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2552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萧山区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我国东南部的某大城市,有一天下午,在该城市的中心广场行人拥挤,有人突然高喊 “楼要倒了! ”其他人猛然抬头观看也发现楼在慢慢倾倒,如图所示。便纷纷狂奔逃生,引起交通混乱,但过了好久,高楼并没有倒塌。人们再仔细观望时,楼依然稳稳地矗立在那里。下面有关探究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错觉,不可能发生 B感觉楼要倾倒的原因是人在运动 C是因为选择了高空运动的云为参考系 D是因为选择了旁边更高的楼为参考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

2、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楼要倒了 !”,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自己)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有人说: “楼要倒了 !” 故选 C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 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个小石子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为 0.02s,量得照片中石子

3、运动痕迹的长度为 1.6cm,实际长度为 1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 4 cm。凭以上数据,你知道这个石子闯入镜头时已经运动了多长时间吗?( g=10 m s2) ( ) A 1 s B 2s C 3 s D 4 s 答案: B 试题分析:曝光时间极短,可以认为运动痕迹的长度除以曝光时间的平均速度就为此时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求的时间 实际长度为 100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 4cm所以石子运动痕迹的实际长度为: ,所以石子的速度约为,根据自由落的 v=gt,有 。 故选: B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要知道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会用速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此题

4、属于中档题 如右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 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 t1秒 B当 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 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 t=t3时两物体相距 x0米 答案: ABD 试题分析:位移 -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A、甲车从零时刻就开始运动,乙车 t1s末才开始运动,所以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 t1秒,故 A正确 B、当 t=t2时两物体对应的纵坐标读数相同,即两车此时位置坐标相同即相遇,故 B正确, C错误 C、当 t=t3时甲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0,

5、乙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s0,所以两物体相距S0米,故 D正确 故 选: AB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点评:理解位移 -时间图象上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斜率代表速度,求解斜率的方法用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次、第 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移动了 4m。第 3次第 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移动了 8m。由此可以求得 ( ) A第 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 2次闪光到第 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答案: ABC 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

6、临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即 x=at2可得出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质点的位移;再由运动学公式分析其他各项能否求出 由题意可知: x1=2m, x3=8m, T=1s B根据 xm-xn=(m-n)aT2得; ,故 B正确; A设第一次曝光时的速度为 v, 解得: v=3m/s,故 A答案:正确; C根据 得: ,故 C答案:正确; D由于不知道第一次曝光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故无法知道初速度,故 D错误 故选 AB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学公式的掌握及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

7、两个量,即知三求二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m甲 :m 乙 =5:1,甲从 H高处自由下落,乙从 2H高处同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C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1: 2 D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 H 答案: BD 试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根据比较速度和运动的时间 A、两物体同时下落,根据 v=gt,在下落的过程中,同一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故 A错误, B正确 C、根据 得, ,知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1: 2 故C错误 D、甲落地时,由于同时

8、下落,所以乙也下落 H,此时距离地面的距离为H故 D正确 故选 BD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速度 -时间图线如图所 示,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 2末质点的运动方向改变 B 4内质点的位移为零 C第 3末和第 5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D第 1末质点的速度将改变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故只要图象在时间轴同一侧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没有改变;只要总面积仍大于 0,位移方向就仍沿正方向; 、由图像可知,第 2末质点

9、的运动方向改变, A正确; 、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故 0 2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 ,在 2 4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 ,所以物体在 0 4s 内通过的位移 ,而从 t=4s 开始物体又沿正方向运动,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方向不变, 4内质点的位移为零, B正确; 、 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故在 3 4s物体通过的位移 ,在 4 5s内通过的位移 ,故物体在 3 5s内通过的位移 ,即在这两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0,故两时刻物体处于同一位置,故 D正确第 3末和第 5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C正确; 、当速度大于零时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小于零时物

10、体沿负方向运动,故物体在 t=2s 时和 t=4s 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第 1末质点的速度将改变方向,故 D错误 故选: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点评:深刻理解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就等于在该段时间内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是解决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如图所示,在甲图中,小孩用 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_N;在乙图中,小孩用至少 100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才能被推动,则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_N;在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若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 90N,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200N,则木箱与地 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_,若小孩

11、用 110N 的力推木箱,木箱能被推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N,依次填入以上空格的正确答案:是 ( ) A 0、 80、 0.45、 90 B 80、 100、 0.45、 90 C 80、 80、 0.90、 110 D 80、 100、 0.90、 11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力的平衡去求静摩擦力 f1,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f2;根据 fFN去求动摩擦因数 甲图中,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所以 f1=80N乙图中,至少推动木箱的水平推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f2,所以 f2=100N,丙图中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所以,若小孩用 110N 的力推木箱,木箱能被推动

