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第十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 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则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以为零;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变大。选项 C正确。 考点: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 某物体以 30m s的初速度竖直
2、上抛,不计空气阻力, g取 10m s2. 5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 65m B位移大小为 25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10m s D平均速度大小为 13m s,方向向上 答案: AB 试题分析: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上升的时间为 ,从最高点开始 2s内下落的高度 ,所以 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h1+h2=65m故 A正确;此时物体的位移为 45-20m=25m,方向向上;选项 B正确;物体在 5s内的平均速度为 ,选项 D错误;速度改变量的大小 v=at=gt=105m/s=50m/s故 C错误。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位移和路程。 .云南彝良发生地震后,在前往救灾的路上
3、,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 8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经 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 速、减速中的加速度之比 a1:a2 2: 1 B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v1:v2 2: 1 C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 s1:s2 2: 1 D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之比 a1:a2 1: 2 答案: CD 试题分析:由速度公式 v=at得,加速与减速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根据加速、减速中时间之比为 2: 1,得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之比为 1: 2故 A错误, D正确;在匀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4、则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1: 1,故 B 错误;由位移公式 ,位移之比 s1:s2等于 2: 1故 C正确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在如图所示的 v-t图中,曲线 A、 B分别表示 A、 B两质点的运动情况,则下述正确的是( ) A t 1 s时, 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 2 s时, A、 B两质点间距离可能等于 2 m C A、 B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在 t 4 s时, A、 B两质点相遇 答案: BC 试题分析: t=1s时, B开始减速,但速度的方向仍然沿负方向,故方向未发生改变,故 A错误; t 2 s时 ,A的位移为正方向 1m,B的位移为负方向
5、的 1m,由于不知道开始运动时 AB质点两之间的距离,所以无法 知道 t=2s时 AB之间的距离,但是如果 AB从同一位置出发, t 2 s时, A、 B两质点间距离可能等于 2 m,故 B正确;由图可知,开始时 A沿正方向运动, B沿负方向运动,并且初速度均为 0,选项 C正确;由面积可知物体运动的位移可知: 0 4s内 A和 B的位移不同, A的位移大于 B的位移,故 4s时不会相遇;故 D错误 .。 考点:运动图像问题。 原来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 A 静止在地板上,如右图所示,现发现 A 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6、)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答案: BC 试题分析:当升降机静止时,地板给物体的静摩擦力与弹簧的弹力平衡,且该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当升降机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必然会减小物体对地板的正压力,也就减小了最大静摩擦力,这时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电梯静止时的静摩擦力,而弹簧的弹力又未改变,故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A才可能被拉向右方四个选项中 B、 C 两种情况电梯的加速度是向下的故选 BC。 考点:牛顿定律;静摩擦力。 如图,重力为 G的木块在拉力 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Fcos B Fsin C (G-Fsin) D G 答案:
7、 AC 试题分析:木块在拉力 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竖直方向力平衡得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FN=G-Fsi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f=( G-Fsin)水平方向 f= Fcos,故 AC 正确 考点:力的平衡。 如图所示,用力 F推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 P、 Q、 R,使其做匀加速运动 . 若 P和 Q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6 N, Q 和 R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4 N, Q 的质量是 2 kg,那么 R的质量是( ) A 2 kg B 3 kg C 4 kg D 5 kg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 Q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所以 a=1m/s2,对 R,由牛顿第二定律可
8、得, ,其中 a=1m/s2,所以 mR=4kg,所以 C正确 故选: C 考点: 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 F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甲、乙接触面也为水平,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有地球、水平桌面及甲物体;则乙物体受重力、桌面的支持力、甲对乙的压力及水平力 F;因 在拉力作用下,物体乙相对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乙受地面对物体乙的摩擦力;而甲与乙相对静止,故甲对乙没有摩擦力;故乙受五个力;故选 C 考点: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如图(甲)所示,小孩用 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
9、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1;(乙)图中,小孩用 100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2;(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 F3 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200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0.45,则 F1、 F2、 F3的大小分别为( ) A 80N、 100N、 90N B 80N、 100N、 45N C 80N、 80N、 90N D 0、 80N、 45N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孩用 80N 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F1=80N;小孩用 100N 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
