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下列情况中,物体可被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所需的时间 B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时间 C研究地球的自转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姿态调整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的运动所需时间时,火车的长度能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正确 B、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错误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有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地球的转动;错误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姿态调整,要观察卫星各部分的位置变化,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
2、成质点;错误 故选 A 考点:质点的概念 点评: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能否忽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横杆 MN 上,现用水平力 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在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 F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 置,圆环仍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 F、环与横杆的摩擦力 f和环对杆的压力 N的变化情况是 ( ) A F逐渐增大, f保持不变, N 逐渐增大 B F逐渐增大, f逐渐增大, N 保持不变 C F逐渐减小, f逐渐增大, N 逐渐减
3、小 D F逐渐减小, f逐渐减小, N 保持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物体下降个过程中,绳子与杆的夹角 逐渐变小,把圆环和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等大反向,所以环对杆的压力 N 等于圆环和小球的重力,大小不变;圆环和物体水平方向受拉力 F和摩擦力 f,这两个力等大反向,拉力 , m为物体质量, 逐渐变小,则 F变小,摩擦力 f变小 故选 D 考点:共点力动态平衡 点评: “动态平衡 ”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 “动 ”化为 “静 ”, “静 ”中
4、求 “动 ” 如图所示,人站立在体重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 计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体重计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静止说明人受力平衡,人受到重力、支持力,二力平衡同时人对测力计的压力与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B、人对测力计的压力和测力计对人的支持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的条件,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错误 B正确 CD、 C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测力计的压力,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性质不同;错误 故选 B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点评:容易题。注意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对象不同、力的性质相同 用一根细绳将一重物吊在电梯内的天花板上,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绳的拉力最大的是 ( ) A电梯匀速上升 B电梯匀速下降 C电梯加速上升 D电梯加速下降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梯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时,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此时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当电梯加速上升时,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应该有向上的合力,所以此时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要大于物体的重力;电梯加速下降时,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所以应该有向下的合力,所以此时对物体的拉力的
6、大小要小于物体的重力。 故选 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点评:本题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据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如图所示,是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 v-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整个过程中, CD段和 DE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B OA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 25m C整个过程中, BC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 D整个过程中, C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 A 试题分析: AC、速度图线的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 CD段和 DE段的斜率的数值最大,加速度最大; A正确 C错误 B、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加速度大小,所以 A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 12.5m
7、;错误 D、从 A到 D物体一直做正向运动,故位移一直增大,而 D到 E物体反向运动,故 D点离出发点最远;错误 故选 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点评:速度图像是高考热点,一定要掌握速度图像中的斜率、面积、拐点以及正负的意义。 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 5s末的速度为 7m/s, 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 11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9m/s C 10m/s D 5.5m/s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即 。 故选 C 考点:平均速度 点评: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没有直接关系,瞬时速度大平均速度不一定大。 一物体 m受到
8、一个撞击力后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 m受到的力是( )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受到撞击力后在惯性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并不受冲力的作用,所以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故选 B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分析物体受力时,为防止漏掉力,应养成按一定步骤分析受力的习惯,一般应先分析场力,再分析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
9、,为防止分析物体受力时多力: 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的物体; 分析研究对象受的力,不要把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施加的力也加在研究对象上; 合力和分力不能都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1)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 2)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 3)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 4)汽车受 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答案: D 试题分析:( 1)( 2)、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施力物体是
10、汽车,故是汽车发生弹性形变对地面的力;( 1)错误( 2)正确; ( 3)( 4)、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施力物体是地面,故是地面发生弹性形变对汽车的力;( 3)错误( 4)正确; 故选 D 考点:弹力的方向 点评:两物体之间的一对弹力,是由于两接触的物体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相对于某一弹力而言,是由 “施力物体 ”发生形变而对与它接触的 “受力物体 ”产 生的作用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B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但形状规则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用一根细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重心 D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及形状有
11、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A、重心并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而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错误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比如均匀球壳的重心不在球上;错误 C、用一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此时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拉力和重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错误 D、质量一定的物体,其重心位置不仅与形状有关,还与物质分布情况有关;正确 故选 D 考点:重心 点评:物体上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
12、集中在一点,这一点为物体的重心因此重心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点 一皮球从离地面 2m高处竖直下 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 0.9m 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2.9m, 2.9m B 2m, 0.9m C 2.9m, 1.1m D 2.9m, 0.9m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题意,皮球运动的起点距地面 2m,终点距地面 0.9m,则皮球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x=2m-0.9m=1.1m皮球通过的路程 S=2m+0.9m=2.9m 故选 C 考点:位移与路程 点评:求位移大小位移,找到起点和终点,其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的直线距离;路程就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13、。 图为某物体运动的 s-t图象,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是( ) A物体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B物体开始静止,然后向山下加速滚动,最后静止 C物体先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最后静止 D物体开始时静止,然后向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 答案: D 试题分析: 0 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 时间内物体物体离出发点越来越近,图线是直线,所以物体向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内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 D 考点: s-t图象 点评:物体的 s-t图象不是物 体的运动轨迹,是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 A、 B、 C的轨
14、迹,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出发,同时到达 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 N 到 M过程中, A的平均速率最大 B. 三质点从 N 到 M的平均速率相同 C. 三质点从 N 到 M的平均速度不相同 D. 到达 M点时 A的瞬时速率最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其中 A的路程最长,所以 A的平均速率最大; A正确 B错误 C、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错误 D、虽然时间相等,但 A到达 M点时 A的瞬时速率无法确定,大小无法比较;错误 故选 A 考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点评:要明确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
15、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足球以 1.0m/s的速度水平飞向墙壁 ,碰到墙壁经 0.1s后以 1.0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回来 ,足球在与墙壁碰撞过程中 ( ) A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 2 m/s2 B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 20m/s2 C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零 D足球碰壁前后速度相同,速度没有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取碰撞前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物体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大小为。 故选 B 考点:加速度 点评:速度是矢量,在求速度变化是一定要设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速度为负值。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 可知,加速度的大小是由速度的变化量和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 A、速度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比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很大,但加速度为零;错误 B、当物体刚要启动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却不能为零;错误 C、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量很大,如果时间很长,加速度也很小;错误 D、由加速度的定义式 a= 可知,速度变化越快,即 越大,所以加速度越大;正确 故选 D 考点: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7、 点评: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直接关系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快,不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大,也不能说明物体运动越快,因此要 正确区分速度 v、速度变化量 v和加速度 a的不同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推力 F 、 F 和摩擦力。已知 F 10N, F 2N,若撤去 F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 ) A 8N B 2N C 10N D 0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块开始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 8N;撤去 后,外力为 2N,故物体仍能处于平衡,故合力一定是零;
18、 故选 D 考点:最大静摩擦力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判断撤掉一个力后物体是否滑动,从而根据受力确定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 实验题 某同学在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接在 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运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隔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 0,1,2,3, 。量得点 2,3之间的距离 s3=30.0mm,点 3,4两点间的距离 s4=48.0mm。则: ( 1) 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 2)打点 3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答案:( 1) 0.1s ( 2) 0.39m/
19、s ( 3) 试题分析: (1)纸带上相邻的打印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2,3两计数点间有 5个时间间隔,即 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 ( 2)打点 3时小车的速度等于 2,4点间的平均速度,即 ; (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考点:探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熟练掌握公式 和 的应用,知道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点左右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求平均速度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 1)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只需填 A或 B) A小车质量 B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 ( 2)实验中,首先要平衡摩擦力,具体做法
20、是 (只需填 A或 B) A在塑料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B取下塑料桶,垫起滑板的一端,使小车带着纸带匀速运动。 ( 3)实验中要使小车的质量 (填 “远大于 ”或 “远小于 ”)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才能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塑料桶和砝码的重力。 答案:( 1) A ( 2) B ( 3)远大于 试题分析:( 1)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小车质量,故选 A; ( 2)本实验通过垫起滑板的一端,让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来平衡摩擦力,故选 B; ( 3)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码的质量是,塑料桶和砝码的重力才可
21、以认为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点评:本实验中, ,令 ,则 , m是变化的,只有当 mM时,才可以认为 a和 M成反比关系。 在 “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中, 和 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合力 , 表示根据 “等效性 ”由实验方法得到的合力,则图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图。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F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一定和橡皮筋在一条直线上, 为实验方法得到的合力,一定和和橡皮筋在一条直线上。 故选 D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点评:实验中,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跟第二次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
22、力的大小和方向不一定完全相同,可能存在作图的误差,所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方向不一定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 填空题 某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的质量是 60kg,起飞阶段向上的加速度 是 30 m/s2,宇航员对坐椅向下的压力为 _N;重返大气层阶段飞船以 5 m/s2的加速度向下做减速运动,字航员对坐椅向下的压力为 _N。 (g=10m s2) 答案: N 900N 试题分析:对宇航员进行受力分析,起飞阶段: ,解得;重返大气层阶段: 解得。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是弄清加速度的方向与支持力和重力的方向关系,列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求解。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距离地面高为 45m的
23、高空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10 m s2,则物体开始下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为 _ s,落地瞬间的瞬时速度是 _ m/s。 答案: s 30m/s 试题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可得 ;由 得v=30m/s.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 计算题 如图所示有一个小球,系于绳子一端,因受风力影响,小球平衡时绳子与水平方向成 60角,若测得绳子的拉力是 4N,求: ( 1)小球的重力大小;( 2)风对小球的水平作用力大小 答案:( 1) 3.46N ( 2) 2N 试题分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分析可知: 小球重力: 水平风力 考点:共点力平衡 点评
24、:熟练掌握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各力与夹角的函数关系,一定要注意关系式不能错。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 1s内通过 0.4m位移,求: 汽车在第 1s末的速度为多大? 汽车在第 2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答案: 0.8m/s 1.2m 试题分析:( 1)加速过程中:由 ,得 第 1s末的速度: ( 2)前 2s的位移: 则第 2s内的位移: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各个公式,能够恰当的选择合适的公式使解题步骤跟简单。 质量为 2kg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恒力 F作用下运动 4s后它的速度达到 4 m/s,此时将力 F撤去,又经过 8s物体停止
25、运动,若地面与木箱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恒定,求: (1) 此物体在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 物体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 3)水平恒力 F的大小 答案: (1) (2) 1N ( 3) 3N 试题分析: (1)物体加速过程: ( 2)撤去力 后,减速到停下:受力分析如图: 减速过程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 所以:物体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1N ( 3)在加速过程中,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水平恒力 F的大小为 3N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属于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已知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的问题,加速度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7的
26、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 m=1 kg的物体 ,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 F=10 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 t=4 s绳子突然断了,求:(sin370=0.6, cos370=0.8) ( 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 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 答案:( 1) 8m/s ( 2) 试题分析: 第一阶段:物体在拉力 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绳断时物体速度 第二阶段: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到最高点 第三阶段: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返回底端 从绳断到返回斜面底端,物体运动时间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点评:在分研究动力学问题时,一定要注意: (1)过程分析, (2)运动状态分析,(3)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可能经过几个过程,而在这几个过程,运动状态一般不同因此要分析不同过程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从而利用不同的公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