12、,则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90N故 B正确, A、 C、 D错误 故选 B 考点: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知道它们的区别 炮弹发射后在空中飞行,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炮弹只受重力作用,方向沿竖直方向向下 若炮弹的质量是 m,则其重力大小为 mg 炮弹在飞行中还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其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还受到大炮对它的推力作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炮弹发射后在空中飞行,若不计空气阻力,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因此只有 A选项正确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点评:对物体进行

13、正确受力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火箭升空的力来自燃料燃烧 汽车以 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 s与开始刹车后 6 s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 1 4 B 3 5 C 3 4 D 5 9 答案: C 试题分析:已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加速度和汽车的末速度,可以求出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可以求出汽车刹车后 2s内的位移和 6s内的位移,则可以得出位移的比值 已知汽车初速度 v0=20m/s, a=-5m/s2,末速度 v=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 v=v0+

14、at得,汽车刹车的时间 ,代入数据得: t=4s; 因为汽车刹车后 4s就停下来了,所以汽车刹车后 6s内的位移和汽车刹车后 4s内的位移相等,所以有: 故 选: 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正确的处理汽车刹车问题,知道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正负号的选取,并能根据汽车时间正确判断汽车位移的计算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4m/s2 C任何 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 D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7m

15、/s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求解 根据 ,可以求得,第 2s末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2m/s,任何 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4m/s,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6m/s, B正确。 故选 B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此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记住并且理解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此题属于基础题 杂技演员有高超的技术,能轻松地顶接从高处落下的坛子关于他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坛的形变; B头的形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 D人受到的重力; 答案: A

16、 试题分析:力是成对出现的,这两个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产生这两个力的形变是不同物体的形变,要注意对应关系 杂技演员顶坛时头顶受到的压力,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坛的形变产生的力对头的弹力,施力物体是坛,受力物体是头顶 故选: A。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点评:成对出现的弹力,一定要分清各自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速度变化的方向 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与两

17、个因素相关,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不一定变小,相反,加速度变大,速度也不一定变大物体速度的增减取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不决定于加速度的正负,加速度的大小就是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变化很大,但时间不知道,所以加速度大小也不能确定可能很小,也可能较大, 正确; 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此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 正确;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 不可能,错误;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 错误。 故选 A。 考点:加速度 点评: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

18、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却与速度方向无关同时加速度增加,速度可能减小,所以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速度增加与否 在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 200m决赛中分别以 9.63s和 19.32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 100m决赛的两倍 B 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5m/s C 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38m/s D 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 20.76m/s 答案: C 试题分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应用平均速度的公

19、式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明确在体育比赛中 100比赛是直道, 200米是弯道 A、 200米比赛为弯道,位移大小不是 200米, 100米比赛为直道,位移大小为100米,故 A错误; B、由于 200米比赛为弯道,无法求出其位移大小,故平均速度无法求,故 B错误; C、 100 米比赛的位移大小为 100 米,因此其平均速度为: ,故 C正确; D、由于 100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并不是一直匀加速运动, 不成立,无法求出其最大速度,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位移与路 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点评:体育运动与物理中的运动学规律有很多的结合点,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

20、问题的能力 下列情况中加划线的物体,哪些不可以看作质点?( ) A研究温州 快客 通过宜山大桥的运行快慢 B研究公转规律时的 地球 C研究 “神州 ”六号 飞船 绕地球运行的高度 D研究 火车 通过一座铁路桥所用的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A、研究温州快客通 过宜山大桥的运行快慢,快客相对于宜山大桥来说很小,故能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故看成质点 C、研究 “神州 ”六号飞船绕地球运行的高

21、度, “神州 ”六号飞船相对于地球和飞船之间的距离来说很小,可以忽略其大小,故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一座铁路桥所用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故不能看成质点 所以只有 D不能看成质点 故选 D 考点:质点的认识 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 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实验题 ( 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的实验中,具体测算加速度前的主要步骤有: 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接上低压交流电源; B把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并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前端,绳跨过滑轮

22、挂上砝码; D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放开小车,再接通电源; 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F、换上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 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 2分) ( 2)一同学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打出 3条纸带( ab间距离相等),则 _条纸带的平均速度大, _纸带的加速度为零。( 4分) ( 3)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 0点开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 0、 1、 2、 3、 4、 5、 6 都为计数点,测得: x1=1.40cm, x2=1.90cm, x3=2.38cm, x4=2.88cm, x5=3.3

23、9cm, x6=3.87cm.那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计时器打出点 1、 2、 3、 4、 5时,小车的速 度分别为: v1=_ m/s, v2=_ m/s, v3=_ m/s, v4=_m/s, v5=_m/s.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 v-t图象 . 图象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_m s2。 答案:、( 1) D ( 2分) ( 2) A , C ( 3) v1=_0.17_ m/s, v2=_0.21_ m/s, v3=_0.26_ m/s, v4=_0.31_m/s, v5=_0.36_m/s. ( 0.49 0. 51 )在这个范 围内均正确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