10、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F2=100N; 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F3=mg=0.45200N=90N.选项 A正确。 考点: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 汽车以 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 2s内与开始刹车后 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 A 1:1 B 1:3 C 3:4 D 4:3 答案: C 试题分析: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 知刹车后 6s内的位移与刹车后 4s内的位移相同前两秒的位移为: ;前 4秒的位移为: ,那么开始刹车后 2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3
11、:4,选项 C正确。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路程、时间、位移 D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所以属于矢量的是: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位移。选项 D正确。 考点:矢量和标量。 实验题 下图是某同学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他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 = _ m/s2,打下计数点 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vC=_
12、m/s。 答案: .1 s; 1.2m/s2; 4.6m/s。 试题分析: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s5=01s;因为 ,所以;打下计数点 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 考点:纸带的处理问题。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_(填字母代号 )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 到相同长度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A B
13、C D (2)同学们在操作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_(填字母代号 ) 两细绳必须等长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在研究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时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 F 的作用效果与 F1、 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则尊重实验事实的结果为_ 答案: (1) A ; (2) D; (3) A 试题分析:(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是: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将结点拉到同一位置,从而保障两次力的等效性
14、。选项 A正确; (2)同学们在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从而可以减少记录力的方向的误差,选项 D 正确。 (3)以 F1F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 F应该是理论值; F/是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弹簧秤的读数,是实验值,此力的方向应该和橡皮条的方向共线, F大小与 F/有误差 ,所以尊重实验事实的结果为 A. 考点:研究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的实验。 计算题 如图,光滑斜面倾角 =37,用一竖直方向的光滑挡板将球挡在斜面上,已知球重 60N。 (sin37o= 0.6, cos3
15、7o= 0.8) 求: ( 1)斜面对球弹力的大小? ( 2)挡板对球弹力的大小? ( 3)若挡板沿逆时针缓缓转到水平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小球作用力是如何变化的?要有过程和结论。 答案:( 1) 75N( 2) 45N( 3)挡板的作用力 N1先减小后增大,斜面的作用力 N2一直减小 试题分析:( 1)( 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 G、斜面的弹力 N2和挡板的弹力 N1,由平衡条件得知, G与 N1的合力与 N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则有 N1=Gtan37=60 N=45N ; ( 3)若挡板沿逆时针缓缓转到水平过程中,小球的重力不变,则由平衡条件得知,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
16、力 N1的合力不变,而斜面的弹力 N2的方向不变,运用图解法,作出三个不同位置小球的受力图,由图看出,挡板的作用力 N1先减小后 增大,斜面的作用力 N2一直减小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及动态分析。 甲车以 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 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 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 1)乙车再次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 2)乙车再次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答案:( 1) 36m( 2) 25s 试题分析:(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设此时经历的时间为 t1,
17、则 由 v1=v2+at1 得: t1=12s ; 此时甲车的位移为: x1=v2t1+ at12=1012 0.5122m=84m 乙车的位移为: x2=v1t1=412m=48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 x=x2-x1=84-48m=36m ( 2)设甲车停止的时间为 t2,则有 t2 20s, 甲车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 x 100m 乙车发生的位移为 x=vt2=420m=80m 则 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t3=20+ s=25s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追击问题。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 m 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 37( sin37o=0.6;cos37o=0.8)的固定且足够
18、长的粗糙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 F, t1 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 (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g取 10 m/s2)试求: ( 1)拉力 F的大小。 ( 2) t 4s时物体的速度 v的大小。 答案: (1) 30N (2) 2m/s 试题分析:( 1)设力 F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y轴 N -mgcos= 0 其中 f = N x轴 F-mgsin-mgcos ma1 撤去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mgcos ma2 根据图像可知: a1 20m/s2, a2 10m/s2,代入解得 F=30N, =0.5 ( 2)设撤去力后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间为 t2, v1 a2t2, 解得 t2 2s, 则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的时间为 t3=t-t1-t2=1s, 设下滑加速度为 a3,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mgcos=ma3, 有 a 3=2 m/s2, t 4s时速度 v a3t3 2m/s 考点: