A错。人是自由落下,所以应觉得水在加速会上升 B错 ,由于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在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要小,所以位移要短, C错。 D对。 考点:质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点评:此类题题型考察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质点的概念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 AB 试题分析:根据

10、可知,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变化量没有大小的确切关系,所以 AB均有可能, CD错误 考点: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点评:此类题型在题目中经常出现,但是经常易混淆,其原因是混淆了题目中比较的物理量。 实验题 ( 6分)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接好电路; B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开启小车; C换上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纸带; D把一根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 1)按合理的实验顺序排列上述步骤

11、 ; (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的纸带,测得 AB=1.2cm, AC=3.6cm, AD=7.2cm,计数点 A、 B、 C、 D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未画出,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_m/s2,打 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 vB=_m/s。 答案:( 1) ADBEC 、( 2) 1.2、 0.18 试题分析:根据测量要求,实验操作步骤应该为先连接实验仪器,开始测量、收拾仪器、结果分析,所以测量步骤如答案:。根据 可知,加速度为1.2m/s2,同时根据 可以求出 B点瞬时速度为 0.18m/s。 考点: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利用纸带求解

12、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常见方法 ( 8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 在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 , 电源应选用 _V的 _电(选填 “交流 ”、 “直流 ”),纸带应穿过限位孔。 ( 2)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3)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 答案:( 1) 220 ; 交流 ;( 2) C 、(

13、3)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 试题分析:根据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操作要求,需要使用 220V的交流电源,为了测量加速度需要利用 ,因此还需要刻度尺,由于存在阻力的关系,测量出的加速度并非是忽略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 器间的摩擦力的加速度,应小于理论值 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基本仪器的使用以及有关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 ( 2分)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部分 v-t图象,由此可以知道小车在第1 s内发生的位移大约是 m。(请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6 试题分析:根据

14、 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所以第一秒内的位移大约为 0.6m 考点: v-t图像中所围的面积的含义 点评:此类问题考察了看图的注 意事项,例如横纵坐标的含义、倾斜程度的意义以及所围的面积的意义的理解 计算题 ( 10分)汽车以 1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m/s2,求: ( 1)汽车通过 6m时的末速度的大小 ( 2)汽车前 10秒的位移大小 答案: (1)5m/s (2)110m 试题分析: (1)由 v2-v02=2ax 得 v=5 m/s (2)由 x=v0t+ at2得 x=110 (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考察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

15、运用 (10分 )一些同学乘坐动力组列车外出旅游 ,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 ,一同学提议说 :“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 ”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 ,测量过程如下 :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 100 m的路标 ,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 ,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 5 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 9 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 ,求 : ( 1)火车从第一根路标到第二根路标和从第二根路标到第三根路标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少? ( 2)火车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20m/s 25m/s (2) 试题分析:( 1)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则

16、 ( 2)由于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利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则 考点:匀速运动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利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求解,能降低解题运算量 ( 12分)一个小球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匀加速下滑,接着又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它共运动了 10 s,斜面长 4 m,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为 6 m求: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2)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1)2m/s (2)在斜面上加速度为 ;在水平面上加速度为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有:小球在斜面和水平面上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斜面底端

17、速度最大。 设最大速度为 ,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t1,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为 t2.则 由 : t1 t2 10 s 得 :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 代入数据得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此类题型运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利用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加末速度然后除以 2,进而简化了运算量 ( 12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 m/s的速度匀速 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 90 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

18、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 1) 75m ( 2) 12s 试题分析:解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 ,刚开始货车速度大于警车速度,所以两者之间距离渐渐拉大,当两车速度相等时 ,它们间的距离最大,此后警车速度超过货车,两者间距离缩短。 设警车发动后经过 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 则 在这段时间内: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2)v0 90 km/h 25 m/s 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 因为 ,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 时间追赶上货车,则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 才能追上货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追击问题 点评:此类题型属于过程较多的追击问题,一般通过公式法可以求解,但需要对过程较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此类题型可以通过图像法求解,图像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并且能够直观的判断出何时速度最大等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