24、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 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 1) D、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 2)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相同, ab间距离相等,时间少的纸带的平均速度大, A纸带的平均速度大; C纸带打点间距相等,的加速度为零。 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代入数据可得: v1=0.17m/s, v2=0.21m/s, v3=0.26m/s, v4=0.31m/s, v5=0.36m/s. 由公式 x=aT2,代入数据可得: 。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5、 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 x与所受拉力 F之间的关系图,图乙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弹簧的伸长量 x与所受拉力 F之间的关系图: ( 1)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_N/m ( 2分) ( 2)当弹簧受 860N 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 _cm。( 2分) 答案:( 1) 2103( 2) 4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利用胡克定律结合数学知识即可正确求解 由图象根据数学知识可知,该图象代表的函数关系为 y=2000x(其中 y代表 F,x代表弹簧的形变量)

26、图象斜率的大小表示劲度系数大小,故有 k=2000N/m 根据 F=kx,代入数据解得, x=43cm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点评:本题结合数学知识进行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数学物理相结合的好题 计算题 一辆卡车初速度为 v0=10m/s,以 a=2m/s2的加速度行驶,求: ( 1)卡车在 3s末的速度 v ( 2)卡车在 6s内的位移 x6与平均速度 ( 3)卡车在第 6s内的位移 x 答案: (1) V6 16 (2) x6 =96 m, V= 16 m/s (3) X = 21 m 试题分析:( 1)卡车做初速度为 v0=10m/s,加速度为 a=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

27、动,由速度公式求解第 3s末的速度 v ( 2)由位移公式求出前 6s内的位移 x6,由公式 . 求解平均速度 ( 3)由位移公式求出前 5s内的位移 x5,卡车在第 6s内的位移 x =x6-x5 (1) 6s末的速度 V6=V at=10+2 3 16 (2) x6 = V t at2= 96 m, V= 16 m/s (3) X = X6 X5 = 21 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简单运用在匀变速运动同一过程中,知道三个物理量,可以求解运动学的任何未知量 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

28、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 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求: (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 a1、 a2分别是多大?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 x是多少? 时刻 /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速度 / m s-1 0 3.0 6.0 9.0 12.0 10.0 8.0 6.0 4.0 2.0 0 答案: (1) , (2) x 60 m.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中数据,由速度公式分别求出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速度关系,求出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求出汽车的

29、最大速度,再由位移公式求出汽车的总位移 解: (1)由表给数据可分析: 前 4 s内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 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大小为 2 m/s2 (2)由表可知匀加速的最大速度是 v 12 m/s 根据运动学规律,匀加速的位移 同理可求得匀减速的位移 所以总位移 x x1 x2 60 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汽车就是从 4s末开始减速的,要通过计算求出匀加速运动的时间,这样严密 请你根据图漫画 “洞有多深 ”提供的情境 ,回答下列问题 : (1)他们依据什么规律估算洞的深度 (2)写出他们估算洞的深度的方法 .(写出主要方程式、计

30、算过程 ) (3)请你对该方法进行评估 ,写出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答案: (1)采用的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通过测量石头下落的时间求位移的方法测量洞深 . (2) h= gt2,g10 m/s2,t=2 s h=20 m (3)该方法的优点 :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 ; 测量方法方便 ; 运算简便 该方法的不足 : 测量方法粗略 ,误差较大 ; 石块下落有空气阻力 ,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 未考虑声音传播需要的时间 . (只需写出一种即可) 试题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学习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熟练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 解: (1)采用的是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1、,通过测量石头下落的时间求位移的方法测量洞深 . (2) h= gt2,g10 m/s2,t=2 s h=20 m (3)该方法的优点 :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 ; 测量方法方便 ; 运算简便 该方法的不足 : 测量方法粗略 ,误差较大 ; 石块下落有空气阻力 ,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 未考虑声音传播需要的时间 . (只需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本题考察到的知识点较多,既考察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考察到了误差的分析 下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车速( km/h) 反应距离s(m) 刹车距离 x (m

32、) 停车距离L(m) 40 10 10 20 60 15 22.5 37.5 80 A=( ) B=( ) C=( ) 请根据图表计算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写出解题过程并在表格中填上 A的数据; 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请写出解题过程并在表格中填上 B、 C的数据; 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 50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 72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 0.1s,请问他能在 50m内停下来吗? 答案:( 1) A=20m( 2) B=40m, C=60m( 3)不能在 50m内停下来。 试题分析:汽车在驾驶员反应时间里做匀速直线运动,路面情况一样,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相同,停车距离等于反应时间匀速运动的位移加上减速至停止运动的位移 ( 1)反应时间 A=20m ( 2)加速度 (用比例法求解,比照给分) 所以 C=60m 1分 ( 3)司机的反应距离为 司机的刹车距离为 52.4m50m,故不能在 50m内停下来。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点评:熟知汽车停车过程,反应时间是驾驶员对发现危险到进行制动操作这一过程中的时间,在反应时间里汽 车正常行驶做匀速直线运动,制动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求匀减速运动的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